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转折观后感8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这部电影的观后感让我对当代社会和人生价值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优秀的观后感是对作品的细节和情节进行深入解读的体现,下面是调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伟大转折观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伟大转折观后感8篇

伟大转折观后感篇1

2019年8月至9月,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伟大的转折》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原本不习惯看电视剧的我应组织的要求打开电视机,收看了《伟大的转折》多集剧情,从起初被动看剧到最后主动追剧,这部电视剧给了我太多的启迪。

该剧讲述了毛泽东等革命元勋在红军长征途中自通道转兵以后,指挥中央红军以东西驰骋、南北往返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最终粉碎数十倍国民党军围追堵截而使红军重出生天的故事。中央红军自1934年12月进入贵州到1935年5月出贵州,历经了被国民党大军层层围堵,在长征中遭受湘江惨败之后,被迫在通道转兵进入贵州,之后历经了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突破乌江、遵义会议、土城战役、四渡赤水、扎西会议、遵义战役、苟坝会议、南渡乌江、西进云南、北渡金沙、会理会议等历程,千难万险,艰苦卓绝,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中央红军摆脱了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的计划。

这部电视剧对当时中央红军的真实状态进行了生动的展现,加深了我们对当时毛泽东等革命元勋带领中央红军突破重围历尽艰辛取得革命胜利的认识,进一步启迪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再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不易。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要继续发扬革命老同志的艰苦奋斗精神,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抗的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

伟大转折观后感篇2

黔北遵义,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一个世纪前因巴拿马博览会上的那一缕婀娜的酒香,让她被世人知晓。她地理位置上属云贵高原,当地百姓常年奔走于境内崇山峻岭间,所以体格矫健,性情爽直。但真正让人们记住遵义的便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

以前只是从书中知道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对党和军队的指挥权,加之四渡赤水后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所以遵义被称为转折之城。现在看了《伟大的转折》之后,更加直观、详实地了解到:当年,红军面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为挽救整个中华民族,北上抗日,重出升天!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作为共和国70华诞献礼的电视剧《伟大的转折》正是要我们“以史为镜”!

以史为镜——要学习先烈们的长征精神。我们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热潮中去。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教师,我们也要有“我将无我”的勇气,真正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让每一个孩子从懵懂无知走向全面发展。虽“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也该“上下求索”,力求孩子们学有收获,自己也将不负昭华!

以史为镜——要学习先辈们的奋斗精神。电影《王进喜》中,铁人王进喜曾说“国家贫血就要落后挨打!”“哪怕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在他们忘我奋斗之下,终于在北大荒为共和国打出了石油!用时下流行的话说便是:哪有什么岁月安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曾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像王进喜、保尔等众多优秀共产党人的事迹,都可以浓缩为两个字“奋斗”,所以今天的我们都要争做各行各业中最美的那个奋斗者!

以史为镜——要做一个守住初心的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80多年前遵义的那次挽救中华民族的会议,让世人铭记;80多年后的遵义再次因为两人守住初心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他,是只为了完成让生于斯,长于斯的百姓,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能吃饱饭这个简单朴实的愿望,便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历经千辛万苦,最终修通“天渠”,让当地居民不再饿肚子的八十多岁的老支书黄大发。他,是用一句震耳发聩的“让我来,你退后”,在排雷场上把战友推向身后,用自己的满身伤痛换取当地百姓放心耕种的英雄战士杜富国。

他们都不曾忘记自己的初心。今天的我们更应该守住初心,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整个国家也必能聚沙成塔,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梦!

伟大转折观后感篇3

8月26日,由中共遵义市委、贵州广播电视台等联合出品的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播。应学校要求,上学期间不能看电视的我得到恩赐,写完作业激动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这部伟大的作品。

?伟大的转折》共38集,以红军长征为背景,呈现了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突破乌江等场面。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视剧首部展映剧目,以电视剧形式再现当年红军2500里长征历经贵州各地,同时在贵州各族群众的拥护和地下组织的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这部剧的伟大不光是再现了历史,更是让观众了解到中国革命成功的不易,教育我们倍加珍惜美好的今天。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一代人接力干下去。革命先烈们创造了历史,谱写了新中国的篇章,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和平的新中国,更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伟大转折观后感篇4

长征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中,最为波谲云诡、惊心动魄的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事件。其中,真正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诸多事件发生在贵州这片美丽的西南高原上。

影视作品《伟大的转折》生动地再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遭受国民党大军层层围堵,历经湘江惨败后,被迫于1934年12月于转道贵州,直至1935年5月出贵州的100余天的长征历程。该作品以中央红军入黔出黔的波澜壮阔经历为背景,以“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鸡鸣三省会议”等为线索,以突破乌江、雄师刀坝、二进遵义、二攻娄山关、四渡赤水为重点内容,呈现伟大转折的艰辛历程,以及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实践。

在《伟大的转折》一片中,真实的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中的实事求是、修正错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务求必胜等精神内涵和历史价值;反映了我党坚持理想信念、勇于面对挫折、敢于纠正错误的革命精神。同时,作品也向全国观众展现了贵州壮阔奇丽的自然环境,淳朴敦厚的民风民俗,展现了贵州革命老区人民对党、对红军的高度支持和忘我奉献精神。另外,在作品中也真实的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极为成熟的斗争水平和军事上极为高深的战略、战术能力以及红军全体指战员高度的革命牺牲精神。

伟大转折观后感篇5

这部电视主要是说中国红军从1934年12月进入贵州到1935年出贵州的事,历经千辛万苦,最后粉碎蒋介石围歼红军的计划。

看完这部电视之后,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决策,另一个是方向。

首先对于决策,我们知道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就是在反围剿中的错误决策,李德.博古等人的错误决策,他们用苏联成功的方法来应对中国红军所面临的围剿,却没有真正了解中国的国情,盲目的般抄,没有正确的结合我国当时情况,盲目的求胜,最后就被蒋介石抓住了机会,最终被迫长征,而在长征中这样的错误也一再出现,例如强渡乌江等一系列的错误决策,导致由最先出发的八万红军到进入贵州后只剩下的三万多红军,而李德.博古等人却还没意识到自身的错误,还一直认为这只是因为自己军队的武器装备落后所导致的。

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一个正确决策的重要性,一个决策有时就是一个复杂的路口,你如果没有细致的思考便随便选择了一边,那当你走完之后,你发现这是条错误的道路时,你想回头,可能那时天空早已没有了太阳,只剩下一条暗暗的道路。

其次就是方向,我们知道,红军开始摆脱蒋介石围剿的噩梦是从遵义会议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后才开始渐渐摆脱的,对于指导思想,毛泽东也不是一味的舍弃苏联的思想,他会结合我国国情,细致的分析最后得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战略方向,历史给予证明这的确是一个符合中国红军的战略方向,相信如果中国红军的领导者还是李德.博古等人的话,中国红军很大可能性是斗不过蒋介石的,因为他们一直所认为的方向是与这个正确的方向是相反的,他们忽略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具体的事情具体分析”,而毛泽东思想恰好符合这一思想,所以,最后的红军才跳出蒋介石的包围圈,最后又从新地走出了大山。

对于个人来说,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你便会有一个正确的行动开始,然而一个错误的方向折会伴随你的一个错误的行动开始,而这个错误行动你不但不会获得好处,往往还会伴随一个伤口在你或你家人的生活上,让你时刻感觉到当时自己的无知。

伟大转折观后感篇6

最近花了十多天时间把电视剧《伟大的转折》看完了。这部剧起始于红军血战湘江,结束于会理会议,讲述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不得已进行战略转移,但由于原有的军事决策人(李德和博古)仍然坚持错误的军事路线,由最初阶段的屡受挫折,到最终恢复毛泽东同志的军事领导权,找到正确的军事路线,并成功跳出国民党四十万大军包围圈的过程。

看完这部剧之后受到了极大的教育,感受也很多。在这里呢,我只想从目标的角度,谈谈《伟大的转折》对于我个人而言有何指导意义。

我们现在都知道红军长征起始于中央苏区的所在地—瑞金,结束于新建立的根据地—延安。然而最开始定的目标实际上是去湘西与红二、红六方面军会师,然后因为主客观条件的变化,长征的目的地一变再变。首先是在通道转兵、黎平会议之后,放弃了原来的行军路线,计划进入贵州北部,在遵义建立新的根据地;然后是在第一次占领遵义之后,发现贵州这个地方经济差、人口少,不适合建立根据地;而后,在土城战役失利之后紧接着又经历了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临贵阳、转兵云南、巧渡金沙江,确立了北上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并在川西建立根据地的战略目标。虽然电视剧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我们知道,在与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师之后,红军放弃了在川西建立根据地的想法。随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毛主席偶然在报纸上看到,陕北有一支红军的武装力量,于是才最终确立了到陕北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的战略目标。

这个目标一变再变的过程给我的启发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约束,并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很难确立一个目标并一以贯之,大多数时候,我们只需要做出当下最好的选择就可以了,只要做到勿忘初心,不管沿途经历怎样的风景,都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

伟大转折观后感篇7

电视连续剧《伟大的转折》中有一个镜头,是刘伯承总参谋长与洛甫在一起讨论红军前途的重大问题,刘伯承回忆起在前三次反围剿成功后请教毛主席的胜利秘诀,毛主席从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写了一幅对联给刘伯承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券;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三十二个字精辟地概括了游击战和运动战!精彩!更加精彩的是因时、因地、因人、因势施策,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将军事思想灵活地运用在实战之中!能不常胜、神胜?!伟大的军事家不是吹出来的,是打出来的!

伟大转折观后感篇8

伟大的转折是一部革命历史剧,是一部关于长征在遵义的重播再现,主要讲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从1934年12月进入贵州到1935年5月出贵州,历经了被国民党大军层层围堵到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央红军摆脱了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计划的故事。全剧以红军的生死存亡与毛泽东在军事方面的成长为主线,围绕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重振旗鼓,反败为胜,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为核心,从宏观的角度、以细腻的手法展现了毛泽东及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赞扬了红军战士为救国救民,不怕牺牲一切,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歌颂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众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

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中,在贵州这片西南高原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诸多事件逐一展开:历经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突破乌江、遵义会议、土城战役、四渡赤水、扎西会议、遵义战役、苟坝会议、南渡乌江、西进云南、北渡金沙、会理会议等千难万险、艰苦卓绝,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下克服了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了国民党对红军的围剿计划,红军获得重生。《伟大的转折》就是描写命史实的伟大事业奋斗历史剧,是一部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的优秀红色影视剧,是对当历史革命的原原本本还原,我们忠于历史、忠于事实,《伟大的转折》这部历史剧具有极为深远的社会和历史价值。

?伟大的转折》是一部历史高度传承红史剧。《伟大的转折》的向全国人民展现了贵州奇特的美丽风景,淳朴敦厚的民风民俗,同时彰显了贵州革命老区人民对党、对红军的高度支持和忘我奉献;同时,在这样的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毛泽东带领着红军队伍灵活机动、绝处逢生,和敌对势力展开博弈,充分展现出毛泽东的斗争水平和军事上极为高深的战略、战术能力;充分展现出红军全体指战员高度的革命牺牲精神。《伟大的转折》在拍摄时发生的一些事,原原本本的展示了贵州的淳朴热情。在贵州松桃自治县取景拍摄时,村民们拉起写着“欢迎红军回家”的横幅迎接剧组,杀了一头牛慰问剧组,今天的贵州人又再现了当年群众积极拥护红军的场景;在盘石镇当造村红石林景区进行取景拍摄时,村民杀猪宰牛,为剧组工作人员送矿泉水、送水果、打糍粑等,村民们到现场慰问剧组、参演官兵及全体工作人员;而在拍摄雪地行军的戏份时,所有演员都赤脚穿草鞋在雪地上行走;这就是当年红军真实的长征还原,贵州人民的淳朴是不可复制的,今天的贵州人依旧把淳朴品质传承。

?伟大的转折》展现出高水准。《伟大的转折》正式播映,是体现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自信新高峰。这部剧制作精良,选取了长征中最为光彩神奇的部分章,结合了实实在在的原汁原味的淳朴人民的热情,热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以赤诚初心和坚定信仰披荆斩棘、挑战极限、战胜强敌,创造奇迹的伟大壮举,展现了中国革命和建立新中国历程上的最为伟大的一次转折,一次拯救新中国的关键。

?伟大的转折》必能成为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正剧和红色精品佳作,号召我们的爱国情怀,让我们带着长征精神在新时代中国伟大使命建设中奋斗,是一场精神上的激励和洗礼。长征精神永传承,牢记使命,不忘使命,让我们继写中华民族的伟大章。

伟大转折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

《大江大河》观后感8篇

直播观后感精选8篇

铁路讲座观后感8篇

和平观后感8篇

作文心理健康观后感8篇

悲伤观后感8篇

质量观后感8篇

观看腊子口观后感参考8篇

健康课观后感8篇

直播观后感最新8篇

伟大转折观后感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7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