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预习要求、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整规划,是一份优质教案的必备要素,,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分层任务,是教案体现因材施教的关键,,调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科学集合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集合教案篇1
【预定目标】
1、了解垃圾可以被人们通过许多方法处理或再循环利用,懂得垃圾分类摆放的益处。
2、能用自己的行动积极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活动准备】
1、请父母帮助幼儿一起收集回收垃圾、处理垃圾的照片或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回收的知识。
2、垃圾分类回收箱实物和各种垃圾的图片。
3、水彩笔和铅画纸(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了解垃圾的含义提问:(出示垃圾)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呢?
小结:垃圾是指没有用,准备扔掉的东西称之为垃圾。
2、引导幼儿相互交流。
讨论:平时见过哪些垃圾?说说你看到的垃圾是怎么样的?能闻到什么气味吗?有垃圾的地方给人们感觉怎么样?垃圾对人类、动物、植物有什么影响吗?
教师小结:垃圾腐臭时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不仅仅破坏风景,侵占土地,使人们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小,而且垃圾中还会滋生出病毒、病菌,招惹蚊虫,让人生病。
(二)基本部分
1、组织幼儿讨论:哪些地方会产生垃圾?(工厂、菜场、餐馆、办公室、超市、家庭等)
2、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了许多垃圾,那么垃圾到最后都跑到哪儿去了呢?(结合图片,请幼儿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处理垃圾的知识。再结合幼儿的介绍给幼儿补充,纠正关于垃圾回收,处理的有关知识)教师小结:垃圾被倒入垃圾桶后,由环卫工人收集起来运走。大部分被埋到填整场,填埋场是专门把垃圾倒入一个地方,再用泥土把垃圾埋到里面。填埋场既占地方又不利于环境保护,有的垃圾送到焚化炉焚化,但焚化垃圾的时候会排出有害的气体。
3、出示垃圾箱图片。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这样的`箱子吗?这样的箱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引导幼儿区别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的垃圾箱。
教师:垃圾箱上有什么标志呢?你觉得哪个是可回收的标志?为什么呢?(启发幼儿找出可回收的标志)教师小结: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为他们是用大自然中宝贵的材料制成的。可回收垃圾就是收回来后经过加工还可以做成其他的东西。
师:你知道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4、出示垃圾分类的标志?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的,现在我们准备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有可乐罐、旧报纸、汽水瓶、橡胶等等这么多垃圾。老师这里还设计了分类标志,我们一起来看看。
金属:这一类可回收物有可乐瓶、易拉罐、废铁等。回收后送工厂可以再生为各种金属物品。
纸张:利用旧报纸、包装盒、纸盒等做原料可以制成各种餐巾纸、纸盒等。
玻璃:水瓶、酒瓶等玻璃制品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反复重复使用。
塑料:橡胶(如:酸奶瓶、废轮胎等经过加工可以制成其他塑料、橡胶制品)教师小结:回收利用废物可以节约能源,废物回收利用的越多,送往填埋场的垃圾就越来越少,把可再生利用的废品送到回收中心,可以减少污染。
(三)结束部分
1、出示各种垃圾图片,请幼儿判断所出示的垃圾分别应放入哪里。
2、引导幼儿设计有毒物品的垃圾箱。
教师:出示废电池,你们可知道这种垃圾是有毒害的,我们为它设计一个专用的垃圾箱,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设计一个有毒的标志吧!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在平时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到垃圾,你们见到垃圾,应该怎么样来处理呢?(幼儿互相交流)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日常生活中哪些是由垃圾的再生材料制成的。
大班科学集合教案篇2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蜘蛛的外形特征以及它的本领,并熟悉故事人物和对话。
2、 知道昆虫和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昆虫的欲望。
二、 教学准备:
黑板、图片
三、 教学过程:
1、 猜谜语
① “今天刘老师要猜个谜语,让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老师讲谜语)
② “你们猜到是什么小动物了吗?”(幼儿回答)
③ 根据幼儿的情况可以再说一遍谜语。
④ 老师揭开谜底(蜘蛛)“那你们看到过蜘蛛吗?谁能说说看蜘蛛是怎样的?”幼儿回答完后,老师给幼儿在投影仪下看图片。让幼儿看着图片说说蜘蛛的`外形特征。老师在旁解释(蜘蛛有8只脚、它的头和胸是呈圆形和椭圆形)“那你们知道蜘蛛有什么本领吗?(幼儿回答)那蜘蛛织是为什么呀?”(幼儿回答)
⑤ “那接下来刘老师就讲一个故事,你们听听看蜘蛛有什么本领,它有了这个本领到底怎样了?”
2、 讲故事
① 事先在黑板上贴有蜘蛛和的图片,老师开始讲故事,一边讲故事一边把故事中的动物引出来,用图片的方式贴出来。
② 故事讲完“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那蜘蛛它忙在哪里?那最后蜘蛛把织好了吗?那蜘蛛在织的时候有没有别的小动物和它说话呀?有哪些小动物呢,这些小动物又说了哪些话呢?(幼儿回答,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
③ 提问完毕,老师再讲一遍故事,让幼儿加深对故事的印象。“原来蜘蛛在织的时候有许多小动物和它说话,但它都没有回答,它一直专心地织,一直坚持到底,所以它把织好了。那蜘蛛把织好了有没有捉住哪只昆虫啊?(幼儿回答)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蜘蛛织是为了捉住昆虫,不过那些昆虫都是害虫,蜘蛛也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它能帮助我们吃掉许多害虫.
④ “那现在刘老师要问问你们,除了蜘蛛织能够捉
住害虫,那还有什么昆虫是很勤劳的,有很大本领的,是我们大家好朋友的?”(幼儿回答;小蜜蜂做蜂蜜、蚕宝宝吐丝做丝绸做衣服、瓢虫吃蚜虫)“除了小昆虫有这些本领那还有哪些小动物有这本领的?(猫捉老鼠、牛挤奶、狗看门、羊剪羊毛)
⑤“今天小朋友知道了那么多的昆虫和小动物都有这些本领,那你们想不想好好学本领,长大做个有用的人呢?那你们做事应该像故事中的蜘蛛一样坚持到底,做什么事情都一心一意的,这样才可以学好本领。”
大班科学集合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动物皮毛,激发爱护动物的情感;
2、在游戏情境中,能够大胆讲述,发展观察、比较能力;
3、认识常见动物皮毛,观察比较发现其中的不同。
活动重点:
认识常见的动物皮毛。
活动难点:
能够比较发现其中的不同
活动准备:
课件ppt
黑白毛皮动物的小拼图
活动过程:
一、介绍羊村,引起兴趣
引导语:这是哪儿?羊村里住着谁?
想去羊村和朋友们一起玩吗?
二、认识地图,辨认动物
1、讨论:从这里去羊村有几条路?你觉得哪条路是安全的?为什么?
黑白色的'门里又会藏着谁呢?
2、个别操作动物皮毛拼图。
3、讨论:你知道这些长着黑白皮毛的动物朋友是谁吗?
4、共同归纳小结
三、尾声:和羊村动物朋友一起玩
师:到羊村的大门口啦!还记得今天我们一路上看到过哪些动物吗?
和羊村的朋友一起做游戏。
大班科学集合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有一天中午,我带幼儿一起午睡,在脱衣服时有小朋友的叫声“啊,好疼”,问其原因,是因为在脱毛衣时,由于起了静电,所以感到疼痛,还有在玩滑滑梯时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与问题,我创设了这节课,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孩子们了解这一现象, 特设计了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启发幼儿的发散思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活动知道物体摩擦后会起电,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2、 加深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
活动准备
每组放两个小筐一个筐内有塑料尺、塑料笔、铅笔、竹筷、铁棒、绸布、碎纸屑、线手套;一个框里各种的纸屑,如:小硬纸板块、碎皱纹纸屑,自作的小蝴蝶。每个幼儿一个自制的小章鱼
活动过程
一、擦一擦、吸一吸
1、今天,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向幼儿介绍小筐里的各种材料及物品)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2、 根据幼儿在操作中的发现,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样做才能让小纸棒把小纸屑吸起来(幼儿有目的的操作、探索)
3、 提问小朋友说说哪些小棒可以把碎纸屑吸起来,你是怎样做的?(请做到的小朋友上台来掩饰一下,并讲讲自己的想法,再让大家试一试可以么?)
4、 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碎纸屑?(幼儿思考、讨论)
总结:告诉幼儿: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生静电。
5、请小朋友再试一试,塑料笔和尺还可以和哪些东西摩擦产生静电,吸起纸屑
让幼儿探索发现:用丝绸、手帕、、衣服、头发来摩擦塑料尺和笔都会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并知道小硬纸板吸不起来的原因。
二、做一做:彩蝶飞舞
1、教师将自制的小彩蝶发给幼儿,请幼儿想想办法,怎样才能使它飞起来呢?(幼儿操作、探索)
2、幼儿上台演示自己操作的方法,大家看看哪种方法会让蝴蝶飞舞的更好
小结:当塑料笔或尺经过摩擦后会产生静电,所以,小彩蝶会飞起来了。
三、魔术表演:小章鱼
老师为小朋友请出“小章鱼”,然后为小朋友变魔术,猜一猜,为什么小章鱼会贴到身上呢?请小朋友来试一试,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
小结:当小章鱼经过摩擦后,会产生静电,所以,小章鱼就贴到身上一起跳舞了。
四、活动延伸:请幼儿带着自己的小章鱼到科学角或校园里去,看看我们的章鱼还能吸到哪里去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乐趣。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不足之处:
1、开始部分,我的语句组织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没听清我的问题,所以一时孩子没摸到头脑,后来我是又经过引导后,孩子渐渐的明白,并能自觉操作了,方法也越来越新颖、有趣,很让人欣慰!在语句方面以后要加油!
2我可以将“小章鱼”这一环节可以放到开始部分,这样更能调动起孩子的激情;
3、碎纸屑我是准备了一个小方盒子,可是做完实验后,弄的到处都是,以后在做实验时我要先
讲清规则,让孩子有意识些,这样也不会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讲的话,我一定会准备的更充分些,让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加油!
本次上课的优点:
1、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能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活动,整堂课还是比较轻松、活跃的;
2、每做一个活动都会有小结,孩子掌握的比较好的,课下后幼儿还能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乐趣,让我很开心!同时家长的反应也比较好!所以,我们以后还会多上这样的实验课,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玩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大班科学集合教案篇5
一、设计思路:
“水的溶解”是一个科学活动,是“有趣的水”这个中的内容。水是幼儿物体,幼儿对水很感兴趣。而水是幼儿感兴趣的物体,通过探索“水的溶解”充分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欲望。因此,预设了《水的溶解》这一科学活动。选择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的活动内容,注重教学问题的提问有效性,来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感知溶解这一现象。
2、体验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小勺若干个、筷子若干。
2、认字卡: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溶解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t:小朋友们好!有没有发现今天李老师准备了很多的东西呀?
你们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有的还可以摸一摸,看看到底这都是些什么
(幼儿观察讨论)
有谁愿意来说说这些都是什么材料呢?
追问:你是如何知道的?
小结: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
石头摸起来硬硬的,有点沉;黄沙看上去是黄色的,摸起来细细软软的;芝麻油闻起来有股芝麻的香味;红糖看上去和盐一样是一粒粒的,但是红糖是红色,盐是白色的;咖啡粉是咖啡色的,有咖啡的香味;冰糖像是一粒粒透明的小冰雹。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物质,有的可以用来做菜,有的可以泡茶喝,有的可以玩,但是今天我们要用它们做什么呢?
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t:请你猜一猜,如果我们要把这些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几个杯子中,然后搅拌,充分地搅拌,再看一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t: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2、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t: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t: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请一桌上的4位小朋友为一组,一起把桌子上的材料都要一一进行实验,然后由一名小朋友进行实验记录,把最后得到的有趣的现象画出来。现在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3、交流实验来验证猜想结果。
t:你记录的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把这些材料放到水里后,石头沉了下去,芝麻油浮了起来,黄沙也沉在水底,盐、冰糖都经过充分的搅拌后它们在水中溶化不见了。咖啡粉变成了好喝的咖啡,颜色也变成了咖啡色,红糖也把水变成了红褐色,原本透明五味的白开水变成了甜甜地的糖水。
三)、幼儿再次实验验证猜并进行交流。
t:现在我请你们用调羹试试,看看刚才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到底哪些能取出来?哪些不能取出来?
能取出来的我们可以怎么记录?那不能取出来的呢?
t:这个实验有趣吗?
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啊?
小结:今天通过做试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石头和黄沙放进水中,沉下去了,芝麻油油放进水中,浮起来了;但是它们都能用调羹取出来。红糖咖啡粉放进水中,水的颜色和味道发生了变化;盐和冰糖放进水中,虽然颜色没有改变,但是通过充分的搅拌最后看不见了,溶化在水中了,最后调羹取不出来。
水宝宝把红糖、盐、冰糖、咖啡粉吸收了,而这些物质也溶在水中取不出来,还把水宝宝的颜色、味道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我们叫“溶解”。
石头、黄沙和芝麻油能取出来吗?
石头和油 ,我们用工具还可以从水中取出来,它们不能溶解在水中。
t:谁能告诉我,你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白糖、味精、果珍、奶粉……)
师:刚才小朋友还说了很多物质,那这些物质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大家好不好?
五、活动自我反思:
这是一节科常活动,设计活动时候,想给孩子们充分自主探索的机会。这一点在互动进行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
活动中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我的准备的教具中,物品种类过多,造成整节活动有点拖拉,为了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活动,所以很多环节,都变成了我来“说”,这一点有点背离设计这节活动的本意了。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
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六、活动点评:
教研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全组人员的积极参加。从说课活动到第二研,组员们每次讨论都非常的积极,从中寻找问题,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效果也是非常的良好。
李佳老师在前面第一研的基础上上了第二研,活动中针对大家的意见,李佳老师也是做了一定的调整,将第一研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善。活动中,李佳老师将记录表进行了修改,提问也更加的简练。可以看出,经过大家对提问的推敲,提问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当然活动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活由于李老师的准备的教具中,各种物品种类过多,造成整节活动有点拖拉,为了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活动,所以很多环节,都变成了老师来“说”,这一点背离了计这节活动的本意了。
大班科学集合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蔬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感受蔬菜的多种多样。
2、幼儿大胆选择,使用材料装扮蔬菜。
活动准备:
1、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各种蔬菜。
2、剪好的蔬菜宝宝及四肢(用即时帖)。
活动过程:
一、准备过生日。
1、设置悬念,引起学习兴趣《生日歌》中,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
2、“今天是谁的生日?”
二、谁来过生日。
1、(出示青菜奶奶)我是青菜奶奶,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得去准备准备,等会儿我的孩子都要来为我庆祝生日。
2、(出示辣椒爸爸)“我是胖胖、绿绿的`灯笼辣椒”。(辣椒妈妈)“我是绿绿、长长的辣椒”(辣椒娃娃)“我是红红的、光光的小辣椒宝宝”辣椒一家:“祝青菜奶奶身体健康,生日快乐”!青菜奶奶:“谢谢,请坐请坐”。
3、请幼儿猜一猜还会有哪些蔬菜来给青菜奶奶过生日呢?(扩散幼儿思维)
a、请幼儿说出画面上的蔬菜名称及外形特征。
b、师小结:黄瓜:细细长长的黄瓜,穿着绿衣服。
c、西红柿:穿着红红的衣服,像小灯笼。
d、胡萝卜:粗粗长长的胡萝卜,穿着橘黄色的衣服
e、茄子:穿着紫衣服,像气球。
4、引导幼儿说说吃过的或见过的蔬菜。
5、为什么要吃蔬菜?
教师小结:蔬菜里面含有很多营养,能补充维生素,小朋友们吃了它身体才会长的壮,有力气。科学家叔叔为了更好的给人们补充营养,又为我们研制出了五彩辣椒、红色、紫色、蓝色。引导幼儿观察。
三、客人变漂亮。
1、打扮蔬菜:小朋友们,蔬菜奶奶的生日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们把蔬菜宝宝打扮的漂亮一点好吗?(幼儿为蔬菜宝宝画上鼻子、嘴巴、四肢)教师巡回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说出自己打扮的是谁?
2、教师:小朋友们,带上蔬菜宝宝去给蔬菜过生日了。音乐起,幼儿手拿蔬菜宝宝一起去给蔬菜奶奶过生日,自由结束教学活动。
大班科学集合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电池的作用和正负极。
2、产生对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各自从家里带来的电动玩具。
2、有关课件内容的ppt。
活动过程:
(教师事先将幼儿带来的电动玩具的电池做些“小动作”—将部分玩具的电池装反)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都从家里带来了电动玩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老师有要求一会小朋友要把在玩时发现的小秘密跟大家一起分享。
二、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和正负极
师:好了,小朋友们把玩具放在地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现在谁来说说玩玩具时发现了什么?
幼:玩具坏了;不会动;没电了......
师:有的小朋友说玩具没电了,是真的没电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拿一个幼儿说没电的玩具来做示范,拆开拿出电池。教师用电珠——一节电池、一段电线(带有铁环)、一个小灯泡。试验电池是否有电)电池都亮了,说明电池是有电的,那为什么玩具不会动呢?
幼:提出猜测
师:老师将电池放大了(ppt),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电池,发现了什么?
幼:电池两端有+、—符号。
师: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每节电池都有+、—两个符号,突出一个小头的有+表示的是正极,来跟老师一起念正极;平平的一头有—表示的是负极,跟老师一起念负极。安装电池时我们要将负极的那头对准弹簧按下去,两块电池要相反安装。老师呢这里有一个视频,上面放了电池安装的'一个过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要强调安装电池时,弹簧要被完全压下,电池要完全装进)
三、,幼儿自己动手安装电池
师:小朋友们现在都知道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了,那现在自己去重新安装电池,然后玩一玩玩具,看看玩具是否能动了。
师:小朋友们把玩具放下回到自己的位子,看来大家都很聪明,都成功了。大家都知道了安装电池时,要将负极那头对准弹簧完全按下去,电池是相反安装的。
四、扩展有关电池的知识
师:其实除了我们今天用到的这种电池,科学家叔叔还发明了许多其它种类的电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pt、一张张出示电池图片并讲解名称,适当的讲2个电池的作用,一般用在哪里)
活动延伸:
师: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分享了安装电池的秘密,小朋友们回家后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剩余的两种电池)一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
教学反思:
此活动是以玩具展览会展开探究的,活动一开始,就以各种电动玩具激发起幼儿的很大兴趣。但孩子的探究活动必须由教师引导,当我提出:为什么这些玩具又能动又能发出声音呢?你能找出这些电池么?幼儿纷纷动手找电池,在找出电池后,老师继续引导幼儿观察电池外形,了解电池种类。电池的正确安装,是活动的难点,我让幼儿先动手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老师再小结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发挥互帮互助的力量,整个环节幼儿动脑、动手,亲历整个探究过程,并共同讨论、交流、总结。最后联系实际了解电池的危害及回收。这样在玩具展览会的形式下,完成了本节课目标,也培养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大班科学集合教案7篇相关文章:
★ 科学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