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写起来,需要重点结合自己在调查期间的种种情况,从而发现不足,调查报告是我们用于记录自己调查情况的书面文体,以下是调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姓陆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姓陆的调查报告篇1
6月21日,记者途经安阳县水冶镇固现村一座桥梁的时候,往桥下一看,只见沿河居民倾倒的垃圾顺着河岸的陡坡直达河水。
同日,在南乐县106国道旁的水渠边,记者看到一位农民正站在浑浊的渠水中放置抽水泵,他在水中走动搅起一团黑色淤泥。水渠两侧的护堤内,垃圾随处可见。
类似的场景,记者见到的还有不少。
濮阳县海通乡姚家村正中间有一座桥,名叫回木沟桥,连接村子的东部和西部,曾经是一道风景。如今这座桥连同桥下流淌的河水,已经成了脏乱不堪的垃圾场,回木沟成了臭水沟。
走近回木沟桥,远远地就闻到一股非常难闻的气味,垃圾遍地,苍蝇乱飞,近乎干涸的河道满是污泥,河道中尚有少量流水却全是乌黑色的。这幅景象成为姚家村全体村民心中的痛。一位中年妇女说:“这沟里的水连浇庄稼都不能用,浇了庄稼就给毒死了,也不知是从上游什么地方排出来的脏水,气味难闻死了。夏天,满村子都是这股难闻的气味,让人可难受了。”
流经潢川县境内的白露河,原本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可如今,由于沿河养殖场越来越多,加上私挖乱采,河底到处是黑乎乎的淤泥。沿河两岸,垃圾随处可见,河水看上去很污浊。位于上游的双柳镇,颇显繁华气象,只见沿河人口密集,而且有一大批小区临河而建,这无疑给白露河带来了更大的生态压力。
除了河流遭到污染,一些农村的坑塘也成了藏污纳垢之地。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农村坑塘几乎成了地地道道的垃圾填埋场,原本供村民洗菜、洗衣或者游泳的好地方,如今成了不堪入目的臭水坑。有些坑塘虽然垃圾较少,但也不能让村民放心地在里面洗菜、洗衣或游泳。因为大量青壮劳动力长年外出务工,很多坑塘的淤泥几十年也没有清理一次。
姓陆的调查报告篇2
河南省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省相邻,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因是三面环山,南部开口马蹄形盆地,故称南阳盆地。南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河南、湖北、陕西交通要道,是中原经济主体区与连南启西重要支点。加上雨量充足,气候温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生产、生活环境。
南阳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南阳”意思是说它位于伏牛山之南,居汉水之北而得名。远在几十万年前,人类祖先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约七八千年前,先祖们以辛勤劳动与聪明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历史文明。周朝天子非常重视这片富庶土地,曾分封了申、吕、谢、郦、蓼、曾、许等诸侯。春秋时楚设宛邑,到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初置南阳郡”时,才开始使用“南阳”这个名字。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历史,虽然朝代更迭、区划改变,但南阳这一地名,一直被保留沿用,在历史长河里,愈来愈丰富了它涵义,在时代演进中,充分显示出它顽强生命力。
如今,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命名、首批对外开放历史文化城,是全国汉文化最集中旅游区之一,是中原主要旅游胜地,它是一块潜力巨大、有待继续开发宝地,是一方充满希望热土!
姓陆的调查报告篇3
为了更好地了解近期安徽白酒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研究分析我省白酒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帮助企业发现已经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安徽调查总队开展了一次针对安徽主要白酒生产企业的典型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并集中整理综合,形成安徽白酒行业经营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安徽白酒行业基本情况
白酒行业是安徽省重要工业行业之一,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劳动力就业以及树立地区文化形象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在20世纪90年代,业界就有"皖酒崛起"的说法,当时以双轮池、种子酒、口子为主的白酒品牌快速发展扩张,曾经一度跃为中国白酒的前十强。现今,皖系白酒又发起了新的一轮市场冲击,以口子窖、高炉家、古井为主的白酒品牌又开始轮流向全国其他区域范围市场发力,成为国内白酒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目前安徽白酒生产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的有口子、古井贡、高炉家、迎驾等,其中迎驾、口子销售收入达到了20多亿。从生产销售规模上看,古井、迎驾是安徽白酒生产的龙头企业,口子、文王、种子及宣酒等品牌是构成安徽白酒生产的主导力量。
结合以上因素,我们确定了省内9家白酒生产企业为本次调研对象,分别是安徽迎驾贡酒有限公司、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金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双轮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皖酒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文王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明光酒业有限公司及安徽宣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布在安徽省蚌埠、滁州、阜阳、六安、亳州和宣城6个城市。据最新统计资料,这9家企业20xx年主营业务收入共计93.84亿元,占安徽省白酒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1%,故所选企业对安徽白酒行业有着较强的代表性。
第二部分:当前安徽白酒企业的经营现状
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是以上企业在20xx年1-7月份间生产经营总体情况、能源原材料及价格情况、产品销售库存情况、经营财务情况以及科技创新情况等方面。通过对以上9家企业调查问卷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
一、安徽白酒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状况良好,但生产成本不断上涨成为主要制约因素。在调查的9家企业中,认为今年以来生产经营总体状况良好的有6家,认为基本相当有3家,没有企业选择“差”;同时有6家企业认为,今年的经营状况好于去年,有3家认为同去年持平。对于今年以来白酒行业景气状况,6家企业持乐观态度,2家企业认为景气度一般,只有1家企业对白酒行业不乐观。
受访的9家企业全部认为制约生产经营最突出的问题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另外,各有2家企业认为市场需求不足和竞争激烈是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后期的生产形势,6家企业对今年后期的经营状况表示乐观,3家企业认为后期经营状况一般。
除原材料价格上涨外,由于白酒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力成本增加导致白酒企业的生产及销售成本不断攀升。在调查9家企业中,全部认为劳动力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有较大的影响,其中,6家调查企业的用工成本较上年增加了15%以上,有1家企业用工成本增加近25%。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安徽白酒行业的总体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白酒企业对于该行业未来景气度较为乐观,而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快速上涨毫无疑问成为白酒生产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分企业看,一线龙头企业古井、迎驾和口子酒业的总体经营状况要优于其他几家企业。
二、能源原材料供应稳定,部分企业通过上调产品价格消化压力。为了全面了解企业生产所需能源原材料的供应情况,我们把常用能源如煤炭、电力、成品油以及酿酒原料的供应情况均纳入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家受访企业一致认为市场原材料供应充足,有6家企业认为原材料价格有所上涨,其他3家企业认为原材料价格在大幅上涨。从企业销售白酒的价格变动情况看,有5家企业的价格上涨,另外4家企业的价格与上年持平,没有企业选择下调价格;对于后期白酒的价格走势,有3家企业认为白酒仍要上涨,其余6家企业认为白酒价格将保持稳定。
分企业看,古井、迎驾、口子和宣酒集团认为可以通过提价来消化压力,其中除口子酒业外,其他3家企业已经提高了产品价格,其余的5家企业并不认可通过提价来转移成本压力的经营方式。
三、企业经营利润水平差异较大,大部分企业盈利状况优于上年。在调查的9家企业中,因企业所属地区差异、销售策略和品牌影响力的不同,导致这9家白酒企业的经营利润率差别较大,有4家企业的利润率超过10%,最高的能够达到25.7%,另外5家低于5%,最低的为-5%。虽然不同企业利润率的绝对数差异较大,但从变动的趋势来看,9家调查企业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即20xx年的盈利情况要全部好于20xx年。
对于今年以来影响企业盈利的主要原因,有3家企业认为今年盈利情况与上年一致,无明显变动,2家企业认为由于货币紧缩政策而导致利息支出增加,造成企业盈利下降;其他4家企业认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分企业看,迎驾、古井和宣酒集团认为其盈利能力与上年无明显变动,其余6家企业认为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四、白酒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财务基本面较好,流动资金、应收帐款均维持正常水平。在调查的9家企业中,有4家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融资,1家企业在资本市场非公开募集资金,1家企业增发股票公开融资,另3家企业未发生融资行为。
另外,有8家企业的流动资金、应收帐款状况良好,仅有1家企业低于正常水平。对于企业的产品库存情况,6家企业处于正常水平,3家企业库存超过正常水平10%。
五、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活动投入呈增加态势,企业长远期发展目标有差异。在调查的9家企业中,有7家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高于上年同期,2家企业与上年持平;有4家企业的新产品数量高于上年,4家持平,有1家企业没有推出新产品。
对于未来白酒行业的走势以及本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有5家企业认为后期酒类产品的品牌意识将会进一步加强,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做大做强,才有可能在市场中有一席之地;有2家企业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保健意识的加强,高度白酒的市场需求将会萎缩,而低度的保健酒会成为酒类市场的主要需求;其余2家企业认为目前市场局面仍较为复杂,并不急于制定过于详细的发展计划,将根据市场的最新走势来确定应对措施。
第三部分:安徽白酒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安徽白酒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必须清醒地看到,长期以来安徽白酒产业积累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规模偏小,缺少行业竞争力,中低端白酒产品居多。目前安徽省内的白酒生产企业众多,存在市场竞争过度的情况,这种局面造成白酒产业过于分散,削弱了省内大型企业的竞争力,使得原本有限的财力、人力资源投入在省内市场竞争中,特别是与外省大型白酒企业相比,安徽白酒行业缺少特大型龙头企业;同时主要白酒产品结构偏重于中低层次,省外市场开拓能力有待提高,影响力较大的白酒品牌稀缺以及产业政策缺位等问题,制约了安徽白酒行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税负较高困扰安徽白酒企业的正常发展。在调研过程中,有企业认为自白酒消费税计税基础和税率调整以后,该公司销售税负达到60%以上,远远高于川酒和黔酒的水平。在调查的9家企业中,反映税负过重的企业有7家,有的企业认为国家将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的消费税分别从25%和15%的从价税率调到20%,使得薯类白酒税费偏高,对中、小企业发展不利。
三、白酒销售市场环境仍需改善。在调研中,企业一致认为,目前社会上假酒生产仍然屡禁不止,造成市场以假乱真现象严重,严重地破坏了公平的销售环境,希望政府加大打击力度,关闭淘汰生产劣质白酒小作坊,以维护正规企业的合法利益。
第四部分:提升安徽白酒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根据外省白酒企业的先进经验以及行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的成果,结合安徽白酒行业现况的分析,立足实际,系统地提出增强安徽白酒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整合优势企业资源,培育特大垄断型的白酒生产企业。竞争过度是当前我国白酒产业的重要特征,当前,白酒企业向集团化、大型化发展是国内白酒工业发展的趋势,如川酒三家上市公司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20xx年总营业收入已超过200亿元,而贵酒茅台一家去年营业收入就已达到百亿元以上,国内白酒行业第二集团苏酒、鄂酒也正紧随其后,由地域性品牌向全国性品牌迈进。
综合当前国内白酒行业发展形势,安徽白酒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实施能力以及企业规模扩张能力,实施大集团、优品牌的发展战略。通过实施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优化组合,组建大型白酒集团,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全面提升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效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在对省内白酒企业的调查中发现,目前安徽部分白酒企业仍受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企业管理还停留在经验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缺乏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缺少产品创新的意识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使得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经营利润率长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从企业管理的方向来看,白酒企业首先要推行企业精细化管理模式,要对白酒生产管理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才能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其次要建立完善分配和激励机制,处理好资本和劳动力在利润分配上的关系,要特别体现出知识和智力价值,建立较为公正、公平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要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把人力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并直接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
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随着白酒行业的不断发展,白酒企业的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品牌价值、资本规模等方面,创新能力已逐渐成为现代白酒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对安徽白酒企业已显得十分迫切。要加快大型白酒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视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注重新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开发相结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姓陆的调查报告篇4
科技兴农好政策 勤劳致富奔小康
“传递希望 情暖乡村”改革开放成就宣讲团活动侧记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负责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已诞生了九个与农业相关的中央一号文件,而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是其中的目标之一。在此基础上,7月8号下午,河南师范大学“传递希望·情暖乡村”改革开放成就宣讲团的部分队员来到了石楼村村石大爷家中进行走访,在幽深的小院里与石大爷拉开了家常。
石大爷是济源钢铁厂的退休工人,去年的六月份离开工作岗位回到家中。作为一名老工人,石大爷早已习惯了忙碌的工作,家中闲适的生活让他很不适应。考虑到黑头羊的技术要求简单,疫情风险较低,便投资买了几只黑头羊进行致富试验。据石大爷介绍,黑头羊的营养价值要远远高于普通羊羔,市场价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望着圈子里几只欢快的小羊,石大爷乐滋滋的说:“可别小瞧了这几只羊,到年根儿就能卖四五千嘞!”听到这些,队员们既惊讶又折服,这不正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生动体现吗?
随后,石大爷又热情地带我们来到儿子--石振林的地里。大约四五亩的庄稼地里除了一部分玉米外,主要还有花生、辣椒、金银花等经济作物。看到石振林一家正在采摘金银花,我们的队员们便毫不犹豫地加入到了他们的队伍中。劳作之余,我们还跟石振林进行了交流,了解到金银花药用价值昂贵,收购价可达50元/斤,利润相当可观。据说,现在农产品的销售已由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每到农产品成熟季节,村口便停满了前来收购的大卡车。望着眼前的满目绿意,石振林一脸的欣慰。“农民致富了,真是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在石楼村我们了解到,像石大爷家这样种植名优经济作物或发展养殖业的农户还有很多。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的确给老百姓带来了福音。
姓陆的调查报告篇5
图书馆学毕业的学生到底到哪里去了?三个大的方面:图书馆,考研、出国,其他。其他是指就业未在图书馆的。这几年变化的一个趋势,从02-xx年,到图书馆的趋势有所下降,不去图书馆的有所上升。
有些人认为图书馆学教育适应面很广,这一点我不敢苟同。图书馆学学生大量不去图书馆,不能说是图书馆学教育的成功。
毕业的硕士生的去向,从这个图来看,48%到图书馆。还有一些教学,14%。还有13%的读博或者出国。25%其他行业。研究生是报了这个志愿,为什么还有25%的学生去了其他行业,值得我们思考。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调查
这些年图书馆新进的员工中,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偏少。图书馆学毕业在图书馆任职情况来看。怎么发挥图书馆学毕业的专业特长,还是值得领导者思考的问题。
从图书馆学毕业发挥作用的情况来看,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发挥作用最好的岗位是分类编目,其次是文献采访和参考咨询。图书馆学毕业难以发挥作用的岗位是系统和网络维护和软件开发,还有一些是流通阅览。虽然流通阅览是占比例最多的岗位,还是有一些馆长认为他们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图书馆学毕业生不能胜任所在岗位工作的原因:
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学得不系统、不扎实;
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图书馆实践脱节;
图书馆学专业知识陈旧,跟不上图书馆实际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学课程太偏重理论性、方法与技术的内容偏少;
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缺乏其他学科知识背景。
对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工作表现请馆长进行了评价。认为他们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优秀的占61%,不断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88.6%,其次是团队精神与沟通协调能力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录用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 32.54%。
调查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贵馆招收从事专业性工作的新员工,在求职者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您更倾向于?”共设计了5个选项。共有112份问卷参与回答了此问题。录用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 30.95。不考虑专业背景,关键看能力 20.63%。
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对图书馆职业的满意程度,47%满意,51%基本满意,不满意的只有2%。
图书馆员眼中的职业竞争力,认为不断地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最多的,跟对馆长的调查一致。不断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俄能力,还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工作能力。图书馆学专业毕业认为自身从事图书馆职业的优势是系统的的图书馆学知识。
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与图书馆员的职业竞争力,方法类的课程,图书馆员们认为非常重要,接受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人可能理解得更深一些,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不是一种职业培训。专业课程对于职业竞争力的重要程度来看,他们认为实用性强是最重要的。还有就是课程内容新颖。
最后一个是,不同教学形式对图书馆员职业竞争力的影响。最有收获的教学方式是课程实习。最不看重的是毕业论文。
毕业生对图书馆学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提出意见。认为最多的是要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加强实践知识也是占比例比较多的。
姓陆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