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作文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写作文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下是调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愚公移山》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愚公移山》作文篇1
愚公召集老老小小家庭成员,开了一个讨论会。没等他把想法说完,年轻的年幼的儿孙们个个摩拳擦掌,齐声赞同。有的说:“把山搬走,咱们再也不要绕这麽大的弯子啦!”有的说:“这不光是咱家子孙的事,也是住在北山的乡亲们的愿望呀!’
愚公看着一张张喜气洋洋的笑脸,感受到全家洋溢着向大自然挑战的壮志豪情,心里乐滋滋的:“既然大家都有这个心愿,也有这个决心,那咱们就分头作准备,把锄头磨得锋利一些,铲子多备几把,还有箩筐、扁担,要多多准备,选一个吉日动工吧!’
“慢!”愚公的老伴冷不丁的叫了一声。老婆婆一直坐在边上听着,眉头皱得紧紧的。现在,大大小小一家人真要动手干了,她不得不把自己心里的顾虑说出来。愚公转过头看着她,众孩儿都闲了嘴,屋里刹时静了下来,静得几乎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到。
“老头儿,你的心比天还高,可是你的脊背都已弯曲了,你不想想,你挖得下多少石头,再说挖下的山石、泥土又丢在哪儿去呀!”
愚公笑呵呵的说:“瞧你,想得还挺仔细呢!别担心,我早想好了,挖下的山石、泥土可以挑到渤海去,那海可深哩,别说太行山、王屋两座山,就是再有几座山,也填不满大海呀!至于我,大的山石挖不动,小的还可挖些嘛,多一个人,多一双手,一天挖一点,十天挖一块,连你这老太婆也能帮着送送箩筐呀!”一群小孙儿七嘴八舌的嚷嚷:“我们也能递箩筐!”“我们可以给大人送饭、送茶水!”大伙听了哈哈大笑。愚公笑呵呵地说:“瞧,我们子子孙孙齐上阵,力量大着呢!”老伴听了笑眯眯的直点头。众人都笑着拍起手来,那掌声仿佛是向大山吹响的号角!号角声传到了邻居耳中,众乡亲聚集到愚公家院子里,你一言我一语,有的持有怀疑,有的踊跃支持,最后,愚公挥手下令:明天动工!
《愚公移山》作文篇2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的精神,曾经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起愚公的故事,坚信只要像愚公一样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60年转瞬即逝。今天,我国经济形势和发展任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时代还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吗?
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待愚公,也许有人会这样想:
他为什么不“搬家”呢?一家几口背上行李,翻过大山,走不多远,就可以到达洛阳、郑州、西安这些大城市。如果嫌城市喧闹,还可以定居在华北平原土地肥沃的村庄;
他为什么不找领导解决呢?两座大山,挡的肯定不只他一家的出路。所以,他可以找乡长汇报,还可以找县长汇报。如能争取到国家立项拨款,还可包下一段工程……
也有人说,这样一来,愚公就不是“愚公”了,更不是受人尊敬、值得学习的榜样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当代仍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主动挖山”的精神。在我们的面前,还有很多的“山”。比如落后的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和工作较艰苦的行业,都需要有人去“挖”。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主动做当代“愚公”:他们也知道大城市里经济待遇高,生活条件好,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基层,奔向西部,奔向艰苦的地方。因为他们明白,“搬家”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却改变不了艰苦地区的落后面貌。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许可以把挖山的重任交给领导,推给集体,留给后人。谁也不会要求一位“年且九十”的老人去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愚公没有这样做,他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并在统一了家人思想之后,马上付诸行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不断挖山”的精神。一个人搬掉一块石头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搬石头,子子孙孙永远搬石头。在挖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吃饭问题、穿衣问题、工具问题、伤病问题、有人说闲话的问题、做了惊天动地的好事却没有得到奖励的问题等等。可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愚公都没有动摇,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实干。信仰正确、信念坚定、信心充足,才会为伟大的事业奋斗终身。事业的成功与实干密不可分。我们今天学习《愚公移山》,就应该像愚公一样直面困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有了这样一股劲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愚公移山》作文篇3
愚公已经将近90岁了,碍于他家对面的山,不方便出行,一天他召集了大家,说要移山,大家同意后,说干就干,愚公也绝不含糊。
一天,愚公和子孙们正在努力地挖山,突然来了一个人,愚公看见那人袖子上带着“环保”的袖章。
“你好!我是环保卫生局的人,我们现在要您现在立即停止施工。”愚公急了,一听不能再继续挖山,他问:“为什么呀?我们也是迫不得已的。”“您挖山对周围居民影响很大,噪音污染,而且工地扬尘过大,不利于环境保护。”愚公一听很有道理,不过他还是不能接受。“这……您看,我们一家老小出门多不方便啊,您不让我们挖山我们可怎么活下去啊!”“这……”那人思考了一会。
“这样的话,您不用担心,你们居住在这里,还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吧?”愚公很疑惑,那人接着说:“现在科技发展可快了,都是高科技了,哪还用得上人力来挖山了,况且想要方便,现在也用不着挖山了,老爷爷。”愚公一听有了办法,连忙问到:“您也什么办法来帮帮我们?”那人向愚公等人介绍了外面的情况。
据他所说:现在外面城市里可已经都是大房子了,高楼大厦,可壮观了。大片大片的土地都建好了居民楼,而且现在交通也更发达了,要出行也是很方便的,有:火车、汽车、轮船等等。
愚公他们得到的建议是:修一条隧道,穿过大山,里面架一些轨道,就可以让火车通到愚公家门口。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可是也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啊。那人看出来了愚公的担忧,又说:“放心,现在施起工来可快了,要不了多久就能办到,现在有挖掘机,起重机,国家也会给钱下来帮助解决经费问题,所以就放心吧,一切都不是问题。”愚公很快同意了他的建议,急急忙忙准备大干一场。
环保工作人向上级请示了,向国家申请施工金额,他成功了。愚公一家则负责采购施工材料,他们买好各种材料和工具,请来了开挖掘机和起重机的师傅,为了庆贺施工即将开始,也预祝施工成功,他们办了几桌酒席,请大家都来吃饭喝酒,高高兴兴地为施工尽力。
几个月后,愚公家门口通车了,他们非常感谢那个好人,在他的带领下,大家还去了外面参观,愚公一家都很惊叹,愚公眉里眼里都是笑,他感叹道:“如今科技发达了真是好啊……”
《愚公移山》作文篇4
话说夸娥氏二子应天帝之命,搬走了横亘在愚公门前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并将其一座放在了朔东,一座放在了雍南,从这个结果来看,愚公一家无疑是皆大欢喜了,但其他两个地区的百姓,又要面临新的难题了……
最初,朔东的老百姓一开始看到乡里突然出现了一座大山,个个都是惊恐万分,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些人甚至以为这是上天在惩罚他们,纷纷回家收拾行李,拖儿带小连夜搬走了。而另一些人舍不得故土,只好望着这座大山发愁。过了不久,愚公的事迹传到了他们耳中,大家对此议论了一番,一位村长说:“愚公都能感动上天,我们何不像他一样呢!求天帝将大山在搬到别处去……”村长的话立即得到众多村民的认可,既然开了头,那就撸起袖子干呗。
搬山的前几天,大家都干劲十足,凿石的凿石,运土的运土,在海岸与内地间来回奔波,男人们在忙活,妇女们也没闲着,到村里的一些寺庙,求神拜佛,忧声哀叹,恳求上天早点来帮助他们。
一天,两天,三天……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可是大山还是一眼望不到头,大家的锄子渐渐挥得慢了,寺庙里也不再挤满了人,终于,煎熬了半年的时间,村民还是没有看到任何上天显灵的迹象,于是乎,谁也没耐心再等下去,便一哄而散,各回各家了。
雍南的百姓一开始看到自己门前出现了一座大山,也是惊诧不已,感到束手无策,最后大家围在一起,商量着解决的办法,一个村民提出了他的看法:“搬山不是长远之计,费了很多人力物力不说,时间也不是我们能想象的,我觉得要想其他的办法……”“我有一个提议!”另一个村民大声附和道,“我前几天上山,发现山上栽种着不少花卉和果树,还有很多珍稀药材,我们可以把这座山开发出旅游区,吸引游人来观光,这样,不是对谁都有利吗?”村民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于是,各家各户纷纷上山探查起来,圈定篱笆,将果树栽种到一块,在山上修建了几条方便行走的小道,沿途设立各个休息点,并且派人到周围大肆宣传,附近村的人听说雍南有了一座天神搬来的大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纷纷慕名而来,游人的增多,不仅带动了雍南的名气,而且使雍南的旅游业得到了发展,当地村民不仅依靠发展旅游赚了钱,山上的珍稀药材,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朔东的百姓听说了这件事,也都是欢呼雀跃,他们之前想的都是如何感动天帝,让天帝把山搬走,谁想到还能靠山致富呢!在利益的诱惑下,大家又赶紧回到了山上,争着圈地,害怕被别人抢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
可一到山上,他们便傻眼了,那有什么果树花卉,珍稀药材……全被他们之前的不合理垦挖给破坏殆尽了!
《愚公移山》作文篇5
许多年前,一个村子前屹立着两座山,一左一右。这两座山阻断了这边的村民和城镇的联系,使人们每次都要绕很远的路才能到达城镇。
这时,一个老实的人站了出来。—他便是愚公。他号召村民们去“移山”,即把山上的泥石挖走运到海里,这样便能大大减少了村民们去城镇的路程。
当愚公说完自己的看法后,又有一个人站了起来—他便是智叟。智叟是公认村里最聪明的人,当他对愚公的看法有意见而站起来时,大家都认真地听着他发表他的看法:“山这么大,是挖不完的。我们应该用开路的方法才行。”
“我还有儿子,我的儿子生出孙子,孙子又生儿子,代代传下去,挖下去,总有一天能挖完的!”愚公豪迈的语句吸引了村里一半的青年,这些人在后来组成了由愚公领导的“挖山派”;而村里另一半青年听了智叟的建议好,组成了由智叟领导的“开路派。”村前的两座山,一座土质疏松,有利于挖掘,被“挖山派”占领了;一座土质坚固的,不容易坍塌,被“开路派”占领了。
每天,愚公天不亮就起来了干活,天黑了才收工;而智叟虽没愚公那样勤奋,可他添置了一些挖掘工具和水泥等物品,这些东西大大减少了工程的难度。
一年后,“挖山派”的工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而“开路派”却在山中开了个洞,有三分之一个大山那么宽的长度。“还是放弃挖山吧,就算挖得了,也不知道要多少年哩。”愚公依然不改倔强的性子,他反讽道:“不管怎么挖,也比在山中开个洞好吧,谁知道山会不会塌啊。”看愚公不听自己的话,智叟只好无奈的走了。
又是两年过去了,“挖山派”已经将山挖得还剩下十分之九了,但“开路派”却已经完工了。“开路派”在山中挖了个山洞直通城镇,大大减少了村民们的路程。这时,不管愚公有多倔强,他也只能听从智叟的话,停止了挖山工程。
一个人在走向成功时,必须做到坚持。可是如果是盲目的、倔强的坚持,且听不进旁人的半点劝告,那坚持过后迎来的,便不会是成功了。
《愚公移山》作文篇6
“叮零零……”愚公家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愚公妻子赶忙抓起电话:“喂,请问您找谁呀?”“我是环境保护部部长,请你赶快叫你们家愚公接电话。”“啊?你找他?”愚公妻子既惊讶又不解,“他现在正在去渤海的……”愚公妻子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听见听筒里传来“嘟……嘟”的声音。她也纳闷:“那个焦急的声音找我丈夫干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而就在此时,愚公和他的子孙们正挑着沉重的石块步履蹒跚地往渤海方向前进。忽然,从身后飞来了一架直升机,在愚公头顶上空盘旋了一圈后,缓缓降落。随即从飞机上走下一位文质彬彬的中年人,快步走到愚公面前,问道:“请问您就是愚公吗?”愚公抱着百般疑惑回答:“正是本人,有何贵干?”中年人确定了身份之后,就递给他一个印有许多公章的红头文件说:“我是环境保护部部长,请您看完这份文件之后作出明确表态。”愚公惊讶地接过文件,粗略地浏览了一遍,大发雷霆:“什么?不让移太行、王屋二山?这绝对不行!”愚公被气得脸色铁青,气喘吁吁。他的子孙也在一旁反对,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大家静一静!”部长拉着愚公的手耐心地说:“老人家,您别急,我们都知道您移太行、王屋二山是为了山两侧的居民幸福,但您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什么问题?”愚公不高兴地说。“人类的生存问题!”部长故意调高声调,一字一句地说,“太行、王屋二山山上有许多的野生动物,而且大部分都是国家保护动物,您如果把山移走了,它们到哪里去生存?”部长看着愚公,只见他茫然若失,不知如何是好。部长看准时机,继续滔滔不绝地往下说:“太行、王屋二山上的温带森林每年可以制造大量氧气,如果山一旦被移走,必将打乱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果要想解决太行、王屋一带居民的交通问题,只能另寻他路。”“还有什么办法呀?”愚公急切地问到。“据地质学家勘探,太行、王屋二山有丰富的煤铁等矿物资源,我们可以将资源开采出来,再挖一条隧道,在隧道里修一条铁路直达汉阴,另外还要在山上修建几个自然保护区,这样做既解决了交通问题,又合理利用了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可谓一举三得!”愚公听完后不禁拍手称快,高兴地翘起大拇指说:“妙哉!妙哉!还是领导人高瞻远瞩,能想出如此锦囊妙计!”
半年后,太行、王屋二山开辟出一条长长的铁路直达汉阴,大山两侧的居民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愚公移山》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