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清晰的条理性,写作能力的提升必然离不开平时的练习,多写心得也是提升写作水平的方式之一,调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破冰行动的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破冰行动的心得体会篇1
最近播放的电视剧《破冰行动》火爆了整个朋友圈,为了“随波逐流”,我也从头到尾观看了一遍。从刚开始连剧中人物都分辨不清,到最后的无法自拔,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部作品。剧情的真实紧凑,演员的精湛演技,人物的惟妙惟肖,背景音乐的恰到好处,让这部作品犹如明星之亮眼,博人眼球。
剧情讲得是警察与贩毒份子的激烈较量,是正义与邪恶的搏击,是人性善恶的解读。塔寨村宗亲关系复杂,全村总共2万人:几乎三分之一的村民参与了制毒贩毒;其他村民也充当了“不吃肉却可以喝汤”的角色。整个村庄形成了严密的犯罪网。
村主任林耀东表面上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商人,为东山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背地里却是一个大的毒枭,干着非法的勾当。塔寨原来是一个贫穷的村庄,村民们在林耀东的带领下通过制毒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人们对他感恩戴德,把他当做神一样的存在。可以说,林耀东有他自身的本事:紧促的眉头,深意的笑容让人对他捉摸不透;淡定地处事,谨慎地为人让人不寒而栗。而且能够打通各种关系,寻找到保护伞,让自己的生意藏而不露。一举手,一投足,感觉能够“指点江山”,充当着“”的角色。正是在贩毒暴利的驱使下,林耀东让整个塔寨村民为他独尊。村民制毒成瘾,不论老人小孩都在思想上受到了麻痹,林小力就是一个例子。他不想上学,不想到工厂上班,就想跟着林耀东赚大钱。这样一群目中无人的村民,变得越来越贪婪,越来越胆大,甚至不把警察放在眼里。
我在想是什么样的思想让他们如此之放肆,仅仅是林耀东的威力吗。应该不是。归根结底是埋藏在人们心里的“利益”。每一个人都想变得强大,怎样证明自己强大,那就是有钱。为了钱,他们可以目无王法,制毒贩毒,贿赂警察;为了钱,他们可以示人命为草芥,胜文、胜武、三宝、二宝等等人物的死亡都是他们蓄意为之,更有甚的是对警察宋扬、马雯下手。“人性”的贪婪与暴虐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贪婪蒙蔽了人们的双眼,让人变得疯狂至极,林灿在最后为了塔寨甚至对父亲的生死置之不顾。他们不仅制毒,而且中毒至深。
同样是商人的赵嘉良,忍辱负重二十年,充当警察的卧底,不仅是想找出杀害妻子的凶手,更是对人民的负责。他一人在港二十年,虽没有直接陪伴在儿子身旁,但时时刻刻惦念着孩子。珍藏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偷偷地给打篮球的孩子送药,和李维民打电话的第一句话永远是问自己的孩子怎么样了。儿子出现在眼前却不能相认,独自承受痛苦。被贩毒分子打得头破血流,仍然凭借坚强的意志不暴露。在他的帮助下,警察在破冰方面收获颇丰。
有人说,哪有什么岁月安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缉毒是一项严峻的任务,时时刻刻会有生命危险,但他们仍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没有抱怨,默默忍受。就像蔡永强说的,他的儿子经常受到不法分子的威胁,他只好把孩子转到其他地方去上学。甚至还会面临着巨大财富的诱惑,但他们自己抵制诱惑,坚守本心。试想,他们连生命都可以置之不顾,还会在乎那些暴利吗?
何谓英雄?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缉毒警察能够甘于贫困,领着一月2000多的工资,坚守岗位,不向贩毒分子低头,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是真善美的象征。正是有了他们的坚守,让我们相信“善”就在人间。
破冰行动的心得体会篇2
一部以缉毒为主题的电视剧《破冰行动》在全国热播,吸引了无数观众。该剧取材自2013年广东雷霆扫毒“12.29专项行动”中的陆丰扫毒、歼灭“制毒第一村——博社村”的真实事件。
作为一名喜欢追剧的年轻人,我其实对此类剧本不是太感冒,但因为《破冰行动》改编自真实大案,在观看前几集之后,从其浓郁的写实风格和缉毒之艰难来看,剧情确实震撼人心,主人翁执着办案,大公无私的精神,难能可贵。
通过观摩,尤其是剧情的真实,我深深感受到,中国的形势真的很严峻。回想起以往在电视新闻中看到的缉毒场景,毒贩贩毒手段的科技化、智能化升级,着实大大增加了缉毒民警破案的困难度。
更能让我想象到,缉毒民警的每一次出勤,每一次战斗,每一次破案,除了付出巨大的心血,他们与毒贩较量的“每一次”,都是生与死的较量。
剧中,很多网友对“李飞”、“陈珂”两位角色的剧情表现不是很满意,但我不这样认为,反倒觉得他们演的很真实。试想,在与毒贩的一次次碰撞中,谁又不是胆颤心惊?谁又不在负重前行?
特别是“李飞”与亲身父亲重圆,最后亲眼目睹父亲被毒贩杀害的那一刹,着实让人心痛,催人泪下,也让更多人深刻理解了缉毒民警的心酸史,懂得了岁月静好,但该履行和须肩负的责任。
这部剧,无论从主角还是配角,每一集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段故事,都有一场精彩的较量。从国家到地方,“禁毒”已不再是一句口号,一个从新闻、从电视上了解的熟悉又遥远的名词,这个词语已经深入民心,扩大到全社会,是每一位老百姓都应该牢记并自觉抵制。
随着“6·26”禁毒日的到来,“禁毒”再次回归大众视线。我坚信,我们身边的“禁毒”工作终将会取得长久性的胜利!
破冰行动的心得体会篇3
近日观看了由傅东育、刘璋牧执导,黄景瑜领衔主演的电视剧《破冰行动》,这是一部真实还原缉毒事件的写实主义力作。该剧是由2013年广东陆丰“雷霆扫毒”真实案件为原型,揭露了亚洲制毒第一村—陆丰博社村的兴起与灭亡,此村通过“产业化经营”、“地方性保护”、“家族式运作”等手段,让陆丰村由“穷村”跃升为“富村”,同时也让该村的致富产业——,占有量超全国市场份额的1/3,其贩毒行为已经到了非常疯狂、猖獗的地步。而以李飞、养父李维明、亲父赵嘉良为首的两代缉毒警察,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一线,深入“毒窝”,以恪尽职守、机智勇敢、奉献牺牲的职业精神向我们展示了两代人对缉毒“上瘾”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视剧,感触很深,“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便是对他们最好的描述。试问,在人人都谈“毒”色变的年代,是什么支撑着他们面对暴力敢于亮剑,面对暴利甘于免疫,归根结底,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有一颗为人民“上瘾”的初心。
破冰行动的心得体会篇4
最近大火的一部电视剧《破冰行动》让普通百姓看到了禁毒缉毒工作的危险性与重要性,毒品离我们的生活很近,近到你不知不觉中可能就和它碰过面;毒品也离我们很远,远到只要你把握不好奇不传播不接触的底线就能一辈子与它无交集。
国家禁毒办日前发布的《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支出,2018年,中国现有吸毒人数首次出现下降,国内毒品形势呈现整体想好、持续改观的积极变化。同时,报告也显示,目前_毒成为滥用“头号毒品”,“互联网+物流”则成了贩毒活动的主要方式。这使得毒品花样翻新,对公众更有迷惑性,需要广大群众更加谨慎。而贩毒活动搭上互联网便利快车而产生的隐蔽性,则让缉毒行动更加耗费时间。
与此同时,身在农村基层的笔者也发现,在广大农村,还存在着很多农民群众认识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有些农户认为在自己家中种上几颗罂粟花,不仅漂亮好看,果实还可以用来包饺子、炖肉增加美味程度。如此荒谬的想法是十分危险的,而农民群众却不自知。这就需要我们基层机关干部,加强宣传广播力度,对农民群众进行普法教育,增强他们对毒品及我国禁毒形势的认识,从而自觉抵制毒品,进而以身作则,远离毒品,并成为新的禁毒宣传志愿者。
远离毒品,让生命更有尊严,让阳光照进生活每个角落,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破冰行动的心得体会篇5
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的人,他的精神世界就会坍塌,一个没有信仰志向的人,就像茫茫大海上失去航标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触礁沉船的危险。剧中东山市市长陈文泽为了政绩和金钱等利益,被毒枭林耀东一步步威逼利诱,最终掉进利益旋涡不能自拔,充当起贩毒集团“保护伞”,弟弟陈光荣也没能坚守住人民警察的信仰信念,被贩毒集团腐蚀,加入利益共同体,背叛了警察队伍。这就是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信仰缺失的必然表现,注定将掉入贪欲的沼泽和泥潭。作为党的干部,无论我们在什么岗位、无论我们的职责是什么,我们的理想信念都是一样的,我们只有始终铭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守护好内心,才能“窗明几净”,用一身正气竖起党员干部的标杆。
敢于担当奉献,不畏流血牺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古人用这样的诗来形容一种矢志不渝的奉献,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为人民服务就必须有奉献精神,不畏流血牺牲。剧中以东山市公安局禁毒大队长蔡永强为代表一线缉毒警察,凭着手里微薄的工资,却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执行任务,还要养家、还房贷,由于经常受到威胁和恐吓,孩子不敢在当地上学,父母妻子不敢和自己一起住。这样的困境一般人都难以接受,但他们是缉毒警察,对于自己所崇尚的信仰,他们选择坚持到底,默默奉献、默默守护、不求回报。甘于奉献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是美德,然而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更是基本要求,是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坚守的准则。要当好人民的公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用克己奉公、无私奉献铸就党员干部的底色。
从《破冰行动》中我们看到了线缉毒警察的不畏牺牲、甘于奉献,看到了他们对于信仰的坚守,对于使命的担当,这是大多数缉毒警察的底色,也是每名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奋斗的党员干部的底色,我们要用这样的底色诠释干部二字。
破冰行动的心得体会篇6
根据2013年广东省的“雷霆扫毒”行动改编的《破冰行动》近日正火热播出,该剧以紧凑曲折的剧情为观众讲述缉毒警察用生命守护人民和谐平安的故事。正如网上流传的一句话:“岁月静好,只因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感慨之余,党员干部亦应品悟剧中的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揽镜自照,在现实工作中,牢记初心和使命,做群众的“保护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砥砺奋进。
热血奋勇“李飞”。年轻的缉毒干警李飞,凭对缉毒工作满腔的热情和对真相的渴望,在危机四伏的塔寨村与毒贩斡旋对峙,一步一步撕开“塔寨村”的口子,最终彻底清除“毒瘤”。正如奋战在脱贫攻坚、征地拆迁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在攻坚拔寨时期,必须“咬紧”目标不放松,牢记初心和使命,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势、“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的气魄迎难而上、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路上的“李飞”。
运筹帷幄“李维民”。李飞由于失去队友,一时冲动欲孤身闯塔寨,而李维民副局长多次语重心长向李飞强调“以大局为重”。李局之所以能在大是非面前,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在突发状况面前,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就是因为有大局意识。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党员领导干部也要树立大局意识,收起“儿女情长”“优柔寡断”“唯唯诺诺”,正确做出局部与全局、个人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利益的选择,全面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大局、维护大局,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方针,发挥好部门“领头羊”的作用,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路上的“李维民”。
邪正分明“蔡永强”。剧中陈光荣、马云波,在金钱或威迫面前摇摆不定,扛不住诱惑,没了底线,错用、滥用职权,成为犯罪分子的“保护伞”,最终走入牢狱。而面对复杂的禁毒形势和强大的“保护伞”,禁毒大队大队长蔡永强却始终不站队、不染指,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基,带领禁毒大队队员同黑恶势力斗争,赢得禁毒的胜利。同样,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党员干部也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荣辱观,修德律己,练就“金刚身”,防止在权色中“沉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克己奉公、干净办事,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路上的“蔡永强”。
破冰行动的心得体会篇7
2018年《人民的名义》曾经轰动一时,创下了收视率的新高,可以说男女老少都在看这部片子,这部电视剧讲的是反贪工作,并且融入了新时代的元素,十分受人民的爱戴。
近来,《破冰行动》电视剧登录各大卫视,并且取得很强烈地反响,这是一部关于反毒的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们国家尤其在广东沿海一带,禁毒形势仍旧严峻,需要我们人民公安及战士们查处,另一方面也显现出公安干警的智慧和勇敢,可以说整部剧扣人心弦,给群众带来十分深刻的影响。
在和平年代,公安干警是较为危险的职业,而禁毒民警又是公安干警中最危险的,我的同学中也有成为禁毒民警的,他们每出一次任务危险性都较大,因为制毒贩毒人员往往手中都有武器杀伤性装备,亡命之徒居多。在前些年的感动中国,就有一位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禁毒警察,以身试险,去当卧底,冒着生命危险打击毒贩。可以说,电视剧展现了一部分,毕竟电视剧里头有一定艺术成分,真正的禁毒工作比其还要危险。
电视剧的主角是一名毕业于广东省警察学院的年轻禁毒干警,热血、正直、勇敢,充满智慧也有些鲁莽,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无论是各行各业在致力于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更好的新中国时,都要去努力学习、努力拼搏奋斗,做一个勤劳、勇敢、正直的人。
在新时代,打击犯罪的手段也变得多种多样,我们要利用好科技的手段加上我们的智慧,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随着电视剧剧情的深入,大家都在猜测,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通过这部电视剧也让大家认识到的危害,以及公职人员要坚守住自己的底线,贪赃枉法是没有好的下场,只有为人民一心一意服务才是我们公职人员的使命和责任,维护一方平安,保护百姓安全,国家利益不受损失。
破冰行动的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 做行动派作文5篇
★ 行动教育总结8篇
★ 行动演讲稿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