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教案,教师能够有序地进行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下面是调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懒惰教案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懒惰教案篇1
【活动目标】
①区分歌曲中的“勤劳人”和“懒惰人”对“勤劳”和“懒惰”有一个初步概念。
②会唱歌曲《勤劳人和懒惰人》,准确把握歌曲节奏。
③喜欢音乐活动,能够融入到集体音乐表演活动中。
④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⑤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做个快乐的勤劳人。
【活动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节奏,唱准节奏。
【活动准备】
歌曲《勤劳人和懒惰人》、故事《勤劳人和懒惰人》。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根据歌曲《勤劳人和懒惰人》改编故事,勤劳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而懒惰的人因为懒于动手,最后饿死的结局,引导幼儿做一个快乐的勤劳人,远离懒惰的人。(可以对“勤劳人”和“懒惰人”进行讨论,对“勤劳”和“懒惰”进一步认识)
二、教师弹唱歌曲,进入音乐教学
师:宝贝们老师不仅会讲勤劳人和懒惰人的故事,还会唱勤劳人和懒惰人的歌呢!;本文不信你们来听听,听听老师唱了些什么!(初次试听)
教师再次弹唱,幼儿带着问题听歌曲(第二次听歌词),导入的故事中的内容大多和歌词内容相仿,幼儿应该可以很快说出歌词大意
分句弹唱,熟记歌词,学唱歌曲(这里需要反复几次,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把握节奏)
三、表演唱
此环节为游戏环节,幼儿可进行分组唱或者歌词接龙等方式在游戏中熟练歌曲。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懒惰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幼儿熟悉歌曲旋律,能够熟练演唱歌曲。
2、幼儿能够自由大胆的进行创编。
3、引导幼儿学做勤快人。
二、活动准备:
图谱、钢琴
三、活动过程:
1、发声练习。“小朋友,柳老师想听你好听的声音了,听音乐。”〈我是这样唱〉
2、游戏练习节奏。 “你们呢的声音真好听,我们来玩个游戏〈看谁学的快〉”
3、引出歌词。 “小朋友,你们的小手可真勤快呀,还有一些人呀他们也很勤快,小朋友仔细听,这些勤快人他们在干什么?” 教师唱《勤快人》 “还有一些人,他们比较懒惰,小朋友听听这些懒惰人在干什么?” 教师唱《懒惰人》
4、情感渗透。 “小朋友都喜欢谁呢?” “为什么喜欢勤快人?” “在我们教室里有没有勤快人呢?” “你想学习谁呢?”
5、说歌词、打节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歌《勤快人和懒惰人》我们先来一起打一下节奏。” “小朋友真棒,我们来打着节奏说说歌词吧。”
6、学唱歌曲。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学一下这首歌吧。柳老师唱一句小朋友唱一句。”
7、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 “勤快人干起活来非常有,小朋友唱勤快人的时候想用什么声呢?” “懒惰人不爱劳动,而且也慢腾腾的,小朋友唱懒惰人的时候想用什么声音呢?” “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8、分组演唱歌曲。
9、创编。 “小朋友,勤快人还会做什么事情呢?” “懒惰人会不会做这些事呢?” “我们把这些编进歌里好不好?
10、活动结束,请幼儿喝水休息。
懒惰教案篇3
【教学构想】
“业精于勤荒于嬉”、“天才出于勤奋”,自古以来,“勤”便被人们所推崇和赞美,相反“懒”却被人们所反对所鄙视。
但是美国作家凯利却别出心裁、富有创意地为懒汉正名,为“懒惰”辩白。他运用逆向思维,一反传统和世俗的眼光,充分肯定了“懒惰”和“懒惰者”对于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的作用,观点奇妙而新颖。
为了充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作者从古代到现代,从日常生活到技术改造到科技发明,列举了大量的典型性事例,证明了懒惰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文明上的巨大作用。而且在例证的同时,作者还反复运用对比论证,将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懒惰者和勤快者的不同表现和结果进行对比,将懒惰者发明创造前后对文明程度的不同影响进行对比。这样的论述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目标上,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反弹琵琶、富有创新的立意。同时结合学生的所见所闻及实际生活,把文中作者的观点加以拓展延伸,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论据、归纳论点的能力,学习本文运用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法来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去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2.学习作者的创新思想,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3.学会准确提炼文章观点。
4.理解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心智去懒惰;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难点:例证法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故事导入新课:一家世界知名的宾馆年终评选了十位“最懒惰”的工作人员作为“年度最优秀的员工”,为什么呢?
宾馆经理说:“他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性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习惯一次性把餐桌收拾干净,一次性就把工作千完,讨厌做第二次。因为他们懒,连一个多余的动作也懒得去做,而勤快的`员工整天在为多余的事情忙碌。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
同学们可能觉得很奇怪,千百年来,人们都赞美勤劳,反对懒惰,这个宾馆经理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做有没有道理呢?无独有偶,美国作家凯利也和这位经理一样,一反常理,对懒惰和懒惰者有着自己的诠释。
(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归纳论点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圈点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议论性的文字。
(这样做是使学生能准确、快捷地理清思路,提炼观点,初步分析文章结构。)
明确:1.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
2.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3.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4.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5.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中心论点: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其他的便是证明论点的分论点。
(古人说“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师与其告诉学生文章的论点,不如教给学生提炼论点的方法。我们知道,因为论点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对某个话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应是一个完整的议论性的语句。一般说来,它所处的位置相对固定,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者结尾。因此,我们雀提炼论点时,只要从这些固定的位置上去寻找和琢磨,仔细加以辨别,就能快速而正确有效地提取论点。告诉学生这个提取论点的方法,可以让他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以后自主阅读议论文,自主提取论点有很大的帮助。)
三、再读全文,学习例证法
1.再读文章,从中找找作者运用了哪些事例来使说理更充分,我们也可以用来帮助那位经理更有依据地说服员工。
2.学生自己寻找事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班级交流。
明确:本文所举事例如下:
①因为不懒惰,家庭主妇总是一副忙碌的倦容;
②因为不懒惰,有些人疲惫不堪;
③因为懒惰,饭店服务员成为最令人满意的、最优秀的员工;
④因为不懒惰,伙计让咖啡都变凉了;
⑤因为懒惰,远祖发明了水泵和水车;
⑥因为懒惰,祖先发明了第一条船;
⑦因为懒惰,波特发明了回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
⑧因为懒惰,人们发明了现代农业机械上的座位;
⑨因为懒惰,工人成为最优秀的;
⑩因为懒惰,领导成为最称职的;
⑾因为懒惰,建立了“2+2=4”的规则。
其中①—④是从日常生活方面证明了“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⑤—⑨是从技术改造方面论证了“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⑩—⑾从科学发明方面论证了“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设计这个环节在于让学生理解议论文中材料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明白在议论文中观点统帅材料,材料支撑观点。在这个环节的讨论中,有一个学生提出了第十个事例应该归于日常生活,而不属于技术改造方面,老师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正是求异思维的最好体现,应该充分肯定该学生的求异思维品质,而这也正是这篇文章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要求我们去学习的。)
4.讨论事例论证的作用。
明确: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典型事例,从日常生活到技术改造,到科技发明,充分论证了懒惰对于促进社会文明的作用。
四、学习对比论证
1.本文作者在运用事例论证论点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提示:既有正面的事例,也有反面的事例,这叫做对比论证。
2.思考:本文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明确: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懒惰者与勤快者的不同表现和结果的对比;懒惰者发明创造前后对文明程度的不同影响的对比。
3.讨论对比论证的作用。
明确: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懒惰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作用,懒惰的智慧的可贵,智慧的懒惰的可行,就显而易见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五、归纳小结,理解“懒惰的智慧”的含义
1.教师小结。
文章用一系列事实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一个常为习惯思维所忽视的道理: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情绪,激励了发明;想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汉”,促进了人类进步。将来人类的进步,还要靠懒惰的智慧。
2.学生交流对“懒惰的智慧”的含义的理解。
我们通过整体感知文章,找出了作者的观点,并联系了课内外的一系列事实证实了作者的观点,结合实际就如何正确对待“懒惰”进行了阐述。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文中“懒惰”的含义已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课文中“懒惰”的含义的理解。
经过讨论,有以下各种理解:①讨厌吃苦受累,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②不满足于悉心操作技能,而潜心于心智技能提高。③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④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懈进取,不断创新。⑤不断进发省时省力的愿望,寻求聪明的“懒”办法,追求科技进步与创新。⑥是“智博”,而非“拼搏”。⑦有问题意识。
六、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作者在文章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证明了正是懒惰促进了文明的发展,我们能不能也举出这样的几个事例呢?
明确:方便碗面、洗衣机、带轮的箱包、一次性尿布、电梯、炸药、复印机、洗衣机等等。
2.想想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运用“懒惰的智慧”来解决?看谁最有创意。
懒惰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感知《懒惰虫》这首歌曲中的节奏
2.乐意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
3.能跟着身体的节奏歌唱《懒惰虫》
二、教学活动
1.导入:用已经学过的《咚咚锵》作为律动,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歌唱并做动作,这样能够迅速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律动完了,就进入主题。教师:“今天啊,老师请来了一只大虫子,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这只大虫子长什么样啊?大虫子说正哭着说,它的眼睛痛,肚子痛,它的全身都在痛,它的哪里还在痛啊?头,鼻子,耳朵,嘴巴,脖子,肩膀,腰,屁股,腿,手脚……它的全身都是痛。”
教师:“为什么它全身都在痛啊?是因为它太懒惰了,不爱运动,总是坐在凳子上,也不起来做游戏。”
2.教师通过激发好奇心,引入歌曲和节奏动作的教学。
教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这只懒惰虫长什么样子啊?老师给你们模仿一下。”教师唱《懒惰虫》并做节奏动作,让幼儿感受歌曲中的节奏,知道身体的一个个动作可以表现歌曲中的节奏。幼儿看教师多次表演后,能主动站起来模仿教师。
3.做游戏,学唱歌与能做节奏动作。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把懒惰虫子请出来,让它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刚才说,还有头痛,所以你来做我们懒惰虫的头,好吧?你现在是头宝宝”把第一个小朋友请出来做游戏,“现在,大虫子的头出来,就是我们这个头宝宝,他排在第一个,还有眼睛宝宝,鼻子宝宝……都快出来吧”依次把幼儿请上来做游戏。“我们一起让懒惰虫动起来,这样它就不会全身都痛了”,幼儿扮演大虫子,教师指导幼儿的动作,多次游戏后,幼儿能学会歌曲的节奏和动作。
4.结束游戏,慢慢地调节速度,声音和速度都变弱变慢。“懒惰虫和我们做游戏,带给小朋友们好听的歌曲,它现在已经不懒惰了,我们谢谢它并请它回到小凳子上吧。我们先和头宝宝说再见,再见……”,依次把幼儿请到座位上,结束教学活动。
三、活动评价
教学活动中,幼儿应该是主动的参与者,主动自愿地参加游戏。
懒惰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用不同速度唱出勤快人和懒惰人的音乐形象。
2.理解勤快人和懒惰人在厨房中的各种表现,知道自己要做个勤快人。
活动准备:
1.课件
2.歌曲旋律
活动过程:
一.练声
1.我们一起握手
t:我们一起来握手吧!一起和大鼓做游戏吧,这次节奏变了,小耳朵听好!
2.复习歌曲《办家家》
t: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把这首好听的歌送给客人老师。
二.引导性谈话后,观看课件上半部分,理解第一段歌词。启发孩子谈谈勤快人在厨房里可以干什么事情?
1.引导性谈话
t: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个小客人,看,是谁呀?他们两个谁是勤快的谁是懒惰的,为什么?
教师小结:喜洋洋是聪明的,因为他很爱动脑筋,所以他又是勤快的,懒洋洋只喜欢睡觉和吃东西,不喜欢做事情他是懒惰的。
2.观看课件
t:今天,我们厨房里也来了个勤快人和懒惰人,有个勤快人呀正在厨房劳动,仔细看一看,他都在干些什么呢?
t:他在炒菜,他在煮饭,他还在蒸馒头,
t:他一共做了几件事情,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可请个别幼儿连贯的说勤快人所作的事情)
三.学唱歌曲(通过听、说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段
t:原来勤快人在厨房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我想把勤快人做的事情唱出来。听一听,勤快人做的事情,我唱了几次?
(1)幼儿说有节奏歌词
t:你们想不想来试着唱一唱呢?先跟着老师把歌词说一说吧!
a.跟着老师一起来说
b.老师说孩子接
t:这次我要增加难度了,江老师说前面的你们接后面的,好嘛?
(2) 幼儿尝试着跟着钢琴唱
t:歌词我们都会说了,那我们跟着钢琴来试着唱一唱吧!(可以加上拍手动作)
(3)幼儿能够稍微加快速度演唱
2. 学唱第二段
(1)t:厨房里还有个懒惰人,看看他在干什么?
(2)游戏,创编第二段歌词
t:唱的有些累了,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说相反,是这样玩的:江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说的要和我相反?我们来试一试,例如:他在拖地,他不拖地 。 你们也来试一试吧! 师:他在炒菜; 幼:他不炒菜......师:他还在蒸馒头 幼:他也不蒸馒头
(t:刚刚我们小朋友说的就是懒惰人在厨房里发生的事情,我们也来把他唱到歌曲里!
(3)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说歌词
t:我们先来有节奏的把歌词说一说吧
(4)钢琴唱一次(慢)
3. 完整演唱歌曲
(1)师完整示范歌曲。
t:江老师要把勤快人和懒惰人的歌连起来唱,那歌曲的名字就叫勤快人和懒惰人,仔细听听江老师在唱勤快人和懒惰人的时侯有什么区别?(速度一样吗?)为什么勤快人唱的快懒惰人唱的慢?
(2)幼儿尝试演唱
(3)给客人老师表演一遍
t:我们把刚学的歌表演给客人老师听吧,你们唱的太小声客人老师可就听不见了。客人老师要听到我们好听的歌声呢。
四.知道自己要做个勤快人
t:刚刚我们表演了勤快人也表演了懒惰人,那我们小朋友想做勤快人还是懒惰人呀?我们小朋友都想做勤快人,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
五.延伸活动
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先围成圆圈,刚刚我们唱了勤快人和懒惰人,我们来一边唱一边来表演动作吧。(老师可以带领孩子做动作)。
懒惰教案篇6
活动背景:
孩子进入大班后,对值日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学到一些劳动的小技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同伴的认可和喜爱。《勤快人和懒惰人》是一首诙谐幽默的歌曲,它把勤快人和懒惰人描写得惟妙惟肖。通过歌唱,它能使幼儿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吐字清楚,正确地表现歌曲的节奏。
2、启发幼儿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变化来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的形象。
3、启发幼儿用“他在……,他在……,他还在……”的句式为“勤快人”“懒惰人”创编新歌词并演唱,体验创作歌曲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1、请孩子回家观察父母在厨房干活的情景。
2、图片“勤快人”“懒惰人”; 节奏卡片。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解决难点。
通过图片的比较,让幼儿知道勤快和懒惰这两个相反的概念,并有节奏地说出“他在…他在…他还在…”的.歌词。
1、出示勤快人图片并提问。
2、出示懒惰人图片并提问。
二、学唱歌曲,分析歌词。
1、第一遍听录音欣赏,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整体风格与速度。
提问:听后有什么感觉?
2、第二遍欣赏,教师清唱。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3、有节奏地完整地朗诵歌词。
4、幼儿跟教师完整演唱歌曲。
5、引导幼儿用不同的速度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进行演唱。
三、提问引导,创编歌曲。
1、勤快人在厨房除了烧菜、煮饭、蒸馒头,还会做些什么事情?相反,懒惰人呢?
2、我们把这些事情也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四、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懒惰教案参考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