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文,我们能够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写作文,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调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篇1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我家乡的风俗也有很多,但让我记忆最深刻的要数九月重阳放风筝了。
重阳节风筝上市,每家店铺的门前都摆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一清早就有许多人上街去买风筝了。孩子们更是和风筝结下深厚的情谊,在熙熙攘攘的街,在人头串攒动的铺中,总能见到孩子们的身影。人们买上风筝,自然是到风筝场去放了。
我拿着新买的风筝——它是一只羽翼丰满、深褐色的老鹰风筝,跟看爸爸来到了风筝场。呵!风筝场上的壮观场面是我从未见到过的。天上五颜六色的风筝那是彩;地上人头攒动的人群那是江。我们挤入“江"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片稍微宽阔的空地。我们坐到地上休息,消除身上的疲劳。
一位叔叔的身影映入了我们的眼前,只见他把蝴蝶风筝放到地上,右手拿着线轴,拉着长线,风一起,他立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向前奔跑,风筝“哗——”地一声飞上蓝天,随着线越放越长,风筝就越升越高了。它扭着长长的尾巴,在空中随风舞动……我们看得心痒痒的,顾不上疲惫了,也学着那位叔叔放起风筝。我们并不了解风向,只要有风一起,我们就向前跑。结果呢,飞上半空的风筝,就像一只无头苍蝇,这儿碰那儿撞的,最后干脆一头栽到了地上。经过无数次失败后,我的筝终于成功飞上天空了,因为我们都学会了如何看风向。
望着展翅高飞的老鹰风筝,我的心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是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黄昏已经慢慢的逼近,风筝场上的人群越来越少,天上的许多风筝也失去了踪影。我望着被夕阳染得通红的老鹰风筝,恋恋不舍的把它收回来,和这美丽广阔的风筝场告别了。
重阳节已经过去,可放风筝的经历让我记忆深刻。这个风俗给我带来无穷快乐,让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篇2
“蓝蓝的大海,大海最美;晴朗的天空,白云最美……”这首歌歌颂了我最最亲爱的故乡——威海。威海是一个沿海小城市,但是它有着许多不同的风俗,多彩多样,我也尤爱它的不同风格,时而神秘,时而静美,而我,喜欢船和海。
在威海最有生命力的就属船了。渔民们把它看成自己的好伙伴,是赖以生存的依靠。因此,为新船点睛则成了最有意思的事。我来到港口,只见有条船在岸上,正在奇怪之时,又注意到了船头上似眼不是眼的凸起,那个凸起有一个黑圈,黑圈里面净是白色。
我靠近了一点儿,发现一旁的平房里走出来了一队人,领头的最风光,大概是船主。他的手里有一支沾了不少墨的大紫毫,后面是一队极整齐的锣鼓队,一群人把新船围了起来。大红的鞭炮登场,噼里啪啦,好不热闹!有人上前一步:“某船长择今黄道吉日,将……下面请船主为新船点睛!”又是一串大红的鞭炮,噼里啪啦。只见船主上前一步,毫不掩饰他的开心。众人一起鼓掌,我也跟着鼓。船长手持大紫毫,一步步极认真、极严肃地走到船头前,躬下身来,右手持笔,给那两个凸起在正中点了两笔。
鞭炮再次登场,噼里啪啦。这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新生灵诞生了。众人喊着“大吉大利”的号子,一齐给新船披红挂绿,直到满满当当,再也挂不上什么了为止。有人喊了一声:“来!大家一齐把新船推下海去!”众人你肩抵我肩,我肩抵他肩,一步一步地把没有浸过一点水的新船推下海去。船在水里,似乎真的是一条灵动的大鱼,摇着鱼尾,在说你好,仿佛在这世间又有了一个崭新的生命,一个鲜活的灵魂。
这样的风俗,是独特而别有意义的。我也好像一条鱼,默默游在大海中……
“威海,我爱你!”
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篇3
对过节的兴趣越来越淡了。春节便春节,在冰箱里多放些东西,坚持几天不去菜市场而已。中秋便中秋,买来月饼也不吃,做做样子罢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飘越浓的时候,我们刚好学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鸭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语言,侃侃而谈中流露出对故乡和儿时生活的眷恋,这种情愫抓紧了我,让我也深深的陷进了对家乡的怀恋之中。
家乡的端午是有很多讲究的。包粽子,粽叶有要求,新鲜的芦苇叶,碧绿碧绿的,或者是槲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蜜枣,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劳的女主人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线层层缠绕,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爱用火炉,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能焖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孩子们一起床,揭开锅,就是热腾腾的粽子,屋子里,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气。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煮熟的大蒜,鸡蛋。这几种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圆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碧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从颜色的搭配到形状的组合,都煞是好看。熏艾蒿,我们这里离山远,艾蒿都是从集市上买的,在端午这天挂在门楣上,过几天干透了,取一两只在屋子里点燃熏一下,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说是熏蚊子的,我想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蜈蚣,蝎子什么的,大概类似其他地方的熏五毒吧。带香包,鲜艳的布料做成各种形状的饰物,里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们心爱的饰物,挂在脖子上不时的嗅一下。系五色线,手腕脚腕都要带。但是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黎明时分却去田野里拔“圣草”了。这里说的圣草,加引号,是我实在想不出当时大人们怎样说的。
长辈告诉我们,月宫里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捣药,这些药是要在端午前夜,洒在各种草木上,河水里。在端午这天太阳没出来之前,这些药还停留在草上,如果这时拔回来,熬制成水,用这水来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当然非常相信,天蒙蒙亮,我们就呼朋引伴的出发了,向着蒙着神秘面纱的田野,我们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农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气凉凉的,清爽滋润,周围都静悄悄的,你无意的一台眼,也许就逢上邻家来挖野草的孩子。相视一笑里,多少欢悦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这一天提前被惊醒了,那茁壮的青草上,露珠还在转动,我们需要的草是有讲究的,如猫猫眼,一摸眼就红的那种草,今天不怕它,就采。还有车前草,节节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回家,这样那些神秘的药才会有效啊。慌慌张张的回家去,抬头看看天空,战胜了太阳般的自豪。现在想来,还觉得那种神秘如格林童话中的哪一篇,太阳一出,万物回复原貌的神秘。
又要端午了,谁还会去野地挖草呢,给孩子洗澡,有专门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懒得包了,吃不了几个,干嘛哪么费劲,买几个就好了嘛。可是,在种种过程里藏着的细心,乐趣,也买些就可以了吗?在能亲自做的时候,不要买了吧,因为一个简单的“买”字,让我们失去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啊。
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篇4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到那天,人们整天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里。
每逢端午节那天,人们都包粽子吃。知道粽子是怎么包得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首先把新鲜又绿油油的粽叶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轻轻地勺起糯米,并加上绿豆、蜜枣、葡萄干、排骨、花生米,包起来用绳子捆紧。
最后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几个小时,熟透了就可以吃了。还在煮的时候那香味早已传遍了整个大街!你咬上一口尝尝,保证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闻一闻,都会令人垂涎欲滴,并且那香味直往心里钻。
一顿丰富的午餐过后,人们就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来到河边,来观看激烈的赛龙舟。只见两队选手精神抖擞地坐在船上,手紧紧地握住船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整装待发。“叭”的一声,一条条龙舟像射出的箭一样向前冲。两岸的人们也欢腾跳跃,兴奋地大声喊着:“加油,加油。”那简直锣鼓喧天,响彻云霄,热闹非凡!
到了下午,人们也早已满头大汗,该洗个舒服的'澡了。按着传统的习惯,人们把早已准备好的艾叶、菖莆、鱼腥草等烧上一大锅水。全家人都要洗,说是避邪气,其实按中药原理是杀菌除湿气。洗了以后,不会生痱子。
朋友们,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过端午节,那一定一饱会眼福和口福!
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篇5
我的家乡是温州,温州的海鲜是有名的。
我们温州过年的十大习俗是:1冬至吃汤圆2晒酱油肉和鳗鲞5捣年糕4祭灶5掸新6贴春联7分岁酒8开门炮9拜年10穿新衣
以上10点是我们温州人在过年时会准备的事情。
在我们的温州的传统节日有:1、正月初一春节2、正月初五路神生日3、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元宵节)4、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5、二月十五花朝节6、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7、三月初三上巳节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8、春分后十五日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9、四月初八日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10、五月初五端午节11、夏至节12、六月六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13、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14、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15、七月三十地藏节16、八月十五日中秋节17、九月九日重阳节18、十月初一十月朝,又称祭祖节19、十月十五日下元节20、十一月二十二日冬至21、十二月八日腊八节22、腊月二十三日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最后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以上是我们家乡的节日与习俗。
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篇6
岁岁年年皆平安,声声烟烟仍常伴。
在爆竹的繁响声中度过,在烟花的灿烂中走过,在人们的欢笑声中到来。就是这样,我们迎来了热闹非凡的春节,过春节的习俗也不可少。
在我们这儿,过春节可是很热闹的。春节前,妈妈便带我去买年货。来到街上,小贩们的吆喝声不绝,卖的东西种类多,整条街上人来人往,最不缺的是人们过春节的热情。街上很拥挤,但淡不了人们心中的高兴。我和妈妈手拉着手,我在街边看见了卖春联的,那边儿挤满了人,大家都抢着买春联呢。整条街上充满了年味,到处都是人们的欢笑声。
当然,过春节还得包饺子呀。除夕夜,万家灯火通明,都是忙着包饺子。饺子在我们这儿还叫“元宝”,过年时吃饺子寓意喜庆团圆迎新年。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我走进去帮她。月光皎洁,轻柔地洒下来,满天星子,我想抓一把星子包进饺子,用月光来封口,然后放进锅中煮熟,记得加上新年味的风,最后细品这元宝。妈妈已经包了好多个饺子了,留着明天吃。整个厨房里充满了饺子的味道,到处都是皎洁的月光。
声声爆竹,烟花漫漫,最美的时刻也不过如此了。我喜欢放烟花,但更令我快乐的是与外婆一块儿。“外婆,你快看!多好看呐!”我指着空中的烟花说道。“是啊是啊!”外婆那慈祥的笑容令我忘不掉。整个院子里充满了烟花爆竹的烟火味,到处都是我与外婆的欢笑。
过春节的习俗我喜欢。
愿你们岁岁年年都可以陪伴我,盼年年的烟花都与你们一起看,希望爆竹声不会淡。
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篇7
油糕是姥姥那儿元宵节必吃的食物,每当嘴馋的我听到“油糕”这个词,就心潮澎湃,口水直流三千尺,恨不得现在就有一盘油糕摆在面前。
每次我都会兴高采烈地看姥姥做油糕。油糕的馅有许多种,有红豆、绿豆、红糖、白糖……但我偏偏对红豆馅情有独钟,于是姥姥决定做红豆馅。红豆浸泡五六个小时、煮半个小时、沥干加白糖拌匀,红豆馅就成了。
油糕的精髓不在馅,而在面上。这种面是由五谷之一的黍米碾制而成,俗称黍米面或黄米面。黄米面要用温水和成小疙瘩状,千万不要倒太多水,不然太软,不易成型。接下来把和好的面团成馒头状,再在“馒头”的底面捅一个洞,做成空心状,以便蒸熟,老家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窝窝头。窝窝头上锅蒸半个小时。蒸好后要趁热迅速将它揉成面团状,案板上要提前抹油,因为这面很粘。揉面一般由家里的“大拿”来完成,而这个“大拿”就是大姨。
包油糕时全家人都坐在一起了,大家一起唠家常,聊聊姥爷的庄稼收成啊,爸爸妈妈的工作啊,我们的学习啊……太原的油糕都是圆的,而姥姥那儿的不一样,是饺子样的。像做小笼包一样,揪成一个一个的面剂子以后就开始擀皮乐乐。擀皮比较简单,所以我承包了这活儿,皮儿不能太薄,不然炸起来容易破,而且吃起来也没有糯糯的感觉。我还想凑凑热闹包一个油糕,可姥姥不让我包,怕我包不严实,下锅后漏开。
到了下锅的时候,我站在不远处踮起脚尖朝锅里望,心里急得直喊:怎么还没好!
终于等到主角出场了——刚出锅的油糕表面金黄,上面鼓起许多小泡泡,特别诱人。我拿起那刚出锅的油糕就往嘴里塞,却把我的眼泪烫了出来,可我又舍不得放下,只好含着泪边吹边吃。先别急着笑话我,我们几个孩子可都是不怕烫争着抢着吃的,仿佛不抢就吃不到了。我又咬了一口,嗯!是那久违的味道,既软糯又香甜,外脆内软心甜,简直是“此糕只应天上有”啊!
今年受疫情影响,我没能吃上油糕,但姥姥答应我,待疫情过后,定让我吃个够。
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推荐7篇相关文章:
★ 写家乡的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