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电影中的艺术细节和创意构思,观后感是观众对作品的情感共鸣和情绪体验的表达和反应,调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张思观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张思观后感篇1
今天,我们全体七、八年级同学都聚集到阶梯教室观看《张思德》这部教育影片。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张思德这位普通而又平凡的战士一生为了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最后也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了。
张思德与其他战士一样,都想上前线与敌人作殊死搏斗,但他却被分配去烧煤炭。他并不因此而沮丧,也并不因此而马虎对待工作,仍然勤勤恳恳地工作着,还说道:“只要想着前线就在我脚底下,还想着前线干吗?”他乐观地看待一切,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快乐,也给他人带去了快乐。
张思德是个普通而又平凡的战士,他其貌不扬,嘴巴又不太会说话,致使她当了这么多年兵以来一直都是一个小小的班长,这使得人么都会认为他是最倒霉的人。然而他却拥有着一颗一直为人民服务、善良且炙热的心,这也不能不让人们认为他是最幸福的人。他认了一位失去父母的孩子做他的儿子,费尽心思地教导他,他又认了一位老革命做他的父亲,使得心情沮丧到极点的老革命又喜笑颜开。他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的人。3月5号“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了,张思德就如同雷锋一样,实施抱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自身生命之前,医生都围着他人着想。我们要在这“雷锋纪念日”期间,学习雷锋、学习张思德,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给身边的人带去几分欢乐!让我们学习雷锋、张思德,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是索取。
张思观后感篇2
我突然觉得有东西盈满了眼眶,紧接着一阵袭人的抽搐,赏析于此,肺腑激荡着情感交织的歌,思绪翩翩抖着轻羽的翅膀,一翕一合,伴随着视觉与听觉的节律。迂回于天宇,恣观河湖山川的雄秀,而渺小的却是最平凡的。
平凡的牺牲,触动了我的感情根基,或许宇宙之中,一颗小星的陨落,就如同傍晚天空里一朵艳云的消抹。云朵芸芸,它追求的是在宇宙的角落里留下自己存在的痕迹。但逝去的确实是永远的。死是平凡的,但另一方面却可能是伟大的表现,因为我选择的是我追求的。
我在数万人痛苦的队伍中站了起来。哭未必是唯一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寻求的是不朽的精神,而不是在哭天喊地下的灵魂。死的认识使我感知了另外一个世界,而且死亡也是一种晨钟暮鼓似的箴言。
走过菁菁校园,看见这片油油的小草,抚摸嫩嫩的树叶,季节给以的是另一种灿烂,引领着绚丽,却又抚养了这一片平凡。抬头看蓝天,细数苍劲杨柏的皱纹,惬意因而无限。大自然赋予的生机盎然,装扮的花枝乱颤,这一季节的'萧条已被寂静给埋没,鸟语急迫了沉默,求得了世间的平凡。
当伟大岌岌可危,台下一片嘘声,而平凡绝对是悄然而至的,杳无声息的。无须张扬,无须激赏,这时学习绯云的特长,以一份执着不变的心,勇往直前,迎向未来。不在大众前闪亮,就在大众前辉煌。又是谁拥有了这片心?是类似于蚕的人。毕竟不起眼的才是最美的,最美的是最平凡的。
追及阳光下闪烁的那颗星,有了心,我就可以看得清。而追逐的这一过程却是一生所要做的过程!
张思观后感篇3
以往,“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于我而言只是个符号,简单却又陌生。它从未引起我的思考,“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怎样做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切似乎距离我相当遥远。但看完《张思德》以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就是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实际行动付诸于点滴生活,去做好自己的本分,而已。
还记得毛主席对张思德的评价吗?对,就是“你这个同志嘛,最大的缺点就是做事不吭声,最大的优点也是做事不吭声”。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心中有一种莫明的伤感,张思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木讷寡言,憨厚诚实,无论干什么都是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从影片中知道他是一个老战士,参加过长征,走过三次草地,和他同时入伍的差不多都当了官,然而他还是个勤务兵。但他呢?他心里完全没有这些世俗名利,当面对别人的逗笑时,他只是憨厚的一笑,我无法想象这需要多大的胸襟,多么高尚的灵魂。“做事不作声”到底是优点还是缺点,我不知道。但我清晰的明白能做到这一点的绝不会太多。因为不给自己邀功就很难得了。
看完影片后,我曾想如果把张思德放在现在,那会是怎样?其实于我而言,他的许多行为我无法理解,尽管我在心底里崇拜着他。我想到如果他把官做到更大一点,难道不能帮到更多的人吗?不,也许是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也许是我的思想深度还不够,是我不能够理解他,不能够理解他那崇高的思想。因为社会上只有有像张思德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为社会奉献的人,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繁荣。就如同新中古成立以后,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这样一批批甘于奉献自己的人。是我不够成熟,过于天真。张思德才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正如别人对他名字的解释,“思”,是有思想的思;“德”,是有道德的德。他出生于贫苦家庭,他亲历过各中艰辛,他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他更知道自己活着的价值,他是最可爱的人。
就人品而言,他身上找不出任何瑕疵。他勤劳善良,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尤其他对那一老一小的真挚付出,真真切切体现了他是一个大写的人。对孤独老人,他想儿子一般;对孤僻小孩,他又如同父亲一样。两个不幸的人,被他真切的装在了心底,他像儿子般抚慰了老人那可孤独的心,找寻了活的希望;他又像父亲般将那个孩子捧在手里,用父亲般慈爱的心呵护那颗脆弱的心,然他找到了温暖,让他的世界出去乌云布满阳光。这就是张思德,平凡中更现伟大的人。
张思德是个好人,但它却没能长命,仅仅二十九岁就离开了我们。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在现在,我们正处于社会的繁荣发展之际,没有了那时的艰辛,但“为人民服务”却不能丢。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品质。也许我们大多数都做不到张思德那样,但我们可以竭尽全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服务于人民群众;其次,在学习生活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给别人帮助。
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个奔跑的人,记住那张憨厚的脸,记者那个代表着一种精神的名字张思德,同时,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缅怀和张思德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张思观后感篇4
看完《张思德》这部影片,感觉非常好。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用那么多动人的真实细节,塑造了革命队伍的各色人物。
张思德生活在一个革命大家庭里,这个家庭的每个人都很生动,特别是张思德和他老战友的这份感情,是以往电影中不多见的。电影《张思德》没有曲折的情节,热闹的场面,黑白胶片牵出平实瞬间,穿越60载岁月。一名普通的士兵,警卫——开荒——烧炭,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他那样淡泊。三过草地的老红军,班长一当7年,一整编,又成了战士。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他认保育院不幸失语的孤儿做儿子,用心血崔开朗朗童音;他拜炊事班精简下来的老兵当父亲,真诚的抚慰一抹晚晴。这些都让人非常受感动。这部影片让我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60年前,毛泽东主席的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影响了几代人。60年后,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张思德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一个少说多干的张思德,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张思德诠释着崇尚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20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张思德不过是这伟大队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党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记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曾经是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未来还将辉映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张思观后感篇5
风雨交加,泥石混杂,半边山坡随着轰隆隆的声音整片塌下,一个年轻而伟大的生命瞬间消失在风雨之中。这是观看了影片《张思德》给我最震撼的地方,虽然它是一部党性教育的宣传片,但是它给了我很大的教育和启示。
影片讲述了张思德作为一名普通的士兵,在延安艰苦的日子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日常的生活中的表现,突出了张思德同志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充分体现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怎样去为人民服务。比如:对孤独老人,他像儿子一般,对孤僻小孩,他又如同父亲一样。两个不幸的人,被他真切的装在了心底,他像儿子般抚慰了老人那可孤独的心,找寻了活的希望,他又像父亲般将那个孩子捧在手里,用父亲般慈爱的心呵护那颗脆弱的心。在自己的同志因为错误的问题被禁闭的时候,以平凡的方式,晓之以理,要求他好好反思,做好改造工作,争取早日得到组织的认可,从而体现出张思德关心同志的优良品质。有一次,主席去开会,车胎坏了,他跑着回去拿轮胎,鞋子掉了也不知道,可是,当他看着毛主席工作没有因为车子的问题而受到影响的时候,他会心地笑了。这一点反映出张思德工作细心、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最后烧炭的工作期间,小白在工作中出现了错误,情急之下,张思德把他的口琴掉到了池塘里,过后自己又亲自到池塘打捞,并向小白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做法,争取了小白的谅解,这一点也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能够做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高尚品德。还有,由于下暴雨,山体塌方,危难时刻,张思德把身边的战友小白推出窑外,自己却被压在窑内不幸牺牲,表现出张思德同志舍己救人的共产主义精神。他的牺牲使毛主席非常难过,对他的后事安排多次作出指示。其中,毛主席说:“他平时笑起来的时候像个孩子。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这些话,虽然阐述简单,却讲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在场的同志无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和鼓舞。
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少说多干的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的崇高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却永放光芒,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努力学习和工作。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有一些年轻人为了职位或者某些利益,有三分本事就说成十分,有十分就说成百分的虚假和浮夸的现象。但我认为,我们可以平凡,但不可以没有意义。在我的工作中,我应该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服务于人民群众,在学习生活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给别人帮助。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看到自己的不足,认真对待。在平凡的人生中,发挥张思德同志不图功名利禄,少说多干,敢于担当和牺牲的精神,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实现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张思观后感篇6
在中国共产党90华诞的前夕,党支部组织观看电影《张思德》。看完这部影片,在支部党员中引起强烈反响,有的说“我是含着泪水看完了这部影片;有的说,这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很受教育,很受鼓舞。
这部影片让我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带给我们的是精神上的财富、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正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终身难忘。
张思德出生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参加红军,在炮火硝烟中成长为一名坚强的红军战士。张思德是一名老红军,在连队英勇杀敌、当警卫忠于职守、开荒种地不怕困难、烧炭工作不畏艰险。他在艰苦的日子、在平凡的岗位,不记得失、不记名利、任劳任怨,服从党的安排。
记得毛主席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的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是毛泽东对张思德作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的最好也是最高的评价。张思德一名普通的战士,却成为我们共产党人一座“永远的丰碑”,因为他身上展现出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实,张思德不过是中国共产党员中的一名代表。在共产党领导的下,为了推翻蒋家王朝,从打江山到掌政权28年的历程中,先后有370万革命战士献出宝贵生命。在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同样涌现出象张思德一样的共产党员: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一个个平凡的事迹延长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党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然而当今,无论时代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么不同,但是我们都不能忘记共产党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不能忘记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张思观后感篇7
想必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第一次听说张思德这个名字是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当时还懵懂的我们,除了知道他是一个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牺牲的好战士外,似乎并没有更多的感悟,可能对“为人民服务”这句话都不能理解的透彻。随着自己的长大,虽然又陆续的接触到更多有关张思德的故事,但毕竟体会不那么的深刻,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了影响。
就在几天前,我有幸观看了张思德同志的同名电影《张思德》。作为思想已相对成熟,并且身为共产党员的我,这次,张思德同志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观看之后,我也做了长时间的思考,为什么如此平凡的一生却能给我们带来如此大的心灵震动;为什么我们有如此好的条件,却不能在平凡中创造出非凡。我觉得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有没有一个坚定地信念去做好一件事,并且会不会仅以自身的利益去衡量这件事的价值。
张思德同志只是中国共产党员中平凡的一员,为党为人民做着平凡的事。但就是这样一种永远服从党的安排,永远为党奉献而不求索取的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参加了长征,随后被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通讯班当班长。在数年的通讯工作中,张思德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完成任务准确无误;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采暖问题,他带领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黄沟的深山老林中烧木炭。工作繁重且艰辛,特别是开窖取炭最为艰辛,窖里闷热不说,取炭时没有任何防护工具,但就是这种最脏最苦的活张思德总是抢在最前头。最终经过三个月的苦战,他们把八万斤烧炭运到了延安;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他又随警卫营来到了南泥湾开荒,不仅带领全班战士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同时还担负起通讯工作,白天劳动,夜里步行,长距离送信,积极完成通讯任务。等等这些我们看似枯燥平凡的事,如果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做好的,这也正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的地方。
想想现实中的自己,张思德确实给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诱惑,很容易使自己在实现某一目标的道路上模糊了对既定目标的认识,这样会使做事的动力降低,做事的质量下降,从而蹉跎了时光。结合自己,有时做一件事会虎头蛇尾,刚开始时由于好奇心总会有很大的动力,但随着困难的增多和好奇心的减少,做事的动力减低,效率降低,做事周期拖长。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正是在做事过程中没有一个能随时督促自己的坚定信念。我们应该随时怀有一个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的信念,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和打击都不能低头,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最好的结果。另外,有时自己在被吩咐做一件事时,总会先考虑这件事对自己的价值会不会很大,如果不大则会在心里上轻视它,直接导致这件事做不好。我想张思德的事例告诉我们,不管给自己分配了什么事,都要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把它做好,而不能总讲条件和回报。这是我观看《张思德》后的一点感悟。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并找到了原因,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努力克服这些缺点,时刻向优秀的共产党员看齐。
张思观后感篇8
今天是党员先进性教育集中学习的日子,下午处支部组织观看电影《张思德》。一小时五十分的影片,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我是1979年出生的独生子女,在当时是被称为小皇帝小皇后的一代。小时候也曾看过《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小兵张嘎》等战争题材的影片,或许是当时不懂事,看过不少遍却没有真正领会那些影片的意义。长大后虽然踊跃要求入党,在积极努力下也入了党,但只是觉得中国共产党是优秀的政党是全民族拥护的政党,应该向他靠齐向它靠拢,但是入党后要做些什么要怎么做才能不枉入党却没有真正思考过。今天看了张思德的先进事迹,我才真正懂得了作为一名党员的意义。
张思德同志在部队是很平凡的一名党员、一名战士,当了十多年兵,只是内卫队一名普通的警卫员,小小烧炭队的一名队长,许多和他同时当兵的战友都当了团长、连长,可是他从来没有遗憾过。他所从事的工作不像那些在战场上杀敌的战士,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也没有时刻要冒着生命安危的危险,他只是部队上一名普通的后勤兵。可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微小、从来不觉得自己做得事份量轻,他尊敬老者、爱护幼者、帮助战友、团结同志,拼着命的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虽然不在前线,但他积极服从组织分配,把组织安排给自己的工作当作前线的战场一样去全身心投入战斗。他这种崇高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看完影片,使我受到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教育,使我对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有了重新的认识,使我对工作重要性的看法有了进一步提高。我是前台一名普通的职业介绍人员,我一个人所作的贡献谈不上影响国计民生谈不上影响社会稳定,但是所有和我一样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如果都像张思德那样尽心尽力,把思想境界提升到为国家、为社会的长治久安、为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上来,那么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必将是影响国计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大事。
我是生在新中国长在阳光下的一代,没有经历过腥风雪雨也没有尝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苦难,是无数共产党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应该不辜负党不辜负那些共产党人,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接过他们的“枪”去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落实到我们的就业服务工作上,就是要尽全力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把实事好事办在群众开口之前,把思想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之中,千方百计地帮群众之所急、送群众之所盼、排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把温暖送到周围群众身上,并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过硬的思想理论水平、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高尚的人格魅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到信得过、走得近、靠得住。并且,我是新时期一名党员,这也就意味着无论在什么岗位,我都更有义务要把工作做到更好,更有义务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用“三个代表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要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要让群众从我们党员身上看到希望,更加拥护更加坚信共产党的领导。
张思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
★ 延安参观后感8篇
★ 字与画观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