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撰写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增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认真撰写心得不仅是对知识的消化,更是对人生经验的珍贵积累与分享,以下是调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拆掉思维里的墙心得6篇,供大家参考。
拆掉思维里的墙心得篇1
看了《拆掉思维里的墙》,觉得介绍这本书不过分。确实是一本“人生启蒙之书”。书里有心理学,职业规划,人生哲学。每一章的主题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例子,生动可见,触手可及,说服力强。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重要的因素是要有良好的自我素质。这种良好的自我品质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品德、文化知识、为人处事、为人处事等等。其次是对生活的态度。面对生活,你是积极的还是愤世嫉俗的?是开朗还是悲观?你的人生好坏,你的成就大小,都是由你的心态决定的。
你以积极的思维方式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即使你默默无闻,一辈子没有成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你享受过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是付出和奋斗的过程。相反,如果你用消极的思维去面对一切,生活能回馈给你的,只会是消极的。你的生活会很灰暗,不开心的时候只能等待生命的终结。
在当今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在的压力和竞争,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它决定了我们看到什么,感受什么,如何思考,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没有不安全感?经常感觉累吗?结婚一定要买房子吗?坚持会成功吗?努力一定要有结果?只有有钱人才能幸福?老板能控制吗?小人不能打抱不平吗?你是不是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却因为父母老婆孩子而不得不这样生活?我每天都在混日子,但我想象着有一天,当我找到一份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我会全身心地投入?这本书以简单的方式讲述了这一点。也许,甚至我们都没有意识到,那些困惑的背后,往往是我们思维中的高墙,阻碍着我们,把我们和美好的生活隔开。拆掉脑海中的高墙,你会成功,会快乐,会自信,会快乐。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优秀的人都有一套优化得很好的后台程序,清晰干净,不占用内存,指向目标。正是因为这个思维过程,他们总是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压力下完全不同的心态,对事物的看法完全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结论也完全不同。人们总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其实优秀是一套心智模型。这种心智模型,或者说潜意识认知,得到你想要的,自动过滤掉你不想要的。然后,这些信息就形成了最新的认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获取方式。书中的黄金理论让我感触良多。的确,我只知道‘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原来地壳中所含的金是最多的。黄金存在于矿物中。如果你是金子,你的常态不是发光,而是不发光!只有达到一定的.黄金量,才会变成闪耀的黄金。当你被挖掘时,你必须经历痛苦的打磨、冲刷和浸泡,这样你身上的杂质、恶习和污渍才能被融化掉。然后将它塑造,打磨,打磨,最后成为有价值的闪金!其实我们都是金子,发光有一个复杂的过程。还有努力论:选择错了,努力就白费,错的努力比不努力更可怕。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设定一个大方向。如果你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希望去颐和园,你能去吗?即使你坚持绕地球一周,因为颐和园在天安门广场的西北部。多么简洁深刻的例子。书中让我震惊的一章是《等待死亡模式》。等待死亡的模式是指当等待和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实际开始行动的成本时,他会慢慢陷入更多等待、更少行为的怪圈。简单来说,越不想动,越不动,付出的代价越大。
拆掉思维里的墙心得篇2
近期阅读了《拆掉思维的墙》,给了我很多启发,读后感到有很多收获。生活中是什么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自己往往会给出各种理由和解释,找出很多客观缘由。可是这本书告诉我们,那么多的过往,那么多的事情,其实归根究底原因都很简单,是我们自己内心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形成的,是我们内心深处那堵墙在阻碍着我们,只有拆掉这堵思维的墙,我们才能够突破自我,破茧化蝶,实现我们的梦想。这本书不仅会给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以帮助,即使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会产生不少启迪。因此,我郑重向大家推荐这本《拆掉思维里的墙》。
?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是古典,20xx年8月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作者是一名中年企业创业者,大学就读土木工程,玩乐队、练散打,骑单车从长沙流浪到北京。后打拼于新东方,历任gre首席词汇讲师、集团培训师,新东方教育与职业发展协会会长。20xx年,创办新精英生涯,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帮助30%的青年人,“做自己,与众不同”。
“拆掉思维里的墙”,是一个非常好的理念,多少人在一道看不见的陈旧观念、僵化思维、固有模式的“鬼打墙”面前,前进徘徊,踏破铁鞋,无功而终。通过阅读此书,寻找、剖析自身那堵思维里的墙,去突破它,去“拆掉”它,打开梦想的窗,走出人生的困境,加速人生的巡航。
你的思维里有“墙”吗?再聪明、再有智慧的人,思维也会有狭隘的地方,诸葛孔明也难以突破“七出祁山”的困顿。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有一些潜在的思维定式或思想缺憾,比如追求安全感,缺乏勇气,丧失热情,患得患失等等,这些固定的.思维方式,在我们脑海里不自觉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们驾驭我们、操纵我们,束缚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剥夺我们的热情和希望,让我们在碌碌无为的平庸状态中变得心安理得,在浑浑噩噩的麻木生活中变得浑然不觉。这可怕的固有思维模式,就象建在我们头脑中的一堵“墙”,严严实实地挡在了我们追求幸福、实现自我价值的路上。大家经常会“认为”,我这样的人或许就应该这样活,因为这就是我的性格,我的命运。
人们往往喜欢追寻安逸、稳定的环境,获得安全感。可是安全感是什么?作者认为安全感是杀人于无形的工具。如果你想进步、想提高、想突破自己,就必须脱离那个让你充满安全感的环境。
心智模式突破确实是很难的。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像一台崭新的电脑,干干净净的操作系统,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我们就主动或者被动的安装上了很多程序,日复一日,让我们的系统越来越混乱,内存越来越小,运行也越来越迟缓。即使你意识到系统中已充满了病毒,可是在系统崩溃前由于你的惰性和安懒,由于顺其自然、安行其道的墙的遮挡,你懒得去清理他。
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被打破的,即使是你自己的心智模式,再好的工程师也总会出点纰漏,打掉重建不是什么大事,系统崩溃也不过是重装系统而已,还能让你跑得更快。
怎样改变呢?书中讲到,最重要的就是投入,做一件事情,不要总是思虑周围环境是什么样的,不要去觉得你就应该是什么样的,要全身心地投入这件事情,相信你很快就能发现专注其中的乐趣。乔布斯说,唯有投入才能带来快乐。相信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快乐。
这本书给了我一些意想不到的启示,书中提出的有些观点,加深了我对人生的理解,为我开启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这本书思路大胆,内容丰富接地气,读后受益匪浅。它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事业的成功,还包括如何寻求内心真正的平静和幸福。在成功的道路上,你需要的或许是勇气,胆识,取舍,努力。而在幸福的道路上,你需要的却是满足,珍惜,智慧,慈爱。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人也在变,现在的学生既有个体差异,又有群体差异,在他们身上都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的烙印,我们的教育也应随之变化,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思维之墙也是我们高校工作者所必须面临的任务。
一本书,引领一个人,一层层打开禁锢思维的墙,让我们真实面对是什么在掌控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可以带领我们找到出路。
?拆掉思维里的墙》强调了人的思维模式不要固定不变,要经常随事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要变换角度,不然就会思维定式,给我们认识事物和人造成一定的阻碍。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客观事物的存在并不因为我们而改变,只是因为人的心智模式不一样,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当别人做不到什么的时候,他们就想要告诉你,你也不能。如果你想要些什么,就得去努力争取。”
这段话感动了很多人,也很好的理解了成功这个词。坚守你的梦想,只要你一直在人生之路上前行,你就是成功的。因为成功不在前方,成功就在当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维里的墙”,你就会发现“墙”外的世界原来如此美丽,原来成功就是如此简单。
大家都来读一读这本书吧,相信它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人生感悟,相信它会给你的人生画卷带来新的色彩。
拆掉思维里的墙心得篇3
前段时间朋友推荐我看一本书—— 《拆掉思维里的墙》。我一拿到书打开一看,就被那简单却富有哲理的插画吸引住了,于是抱着以后会有更多精彩内容的期待看完了这本书。确实是一本“人生启蒙之书”。古典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让我受益匪浅。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重要的因素是要有良好的自我素质。这种良好的自我品质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品德、文化知识、为人处事、为人处事等等。其次是对生活的态度。面对生活,你是积极的还是愤世嫉俗的?是开朗还是悲观?你的'人生好坏,你的成就大小,都是由你的心态决定的。
你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即使你一辈子默默无闻,平平淡淡也没关系,因为你享受过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是付出和奋斗的过程。相反,如果你用消极的思维去面对一切,生活能回馈给你的,只会是消极的。你的生活会很灰暗,不开心的时候只能等待生命的终结。
书的第一章讲的是买房的问题。经典的观点是房子毁了梦想。有人说“房子给了我归属感”,于是放弃了很多自我发展的机会,花了创业的机会,花了未来10年换工作的机会,买了房子。其实他们缺少的是安全感。毕竟在这个大城市有个住的地方会让人很安心。但是,在这个房价高企的社会,卖掉一套房子,还是你梦寐以求的安全感,值得吗?
书中的黄金理论让我感触良多。的确,我只知道‘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原来地壳中所含的金是最多的。黄金存在于矿物中。如果你是金子,你的常态不是发光,而是不发光!只有达到一定的黄金量,才会变成闪耀的黄金。当你被挖掘时,你必须经历痛苦的打磨、冲刷和浸泡,这样你身上的杂质、恶习和污渍才能被融化掉。然后将它塑造,打磨,打磨,最后成为有价值的闪金!其实我们都是金子,发光有一个复杂的过程。
还有努力论:选择错了,努力就白费,错的努力比不努力更可怕。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设定一个大方向。如果方向错了,那就是白费力气。举个简单而深刻的例子,如果你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希望去颐和园,你能到达吗?即使你坚持绕地球一周,因为颐和园在天安门广场的西北部。所以首先给自己一个正确的选择,然后努力去实现。
每个人都是规划师。关键是要学会如何规划和修改。首先要打破思维的僵局。拆墙固然重要,但造墙更重要。人们常常羡慕别人的成功,抱怨遇到别人不吉利。其实换一个角度思考,换一种方式行动,换一种心情感受,你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绚丽,也许成功就这么简单。
拆掉思维里的墙心得篇4
?拆掉思维里的墙》给读者的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指导,而不是指手画脚的干预。“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只要我们敢于打开禁锢思维的墙,真实面对掌控我们的生活,就能找到人生出路。但是,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人人都是规划师,关键是看自己能不能“打破思维的僵局,拆掉思维里的墙”走出来,学会规划和修正。拆墙固然很重要,重建更重要,因为破旧立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破有立才能继续,光破不立,还只是一团乱麻或者一堆废铁。书中是给出了重建的指导,但关键要靠自己去领悟。
该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要敢于拆掉思维的墙,找到成功之路。优秀的人总会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巨大压力下,保持完全不同的平和心态,对不同事物有全新的看法,对同样的事情有完全不同的结论。他们敢于拆掉思维里的墙,都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他们拆掉思维里的墙,自动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过滤不想要的东西,然后,将最新认知、自己思考和获取方式进行重新构建,找到新的成功之门。
而积极面对一切情况,则是突破思维禁锢的原则之一。书中的很多内容是现实生活中的例证,鲜活可见,触手可及,有很强的说服力。也许,连我们自己也不曾意识到,人生的许多困惑背后,往往藏着一堵堵阻碍着我们发展变化的思维的墙,把我们与美好的生活隔开了。只有拆掉思维里的那些墙,你才可以获得成功、快乐、自信和幸福。用积极的思维方式面对生命中的一切,即使一辈子都默默无闻,无所建树,那么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你已经享受了真正的快乐,享受了你付出与奋斗的过程,那么你是幸福的。相反,你用负面思维去面对一切,那么生活所能回馈给你的也只会是负面的。那么,你的人生就会很灰暗,只能在思维的墙里面郁郁寡欢中等待生命尽头的`到来。
书中“发光论”告诉我们:“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当别人做不到什么的时候,他们就想要告诉你,你也不能。如果你想要些什么,就得去努力争取。就这样。”金子是藏在矿物质里面的,如果你是金子,常态是不发光的。当你被挖掘出来,必须经过痛苦的碾磨、冲刷、浸泡,熔掉你身上的杂质、坏习惯和污点;然后,还要成型、打磨、抛光;最后,才成为很有价值的发光的金子。其实,大家都是金子,但是成长过程相对比较复杂,需要聚集金子般的智慧,才能拆掉思维里的墙,获得真正的成功——成为“发光的金子”。
拆掉思维里的墙心得篇5
最近在开始看一本书,书名是《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个只有几面之缘的朋友推荐的。目前我刚好看完整个书籍的第一章: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隶,就忍不住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其中列举的故事:巴菲特结婚前,让苏珊自己决定怎么支配他们的积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购房,另一个是创业。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买房子,这样做显得更稳妥。因为创业的风险很高,有太多的'不可预见性。而我也跟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了前者,所以现在的生活和大多数房奴一样悲惨。当我们在面临培训学习、人际交流、跳槽等机遇的问题往往力不从心。导致我们的个人能力、关系圈、升迁机会等远不及他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像股神巴菲特一样是成功的。但是购房作为一种稳妥了方式,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一个安定的居所,一个温馨的家。但是有没有想过就是这样一个安定的居所,把我们局限在了这个狭小的地方,失去了与整个世界的亲密;就是这样一个家,没有亲密爱人,关心你的家人能温馨嘛?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在寻求一个依靠,得到我们想要的安全感。特别是很多女性朋友,也有类似的行为举止值得我们深思。诸如里以第一次加强恋爱的安全感、结婚来获取男人的安全感,以生孩子来巩固家庭的安全感,最终的结果是怎样呢,大家可想而知。女人更不自信更依赖男人,而男人就像手中紧握的沙子......
所以从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安全感不是别人能给与的,而是自己给与自己的。不要被面纱蒙住了我们的眼睛,任何事物多角度全析。
拆掉思维里的墙心得篇6
用了十天时间读完了古典老师的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书中很多观点解释了一些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事情,读来颇有共鸣。当然共鸣是一回事,对于书中的一些观点理智的认识是另外一回事,暂且记录,或有有一天,阅历够了,对这些事情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1)买房,卖掉梦想的房奴
书的最前面就写了“买房,卖掉梦想的房奴”和“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这个观点引起我强烈的共鸣,因为,我不也不希望在年轻的时候被一套房把我拴住。在我买房之前我认为买了房,就会被拴住,困在这个地方,当真正买了房,我并没有觉得被房子所困。反而让我没有了这种束缚感,因为这个动作已经完成,我认为积极去面对就可以,不需要认为它有多么沉重。
因此,我个人并不完全认同古典老师的这个观点,当然也包括网上很多故事说马云有50万的时候没有买房,马化腾有50万的时候没有买房,史玉柱有50万的时候没有买房。其实买不买房并不是根本原因,而是他们心中对他们所做事情的清晰认识和对时代潮流的顺应。
?老男孩》最后有一行字“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退色,反而更显珍贵”,因此,买套房并不能毁掉一个人的梦想,而真正毁掉一个人的梦想的是个人的思维,有人因为买了房,觉得自己做什么都需要谨小慎微,不敢去做,甚至不敢去想,如此,梦想就无从谈起。
我认为一个正确的态度是,计算好自己的实力,在能承受或者有压力情况下可承受而且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买房。而买房就如同买一件东西一样,购买动作完成之后,贷款就当每月固定消费,如同吃饭一样。把剩余的钱进行计算,将钱用到刀刃上,同时不要让担心占据自己的太多的时间,忘掉房子的事情,把更多的心思放到工作和提高自己的事情上,渐渐你会发现本来的压力已经完全不是压力,而自己也变得足够strong,而买房这件事并不会毁掉自己的梦想,反而给自己一个稳定的家,在心理上更促进自己勇敢的去做事和面对挑战。
(2)工作和生活中不同表现的合理解释
或许很多人和我一样,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完全两种不同的状态。生活中比较被动,做事欠思考,比较随意。而工作中却积极主动,思维相对比较系统,同时纪律性很强。在两种环境下,个人的心理空间不一样,生活中,具有依懒性,认为这些事情都不用我操心,周围的亲人会把这些事情处理了,而我做不如他们做的好;但是在工作中,心理上认为自己需要做好,别人不能做的事情自己可以做,别人能做的事情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两种心理空间给了自己不同的心理暗示,因此促成了不同的外在表现。从这一点来看,有时候对一些人在不同场合下表现的巨大差异也不能单纯的用虚伪来评价,不同场合下个人心理空间完全不同,甚至相悖,于是有巨大发差的表现也就不足为奇。
(3)帮助别人时需要为别人长久考虑而不是暂时的舒坦
书中有个故事,作者在北京租了一套房子,有一个空房间,每次来朋友都免费住在那,吃饭一起吃,全天可以上网,书随便看,几乎就是零成本在北京待着。后来作者搬家,发现在这儿住过的六个人发展都不太好。有人开玩笑说房间风水不好,但是自己分析,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这个房子及配套提供的太好了,太有安全感。这会给人一种暗示,幸福可以如此轻易得来,何必那么拼命。作者本是好意,却最终间接导致了朋友的发展不好。因此有时候,作为朋友需要远见和胸怀,用远见为想的少的朋友想远点,用胸怀去接受由于朋友暂时不理解产生的误解。
(4)做事多少需要分情况
最近看各种书悟出一个道理:目标不明确时需要多做事,以此来寻找合适的`事情和目标;目标明确时要少做事,这样才能把精力投入到达到目标的事情上。这改变了以往自己认为的只要多做就好,也就是努力是最重要的,哪怕方向是不对的,其实这个时候少做就是多做,因此分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选择正确的方向、明确目标,再专注的做下去。
(5)一切真实的事物都是心智模式,而一切的心智模式对你来说,都是实在的世界。
我们总是对类似企业文化的东西嗤之以鼻,觉得这些都是很虚的东西,但是其实,当一个人从一家公司离开的时候,对自身而言最有意义的只有两点:第一,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包括自身技术和人脉;第二,就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心智模式。企业文化带给员工的就是一种心智模式,而这种心智模式会促使员工依照其要求给自己创造出一个自己所接纳的实在的生活世界,进而按照自己创造的世界生活和工作,因此类似的东西并不是虚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企业文化带给员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就如同学校最应该带给学生的是学习方法一样。
(6)愿上帝赐我一颗平静的心,去接纳我所不能改变的事物;赐我无限勇气,去改变那些有可能改变的东西;并赐我智慧,去辨别两者的区别。这句祈祷词太经典,我只能记住。
(7)希望成为什么就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准备
最近看书的最大收获就是明白,不要总认为需要什么再去学习什么,这适合于做技术。但是对于个人成长,不要等到需要再去做,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希望从事什么工作,就利用空闲时间去准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等到机会到来再去学习和了解,已经晚了。
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证实这些准备是很有必要的。部门交给一个产品设计的任务,虽然任务已经讨论多次,但是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方案。由于两个月前对产品设计的了解和学习,很明确需要涉及哪些内容,哪些内容需要详细设计,因此,搭好框架,一天半,完成了整个产品方案。最终方案得到了部门的高度认可,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常读书,读好书,用挑剔的眼光读书,结合自身情况去领悟书中的道理,并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拆掉思维里的墙心得6篇相关文章:
★ 在家里的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