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应当以精湛的文字揭示人物高尚品质的璀璨光辉,事迹材料的语言朴实、庄重,人物通讯的语言生动、形象,下面是调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学校抗疫先进集体事迹5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校抗疫先进集体事迹篇1
xx,健康管理学院2019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二班学生,现担任健康管理学院的学生会副主席。
太原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我校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在校师生进行核酸检测。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在此次全员核酸检测战“疫”中,xx同学主动请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奋战校园抗疫一线,带领近二十人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帮助医护人员扫描身份证,录入信息,努力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核酸检测工作有序地进行,并对一直等待还未做核酸的同学进行劝解疏导。
未来一段时间的核酸检测和校园防疫工作还要继续进行,xx同学表示还会继续坚守岗位,直至疫情结束。他用顽强的毅力,无私的付出,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用行动展现了青年的.担当,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校园防疫一线,践行着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学校抗疫先进集体事迹篇2
小徐,中共党员,xx职业技术学院村现代农业201901班学生,xx县陶咀村党支部书记。面对疫情,他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没有请战书,没有誓师会,在大年三十的夜晚,在家人的担心与牵挂中毫不犹豫直奔村落,化身"抗疫勇士",谱写了一曲抗击疫情的."逆行者"之歌。
大年初一,为了不让村民们走亲、访友、拜年、串门,小徐带领村委会成员进行部署,连夜制作、张贴硬核标语。为了防止疫情传播,他们迅速封路、堵路,在主干道设立劝导岗,制作、张贴劝导标语。
在劝阻村民们不要出门的同时,小徐却"不听劝阻",穿梭在每家每户,逐户登门排查,询问村民身体状况,测量体温,作好记录,摸排工作一丝不苟,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为了方便村民们的生活,小徐还干起了"代购"的活儿,每隔三天,他都会每家每户询问村民们所需的生活用品,列好清单,自己驾车去镇上统一购买,送货上门,为村民们的生活考虑得相当周到,细致入微。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甘愿做人民的忠仆!
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预防疫情的传播,小徐组织村委会同志一起对全村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地打扫、消毒。
春节,本应是全家团聚的温暖时刻,但在小徐看来,自己温暖了,人民群众就不会温暖;自己在家团圆,将会有更多人无法在家团圆!小徐"舍小家,为大家",穿着雨衣在寒风中值班,手中那碗将要冷掉的泡面就是他的团年饭。
学校抗疫先进集体事迹篇3
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治疗当中,关口前移,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可以减少病人因缺氧造成的死亡。在武汉的重症医院里就有这样的一支支插管小分队,冒着风险与死神赛跑,一次次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麻醉医生。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17支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17个重症病区。来自同济医院和各医疗队的18名麻醉医生混编成一支插管小分队,两人一组,24小时三班倒。
病床上的新冠肺炎患者60岁,有心脏病,几天来在高流量吸氧的条件下,氧饱和度还始终处于低位,如果短期内得不到改善,就会因为缺氧造成多器官损害。
待麻药起效后,王晶晶摘去患者的吸氧面罩,此刻,患者只能靠体内储备的氧气维持循环,她必须要在30秒内将一根导管从患者口腔插入气道。
平时这样的插管动作王晶晶已做过几千次,但此刻,防护服、手套减缓了她的动作,眼罩、头罩模糊了视线。
精准快速,几乎在同一时间,护士在导管近端接上呼吸机,患者的氧饱和度迅速提升至100%。监测仪器上的数据变化和声音提示,插管成功。这次操作她们用了不到20秒。
王晶晶是个85后,她总说自己是个迟到的战士。春节前因为曾在工作中接触了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进行了14天的隔离。所幸,最终核酸检测为阴性。还在隔离期时,王晶晶就发出了请战书。
随着危重症患者治疗关口的前移,这些天让王晶晶高兴的是,有更多的病人可以拔管,脱离呼吸机的辅助。
学校抗疫先进集体事迹篇4
日前,总台央视记者蹲守在国家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监护病房,真实记录他们和时间赛跑、攻坚克难的医者仁心。
周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他要在上午尽早完成一台床边手术,给一名危重症患者植入人工膜肺ecmo。
ecmo危重病体外心肺支持,要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过膜肺氧合,再通过血泵将血液循环回体内。
即将被植入ecmo的患者是一位长期患有高血压的58岁男性,发热咳嗽已经11天,被送来icu后,立即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几天过去,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医疗队专家们商讨后决定要提前用ecmo干预,防止病人病情恶化。
特殊时期条件有限,整个植入过程要万分谨慎,这个精细的“生命”平均每分钟要2000-3000的转速,操作稍有不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致命的意外,大家紧紧地盯着指标数据的波动,不敢有丝毫松懈。
手术完成、管路对接、血液引出……生命通道连接成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改善。
针对新冠肺炎可能引发的多脏器功能损伤,战斗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2300多名医护人员在一个多月的并肩作战与磨合中,已经达成基本共识,治疗关口前移、提前干预刻不容缓。
随着目前确诊新增人数的.降低,新冠疫情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重症病房,多学科合作的精准施治给重生带来更多的希望。
学校抗疫先进集体事迹篇5
后勤服务中心为了保障全校师生的就餐安全,安排全部食堂员工住校工作,克服困难、积极返工,助力学校疫情期间的餐饮保障。
封闭管理期间,仅食堂东区一楼每天接待师生就达7000人次,每餐为隔离的师生准备隔离餐200多份……特殊时期,基本上所有员工都是二十四小时在岗,接到上级的任务都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他们总是默默奉献,从无怨言。
做为后勤一线服务人员中的普通一员,3月14日一早,红桥东院食堂田佳润主动请缨,带着收拾好的一些简单的个人物品,开始了住校工作生活。食堂例行一日三次消毒、开窗通风、晨午检、组织员工每2天一次核酸检测……除了正常的供餐任务,还要负责为隔离的学生配送隔离餐,为留学生准备食材等生活必需品。一边供餐,一边防控,忙碌了一天的他,到晚上才能抽出一点时间和家人通过视频来表达想念。这时候才发现,工作需要他,家里同样更需要他。田佳润的爱人是天津市北辰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2024年春节前,在工作中不慎扭伤膝盖,韧带中度撕裂,走路还要架着双拐。家中两个孩子,一个小学一年级,一个刚刚10个月。由于疫情,天津市所有中小学都改为线上教学,所以她需要每天在家里一边辅导孩子上网课,一边照顾牙牙学语的襁褓婴儿。一想到这些,对家人的无限愧疚就会涌上田佳润心头。然而他的爱人做为一名党员,一名深耕一线的基层工作者,她知道这个时候学校更需要他。
学校抗疫先进集体事迹5篇相关文章:
★ 抗疫个人事迹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