通讯员心得体会6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认真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的决策中更具信心,当内心充满了感动时,提前整理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将这些感受传递出去,调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通讯员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通讯员心得体会6篇

通讯员心得体会篇1

11月26日至11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淮北日报社举办的全市新闻通讯员培训班的培训学习。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对新闻写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和认识。

这次培训共为我们开设了九场讲座,课程安排既全面又丰富,几天紧张的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新安晚报首席记者周晔、淮北日报社编辑部主任崔全胜、淮师大新闻系主任谢天勇、淮北晨刊编辑部主任朱斌等知名记者的精彩讲课,他们从精心拟题、提炼导语、消息与通讯的写法以及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和技巧等方面向我们做了详细清晰的讲解。他们以一个记者敏锐的洞察和观察力,把自己的写作经历和成功经验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更是让参加培训的我深深感动。总结本次学习,我认为对自己触动比较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自己综合素质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通讯员,就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方面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思维素质,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顿悟思维等等方面的能力;语法、逻辑、写作等方面的素质;科学文化知识修养素质、马列基础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的修养素质等等。

二、生活处处都是新闻

因为自己在学校工作,生活感觉都很平淡而单调,没有多少新闻可写。偶尔发生自己认为值得报道的事情,写稿时往往就事论事,缺

少对事情挖掘深度。通过这次培训,我看到了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不足,其实生活处处都是新闻,只是缺少发现者或者说是能够写出来的人。新闻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老师讲到总是“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这使我深刻认识到要从事实中去找新闻,从事实的变动中去找新闻的道理,新闻只是我们生活的缩影,把实实在在的事情写好,就是一篇好文章。

三、写作要善于创新

在新闻写作中,我们往往有形或无形之中就会落入俗套。只有用心去观察、思考,才会有别出心裁的东西闪现,这就是灵感,只有有了灵感,才能下笔如有神。好的新闻稿件就要发掘新闻事件中蕴含的背景和深刻的思想意义,写新闻必须要要努力去寻找新闻点,并深入探索,我相信,只要自己有耐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写好新闻报道。

四、反思自身弊端

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对照自己以往的新闻写作,我做了深入反思,我认为自己存在着很多不足。通过学习,我决心努力改变自己以往的做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应重视采访。以前自己有过对新闻事件不做认真采访就闭门造车的做法,通过学习,我认为这是很不负责的表现,在以后的写作中应该坚决杜绝。发现新闻线索后,要通过采访来挖掘新鲜的新闻事实,因此采访前充分的准备必不可少。首先要在脑子里拟一个采访计划,包括想了解什么情况,提什么问题,什么地方要详细的情节,先说什么,后谈什么,找哪些人谈话等等,都要通过事先思考做到心中有数。三言两语的采访不会有太大的收获,可以在问话时层层深入,了解更多的细节,最精彩的故事往往是通过精彩的细节来表现的。

2、应少发议论。以前自己写作新闻有爱发议论的习惯,这次老师告诉我们,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写稿应力求客观公正。有的作者喜欢站出来说话,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以事实说话,由此造成以偏概全的毛病。作者表达观点的弊端:容易主观武断,造成新闻报道不真实;容易误导读者,造成不好的影响;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造成纠纷和官司。所以在以后的写作中要引以为戒。

3、应趁热打铁。以往自己在生活中感觉到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时,有时不能马上去写,过后又不写的做法。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写作要趁热打铁,不能偷懒。以后自己在写作新闻时,只要思考好,就要马上写出来,不管是好是差,先写出草稿,然后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好,哪些地方材料还不足,段落是否安排合理,用词是否准确,有没有多余的段、句、字等等;根据思考的结果,提出修改方案,再着手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特别是对每一篇文章的初稿,一定要反复的修改,反复的推敲。

三天的培训时间紧张又充实,让我受益颇丰,也更激发了自己对新闻写作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一名通讯员,就要对宣传报道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作品来。

通讯员心得体会篇2

3月16日—17日,我很荣幸参加了集团董事办文化宣传办公室组织的“20xx年集团通讯员培训班”,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写作经验”的通讯员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提升自我的机会。

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董事办副主任、文化宣传办公室科长对通讯员们做了动员讲话,鼓励大家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升文化宣传水平,并对大家提出了“三勤(腿勤、嘴勤、脑勤)三要(端正态度、强化责任、提升素质)”的要求,希望通讯员们通过本次培训,掌握基本写作技巧并能灵活运用。这番话使我感到集团特别注重文化宣传,注重人才培养。下面是我通过培训学习到的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感谢文宣办的各位培训老师,为了这次培训做的精心准备。他们从如何发现新闻、写好新闻的专业知识入手,对获奖新闻作品进行分析,现场实操模拟新闻人物采访,为我们实际工作中提供了经验;其次他们还运用各种形式的精美ppt,为通讯员们讲解如何做好微信及视频编辑、摄影构图等几方面专业知识,从写作拓展到相关技能,为提高我们通讯员综合素质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增强了通讯员的责任感。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充分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通讯员是单位文化宣传的喉舌,就是要将本公司本单位所做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还有本单位的先进人物进行广泛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本公司本单位,并树立良好形象。

第三,提高了个人的自信心。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岗位工,对写作真的算是“零”基础,通过这次培训,不仅学习到了新闻写作的专业知识,还增加了我的人生阅历,锻炼了我的胆量。记得第一次让我做自我介绍时,我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好,第二次起码没那么紧张能清楚地把话说完,对我来说这就是很大的提高。当我看见关于通讯员培训落幕的那篇报道有我的名字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还好我没给天茂质计处丢脸”。虽然我能力有待提高,但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做,什么困难都会克服。我知道距离一位合格的通讯员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努力学习,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做好一名基层通讯员。

在此,我希望所有想写,不论会写、不会写的同事们都能加入到通讯员的队伍中,一起学习、提高,一起记录企业的成长,一起做好企业文化宣传工作,为天茂实业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讯员心得体会篇3

有幸参加了通讯员培训班。学习了新闻稿件的写法、消息的构成、新闻标题的功能与结构形式、企业新闻摄影、通讯写作的实践与探讨等写作知识和技巧,让我受益匪浅。要想写好的新闻,应做到:

第一要多读,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多读报纸、书籍,有助于提高写作技巧,丰富新闻语言,重要的是学会读,善于发现他人文章中的闪光点,从中受到启发,可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己的写作水平。比如选材的角度、标题的选用、文章的结构等等。

第二要多采访,做好采访要点记录。写好新闻,就要多采访,提前准备好采访题目,以免遗漏。多与别人交流、沟通,虚心请教,可先从采访人的工作性质、家庭情况开始了解,然后一步一步接近主题,从而获取更多的采访信息,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第三要多研究、多角度地去写。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新闻和文艺作品在报社记者编辑的笔下,都具有了灵气和生命力。实际上,同样的素材在不同水平的作者眼里的价值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基层通讯员要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多研究写作素材,发现好的写作角度。

第四要多改,多做比较。“好稿是改出来的”,自己要多修改几遍,同时多与别人交流,有时别人的一句话、一个指点都会令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还能从别人的指点中领悟到写作方法和技巧。而且要善于留底稿,自己的稿件一旦上了报,可以看看编辑老师做了哪些修改,从中可以大幅提高写作能力。

第五要多写,做到熟能生巧。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写的稿子多了,自然会产生灵感,越写越想写,就越有素材挖掘。“写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从构思、起草到定稿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常常熬到半夜是很正常的事,这就需要有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持写、努力写,才能取得成功。

“只有爱好写作这一职业,才能写出好的文章。”乔廷祥老师的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干好任何一项工作,都得有爱好,都离不开责任心、事业心。作为通讯员,就要对宣传报道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作品来。

通讯员心得体会篇4

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曾五、六次到县、市参加培训,在公司内部的培训,也就更多了,通过历次的培训,我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所以,每次培训机会,我的非常珍惜,上课时,也就听的认真,记的仔细,我深深懂得,每一次机会都来之不易。都凝聚着组织着和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我虽然参加过县里组织的两次通讯员培训班,但本次学习,仍然感到受益匪浅。下午县里的两位老师都从大的方面讲了新闻写作的注意事项和心得体会,我们倍受鼓舞。党办副主任讲的新闻写作技巧,我觉得更具体、更实用,更适合我们公司的通讯员。他从新闻的.标题、导语、正文、结尾等重点部分着手,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自己五、六年的写作经历,把成功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使我们深深感动。当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虽然掌握了新闻写作的部分知识,但写出好作品,关键要看我们以后的努力。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新闻写作又有了新的认识,要写好新闻闭门造车是万万不行的,即使偶尔能发一两篇作品,时间不长思想和知识就会落后,写出的东西没有时代特色,不贴近生活,也就谈不上什么质量,就会被逐步淘汰。写新闻,必须要研究新闻,那就要通过多读报纸,多研究报纸。特别是对要投稿的报纸更要下大功夫。过去我写东西有一个毛病,构思不好不动笔,写完了不想改。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写东西并不需要完全构思好了再动笔,只要脑子里有一个创意、有一个素材就要马上动笔,这样就会发现,只要一动笔,原先模糊的思路,就会变得清晰,甚至可以变得更开阔;初稿完成后不下功夫改也是不行的,要逐字逐句的不断的修改,特别是标题,更要反复推敲。可以说改一遍一个样,等什么时候觉得比较满意了再上投,命中率也就会高许多。

当然,写作,特别是新闻写作,是很辛苦的工作,它需要耗费掉我们很多的业余时间,但当你的一件件作品变成铅字的时候,当你收到哪怕是一元稿费的时候,那种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本次培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新闻写作的技巧,更激发了写好新闻的信心和决心。《金沂蒙报》的复刊,对写作爱好来说是件大喜事,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好舞台。现在,又赶上了集团公司二次创业的好时候,我们身边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和先模人物,我们周围有那么多的先进经验和优良作风值得发扬、推广,是我们自我加压、奋起直追的时候了。

通讯员心得体会篇5

今天的天气很不错,带着有幸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通讯员培训的激动心情,我和另一位同事早早地乘车来到民航培训学院。在这里,我聆听了蒙志军老师(湖南日报社主任)和杨少卫老师(中国民航报副总编辑)的精彩授课,第一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我倍感珍惜,近4个小时的培训也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向书记汇报如下:

1、我学到了新闻写作的一些技巧和方式方法。

如:新闻报道要讲究“常识”、“常理”,避免失真;不符合“常识”,没有“常理”的新闻报道是不会让人信服的,甚至会成为笑话。新闻的标题与立意要慎之又慎,新闻标题是一篇新闻报道的“眼睛”,要形象、生动、新颖才能成功地吸引住观众的眼球,才能引起观众继续往下阅读的兴趣。

2、我了解到了行业新闻作的“三个方面”。

如:写什么?怎么写?通讯与消息的区别?及通讯的三大忌。“写什么”就是要弄清写作的目的和对象,只有解决了“写什么”才能谈“怎么写”“怎么写”着重的是运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和报道手段。通讯与消息的区别有两点:篇幅短的是消息,它只强调后果;篇幅长的是通讯,它强调的是过程。通讯有三大忌:切忌刻意编造显著事迹、切忌不合理的想象、切忌抽象叙事。那么一篇好的通讯报道就是以生动具体的写技巧将一则真人真事加以呈现。

3、通过这次培训也让我深知要做好一名通讯员应该具备的四能:

能想、能听、能跑、能写。“能想”就是要求通讯员要善于捕捉以及甑别好的新闻线索;“能听”就是要求通讯员要善于倾听事件当事人的述说和描述,通过当事人的述说和描述尽量还原新闻现场;“能跑”就是要求通讯员深入基层、贴近生活,以最真实的笔触为广大观众呈现新闻事件。“能写”就是要求通讯员要有高超的写作技巧、能够真实、生动记录一个又一个新闻事件。

通过此次学习,使我重新拾起了对写作的兴趣,得到了两位名师的指点将使我的写作技巧和水平更上一层楼。做为一名在机场工作的服务人员,每天所接触的人形形色色,所遇到的事各式各样。面对越来越多的旅客追求高质量服务的复杂局面,给我们的服务工作也带来了新的考验。作为一名普通的民航职员,我想我们都有义务带着一份热忱,用心、认真地关注每一个服务细节,把我们做得好的亮点,把我所遇到的人和事通过笔触真实地记录下来,为企业的宣传工作尽一份自己的绵薄力量。

通讯员心得体会篇6

9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建设公司党群部组织的20xx年通讯员业务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多小时,但我却收获满满。这次培训中,建设公司党群部罗部长结合讲解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日常新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和失误,让我对新闻写作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体会:

眼勤、嘴勤、手勤。作为一名通讯员,首先要做到这三勤,虽然很多人喜欢观察,也会不耻下问,但却没有及时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而再好的记忆也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所以要做到三者紧密结合才能为新闻报道做好铺垫。

善于发现,及时报道。一个善于寻找新闻的通讯员,要养成随时随地挖掘潜在新闻素材的良好习惯。所以通讯员不仅要深入工人的生活,在平凡中找不平凡,也要及时把他们的先进事迹报道出来,起到宣传的作用,同时鼓励员工的积极性。

持续学习,不断提升。新闻写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每个标点符号都要做到准确表达。它和文艺作品不同,不能有半点虚构。虽然只是一则消息或者一篇通讯,但都要求真实。所以通讯员还要在自己的专业知识上下功夫,多读多看多写,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讯员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

人生心得体会6篇

比赛心得体会6篇

新年心得体会6篇

生活心得体会6篇

中秋心得体会6篇

测量心得体会6篇

警醒心得体会6篇

5S心得体会6篇

配电工心得体会6篇

培训班体会心得体会6篇

通讯员心得体会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