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绵羊教案7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推进,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下面是调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小绵羊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小绵羊教案7篇

幼儿小绵羊教案篇1

设计理念:

1、迎合学生“好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丰富直观的画面,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

2、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不仅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也启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歌声表现小绵羊的可爱形象,抒发对羊群、家乡以及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2、通过音乐旋律和歌词的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想象能力。

3、认识上波音记号及在歌曲中的演唱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歌曲演唱时的艺术处理,运用“听”、“比”、“唱”感受歌曲强弱,并运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有感情地演唱。

2、感受变化拍子的歌曲情绪。

3、歌曲中音乐符号的认识和运用及烘托歌曲演唱时的气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曲谱卡片、头饰、打击乐器。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训练。

二、导入新课教学。

1、教师导语引入:

我们刚风欣赏各小组编创的歌词,并且听赏了他们的演唱,顿时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么,教师也要带大家去一个更美丽的地方游玩,去观赏那儿秀丽的风景和聆听那儿美妙、动人的音乐。

2、多媒体画展示,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气氛。

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揭示课题:《我的小绵羊》,并听歌曲范唱。

师:问歌曲引子部分描绘了什么画面?请学生模仿小绵羊的叫声,听多媒体课件中制作的小绵羊叫声。

4、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听听这首歌曲中哪几句旋律反复出现,指出来并视唱。

单独请学生视唱后,全班跟琴唱,并指出旋律中的波音记号。

师:问:波音记号的外形像什么?它的表面意思是什么?

5、让学生随音乐唱歌词,再次听赏旋律。

师:“你感受到《我的小绵羊》和其它歌曲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感受旋律特点。

6、听歌曲范唱,并跟唱歌曲。

7、听教师范唱:

①体会速度、力度的变化。

②分组讨论该如何演唱。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听范唱音乐。

9、歌曲的扩展——情景创设。

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体现歌曲的情绪和内容,分为三组。第一组用表演唱形式,第二组用打击乐器伴奏,第三组用齐唱形式。

10、结束教学。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我的小绵羊》这首歌曲,同学们心中一定有不少的感受,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画一幅画,写一首诗或写一段话,也许还有更好的方式来表达,下节课我们一同来分享。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和交流情感,获得创造、表现、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组合、运用、创新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自己也有很大收获。

1、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学伙伴,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重过程、重思维、重实践。在教学中学生踊跃发言讨论、评价、积极研究、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审美、创造思维及合作交流能力,艺术实践能力。

3、增强学生创新的自信心。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对知识运用、组合、创新充满了信心,增强了他们的艺术形象创造能力。

幼儿小绵羊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小绵羊,愿意帮助小绵羊。

2.能够撕贴小纸条,体验制作“羊毛”的乐趣。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可爱的小绵羊》教师教学资源以及教师范画。

2.关于小绵羊的视频。

3.胶棒、白纸及教师准备好的“小绵羊”轮廓画纸。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师教学资源,引导幼儿认识小绵羊。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绵羊,简单了解小绵羊的基本外形特征。(重点请幼儿观察“羊毛”的形状特点)。

(2)教师组织幼儿观看《小绵羊》视频。教师引导幼儿知道小绵羊是要换上“厚厚的新衣服”过冬的。

(3)出示“小绵羊”轮廓画纸,引导幼儿观察画纸上的小绵羊。

提问幼儿:我们怎样帮助这只小绵羊让它能够抵御寒冷安全的过冬吗?

2.在教师的指导下,请幼儿撕贴“羊毛”,体验其中的乐趣。

(1).教师示范制做“羊毛”——撕纸条。同时提醒幼儿观看教师如何双手配合协调地撕纸。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纸条撕的越细越好。

(3).教师指导幼儿把“羊毛”粘贴在“小绵羊”的身上。

幼儿独立粘贴,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将“羊毛”粘贴在相应的位置。

3.展示作品,幼儿欣赏穿上“新衣服”的小绵羊,体验分享帮助别人的快乐。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幼儿小绵羊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演唱歌曲

2、在动作的帮助下,尝试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3、乐意参加集体歌唱活动,并较快的站散点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白色木偶一个

绵羊一只

洋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洋娃娃,向大家问好

2、教师;大家好我是从国外来的小朋友,我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教师持洋娃娃来到幼儿的面前打招呼)

3、玛丽讲述绵羊的谜语,引导幼儿猜测答案。

教师,我有一个好朋友今天和我一起来的,它是个非常可爱的小动物,请你们猜猜它是谁,——身穿大棉袄,野草吃个饱,过了严冬天献出一身毛。

教师 玛丽和可爱的小绵羊,在一起回发什么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带领幼儿在琴声的伴奏下念歌词。

幼儿尝试听音乐自己进行演唱。

根据音乐进行创编,结合可爱的动作,听完音乐,鼓羊的活波与可爱。

幼儿小绵羊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细心进行粘贴活动,锻炼小肌肉控制力。

2、喜欢参与美术活动,体验粘贴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用于粘贴的棉花每组一份;画有绵羊的美术底纸人手一份;白乳胶每小组一份;刷子人手一只;教师示范用的半成品、成品各一份。

活动过程:

1、谜语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老师想让小朋友们来猜一个谜语:身穿大棉袄,野草吃个饱,过了严冬天,献出一身毛,我看那个小朋友小脑筋动得快。

师:谜语问小朋友们什么动物身上穿了一件大棉袄,喜欢吃野草,过了寒冷的冬天后,把自己的一身毛贡献出来呢?(解释谜面,让幼儿更容易懂)

小结:绵羊身上长着厚厚的毛,喜欢吃鲜美的野草。

2、体验观察,比较异同,初步感知操作材料。

出示教师用于示范的两只小绵羊,一只有贴上羊毛,一只没有。

师:看,老师这儿有两只小绵羊,我想请小朋友们都上来摸摸看看这两只小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师:今天小绵羊想请小朋友们帮自己穿上一件整洁,漂亮的衣服。老师给你们都准备了棉花、白乳胶、擦手布,一会儿小朋友们分组进行。现在先看看老师是怎么给小绵羊穿上衣服的,你们可要仔细看清楚喽。

3、教师讲解示范,并提出操作要求。

(1)讲解示范

①刷乳胶;

②粘棉花;

③修正作品;

(2)提出要求:

①不将乳胶刷到桌子上;

②不把棉花粘到轮廓线之外;

4、幼儿操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1)对于不小心粘到外面的白乳胶可用擦手布擦干;

(2)操作时专心,不争吵;

(3)能力较强的孩子可稍微提高要求,让她把羊毛整理得更整齐。

5、师幼共同评价,引导幼儿欣赏别人的优点和不足。

收集幼儿作品,欣赏作品,并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那只羊,为什么喜欢它?

6、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小绵羊教案篇5

教学内容:

1、聆听 不同情绪的音乐片段

2、扮演 歌曲《我的小绵羊》

3、编创与活动 用作画的方式选择喜欢的动物进行编创歌词

教学目标:

1、聆听三种不同情绪的音乐片段,感受音乐表示的生动鲜明的动物形象。

2、指导同学用轻快而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小绵羊》,启发同学想象小绵羊的可爱。

3、教育同学热爱大自然,突出本课主题“可爱的动物”,培养同学维护动物的意识。

教材分析:

?我的小绵羊》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音乐第三册中的第六课。它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g大调,4/4拍,由两局部构成。

歌曲旋律用音节省,多采用同音反复,使旋律具有动力感,是歌曲的一大特点。第一局部由四乐句构成,上行模进是采用的写作手法。第二局部由四乐句加结束句构成,旋律在下属音上起唱,吆喝声明朗、响亮,给人以新鲜的感受,然后旋律转而重复第一局部的后两乐句,与前面呼应,形成完满的终止。这首歌具有风趣,活泼的风格,描述了主人公和他的小绵羊嬉戏玩耍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1、在演唱歌曲时,注意歌中带有“>”的字要唱的有力。

2、用作画的方式选择动物进行编创歌词。

教具准备

钢琴 录音机 多媒体课件 绵羊头饰 森林图景 油画棒 铅画纸 剪刀 智慧星星 双面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同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在《我的小绵羊》的伴奏音乐中迎接同学进入课堂。

2、教师面带笑容,唱师生问好歌。

1、随音乐进教室,并按三个半圆就坐。

2、与教师亲切问好。

音乐的直接引入和座位的改变,突破了常规模式,给同学新鲜感,便于师生互动交流。

二、创设情境

1、律动—开火车

师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动物王国去旅游,而且要乘火车去,你们高兴吗?

2、聆听三种不同情绪的音乐片段。

师: 噢,火车到站了,小动物们都来热烈地欢迎我们。听一听三种不同情绪的音乐,都会是哪些小动物呢?

①抒情的音乐片段

②活泼的音乐片段

③低沉的音乐片段

1、师生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有秩序、有节律的开火车。

2、同学仔细听辩音乐情绪并想象动物的类型,然后随音乐扮演出来。如:

①抒情的音乐片段

蝴蝶、蜻蜓、小鸟……

②活泼的音乐片段

兔子、袋鼠、猴子……

③低沉的音乐片段

大象、乌龟、河马……

创设情境,使同学的兴奋中心和时实现转移,同时在聆听和扮演的过程中让同学主动参与音乐所塑造的形象,发挥同学的想象力和表示力。

三、聆听歌曲

1、导入新歌:动物王国真热闹,可是有一个动物家族没来欢迎,猜一猜是谁?

谜面:

身披一件大皮袄,

山坡上面吃青草,

为了他人穿得暖,

甘心脱下自身毛。

2、师 :原来小绵羊独自出去玩了,可把羊妈妈急坏了,它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它找一找,小绵羊究竟躲到哪里去了?

3、师 :你们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绵羊呢?

4、你能用动作来模仿这只小绵羊吗?

5、师 :小绵羊不肯出来怎么办?

1、同学猜谜,谜底是“绵羊”。

2、同学带着问题聆听歌曲,听完回答问题。

3、同学再次聆听歌曲,回答:调皮、可爱、美丽……

4、同学即兴自编动作随音乐扮演歌曲。

5、同学各抒己见,用歌声……

用一个巧妙的导言和谜语顺势导入,不只引起悬念,而且加强了情感,发明了一种氛围来感染同学。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一次又一次不同形式的听的过程中,让同学熟悉歌曲,理解歌曲内容,最终达到学会新歌的目的。

四、歌曲教学

1、歌曲教学

(1)注意演唱顺序。

(2)听教师范唱。

2、师: 羊妈妈在找小羊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下面的这句歌词老师哪一次把羊妈妈着急的心情唱出来了?

3、羊妈妈太爱自身的小朋友了,它不忍心责怪小羊,我们还应用怎样的声音演唱呢?

4、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学唱歌曲

(1)同学看大歌谱轻声跟范唱学习。

(2)同学找出不会唱的乐句。

(3)用慢速连接起来唱一唱。

2、同学回答:焦急、紧张、难过……

同学听辩老师的范唱,选择一种正确、合适的唱法,并练一练。

3、同学回答:亲切、柔和……

4、同学随伴奏带演唱。

让同学自身找出不会唱的乐句进行学习,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暗示,那就是“我要学”。

通过设计一种情境来解决难点局部,可使同学在潜移默化中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而且记忆尤新。

五、编创活动

1、师:小绵羊可顽皮了,它边躲边偷偷叫着,好让妈妈找到它。

小绵羊是怎样叫的呢?请你把它的叫声加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

2、指导同学扮演小绵羊和寻羊者进行情境扮演。

3、小绵羊终于找到了,大家都很高兴,森林里还住着许多动物呢,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能不能把他们的叫声和动作也编进歌词里呢?

4、褒扬小小创作家,颁发奖品。

1、交流展示探究结果,互相评价。

2、同学分组合作,设计出了许多场景,如:大树、蘑菇、小鸟等,然后进行情景扮演。

3、小组讨论,用作画的方式选择一种动物进行创编歌词,然后逐一展示扮演。

4、师生、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给同学提供合作的机会,相互相互启发、补

充、交流,充沛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愉悦;并通过研讨,培养了同学自评和互评的能力。

同学在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的活动中,激发他们的表示欲望,并在主动参与中展示他们的个性和发明才干,培养创新意识。

六、总结深化

1、师:要是地球上没有了动物会怎样呢?

2、师总结:动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让我们手拉手维护小动物,维护我们的大自然,只有这样,地球家园才会变得更加美丽!

3、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1、同学讨论回答:难过、没劲、伤心……

2、在音乐声中师生一起与小动物说再见。

教育同学热爱大自然,培养他们维护动物的意识,并积极投入到实际行动之中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真、善、美的音乐熏陶。

幼儿小绵羊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在《可爱的动物》这个主题中,小朋友对小动物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知道绵羊的毛是卷卷的。我设计了这个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学习从里向外画螺旋形来表现卷卷的绵羊毛。

活动目标:

1、探索学习用从里向外的方法画螺旋形,表现绵羊的羊毛。

2、学习在指定范围内均匀地进行添画活动。

3、认真仔细地绘画,喜欢绘画活动。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蜡笔。

2、绵羊玩具。

活动过程:

一、唱歌曲《棉花糖》导出活动主题:绵羊。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今天大家真开心,想不想唱支歌啊?"

请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在唱歌过程中模仿小动物的动作。(顺序为小鸡、小鸭、小兔、老鼠、小羊)

2、幼儿回忆刚才唱过的动物有哪些。

①“刚才我们变出了哪些动物呢?”(小鸡、小鸭、小兔、老鼠、小羊)

②“小羊是什么样子的啊?”教师出示小羊的范图。引导幼儿有次序的观察:头(有弯角;有胡子)→身体(上面长了羊毛)→尾巴(短小)

二、激发幼儿为小羊添画的兴趣和热情。

1、你们看,冬天到了,小朋友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可是小羊呢?”“你们想帮小羊穿上漂亮的衣服吗?小羊的衣服是怎样的`呢?

2、教师小结:小羊的身上穿着一件有卷毛的衣服,上面有很多卷卷的毛,很暖和。

三、教师引导幼儿练习画螺旋形。

教师:怎样才能画出卷卷的羊毛呢?

1、教师示范画,请幼儿观察怎样从里向外画螺旋形。

2、幼儿徒手练习。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五、评价张贴幼儿作品。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幼儿小绵羊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拓印的方式表现绵羊椭圆的、茸的身体。

2、探索用报纸团拓印绵羊身体方法。

3、体验小云朵变成绵羊的惊喜。

活动准备 1、幼儿触摸过毛茸茸、柔软的东西,如毛绒玩具等;认识绵羊,了解绵羊毛茸茸的特点。

2、用纸团拓印出的绵羊身体的范画一幅,画有草地的作业纸若干。

3、白色。赭石色的水粉颜料,幼儿自己搓的报纸团,棉签。

要点提示 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不加水或只加少量水的白色颜料,这样在纸上拓印时才会出现毛茸茸的印迹。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情况,提供每组一大张画有草地的作业纸,让幼儿合作创作,画面的效果会更好。

活动过程 1、创设“云姑娘”飘来了的情境,引导幼儿感受纸团拓印的画面效果。

(1)故事导人,引起幼儿对云姑娘的兴趣。

教师:云姑娘她飘呀飘呀,看见了一片绿绿的草地上,草地真美呀!云姑娘想到草地上玩一玩!

(2)教师出示画有草地的作业纸、纸团、白颜料,引导幼儿了解作画材料。

教师:这里有哪些材料?我们试着用这些材料来变变云姑娘吧。

2、师幼共同构建拓印胖嘟嘟的云姑娘的方法。

(1)教师:云姑娘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变幻多姿。我们今天想要变出胖嘟嘟、圆滚滚的云姑娘,那可以怎么做呢?

(2)教师:怎么才能变出小小的、圆滚滚的云姑娘?又怎么变出大大的、圆滚滚的云姑娘呢?

3、幼儿尝试在“云姑娘”的情境中用纸团拓印绵羊的身体造型。

(1)教师:小草们也很想和云姑娘玩。我们在草地上变出许多云姑娘来吧!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表现大小不同的绵羊身体造型。

4、幼儿在“云姑娘变呀变”的情境中欣赏教师作画,体验云姑娘变成绵羊的惊喜。

(1)教师:“云姑娘”飘到草地上,看见草地上有许多小动物在玩耍,也想变成小动物的样子和它们玩一玩。猜猜,云姑娘会变成什么呢?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二次创作,用棉签蘸赭石色的水粉颜料,给小云朵添画上绵羊的头、角、腿,变出各种姿态不同的绵羊。

(3)教师:哇!草地上变出了什么呀?这些小绵羊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只小绵羊,为什么?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画,尝试表现不同姿态的小绵羊。

☆区角活动 ①益智区:提供有关小羊的图书,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羊,了解它们喜欢吃什么。②美术区:提供画有绵阳底图的作业纸、双面胶、棉花,让幼儿在底图上贴上双面胶和棉花,用粘贴的方法表现小羊。

☆环境创造 ①收集一些姿态不同的绵羊图片,布置在活动室的墙面上供幼儿欣赏。②将幼儿的作品组成一幅《草地上的小绵羊》的大图,布置在展览区,引导幼儿欣赏不同姿态的小羊。

☆家园共育 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有关羊的图画书。

幼儿小绵羊教案7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家》教案通用7篇

幼儿园音乐律动教案7篇

图形幼儿园小班教案7篇

幼儿园优秀语言教案7篇

幼儿园优秀活动教案7篇

幼儿园灯教案反思优质7篇

幼儿园大班秋天教案反思7篇

幼儿园腊八节教案参考7篇

幼儿园灯教案反思推荐7篇

幼儿语言灯与星教案通用7篇

幼儿小绵羊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0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