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于作文的写作肯定都不陌生了吧,能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作文,一定是内容鲜明的,以下是调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的风俗三月三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的风俗三月三作文篇1
公园里的迎春花竞相开放,春风没收了冬天的寒冷,吹拂着柳树的嫩芽,小鸟在树枝上欢叫着,五颜六色的小野花羞答答的露出了小脸。——春天到了!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瞧!公园上方的天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嬉戏在云间的小金鱼,有舞动着无数条腿的蜈蚣,还有展翅高飞的雄鹰。杰克和杰瑞兄弟俩也来到公园放风筝了。他们看着天空中这么多好看的风筝,心里也直痒痒,赶紧将自己的燕子风筝拿了出来:一对大大的红绿花纹翅膀,一张京剧脸谱似的脸蛋,凑成了一只可爱的燕子风筝。杰克对杰瑞说:“弟弟,要不你拿着风筝,我牵着线,我一喊放,你就松手,好吗?”“嗯”杰瑞说。
只见杰瑞双手把风筝高高举起来,杰克拿着线轴,慢慢地往前走,边走边放线。这时一阵风吹来,杰克大喊一声“放!”杰瑞赶紧松开拿着风筝的手,杰克撒腿就跑,可爱的燕子就这样轻快地向云间飞去。燕子风筝自由地飞翔着,时不时还在空中飞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旁边的一个小妹妹也被他们的技术所吸引过来了,小妹妹抱着自己的蝴蝶风筝跑到杰克身边说:“哥哥,你的风筝是怎么飞上去的呀!教教我嘛!教教我!”杰克边跑边喘着气说:“等我把风筝放高了后,我再来教你好吗?”
远处,还有一只彩色三角形的风筝,像斗鱼一样摆动着柔柔的尾巴,在天空中飘飘然的飞着。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放的,他的爸爸搂着妈妈,正在欣赏儿子的杰作。
天空中还有很多风筝,它们乘着风,仿佛在唱一首春天的赞歌。草地上,传来一阵阵嬉戏声和欢呼声……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啊!
家乡的风俗三月三作文篇2
今年,我第一次到乡下外婆家去过三月三,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节日。壮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饭特出名,我是早有耳闻的。一听见五色糯米饭这个词,我嘴都谗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饭的程序给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应了。开始,外婆把枫叶放在臼中捣烂,晒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还说,这枫叶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继续做。
第二天,外婆把叶渣捞出来滤净,(滑雪作文)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体。黑色染料液体要放入锅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着把黄栀子的果实提取,再将黄栀子捣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黄橙色的杂料液体。
紧接着,外婆又用同一品种而叶片形状不同的红蓝草经水煮而成的红色杂料液体和紫色杂料液体跟糯米浸泡。外婆还告诉我说,这些植物叶片稍长的,颜色就稍深点,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的,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经外婆这么有一讲,我才知道:原来一种植物还会有两种颜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外婆说,用这些杂料浸泡过的糯米分别放在锅里蒸十几分钟,就能得出各种各样的糯米饭。说着说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饭啊!可是当外婆还没有做好五色糯米饭时,邻居的小伙伴已经来叫我去赶歌圩了。我听了立刻欣喜若狂,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赶歌圩呀。
我和小伙伴边走边聊天起来,虽然他们说的壮语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壮族人民是很热情好客的,就连小孩也不例外。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土坡上,只见一对对青年男女肩并着肩在土坡上对歌,周围都围满了观众,真是热闹非凡啊!
家乡的风俗三月三作文篇3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都说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用荠菜和鸡蛋一起煮。在我们这里有这样一个传说: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来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头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荠菜,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病即痊愈。此事传开,人们都纷纷用荠菜煮鸡蛋吃,热潮遍及城乡。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荠菜煮鸡蛋,就在沔阳形成了风俗。以后逐渐传开,在江汉平原一带也盛行起来了。
这远古流传下来的下来的风俗,现代人们依旧照办-------一大清早,人们就从田野里采来一把荠菜,洗净后放入锅内,加适量水,配上桂皮、八角茴、五香粉、酱油等佐料,同鸡蛋一起煎煮,将鸡蛋煮熟后捞起食之,这既是美味食品,又可以健身治病。荠菜,一名地米菜,又名地花子。《本草纲目》载:佛家常以荠菜作挑灯杖,据说夏日可驱除蚊虫,故荠菜又名护生草。
在今天,我也不例外,吃到了美味的荠菜煮鸡蛋,听老师说,这荠菜煮鸡蛋还能清火解毒呢!我放学回到家,连忙从锅里拿出三个热腾腾的鸡蛋,顾不上烫,急急拨开蛋壳,一口气吃了三个还想吃。难怪我们这里流传着一首歌谣,也是赞美荠菜是一种美味佳肴的。歌谣是:“地米菜,蒸蒸菜,一阵香气飘门外,好吃婆娘闻到了,急急忙忙拿碗来,吃了一碗又一碗,厚着脸皮还要带。”
家乡的风俗三月三作文篇4
每当农历三月三来到时,石浦人民就会沉浸在一片喜悦的气氛中。因为“三月三,踏沙滩”可是个隆重而热闹的日子呢!
原来这里面有个传说,南宋时期,有一位十分美丽的姑娘以捡辣螺为生,有一次,她在捡辣螺时救了位受伤的男人,在疗伤期间与这位男子相亲相爱,可惜的是:她被当地的渔霸看上,逼迫她成亲,她誓死反抗,最后在农历“三月三”那日投海身亡。海底的辣螺为了纪念这位美丽的姑娘,每到农历“三月三”爬上沙滩或岩石上。于是就有了“三月三,辣螺爬沙滩”这民俗文化。
每年的“三月三”来临时,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客人直奔中国渔村,进入中国渔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大海螺,旁边的喷泉一高一低,另一边有竟相开放的花和那千奇百怪的盆景,仿佛都在欢迎“三月三”的到来。往里走,有一艘仿宋的古代船只,它的帆落了下来,仿佛随时起程。再往里走只见沙滩上人头攒动,十分热闹,咦!哪来的敲锣打鼓声?跑过去一看,啊!原来是辣螺姑娘招亲。只见一位美丽的女孩扔出一个绣球,这个绣球打到谁,谁就跟她成亲,而下面的观众却哈哈大笑。此时沙滩的另一边从远处来了一队人马,仔细一看,原来不是人马而是虾兵蟹将,看来南海龙王请虾兵蟹将来抓坏人!看,还有一位位渔家姑娘用自已勤劳的手,织出了一张张耐用的渔网,她们正在比赛谁织地最快。海水退潮时,一大群人们如黄蜂般朝岩石滩走去,他们去挖贝壳,因为他们知道挖贝壳也可以得奖,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捡到沙蛤……`
现在的“三月三踏沙滩”这一民俗活动不仅仅是石浦当地人的节日,连外地游客都赶到中国渔村听潮观海,尽情欢娱。
家乡的风俗三月三作文篇5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蒸糯米饭、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了几口糯米饭,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了。”妈妈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竹篮里就像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是三月三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我和妹妹拣了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口。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了,村口顿时热闹起来,小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个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
我和妹妹拿了四个鸡蛋、四个鸭蛋,和小伙伴碰了起来,结果三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了。小伙伴们也在剥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蛋,笑了。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了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家乡的风俗三月三作文篇6
提到三月三大家一定会想起特别美好的游玩经历吧!如:听名人对山歌去郊游去吃好吃的……..这次的三月三更是让我恋恋不舍。
经过大家的再三考虑决定去楼顶自助烧烤。早早的就准备好了烧烤工具的我们,只需等叔叔一家人来就可以烧烤了这时饥饿的.我看到了那香喷喷的鸡腿眼珠子都快飞出来了,只盼他们快快到来。果然不出我所料,叔叔他们一两分钟就赶来了,我连忙拿起那妈妈提前烤好的鸡腿大口大口的吃起来。当然我不是只顾吃的,我拿起一个鸡翅在烧烤工具上,左滚滚右滚滚,看见它差不多熟了便吃了起来,刚咬一口才发现我什么都没有放就吃了,难怪那么难吃,因为太熟了,不能放油了,我只能加上孜然粉和酸甜酱,才困难的把它吃了下去。爸爸和叔叔在喝酒,妈妈和婶婶在聊天,我和弟弟也不会闲着,我决定和弟弟一起来一次烧烤比赛,我拼命的拿着要烤的东西在烤,而弟弟呢?就在一旁谈定的边看漫画书边烤,我觉得弟弟一定会输,我必赢我很有信心!过了半个小时,我烤的太干了。弟弟的刚刚烤好,我恨不得把它吃个精光。不用比就知道我输了。俗话说得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不应该太骄傲。
三月三。快乐的节日!你们快乐了吗?
家乡的风俗三月三作文篇7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大的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 ,吃五色糯米饭、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等,预祝五谷丰登。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00多年历史。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二层干栏,楼上住人,楼下养畜堆物。近年来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还有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本民族服饰特点,且各地不一。男子多穿唐装。衣料过去多为自织的土布。过去有文身习俗,现已改变。饮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主食大米和玉米。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壮族妇女粉、糕。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结婚送聘礼时,必赠槟榔。除祭祀祖先外,还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阳神等。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近代有传教士到壮族城镇建立、天主教教堂,但影响不大。
家乡的风俗三月三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