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为个别辅导和差异化教学提供依据,一份互动性的教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以下是调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日月潭的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日月潭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弄懂课后思考、练习。
3、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4、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句子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6、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教学用具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咱们祖国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有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的万里长城;有象征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龙门石窟;有以奇松、怪石著称的'黄山;还有雄伟壮观的泰山。我们的祖国可真美呀!你们不为生长在这样的国家里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吗?
2、这些景点都在我国大陆地区,我还听说岛上有一处景色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个地方就叫日月潭。今天,我们一块去欣赏那儿的美景吧!(板题,读题)
(二)情境体验,整体感知
1、各位小旅客们请大家观看大屏幕,听我为大家介绍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多媒体画面及音乐,师朗读)
2、同学们,刚才听了老师的介绍,有什么感受吗?你们想亲眼去看看吗?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日月潭的美。注意把字音读准。
3、生字词反馈。(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三)细细品读,理解课文
品读第一段
1、小声自由读,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
2、指名交流:
(1)体会1、2句。(板书:大湖高山)
(2)体会第3句。联系画面理解“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用动作演示理解“群山环绕”(多媒体辅助)
3、指导朗读。
品读第二段
1、自由小声读,想想你又看到了什么美?
2、点击课件示空拍日月潭图片:把你看到的美景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全班交流,并指导朗读。(利用多媒体和模具演示的方式体会日月潭形状的美。)
4、指导背诵。(由四人小组成立为一个导游团,向游人介绍日月潭的美名是如何得来的。)
品读第三段此文转自淘.教。案网
1、读课文,这段介绍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清晨)
2、点击课件示“清晨”图片:说说清晨的景色。(让学生充分想象说话)
3、明确“隐隐约约”的意思。
4、清晨,日月潭给你怎样的感觉?(播放课件,理解“隐隐约约,很美,富有神秘色彩)
5、挑战读课文。
品读第四段
1、读课文,这段介绍的是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2、中午的时候,日月潭是一番什么景象?(播放课件)
(1)示“晴天、雨天”两幅图:看你喜欢哪种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同桌或邻近伙伴交流一下。
(2)找出这段话中的一对反义词。
(3)指导朗读。
品读第五段
1、齐读课文,说说这段讲的是什么?
2、通过学习课文,你从哪儿看出“日月潭风光秀丽”?(群山环绕、潭深水绿、飘着薄雾、清晰展现、一片朦胧)
(四)我当导游,回味课文
日月潭景色这么美,老师都还想去游览,哪位同学愿意领老师和同学们再去欣赏一下。
(五)抒发感受,启发爱国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由于历史的原因,台和祖国大陆分离了,至今还没有回归。台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台的小朋友也在向往早日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此时,你想对台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六)结束:快乐的旅程到此结束。
日月潭的教案篇2
一、学习目标: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掌握课文出现的成语,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4、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情感目标
有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台湾的日月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新疆的吐鲁番,牛羊成群,瓜果飘香。首都北京,车如水,人如潮,繁华而热闹。我们的祖国多么可爱!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老师再接来的这些日子,一起去看看祖国的美丽河山吗?
那今天,老师就先带小朋友们去看看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
出示课题《日月潭》齐读。
二、新课教学:
1、打开课本翻到39页,轻声的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2、小朋友都预习过课文了,那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预习得最认真,老师手上有些生词卡,哪组的小朋友可以来开火车读读,(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3、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把这些词从课文中找出来吗,比比谁找得快,
4、同桌互读词语,比比谁读得好
5、那哪个小朋友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
环绕:围绕(造句)
茂盛:(植物)长得多而且茁壮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建筑:建筑物,(举例说)
清晰:清楚
朦胧:不清楚(说出反义词:清晰,清楚)
仙境:神仙居住的地方,多比喻景物优美的地方。(课文中说哪里是仙境呢?)
6、日月潭如同一个神话中的仙境,那一定是非常美丽,那小朋友,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美丽的日月潭吗吗?
7、齐读课文。
8、日月潭美吗?那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他的名字叫日月潭呢?课文中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它名字的由来?
9、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10、小朋友你们认为他读得这么样子?谁愿意也来读一读和他比一比?
11、齐读。
三、指导书写。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前我们来个抢答赛,小朋友想参加吗?
日月潭在哪里?
日月潭中美丽的小岛叫什么?
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课文中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二、新课教学:
1、课文介绍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时的美丽景色,小朋友你们想先去看看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呢?(以下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教学顺序可根据情况调整)
2、教学第三自然段:
a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b清晨的日月潭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c你们觉得它美吗?那要怎么把日月潭的美读出来?(轻声,舒缓)
d4组比赛那组读得棒
3、教学第四自然段
a教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日月潭中午的景色
b说说自己的感受
c指名读本段
d学生评
4、日月潭美吗?小朋友想不想动手来画画日月潭呢?
5、指名介绍自己的画
6、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画
三、指导书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老师手里有一些生词卡,小朋友你们能读好吗?(课后读读记记)
2、这些词的意思你们知道吗?
3、交流
4、小朋友你们自己再读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里有没有那些词、句可以住进我们的好词好句本的呢?
二、新课教学
1、朋友你们自己先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2、交流
3、小朋友喜欢这篇课文吗?那你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起来吗
4、自由背诵
5、除了日月潭,你们还知道台湾有哪些好地方吗?
6、交流介绍
7、介绍收集材料的方法。
三、指导书写
日月潭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学习《日月潭的传说》,培养学生追求光明的勇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3个字,会写6个字,参照词语库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传说故事。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明白道理,体会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投影片、生字词卡或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出外旅游好处多多,可以锻炼身体,增长见识。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们来个“秀才不出门,照样游天下”。老师带你们去日月潭看看。
二、出示课件,介绍日月潭。
配乐展示日月潭美丽的景色,相机介绍:湖中的光华岛把湖分成了两部分,北部像太阳,南部像上弦月,所以叫日月潭。
三、学习课文。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为了找回太阳和月亮,大尖和水社做了哪些努力?
(3)结果怎样?
(4)你从这个传说中明白了什么?
2.学生根据提示自学课文。
3.遇到生字新词,先自己拼读识记,有难度的同桌相互交流或标记疑难,以便求教。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
(1)学习3个会认字。
社,示字旁,注意与“衤”区别。
顿,组词“顿时”,形容时间短。
斧,形声字,上声下形。
(2)学写6个字:摇、顿、恶、阿、斧、剪。
2.学习1至4自然段,解决自学提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3.指名朗读1至4自然段。了解故事起因:太阳月亮不见了。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个什么样?
五、存疑,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太阳月亮到底去了哪里?
2.如果我们发现太阳月亮不见了会怎么做?
六、作业。
朗读课文,继续思考自学提示。上网或是从课外书报上收集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日月潭的传说》。
二、回顾旧知。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学生带感情齐读课文1至4自然段。
过渡:我们知道,世界不能没有光明,人类不能没有太阳和月亮。勇敢的孩子们,我们跟随大尖和水社一起去寻找丢失的太阳和月亮吧。
三、按自学提示继续学习课文。
1.小黑板出示:
(1)为了找回太阳和月亮,大尖和水社做了哪些努力?
(2)结果怎样?
2.师生交流自学所得(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加以发挥):
首先,他们点起火把,翻山越岭,历尽艰险,来到一座大山前;然后,他们一口气跑到阿里山,挖出山底下的金斧子,金剪子,又回到水潭边;接下来,大尖用金斧子劈开公龙的脑袋,水社用金剪子剪下母龙的脑袋,让太阳和月亮从它们口中滚出来;最后,大尖拔了棵棕榈树把太阳顶上了天,水社拔了棵棕榈树把月亮也顶上了天。
3.在学生的朗读中相机进行字词教学:重点指导读音:棕榈树;理解并示范动作:抛。
4.品读重点段落或词句,体会情感。同时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体会删去表示动作的词语后,句子内容就很空洞,读起来就不生动、不具体,没有生气。(投影片出示。)
①大尖把太阳抛向空中,又把太阳顶上了天。水社把月亮往天上一抛,也把月亮送上了天。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水潭叫日月潭了。
②大尖抱起太阳,抛向空中,又拔起一棵棕榈树,把太阳顶上了天。水社抱起月亮,往天上一抛,也拔起一棵棕榈树,把月亮顶上了天。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大水潭叫日月潭了。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把这个传说说给别人听。
日月潭的教案篇4
一、教学目的:
1、学会12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朗读感悟,体会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美观书写。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读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三、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四、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国台湾省日月潭的美丽的风景,介绍了日月潭的具体位置,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日月潭、热爱祖国宝岛、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全文共五节,按“总起——具体描述——总结”的顺序写成。
第一节交代日月潭是台湾省的一个大湖。第二节写了日月潭名字的来历,第三节和第四节具体描写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下雨时的美丽景色,是课文的重点。第二节一共有三句话。第三句连用了两个比喻,告诉大家日月潭的湖名和它的形状有关:小岛把湖分成两半,一边像圆圆的太阳,一边像弯弯的月亮;第五节的两个短句,是对课文意思的总结,也是作者喜爱日月潭、热爱祖国台湾宝岛的真挚感情的抒发。
课文的语句简洁、优美。教学中,结合图像,着力通过表情朗读的训练,来引导、帮助学生学习和领会语言文字。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许多多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出示课件中国地图)如新疆的吐鲁番牛羊成群、瓜果飘香(出示新疆图片);首都北京车如水、人如潮,繁华而热闹(出示课件北京图片);而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物产丰富、风光秀丽。其中有一个地方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出示课件日月潭风景图片)。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释题:“日月潭”的“潭”就是水很深的池。
3、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日月潭旅游吗?
(二)情境体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系好安全带,我们的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本次航班的目的地就是台湾省的日月潭。好,到了。(欣赏课件里范读课文)
2、日月潭,美吗?它就在我们课本39页,请同学们翻开书,自己小声地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在每一段的开头标上序号。开始吧。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标出自然段。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检查学生读书情况,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识字。
1、说说本文有几个自然段。
2、出示每一段课文,指导学生读课文,从中学习各段中出现的生字。
3、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依次出示二类生字,边读边说记忆方法,并会组词。)
4、多种形式的读,指生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并让学生说出好方法帮助同学记牢生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5、做摘苹果的识字游戏。(课件出示苹果图,让学生读出苹果上的生字,就把苹果摘下来送给他。)
抓住学习的契机,为学生创设学习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并注意个体的差异,在交流、合作中共同收获新知。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读,帮学生组词。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区分不同结构的生字的写法。注意建字旁和走之儿写法的区别。范写“建、绕、省”这三个生字。(重点指导: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建:关键是建字旁上面不要多一点,绕:右上角别多写一点。)
4、学生书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5、教师巡视,展示学生作业。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五)巩固深化。
齐读全文。生字宝宝都藏在课文里,你们还会读吗?请同学们把课文齐读一遍。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随着课文到祖国的宝岛台湾去游览了日月潭,在路上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熟读课文,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同学们喜欢去旅游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旅游。大家猜猜是什么地方?
2、(出示课题)想去的同学请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3、齐读课题。
4、创设情境。可是今天带队的导游姐姐生病了,我要在我们班挑选几位同学来做导游,想不想当导游?那下面我们就进行导游评选活动,
通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生字。
1、过渡:首先看第一关:我们在旅游的路上遇到了许多生字宝宝,大家认识它们吗?我们一起来拼读一遍。(学生读生字词)
2、去掉拼音还会读吗?(学生读去掉拼音生子。)
3、(出示词语)这些词语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开火车读、齐读)
(三)整体感知。
第一关顺利通过。下面请同学们看第二关。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日月潭再哪里?
(2)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3)课文描写了日月潭那些时候的景色?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要求我们会读还会记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语。谁会读?
出示四字词语,学生读词语。
(四)品读课文,入境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生字词会读了,你会运用它吗?下面我们来看选词填空,谁会填?(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填空。)
(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等词语。
(3)现在你们是小导游了,假如一个游客想去日月潭旅游,问你日月潭在哪里?你会回答吗?(学生介绍日月潭在哪里。)
(4)小朋友,日月潭正是你们所介绍那样吗?看(出示课件)。
(5)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相机解释个别词语。
(3)名字是怎么来的?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好,那谁来回答旅客的问题: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5)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比较。(老师这里有两句话,自己先读一读。你喜欢哪一句?)说说喜欢的原因。
(6)小结比喻句的作用。(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下面我们再走近日月潭,看看它的景色怎么样?谁愿意读一读这一段话。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描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色景色?(学生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提问:谁来说说课文描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色的景色?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3)课文描写了清晨和中午的日月潭美景,中午又分为晴天、雨天。好,大家请看图片,你喜欢哪个时候的日月潭?
(4)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日月潭的美丽。
(5)出示日月潭清晨的图片和句子学生朗读,个别学生向大家介绍清晨的日月潭。
(6)理解“隐隐约约”。看课件,像这样看起来不太清楚,不很明显就叫“隐隐约约”。
(7)指导朗读。
中午的日月潭有时太阳高照,有时细雨绵绵,你喜欢哪一种情景呢?——用刚才的方法选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7)出示日月潭中午晴天的图片和句子学生朗读,个别学生向大家介绍中午晴天的日月潭。
(8)理解“清晰”。
(9)指导朗读。
下雨时的日月潭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10)出示日月潭中午雨天的图片和句子学生朗读,个别学生向大家介绍中午雨天的日月潭。
(11)理解“朦胧(从文中找反义词:清晰;课件对比理解)、轻纱、仙境”。
(12)指导朗读。
(13)晴天的日月潭是那样的明朗清晰,雨天的日月潭又是那样的朦胧,富有诗意。男女生分读晴天、雨天的日月潭感受不同的美。
(14)小结:日月潭是个爱美的小姑娘,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要换上不同的衣服。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把日月潭的美表达出来?(以各种形式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15)指导背诵。
(16)小结:晴天的日月潭是那样的明朗清晰,雨天的日月潭又是那样的朦胧,富有诗意。
4、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和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抒发热爱祖国台湾宝岛的真挚感情。
感受日月潭的美丽景色,感悟语言描写的重要,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对文本的解读可以有多种形式,从品析语言到看实景图,然后入情朗读,是一个情感不断内化和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是融情于文的境界。
(五)总结朗读。
小朋友,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它不仅是台湾人民的骄傲,大陆同胞也它的奇景而自豪。让我们再次走进日月潭的美景中,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日月潭美丽风景的画面。
全班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通过朗读来内化文本,从而达到文画相通,寄情于画,融情于文的境界。贯彻“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读,读出景物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抒发,自主地与文本心灵对话与学生共同创设一种“人与文相融”“情与智共生”的诗意境界。
(六)拓展升华。
1、学完了日月潭,谁来当当小导游介绍一下日月潭?看着黑板的板书给大家介绍一下日月潭。(学生介绍日月潭。)
2、日月潭在我国的台湾省,台湾省是个美丽的地方,除了日月潭还有很多优美的景色,来大家听着歌跟着小导游去欣赏一下。(欣赏台湾风景图片)
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是融情于文的境界。立足文本的拓展,既是解读文本的一种形式,也是对文本解读的延展和补充,可以突破狭小的教材空间的局限,丰富学生视野。文本拓展,既需要调动语言积累,也是为了积累语言。
(七)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去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当小导游把日月潭的美景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
日月潭的教案篇5
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我就是本着这种教学思想,力图体现自己对语文的认识,现将部分片段回顾如下: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要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以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备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譬如《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三四小节,这样,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就得到了有效保证和落实。请看:
师:刚才大家读了第三节,第三小节中有两个问号,谁能把这两个问号读好?
(学生自由练习。之后请学生读,齐读。)
师:现在,谁来读这一小节,相信一定能读得更好了。
(学生朗读。读得很不错,特别是〖ll〗两个问句。学生读到“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师请学生停下来。)
师:联系刚才的问号,谁知道“一筹莫展”的意思?
生:就是刚才的问题,想不出办法来解决。
生:这里指的就是找不到水性特别好的人,也想不出办法得到金斧头和金剪刀。
师:请这位同学继续往下读。
(学生读完后,教师板书“挺身而出”。)
师:大尖和水社“挺身而出”,会说些什么呢?
生:他们挺身而出会说:“我们愿意到阿里山拿回金斧头和金剪刀,去降伏恶龙,为大家除害。”
生:他们挺身而出说:“乡亲们,我们水性好,我们去找金斧头和金剪刀,去降伏恶龙,让乡亲们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
(教师提示学生怎样说才是“挺身而出”的说。)
师:现在,大家再读最后一节,一定能读得更好!
这是第三小节的朗读训练。再看第四小节的朗读训练:
师:第四小节是传说写得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难读的地方,请大家自己一练,看谁不用老师辅导就能读得不错。
(学生自由读后,再指名读,教师作了充分的肯定后——)
师:其实,这一小节如果你能读好〖ll〗这两句话,就能更上一层楼。
(出示这两句话: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学生反复练读,指名交流读后——)
师:要读好这二句话,关键要读好四个词语“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三天三夜”。学生再自读自悟,读得很有味道。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读这段话,一定会很精彩!
有老师听课后说这两节的朗读教学好,好在不同的朗读内容用了不同的方法、手段,使学生读得兴趣盎然,而不是小和尚念经。由此我又想到,朗读训练在选定朗读内容之后,我们还要依据不同的内容,预设不同的点拨、辅导,譬如,第三小节我是利用标点符号和词语理解进行朗读指导的,而第四小节我是用“从段到句、从句到词”的方法进行朗读训练的。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我在两个地方让学生充分地运用语言,实践语言,一是“说”,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讲这个故事: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动人的传说,你想把它讲给谁听?
(生有的说要讲给妈妈听,有的说要讲给爸爸听,有的说要讲给弟弟听……)
师:为了使大家能把这个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我们现在来一次模拟讲故事。我们同桌合作,练一练。
(学生练习讲故事。)
师:你回家想把故事讲给谁听?
生:我想讲给幼儿园的妹妹听。
师:那老师当你的妹妹(大家听了都笑了),在讲之前大家想提醒她什么?
生:声音要响亮些!
生:不要紧张,要有顺序,讲清楚。
师:我们开始,你们听的同学要听仔细,如果她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需要帮助,大家可以随时起来帮助。
(学生讲故事时,声音比较响亮,大概有些紧张,稍微有点停顿,讲完后,同学们鼓掌!)这里的讲故事,我创设了学生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在这样生动活泼的形式下,学生的语言得到有效内化,特别是诸如“一筹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等词语,学生在讲故事时,都作了运用。
这课的第二个语言实践是写,请看:
(师出示最后两节,学生齐读后——。)
师:大尖哥和水社姐与两条恶龙搏斗,最后化作了青山。你们对这个结尾有没有遗憾?
生:牺牲得太可惜了。
生:好人应该有好报啊!
师:大家想得多好啊,老师从中看到了你们善良的心灵,可怎么办呢?
生:我们把结尾改掉。
师:大家愿意吗?
生(齐):愿意!
师:老师给大家提个醒。结尾的最后应该还是要回到“人们重视到光明。大尖哥和水社姐,把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可以先讨论一下,怎样使大尖哥不牺牲,又要有二座山,然后再写,看谁写得结尾既合情合理,又不像原来的那么凄凉。
(附学生写的结尾)……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大尖哥和水社姐拖着两条砍死的恶龙回到了村子。人们见了欣喜若狂,敲起锣,打起鼓,载歌载舞,给两位英雄举行了庆功宴,大尖哥和水社姐胸前戴着大红花幸福地笑了。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大尖哥和水社姐去世了。说也奇怪,就在他们去世的哪天晚上,潭边突然耸起了两座青山。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除害的英雄,就把这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姐,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
师:你们喜欢这个新结尾,还是喜欢书上的结尾。
生:喜欢新结尾。
师:我也喜欢。因为这里有你们对善良和美好的追求!
这个“写”的设计,是在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诞生的。就像作文训练只有在学生“情动辞发”的基础上进行一样,阅读教学中“写”的介入,也应该是在学生有“写”的愿望下展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的勇气。
日月潭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3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够正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习佳子孝敬老人,关心家人,心中充满爱。
教学重点:
1、认识13生字,会写8个字。
2、通过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阳光的可爱。学习佳子孝敬老人。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奶奶的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每天都可以走到阳光下,同学们可以快乐地来到阳光下享受着美好,晴朗,温暖的阳光。而那些享受不到阳光的人又是多么遗憾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阳光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画出生字。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4、学生汇报。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3、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组词。
4、讲识记要诀。
5、学生书写。
学生在"田"字格内书写。
6、评比。
出示好的示范、不够好的讲评,指正。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请几个学生分段读。
3、全班齐读。
五、作业
1、认读,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日月潭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
★ 加速跑的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