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案认识猫反思7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认真准备好教案,可以使我们更有信心和准备去面对教学挑战,教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调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科学教案认识猫反思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科学教案认识猫反思7篇

幼儿园科学教案认识猫反思篇1

【设计理念】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整篇文章条分清晰,说服力强。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我在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上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学会学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渺孝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

2、读懂课文的内容,领会作者的说明方法。

能力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领悟作者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

情感目标: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可爱”和地球的“易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猜谜:“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评:一猜就准。)

2、出示地球图:这就是咱们脚下的地球,关于地球,你知道些什么?怎么知道的?

3、你们知道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吗?(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

二、设问导读:

(一)了解地球的“美丽”。

1、谈话:每天我们都与她亲密接触,相依相伴,却无法看清她的全貌。宇航员叔叔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2、地球外面裹着一层“纱衣”,其实就是大气层,它使地球看上去朦朦胧胧的,更加可爱。课文中也有一句描写地球外貌的,快速读课文,找一找。

(出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指导朗读。

3、迅速浏览第一段,看看课文还怎样赞美地球的。

(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提出问题: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作者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因此说地球是“母亲”,是“摇篮”。)

思考:课文还告诉我们哪些关于地球的科学知识?分小组学习,并找出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二)理解地球的“渺斜

(指名说)点击显示书上的知识点:

(1)表面积只有5.1亿平方公里。

(2)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

(3)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4)出示九大行星比较图:

这就是我们的地球,他的体积在九大行星中排列第五,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5)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校(让学生体会数字的作用,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三)小组交流,了解地球的“易碎”。

1、谈话:就是这样一个美丽而又渺小星球却养育了我们全人类,养育了世间的万物,真是太伟大了。但是宇航员在赞美它可爱的同时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2、指名读课文第二段,其他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地球又是易碎的呢?(我们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3、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哪两类?(一种是“不可再生资源,另一中是可再生资源)

4、四人合作小组讨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5、什么是“生态灾难”?举例说说吧。

6、“但是,......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同学们读到这一句,请注意“本来”一词,你觉得去掉它行吗?

(四)理解人类目前不能移居

1、谈话: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地球在宇宙中这样渺小,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有人提出新的说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想一想:这样的说法能行吗?为什么?

2、学生汇报人类不能移居有2个原因。

第一是至少在40亿公里的.范围里(至少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第二是火星或者月球上缺少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水和空气等。少数人也许有可能,但是人多了就不行了。因此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3、老师引导:这部分是用什么说明方法告诉人们不能移居的呢?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5、老师引导:这部分告诉我们不能移居别的星球,实际上是说什么?(破坏了地球,我们将别无去处。地球是我们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

6、补充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五)情感升华,保护地球

下面我请同学们看个短片《拯救地球》,看后说说你的感想。总结:

同学们都认识到地球的重要,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地球的爱,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现在起做一个环保的小公民。

三、拓展延伸

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创作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在班上交流。

3、调查家乡环境遭破坏的情况,和同学们商讨保护的办法。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渺小

资源有限

人类不能移居

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极具科普知识的文章。它向我们介绍了环境保护这个大问题。而这种文章不太好上,稍微把握不准,就有可能成了空洞的说教课。那么怎么来上这篇文章呢?我觉得还得让学生在感悟中朗读。在上课前,我请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的资料,用来补充说明问中的一些语言,同时我也准备了相关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看看地球的图片说说你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书中是怎么样描写地球的可爱的。让后让学生带着喜爱、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就这样让学生在感悟中不断地朗读,提高了对文章的认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让学生说说看到环境被破坏后的心情。然后让学生评价,这样学生就仿佛亲眼见到了环境被破坏的惨境,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本次公开课结束后,我一直都在做深刻的反思和琢磨。为什么有的时候讲课会精彩纷呈,亮点不断。有的时候却压抑、沉闷,效果欠佳呢?我有这样一种片面的想法:在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学生从自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畅所欲言,而在学生汇报时,往往只忙于顺应学生的自主,不自觉就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这样也就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于关键处回归整体,这样学生得到的知识就很容易具有零碎和片面性,而缺乏整体的把握。

幼儿园科学教案认识猫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几种常见水果的颜色、味道,知道这几种水果的名称。

2、知道水果的味道丰富,喜欢吃水果。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各种常见水果若干。

2、小筐人手一只。

3、布置几棵长满水果的“果树”。

4、水果拼盆五份。

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能感知几种常见水果的颜色、味道,并知道这几种水果的名称。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喜欢吃的水果

教师:秋天到了,许多水果都成熟了,宝宝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呢?(教师展示水果实物)

教师:果园里呀有许多的水果都成熟了,宝宝跟着老师一起去果园摘水果怎么样?

2、“摘水果”游戏

(1)幼儿到“果园”门口每人拿一只小筐,在果树上自由采摘水果后,回到座位上,说说自己摘了什么水果,有多少,及水果颜色等,和好朋友比一比水果形状等。

教师:现在老师来请宝宝们告诉老师你摘了什么水果?几个?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2)请好朋友吃水果

教师:请宝宝们送水果给你们的好朋友吃,边说:“xx,我请你吃一个x颜色的苹果”等等。

3、“猜猜吃的是什么水果”

(1)教师:现在呀,老师也请你们吃水果,说说你们吃到的水果是什么味道的?猜猜是什么水果呢?

(2)教师:水果好吃吗?宝宝们都喜欢吃水果吗?

4、延伸活动:画画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活动反思:

今天我很高兴和小朋友一起认识了许多水果宝宝,知道了它们的颜色和形状;还品尝了许多水果,知道了他们的味道。还知道了吃水果有利于身体健康。那就让我们把知道的这些介绍给家人和朋友,让更多的人和水果宝宝成为朋友。

幼儿园科学教案认识猫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两种水果,能准确的说出两种水果的名称。

2、幼儿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说出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征。

3、培养幼儿对水果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重难点:

能准确说出水果的名称。

能说出水果的颜色、形状或味道

活动准备:

水果实物、切好的果盘、神秘袋两个、神迷盒两个、牙签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基本活动

1、出示神秘袋

师:“宝贝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两个神秘的袋子,里面有好多的好吃的,想不想吃?(想)

师:“那你们知道里面装的什么好吃的吗?”(不知道)

师:“老师也忘了里边装的什么啦?我来……(老师假装往出拿)诶,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来帮老师,谁愿意来?”

师:“xxx、xxx你俩来摸一摸”(请幼儿过来,先摸一摸,提醒幼儿只能摸一个)“xxx猜一猜,你摸到了什么呀?”“宝贝,那你摸到了什么呀?”(幼儿进行猜测,是哪种水果之后再拿出验证)

师:“那我们拿出来看一看,到底是不是xx?”

(通过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例如,苹果)

师:“呀,这是什么啊?苹果。那xxx猜对了没有?拍拍手吧。

师:“谁能告诉我这个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呀?它长什么样子的?”(如幼儿说不来提醒是圆圆的还是长长的)。

运用此方法,逐个拿出认识苹果,香蕉。

2、闻一闻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个漂亮的神秘盒,里边也装了好吃的,这次老师不要你们用手摸,要让你们用小鼻子闻一闻里边装的是什么?(老师请若干幼儿来闻一闻是什么水果。并拿出来验证)

3、尝一尝

师:“宝贝们表现的真棒,想不想吃?那怎么样才可以吃啊?”(苹果洗洗吃、香蕉剥皮吃,在了解水果的吃法过程中,引导幼儿复习水果的名称。)

师:“老师这儿给你们准备了洗干净、切好的水果,我们一起来尝一尝,看看他们是什么味道的。”

(1)、请几个幼儿先来尝一尝,说出你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

(2)、请几个幼儿将眼睛蒙起来吃,吃完告诉大家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

(3)、幼儿分组吃不同的水果,吃完告诉老师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味道的。

三、结束活动

师:“宝贝们,苹果和香蕉好不好吃呀?苹果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啊?什么味道的啊?香蕉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啊?”(最后总结,复习水果名称,颜色和味道)

师:“今天老师在外面也藏了一些水果宝宝,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

和幼儿去户外找,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本节活动通过“摸、看、闻、尝”等方法,充分运用五官感觉来认知苹果,香蕉的形状、颜色、味道。

2、整节活动中,充分引发幼儿浓厚的好奇心,激发幼儿 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更大程度的加入参与到整节活动当中。

3、对本节活动的细节部分处理有些不当:

(1) 在开始部分,应用较安静的游戏,或与水果有关的小游戏进行导入。

(2) 在“神秘袋”“闻一闻”两个环节中,让幼儿等待的时间有一点长,应多准备一些材料,让其他幼儿更好的参与。

(3) 整节活动,可变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将幼儿分组,每人一个水果实物,让幼儿亲自感知两种不同水果的,不同特性。也可以用“蒙氏”教学法来进行,教师直接贯穿给幼儿正确的概念。这样可以让整节活动更加的收、放自如,也可以让幼儿更加有积极性,参与到活动中。

(4) 可再加深一点难度,让幼儿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也可用两种不同感觉的水果来进行,对比更加的强烈,明显。例如:苹果和猕猴桃,一个是光滑的,一个是粗糙的。

通过这节活动,老师们给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我有了一个很大的学习提升。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继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慢慢摸索,提高自己的组织活动能力,找到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不同方法,让幼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将以后的活动开展的更生动有效。

幼儿园科学教案认识猫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教学反思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案认识猫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为破坏及其严重后果。

3.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

4.进行环保宣传的行动。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材料准备

1.《爱护我们的地球》ppt、《水危机》视频。

2.环保宣传签名海报。彩笔若干。

3.供孩子分类的多种"垃圾"。

4."环保小卫士"的爱心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地球美丽的风景。

1.欣赏电动地球仪和地球上美丽风景的图片。

2.看了这些图片你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二)继续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种种危害。

1.地球怎么了?(土地、森林、海洋的变化)

2.生病的地球遇到的灾难。

3.是什么让地球变成这样的?了解各种污染给地球带来的变化。(光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动物被滥杀、垃圾污染、水污染)

4.观看关于水污染的视频。

5.污染产生产生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介绍日常生活回收垃圾的方法;

1.可回收的。

2.厨余垃圾的。

3.有毒的。

4.其他垃圾。

(四)接龙游戏:为地球治病的方法。

教学反思

小朋友已经想出了许多治病的办法,需要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去注意做,才能让地球的病好得快点。我们还要再去找更多的好办法来帮住地球治病,让大家把地球的病一起治好,好吗?我提议我们的环保小卫士在爱护地球的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让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知道,也让他们一起来做环保的卫士吧!

幼儿园科学教案认识猫反思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

2、能根据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地球是个球体,提醒学生平时要注意观察地理现象,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3、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认识地球仪,知道地球仪的用途,观察地球仪找出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极。

教学方法:

1、学生活动,分组交流,让学生思考、讨论,谈看法。

2、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不同认识,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3、注意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4、观察图片、课件及地球仪,让学生学会描述相关地理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讲授新课:

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

1、认识过程展示图片:地球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盖天说”与“浑天说”)(学生讨论,小组交流,根据教材的阅读部分和自己的认知情况谈谈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活动:(看图回答:)

a.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周,依次经过了那些大洋?

b.麦哲伦船队航行成功证明了地球是什么形状?(注意让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平面、立体))

2、证据: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你能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说说其他反映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的事例吗?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启发、解释。)

典型事例:

a、站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课件)

b、发生月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月面上呈现的地球阴影的边缘是圆弧形,使我们确认了地球的球体形状。(课件)

c、地球仪卫星照片。

3、真实形状: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阅读课本,说出地球的真实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小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经过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勤思考,常体验,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

二、地球有多大

承转:有哪些具体的数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到底有多大?

展示图片:地球的基本数据图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出地心、赤道、赤道半径、极半径,读出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约亿平方千米。

(注意: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

三、地球仪展示:地球仪

提问:

1、地球仪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极。

3、地球仪与真的地球有什么区别?(启发学生积极回答)如:a、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b、地球仪上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c、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d、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和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板书设计: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1、认识过程

2、证据

3、真实形状

二、地球有多大表面积: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三、地球仪

1、定义及作用

2、地轴、南北极等

3、与地球的不同点

反思:

对于“根据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地球是个球体”这一内容,由于很多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说不出来,因此在教学时需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并注意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幼儿园科学教案认识猫反思篇7

活动目标:

1. 体会画想象画的快乐,增加对绘画的兴趣。

2. 通过联想,把各种水果变成其他东西,并将想到的东西表现在画面上。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认识并绘画几种水果。

2. 几种食物水果,油画棒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教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做魔术师,把这些好吃的水果变成其他东西,并把它变出来画在纸上。

2、逐个出示苹果、梨、香蕉等各种水果,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展开联想。

3、提出绘画要求 会变得水果真有趣!想好以后先在纸上画出水果,再把它变成其他东西。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5、展示作品,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对想象丰富、构思奇特的作品给予表扬。

活动反思:

今后的美术教学我要加强对幼儿绘画的基本功和语言表达的练习、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创造能力。

幼儿园科学教案认识猫反思7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7篇

认识物体的教学反思7篇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7篇

幼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最新7篇

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篇

幼儿园灯教案反思优质7篇

幼儿园大班秋天教案反思7篇

幼儿园灯教案反思推荐7篇

关于幼儿小班科学活动的教案最新7篇

幼儿园中班认识图形教案6篇

幼儿园科学教案认识猫反思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7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