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加一场演讲活动之前,小伙伴们都需要准备好一份演讲稿,演讲稿是我们进行上台演讲的重要依据,一定要和主题息息相关才行,下面是调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文明有礼的演讲稿8篇,感谢您的参阅。
文明有礼的演讲稿篇1
文明礼仪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身为中国人的必要条件之一。
文明让世界更加完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个好习惯。说话做事文明。文明就是礼仪。我们生活中的基本礼仪:别人和你说话的时候,你至少要能接话,但不能说最后一句,不能说下一句,或者只是说说而已。吃完饭离开桌子,你说:我吃完了,慢慢吃。不要倾斜你的椅子。拿碗吃,不要在盘子上挑挑拣拣。记得在最后一扇门后关门。送走一个人,说:慢慢走。洗手的时候不要把手扔掉。向别人泼水是不文明的。不要随地吐痰或乱扔东西。学校里有很多礼仪。有些学生认为做得不好太麻烦了。其实这些礼仪不仅麻烦,还能让校园更完美。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强调文明和礼仪。
此刻,我们必须遵守许多礼仪。一切都要礼貌文明。这样别人就会跟你学。这样,一个绕一圈,十个绕一圈。谈论文明礼仪的人会更多。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讲礼仪,讲文明,那该有多完美。
礼仪是个人素质教育的主要方面。礼仪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有道德的基本标准。如果一个人有礼仪,他就可以被重用,成就大事,被尊重,成为别人的榜样。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门艺术,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交际方式或方法。表示尊重和友谊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习惯做法。
讲文明讲礼仪很重要。期望大家都能做到。
文明有礼的演讲稿篇2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
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具有502016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
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的时候,又是对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的现象深恶痛绝。
当我们和同学相处的时候,总会埋怨同学的“不拘小节”,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说话、借东西;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
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的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家里,如果家长能够带好头;在学校,如果师长能够带好头;在单位,领导如果能够带好头;在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带好头……推而广之,要在全中国推广、普及文明礼仪,如果首都一千多万人民能够带好这个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文明有礼的演讲稿篇3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在十九中的校园里,我们随处可见,“弯腰的彩虹随处捡起身边的垃圾”;上学、放学时,校门口文明监督岗的同学们整齐有序地流动着一道亮丽的风景;操场上点线面整齐划一的大课间体育锻炼,楼道里,同学们面带微笑向老师同学不断问好的温馨场面,都尽显了十九中学子文明、有礼,积极、向上的青春风采。
但是,与此同时,走在校园里,只要稍微留意,便能听见有个别同学直呼老师名讳,甚至与老师正面相遇时还视若路人。饮水须思源,知恩应图报,我们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老师为我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而如今我们却如此回报老师吗?
学习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个别同学上课迟到,课堂上说话、睡觉、作业抄袭、校园内乱扔乱抛、追逐打闹、口出脏话等等不文明的行为。
今天,在蓝天白云下,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一起“告别不文明”的行为,让我们每一位十九中学子用实际行动来实现十九中人文明懂礼的新篇章。
同学们,我提议:用你挺拔的站姿装点学校的每一次集会,把你会心的微笑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你的鞠躬礼、点头礼永远成为学校亮丽的风景线,让弯腰的彩虹刻在我们的脑海与心田。
同学们,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宣誓,请同学们举起右拳,拳眼对着太阳穴,我宣誓: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学习礼貌、懂得礼让,学会礼仪,做一个文明高雅的十九中人!宣誓人……宣誓完毕。
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受人尊敬的行为。愿我们的校园处处开满文明之花!让我们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十九中人,让我们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中国人!
文明有礼的演讲稿篇4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与素质不高对号入座的行为,都是因为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习惯后在举手投足间不经意就暴露出来的。说到文明素质,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复一日,因自我约束的态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令人一目了然的区别。这一渐变,既与思想认识有关,更是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真希望我们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人能抛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不容小恶,不拒小善,让不文明的画面、不和谐的音符,少些,再少些。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埋怨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新世纪新时代,新国家新文明,让我们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不要让文明只出现在纸上,要让它活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要让文明无处不在,让我们做文明的主人,让我们告别不文明的行为。让文明礼仪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里出现!
文明有礼的演讲稿篇5
亲爱的同学们:
文明礼仪是一种美好的行为,更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讲文明、懂礼仪,可生活中真正能坚持做到、始终如一的人却寥寥无几。但那天我却看到了——早晨上学,我在路口焦急地张望。前面是绿灯,但来往的车辆不停地穿梭,我尝试了几次,为了安全,还是最终放弃。眼看就要迟到,就在我心急如焚的时候,交警叔叔大步向我走来,他果断地站定,对我面前的车辆做了个暂停的手势,我顺利地走到马路对面,回头感激地望望:只见交警叔叔依然忙碌——左臂伸直,右手雪白的手套不停地挥动。他尽职尽责,细心周到,他就是我心目中的“马路天使”。
交警叔叔的举动深深感染了我。一年四季,他就是这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严冬酷暑,他就是如此坚守岗位,服务人民。他是平凡的,但更是伟大的。当大家坐在屋里吹着冷气喝冷饮时,他们挥汗如雨,指挥交通;当人们拍掉身上的雪花躲进房间时,他们哈气取暖,毫不松懈;当节假日父母带着孩子外出游玩时,他们无怨无悔,笑对行人。假如每个人都能像他们一样恪尽职守,认真负责,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多彩。如果人人都像他们一样奉献社会,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文明无小事,细节见真情。让我们行动起来,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文明有礼的演讲稿篇6
尊敬的老师、敬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仪在校园》。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里呢?
我们小学生要着装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
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不负于“礼仪之邦”这个美誉。
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了这个班的班风班貌。校园礼仪就更重要了,下课后的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老师要主动问好。我们还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服从老师管理和接受值周学生的批评劝阻。受到老师的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
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培养较强的协作精神,这样使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
同学们,让我们在班会上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的生活处处开满文明之花!祝愿我们自己一步步地迈向文明!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文明有礼的演讲稿篇7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在这之前,让我们理解下什么是文明。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做文明之人,就要会用文明语,做文明事。“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有礼,即有礼貌,明事理。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就不能真正做一个快乐的人。
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继承传统、倡导文明、讲究礼仪、树立新风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是的,文明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的,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可见文明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
走在大街上,我们也时常发现一些小商小贩们为了占一些有利地形,为了多吸引“顾客”的注意力,乱摆乱放,经常和城管局的管理员们来玩躲猫猫的游戏。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工作经商生活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在社会上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人就会以自我为中心,扰乱公共秩序,破坏公共环境。所以,作为一个文明人,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记得一位名人曾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由文字。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行动,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呢?
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有礼的人。那么请用好我们的嘴,多说善话,多留美言;用好我们的手,多做善事,多行善举;用好我们的脚,只走正道。和谐社会,美丽家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大地处处盛开。
谢谢大家!
文明有礼的演讲稿篇8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礼仪,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礼仪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礼仪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礼仪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礼仪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礼仪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礼仪,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礼仪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礼仪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礼仪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礼仪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礼仪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礼仪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礼仪修养,人的文明礼仪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礼仪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礼仪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礼仪。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使文明礼仪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礼仪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礼仪,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礼仪的行为。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礼仪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新世纪新时代,新国家新文明礼仪”,不要让文明礼仪下,不要让文明礼仪只在纸上出现,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文明礼仪无所不在,让我们做文明礼仪的主人,让“文明礼仪与我同行”!
文明有礼的演讲稿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