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情感真挚和情节紧凑的赞赏和感动,通过观后感,我们能够更好地体会电影带给我们的情感冲击和震撼,以下是调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去战役馆的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去战役馆的观后感篇1
在淮海的战场上,民工的支前是战役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
在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人民用极大的物力、人力支援了战争。这四省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
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
淮海战役的意义重大,沉重打击了的士气,严重动摇了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识着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淮海战役中全民皆兵,最终取得了空前的胜利。让我们体会到坚实的基础,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像大厦无地基就不能竖立在地面上一样,根基的稳固也是事业成功的保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8篇《淮海战役观后感》,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一秘的价值所在。
去战役馆的观后感篇2
轰动全国的优秀影片《焦裕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正直无私的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
焦裕禄同志被派到兰考县工作以后,就全力以赴地为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而忘我奋斗着。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他刚一上任,就把车站上积压的救灾物资分给贫困的人民。他不顾患重病的身子和风雨的阻挡,坚持下乡考察洪水灾情,号召群众与老天搏斗,抢救被水冲倒的庄稼。在别人送给他应得的大米和鸡蛋时,他又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坚持把东西送给群众;
为了兰考县的穷苦人民能过上好日子,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呀:它使我通过银幕,通过几十年前的光阴,通过躺在病床上的焦裕禄那平静的外表,看到了一颗火热而赤诚的心——颗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心。
影片《焦裕禄》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一次:家中仅剩一点钱了,妻子原答应给孩子做一顿红烧肉吃,可刚一出门,却碰上了焦裕禄,他说把钱已送给别人,不要买肉了。晚饭桌子上,小儿子哭闹着把玉米窝头扔到地上,叫着要吃肉。他一气之下打了孩子,让他把窝头拾起来,并耐心告诉他有窝头吃就很不错啦,多少人连这还吃不上呢!孩子含泪抽泣着答应再也不扔窝头了。看着孩子那瘦弱单薄的身子,他的心里也一阵酸楚。这件事在此刻看来多么不可思议呀!天下竟有因孩子要吃肉这么小的事打孩子的父亲:这怎能不叫坐在电影院里嗑着瓜子的我感动呢看到那里,我又如何能嗑得下去呢
在焦裕禄患病晚期不得不住院时,小儿子来到他的床前,抽噎着说:“爸,爸——我再也不要吃红烧肉了,我只要爸爸,呜~;”焦裕禄慈爱地抚摩着他的头:
“唉,傻孩子;”他用这几个简单的字道出了内心的无奈和对孩子的怜爱,这是一个无法让该子过上舒服日子的父亲的心声。
42岁,正是一个人施展雄心壮志的好时期,但是焦裕禄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兰考县和那里的人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品质永久也不会被人们忘却,他像一座丰碑永久屹立于我们这些后人的心中,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为人民服务,鞭策我们勇往直前。
去战役馆的观后感篇3
也许,在这个时候,“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们,还在不停地奔波着。
今年的开端,是一个特殊的开端——一场“病毒风暴”正迎风而来。那些病毒们,在中国驻了足,进入了人的体内,把我们卷入了这场与病毒的战争。当有人害怕自己中招时,钟南山院士以及数位医护人员,不顾生死,向疫区进发。他们,就是逆行者。
一张又一张留有血印的申请书接二连三地被批准,一批又一批的白衣天使来到了“抗战”一线。
他们难道就不怕新型冠状病毒吗?不!他们怕。他们也有自己的父母,他们也有自己的儿女。他们是人,而不是神!
但当他们穿上一身白大褂,踏上急诊室的大门时,他们的内心竟情不自禁地呼喊着:我要对我的职业负责!我要对人民负责!
视频上一张又一张的笑脸,其实我们并不知道,背后的他们是多么的辛苦:夜以继日地挑灯夜战,不断研发疫苗;站在生与死的交界线上,在下一秒,他们可能就远离了这条线。但是,“我这一辈子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救人吗?自己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可以,吃得消,没问题”,这是86岁高龄的董宗祈教授说过的。简单的几句话,不就足以代表所有医学人员了吗?
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宣然立誓,但简单的几句话,早已让在他们背后默默关注的人们潸然泪下;也许,这就是白衣天使,这就是逆行者——向病毒进发的逆行者!
有许多逆行者们都在自己的申请书末尾写上了一句话:如有不幸,捐赠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生时,他们挺身而出,攻克病毒;死时,他们仍“挺身而出”,攻克病毒。原来,血肉之躯的逆行者们,也可以是神!
有时,我在想,人们为何要贪图自身的口腹之欲,就捕捉了与我们共同生存的野生动物呢?只因我们发明了飞机,发明了雷达,就完全认定我们与他们不同吗?飞机与雷达,也是因为有了野生动物才能发明出来的,不是吗?
我只希望,还曾留有口腹之心的人们能吸取教训,改过自新,给野生动物们一个美好的家园;给逆行者们一个美好的答复。
也许,此时此刻,在“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们,还在不停地奔波着。
今年的开端,是一个特殊的开端,但也是一个美好的开端——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
加油!在“抗战”一线的逆行者们!
去战役馆的观后感篇4
今日上午十点,我与母亲一起观看了时代新人说──对话战役英雄思想课。视频中的叔叔阿姨们:伟大的逆行者们纷纷写下请战书:去支援武汉,支援大家。医生们,护士们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病人们虽然看不见医生们,护士们的模样,却记住了每一位医生的名字。
虽然有的志愿者的亲属反对他们去做志愿者,但是他们不顾家人阻拦,挺身而出。不为个人着想,冲在战役的第一线。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记住人生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
要么吃苦十年,精彩五十年;要么安逸十年,吃苦五十年。让我们用青春满分作文网拥抱时代,现在就行动起来吧!
因为疫情今年我们放了一个有史以来最长的一个寒假,我们都在线上学习。有的孩子家住在山区,家境十分贫困,家里没有网,他只能天天爬到山顶上去上课,无论大雪天还是大风天。虽然家境十分贫困可是你知道吗?他有着十分远大的理想要去实现,所以她十分努力地去奋斗。
疫情持续五个半月了,有的人依然生活丰足,有的人接啊无余粮生活拮据;有的人与人朝九晚五,有的人四处奔波,却备感压力山大,人生的结局往往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伏笔让我们奋斗起来吧,想逆行者们致敬。
去战役馆的观后感篇5
应对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舍小家、顾大家,主动请缨,勇担使命,全力以赴在抗击疫情一线,用身体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的感人赞歌。在8月19日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致敬每一位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白衣战士,致敬最美的你!
心有责任、肩有使命,哪怕前路荆棘密布,也义无反顾、白衣逆行。疫情发生后,为了守护大家的健康,成千上万医生主动请命、逆流而上,奔赴战疫第一线。“作为党员,冲锋在前是我的义务;作为医者,照顾病人是我的责任。”“你说一辈子我为了啥,我不就为几个病人吗?”“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人类,我将首先考虑病人的健康和幸福。”“无论生死,不计报酬。”那一页页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那一声声不计回报的“宣誓词”,那一张张奔赴一线的“背影照”,他们不惧熊熊战火,不畏烈烈病毒,用逆行者的身姿展现出白衣战士的勇敢与无畏,彰显出医者仁心的责任与担当。
心有阳光、面有风霜,哪怕全身伤痕累累,也坚强乐观、不屈不挠。在这场战疫中,有太多的医者故事让我们泪流满面,也有太多的坚强时刻令我们刻骨铭心。驰援武汉的医者在隔离服背面写上喜欢的歌曲,用正能量歌词为彼此加油打气;方舱医院的医生每天带领患者跳舞,用积极的态度舒缓病房气氛;南京防疫医生在36度的三伏天虚脱累倒在地,抱着冰块降温的他面对镜头比出剪刀手。那一张张“网红压痕脸”,她们称之为“最美的勋功章”;那一头头剪短的长发,她们笑称“减去烦恼丝轻装前行”。战疫场上,他们化身微光,温暖了寂寥的病房,照亮了华夏大地,点燃了生命的希望。辛苦了,我们的战疫英雄!
心有大爱、行有大德,哪怕前方困难重重,也苦心钻研、竭诚奉献。在战疫场上,白衣战士们始终把人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无论是108岁的老人,还是出生只有30个小时的婴儿,他们都倾尽全力、拼命救治。在抗疫过程中,钟南山、李兰娟等医务工作者,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一次次冲锋陷阵、一次次苦心钻研,不断总结经验,攻关抗疫难题,创新治疗手段,为国家疫情防控建言献策。他们与病毒面对面,与死神拼速度,有的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那句“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的铮铮誓言,那股“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韧劲,那种“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精神,编织了抗击疫情的坚实防线,筑起了从凛冽严冬到春暖花开过渡的桥梁,托起了党和人民殷切的希望。
逆行,只因心系人民安危;坚守,源于胸怀责任担当。致敬中国医师,谢谢你们的默默守护,你们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你们是我们的光!
去战役馆的观后感篇6
这天,我和爸爸观看了《淮海战役》这部电影。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解放军在碾庄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解放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解放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解放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陈官庄,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解放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宏伟壮大的战争场面所震撼,让我对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正是他们不怕牺牲、英勇向前的精神更是无时不刻激励着我,其中有好几个镜头让我落泪了,一个是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条河,那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木板的战士牺牲了,在木板上过桥的战士自动跳下来扛起木板。另一个是一个营长在冲锋路上一连牺牲了6个通讯兵,最终自我也牺牲了。
回想起那一个个感人的瞬间,让自我的情绪久久难以平静!想想当初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斗争,看看自我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让我难以平静,想想那些倒下的先烈,自我真是无比幸福。我们仅有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对得起为我们这天而牺牲先辈们!
去战役馆的观后感篇7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上下十四亿人感受到病毒的无情 但同时也看到了全国上下一心共同抗“疫”的感人场面,也看到了共产党员在面对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冲锋在前 个人在后的奉献精神。
这场战役是全民族的战役,也是对社会全方面的一个考验,而绝非一个单纯的公共卫生事件。从疫情发生到严重,从认识疫情到救助和隔离病人,从全国支援武汉到口罩物价哄抬,从一方面地报喜不报忧到舆论满天飞,这次战役带给我的认识是社会各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也认识到舆论的重要性,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规模如此庞大国家,在行政和社会治理上的诸多挑战,也没有看到最近央视带头为了防止某些别有用心的谣言过分解读,开始在多个城市试点直播在武汉小汤山模式医院建造过程直播 让新闻和事实呈现到观众眼前跑过谣言。当然,最近很多事件需要带给我们认识的反思,需要我们认识到我们国家的行政能力依然在很多方面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疫情结束后深入调查吸取教训,但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上下团结一心 共同抗“疫”。
在另一方面,我看到的是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史迹。一批批党员先锋队冲在了防空疫情最需要的第一线上,医疗冲锋队 基建冲锋队党政冲锋队,这些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让我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热泪盈眶,让我们对击败病毒对国家的明天充满希望。天灾无情人有情,隔离并不不隔离爱,希望在全国各民族齐心协力下,早日战胜病毒,恢复美好生活。
去战役馆的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