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教案应当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应用场景,优秀的教案应当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下面是调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丰碑》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丰碑》教案篇1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有条理地将思想内容表达清楚的。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丰碑”的含义。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质疑。
学生有可能提: “丰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课文为什么要用“丰碑”作题呢?
师:是呀,课文为什么要用“丰碑”作题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读的时候,再想想,看看自己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学生对课文充分质疑。
学生大致有以下三个大问题不明白:
1、将军为何向军需处长敬军礼?
2、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为何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那还会属于谁呢?”
(三)、探讨第一个问题:课文为何以“丰碑”为题?
(含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一问题)
1、请一生读第13自然段。
师:“晶莹”是什么意思?
“晶莹的丰碑”又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它把什么比作什么?那么,这座晶莹的丰碑就是指什么?
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与晶莹的丰碑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2、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与晶莹的丰碑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处?
生可能会说两方面相似:⑴、颜色;⑵、外形。还有哪些方面相似呢?
师引导学生体会在精神上更相似。
①、同学们,是什么原因使军需处长冻死了呢?
生的回答有两种可能:
a、 天气冷使他冻死。
b、衣服让给了别人,使他冻死。
《丰碑》教案篇2
《丰碑》教案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抄好词好句;
能力目标: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继续的方法;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神态及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将军前后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激情导入:
路迢迢,寒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于1934年从江西福建出发,1935年到达陕北。历经艰难险阻。翻雪山,过草地,漫漫征途,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发生了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艰难的岁月。一起走进《丰碑》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二、
感知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自学字词,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2、学生自学,检查交流
3、学生质疑,师板书有共性的问题:
a、将军为什么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b、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死?他死时为什么神态那么镇定、安详?
三、细读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a
2、学生读后体会交流
3、师小结
二、研读领悟:
(一)、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3—12节,用“——”划出描写老战士神态、穿着的语句,读中探究
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
2、老战士是谁?军需处长是负责管理什么的?他为什么穿得这么单薄、破旧?
3、军需处长明知道自己会被冻死,为什么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出示多媒体课件)()同桌讨论,再交流
4、你认为军需处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对他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自由说,师板书:舍己为人)
5、指导朗读第7
节(出示多媒体课件)
《丰碑》教案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经营、丰碑”等。
2、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课后老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再板书一个“丰”字,让学生查字典据词定义(多,丰富;大;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的?相信同学们通过朗读,自己能够明白。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
伍 坨 啸 劣 酷 袭 僵 倚 秃 塑 豹 覆 莹
特别注意:啸 (xiào ) 劣(liè) 塑( sù )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纠正读音。
4、谁说说课文所讲的“丰碑”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点明了?
(课文讲的“丰碑”是一位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
三、理解教材
1、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研究。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作一座丰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2、同样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阅读思考,互相交流,一定能解决这个难题。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有什么相似之处?(画批在书旁)
4、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处,按4人小组进行交流。
5、在全班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军需处长那种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了解了故事发生在战争时代,一支队伍艰难地行进在白雪皑皑的云中山中。那里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边说边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座巍峨的雪山,同时播放北风呼啸的录音)
二、研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回忆我们上节课质疑的问题。
2、你们认为军需处长和丰碑之间,第一点相似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
第一个相似点: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辉形象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形象)
(1)怎样读,才能把“ 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辉形象像一座晶莹的丰碑”表现出来?各自练习朗读。
(2)你们觉得第7自然段,应该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指名读。
(3)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请你再读一读。
(4)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们认为第二个相似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
第二个相似点: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精神)
从课文7、8、11自然段的联系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作为军需处长就是负责办理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资的领导,然而他却把所有的棉衣分发给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冬天雪地中冻僵了,所以军需处长具有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互换角色,体会情感,自由表达。
1、如果你此时身在云中山中,身为军需处长,你会怎样想?
(我可能会犹豫,虽然我从心里也愿意给战士们棉衣,但寒冷的滋味太难受了;我将毫不犹豫的像老战士那样,把棉衣让给别人;我想如果能和战士伙着穿,你穿一会,我穿一会,既可以保全生命,有可以关心战士。)
2、现在你就是军长,面对这样一位衣着单薄的被冻僵的老战士,你能想到什么?会怎么说?朗读描写军长的句子。
(让学生置身情境去体会文中的角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四、进一步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1、课文既然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作者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写了……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样的问题?
(课文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品质,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篇幅写将军情感的变化?)
2、请同学们默读画出将军情感变化的句子。
3、读一读你们画的句子。
4、在什么情况下,将军的情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我们进行对读。(先师生对读,再生生对读)
对读中,你们体会到将军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
点拨:起初将军担心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能否禁得住严峻的考验,后来,他为什么变得信心十足,坚定不移?(虽然环境恶劣、装备很差,但是又像军需处长这种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的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因此将军信心十足,迈着坚定的步伐,大步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之中)把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句子多读几遍来体会感情。
五、小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谁说说你在写作方法上学到了什么?背诵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按思想感情发展的变化顺序记叙,抓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描写。
《丰碑》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重视情感体验。
2、运用合作讨论式教学解决学生理解难点。
3、重视朗读体验,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感染。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感受
1、自己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谁愿意自告奋勇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就说什么?可一句话,也可以几句话。
二、再读质疑
1、拿起笔来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自己不理解或有问题的地万,请在书上做上记号。
①人被冻死是很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死的时候这样镇定、安详?
②课文中两次写到将军"愣",分别是什么意思?
③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丰碑"?
④将军为什么庄严地向这位军需处长敬礼?
⑤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2、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
三、合作讨论问题
1、方法:自由组合,几人一组讨论刚才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1一2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重点学习讨论
??人冻死时是十分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被冻死时那样"镇定、安详"?
1、出示第7小节,指名朗读。
2、讨论:为什么他死得这样安详、镇定呢?
3、想象一下他牺牲前的所做、所想(为什么坐下来,为什么吸烟,为什么左手向前伸?)
4、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重点朗读9一13小节。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2、自告奋勇展示。
3、教师点拨、指导。
三、升华情感
1、为什么被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
2、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3、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板书设计:
丰碑一尊塑像——→一座丰碑
《丰碑》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抓文章主人公与课题的关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聚焦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在对比中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深入理解“丰碑”的含义。
3、抓住描写将军神态、动作的语句,了解侧面描写的方法,并体会其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聚焦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在对比中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深入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了解“丰碑”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读题——
2、理解“丰碑”意思
“碑”:看字形,和什么有关?(石头)所以碑的意思是?(石碑)
“丰”:高大
理解“丰碑”:高大的石碑
3、再读:读出高大的气势
二、初读,了解主要内容
1、文中的“丰碑”指什么?文中哪句话告诉你的?请用“~~~~”划出来。
2、ppt出示: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丰碑?
4、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一座晶莹的丰碑呢?快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话说一说。
5、学生交流
6、小结方法:有时候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可以抓住文章的主人公与课题的关系来进行概括。
三、解读“军需处长”,了解“正面描写”,进一步理解“丰碑”
1、文章的主人公是军需处长,哪个自然段对他进行了详细地描写?(第7段)这军需处长怎么了?(冻僵了)
2、为什么会冻僵?这件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中?快速浏览,找出相关的语句。
预设一:环境恶劣
1、(学生找到第一段)ppt出示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2、当时的环境怎么样?板:环境恶劣。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3、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当时这恶劣的环境吗?(指名2生读)
4、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战士们可能?可能?他们前行的道路变得?
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读出这样的情景吧!
预设二:衣服单薄
1、军需处长被冻死仅仅是因为环境恶劣吗?
2、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个“贴”字呢?(衣服少、被雨雪打湿了,更冷)
3、你能用朗读读出军需处长衣服单薄吗?一路上冰天雪地,狂风呼啸,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我们正常人穿这么少,会觉得怎样?而军需处长呢?板书:镇定安详
4、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军需处长?板书:舍己为人(先人后己)
5、学到这,你对课题中“丰碑”的含义有新的理解吗?文中的“丰碑”仅仅指军需处长的身体吗?(精神,舍己为人的精神)
6、让我们一起朗读这段话,感受军需处长的精神。
四、解读“将军”,了解侧面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1、文中除了写军需处长,还写了谁?快速默读,用“——”划出描写将军的语句。
2、ppt出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的句子。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3、老师也找到了描写将军的一部分语句,这些都是描写将军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在阅读文章时,我们往往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来体会他们的内心。同学们读读这些语句,这个过程中,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交流:惊讶、愤怒、感动、敬佩。
5、ppt出示:将军的情感由惊讶、愤怒、感动、敬佩,这就是将军的整个情感变化。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合作读读这些语句,老师读蓝色部分,你们读描写将军的红色部分,看看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将军的情感变化表现出来。ppt出示5——12段(红、蓝两色字)。
6、这篇文章明明是写军需处长的,为什么用了这么多笔墨来写将军呢?
ppt出示右:写将军的段落。再次出现左:写军需处长的段落;像这样通过写其他人的言行来衬托(突出)主人公的特点或精神品质,这样写法叫“侧面描写”,副板书。左边这段直接写军需处长来突出其精神品质的写法就叫“正面描写”,副板书。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
五、进一步理解“丰碑”
1、这位军需处长为了战友们永远长眠于雪山之中。他的战友能走出雪山、走向胜利吗?哪儿看出来?
2、ppt出示: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队伍之所以能胜利,是因为?(军需处长、将军、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的战士们)
4、现在,你对课题“丰碑”又有新的理解了吗?
5、再次朗读,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
丰碑
环境恶劣镇定安详
衣服单薄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舍己为人
《丰碑》教案篇6
[设计理念]
l、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重视情感体验。
2、运用合作讨论式教学解决学生理解难点。
3、重视朗读体验,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感染。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受
1、自己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谁愿意自告奋勇站起来把课文读听听?
3.读了这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就说什么?可一句话,也可以几句话。
二、再读质疑
1、拿起笔来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自己不理解或有问题的地万,请在书上做上记号。
①人被冻死是很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死的时候这样镇定、安详?
②课文中两次写到将军"愣",分别是什么意思?
③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丰碑"?
④将军为什么庄严地向这位军需处长敬礼?
⑤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2、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
三、合作讨论问题
1、方法:自由组合,几人一组讨论刚才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1一2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重点学习讨论
??人冻死时是十分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被冻死时那样"镇定、安详"?
1、出示第7小节,指名朗读。
2、讨论:为什么他死得这样安详、镇定呢?
3、想象一下他牺牲前的所做、所想(为什么坐下来,为什么吸烟,为什么左手向前伸?)
4、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重点朗读9一13小节。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2、自告奋勇展示。
3、教师点拨、指导。
三、升华情感
1、为什么被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
2、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3、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附板书:丰碑一尊塑像-----→一座丰碑
《丰碑》教案6篇相关文章:
★ 游戏安全教案6篇
★ 洗手活动教案6篇
★ 在家里教案6篇
★ 懒惰教案参考6篇
★ 出行安全教案6篇
★ 小鸟小鸟教案6篇
★ 大班清明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