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制定完善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点,下面是调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一年级语文教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年级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读准“日、月、水、火”四个字的字音。
2、能正确朗读句子,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感受汉字造字的奇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象形字,猜一猜
1.出示图(牛)师:瞧,大树下走来了一头——牛
2.出示古代象形字和简体字“牛”
师:牛变了,变成了一个字,认识吗?
3.师:看上去像一幅图,其实它是古代人使用的文字。我们现在有很多汉字就是由它们演变而来的,多奇妙啊!
二、看看图,认一认
1.出示“日、月、水、火”的象形字和汉字一一对应,让学生看。
2.请学生说一说,现在的“日、月、水、火”和古代有什么异同?
(1)同桌讨论。
(2)指名交流。
(3)指导学生书空“日、月、水、火”
(4)给“日、月、水、火”找朋友。
3.出示句子:日月水火,汉字多奇妙。
(1)师示范读。
(2)学生跟读。
(3)学生自己读。
(4)指名读。
(5)挑战读。
三、做游戏,复习巩固
1.叫号游戏复习生字。
2.拍手读词语。
3.看看图,猜一猜——完成练习2。
(1)出示象形字:“山”、“石”
(2)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四、学习握笔,练习书写
1.继续学习握笔,做手指操。
2.边念儿歌,边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
眼睛离书一尺远,太近要得近视眼。
手指离笔尖一寸远,头正身直姿势好。
身离桌边一拳头,防止桌子压胸口。
一尺一寸一拳头,牢牢记在心里头。
一年级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3.情感目标:品味文化之美,含蓄之美。
教学重难点
①鉴赏诗歌。②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教法学法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教学工具
powerpoint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学生活动】以前我们学过他的《鸟鸣涧》、《使至塞上》、《送无二使安西》,现在请几位同学来试着背诵。
?讲述】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它不仅在诗体上创造出了五七言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完善了七言古体诗,还孕育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庞大诗人群体。其中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颗才冠古今、风华绝代、光耀千秋的星星外,还有多如恒河沙石的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唐诗的天空熠熠闪光。王维就是其中的一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维,走近他的诗歌。
二、解题
1.近体诗略说
2.王维与《山居秋暝》
生回答,师补充,出示课件。
王维(701—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以公元737年(张九龄罢相,李林甫执政)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前期他有济世之志,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此创作了不少思想积极、情调激昂的政治诗、边塞诗;到后期他先后隐居于终南山和辋川别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他的山水田园诗诗风直承陶渊明,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他又喜绘画,擅作远景,又擅画人物、丛竹。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略说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啸傲烟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三、诵读感悟
(1)教师范背
(2)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明确:浣(huàn),洗歇(xiē),衰败
(3)指名读,生体会语气语调(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4)齐读,感知诗歌情趣。
四、品味鉴赏
1.欣赏画中之美
(1)析题
明确:暝:日暮,傍晚。居:停留,住宿。
诗题中四个词,分别点出了地点、事件、季节、时间,可以理解为:秋天的傍晚,留宿于山中。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颔联写景如画,一静一动,是否都从视觉的角度来写的?为什么?
明确:不是。前者呈现于视觉,后者诉之于听觉。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4)颈联的词序还可作怎样的调整?
明确:“竹喧浣女归,莲动下渔舟。”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
作者为什么要做如此安排?
明确:一是为了押韵的需要;二是这样才符合生活实际:因为浣女是隐在竹林之中,渔舟遮于莲叶以内,初时未见,后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渔舟;三是可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增添情趣。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句的藏和露,诗句中的诗趣与诗情)
(5)“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结合本诗,你认为哪些诗句可以入画,为什么?
明确:全诗构成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定的气氛。颔联可入画:雨后青山,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显得格外苍翠,皎洁的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觉,好像连自己的心也被洗净了一样;而此刻山泉因水量充足,流势增大,那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流过也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使人感到仿佛是大自然的脉搏在轻轻地跳动着。颈联也可入画:忽听竹林里笑语一片,呵,原来是那洗衣的少女踏着金色,沐着清辉归来了,只见河塘里莲叶纷动,清莹晶亮的水珠滚下来,晚归的渔舟荡出来,好一幅情趣盎然、魅力无穷的山村生活画面。
2.教师引导,咀嚼画外之意。
(1)教师略说王维与“佛”。
(2)学生再次咀嚼诗歌中的重点词、句,体味其深层意蕴。
思考、品味:
①颔联和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
明确:是。颔联侧重于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于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看起来,此地洋溢着一片热闹,然而,这些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
②诗中明明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调动积累,学生言之成理时,教师要善于点拨,引导)
③翻译尾联,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败,秋景却很美,我还是愿意留居山中,不想归去。
尾联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3.配乐朗读,进一步品味诗情。
五、课堂练习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把题目全部点了出来,山、晚、秋即地点、时间、季节,还点出了题目中没有但对全诗意境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雨”。
b.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方面写出了山村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爱。
c.尾联用典抒情,把诗人自己留恋山中的心情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d.王维是盛唐时人,诗意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明确:d项与作者诗的意境和表现的心情愿望矛盾。
2.下列诗句与“空山新雨后”手法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c.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d.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明确:b(a反衬出环境的静。b突出环境的幽静。c描写夏日之景的的深邃广阔而又
色彩缤纷。d显示出一种恬静美。)
六、作业(2题选1题)
1.根据全诗或部分诗句的意境绘一幅图。
2.研究性学习
有人认为王维如果生活在现代社会,他除了写诗之外,最适合的职业是从事旅游业。请你为他的旅游公司策划一份企业创意书,要求:
结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让游客在紧张工作之余走进自然,走进农家,找到轻松、闲适而又不乏文化品位的感觉。
附:板书设计
山居秋暝
王维—诗人、画家、隐士
诗中画画外意
山、雨秋、晚
自然美远离尘俗
明月清泉
超然淡远
竹喧莲动——生活美
语言风格:清新淡雅
一年级语文教案篇3
课题
天地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
2、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进行“猜字谜”的互动活动。谜面:小时四条腿,中年两条腿,老了三条腿。
2、引导学生根据腿的数量猜测出谜底“人”。3、板书“人”,并小结补充课题“天”和“地”。
1、清楚地读出谜面、理解谜面,根据自己的理由猜测谜底。
2、根据教师提示“小时四条腿,中年两条腿,老了三条腿”,猜测出谜底是“人”。
3、齐读课题。
如果谜语猜起来有难度,教师可给予动作上的提示。
二、交流探究,识记生字(用时:20分钟)
(一)识记“天地人”。
1、出示“人”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观察“人”的字理演变过程。
2、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在哪里见过“人”字?
3、引导学生交流识记“人”字的好方法。
4、出示“天”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观察“天”的字理演变过程,进而认识这个字。
5、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天”字,教师相机点拨。
6、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交流识记“地”的好方法。
7、出示“草地、土地、沙地、雪地”的图片帮助学生联系生活识记生字“地”。
(二)识记“你我他”。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场景识记生字“你我他”。达到整体识记即可。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记字音,了解字义,并在同桌之间交流。可出示“你我他”三张生字卡片,鼓励每三人一组选好各自的生字,然后上台做游戏。
3、引导学生汇报,请记忆字形方法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4、引领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巩固生字。
(三)朗读感悟。
指导学生读文。
(一)1、观察图片,看清“人”的字理演变过程,了解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2、自由交流,借助生活场景图片,如男人、女人的图片等帮助学生读准“人”的字音和字义。
3、汇报识记“人”字的方法。
(1)数笔画: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2)猜字谜:春节放假三日。
4、认真观察“天”的字理演变过程。发现:“天”像正面站着的“人”,头顶上有一个方框,表示人头上是“天”。
5、汇报识记“天”字的方法。
(1)联系生活识字法:如,阴天、晴天、雨天。
(2)加一加变新字:“人”字加两横就是“天”。
6、认读,汇报识记“地”的方法。
组合法:土+也=地
7、开火车轮读生字,组词多且准确的小组获胜。获胜小组获得生字卡,当小老师领读。
(二)1、小组合作交流识记“你我他”。如:我是生活委员,你是班长,他是体育委员。
2、通过小组游戏识记“你我他”。如:我是×××,很高兴与你们成为朋友,你喜欢我吗?他是你的同桌吗?
3、交流时要认真倾听同学识字的好方法。如:用“比一比”或“换一换”的方法(地——他)识记“他”。
4、玩开火车扩词游戏。(三)朗读感悟。
1、学生在开火车组词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组不同的词,并有意识引导学生识记常用词。
2、学生带的照片可以多样些,不要只局限于自己的全家福。
3、学生交流的识字方法只要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就要鼓励。要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识记生字。
4、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时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归纳常见、实用的好方法,有助于今后的识字教学。
5、学生交流识记生字时,教师要重视纠正字音。
三、游戏互动,巩固识字(用时:10分钟)
摘苹果游戏:学生认读生字卡片,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摘得多。
读生字,做游戏。
教师可先亲自示范游戏方法,并注意鼓励胆子小的同学参与游戏。
四、交流总结,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
1、总结: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几个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把你今天学会的生字及识字方法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1、汇报本课的学习收获。
2、根据教师的要求把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学生交流收获时,要鼓励学生说完整话。
一年级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学习儿歌。体会和感受清晨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养成早起锻炼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采用拼音等多种识字方法识字,认识7个生字。
3、能说几个“来去”的词;能模仿课文作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漂亮生动的画,想看看吗?
(出示动画课件:大清早,空气清新,公鸡打鸣了,太阳公公听见了,赶快起床出门,开始巡逻世界。它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忽然,太阳公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到底太阳公公看到了什么?哦----原来它看到了一些小精灵早起床锻炼身体,正在做早操呢!)
2、师:到底哪些小精灵在做早操?在哪儿做?是怎样做操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早操》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从美丽的画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质疑问题,激发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心情来引入儿歌)
二、题目中识字。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强调字音:这两个字都是平舌音,一起拼读。
3、你们拼的真准,这个生字娃娃高兴地跳出来和大家交朋友了,它是谁?(出示字卡“早”)
你还在哪些词语里见到过它?(抽生给早组词)
怎样记住这个生字朋友呢?(抽生说说)
4、会写吗?生书空,师板书。
5、师板书“操”。(生说说怎样写)
6、生再读题目。
7、今天我们学过的复韵母也赶来做早操了,还认识它们吗?(出示复韵母ai、ei、ui、ao、ou、iu、ie、ue、er写在绿叶形卡片上,全班齐读)
(题目中识字,分散了识字的难度,学生也感兴趣。学生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师板书,这样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也初步了解感知生字的书写)
三、初读课文,初感字音。
1、现在我们赶快和复韵母一起走进儿歌吧。打开书57页。
2、读儿歌的过程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现在就请小朋友带着这些识字的方法去读儿歌。
4、师范读。
5、你们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吗?同桌互相读。读的好的表扬他,没有读好的就帮帮他。
6、生齐读儿歌。
7、字音都读准了,文中的生字和词语跳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抽生拼读-------全班拼读-------不看拼音读字词)
8、它们回到儿歌中你们还能读好吗?(出示课件,齐读儿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调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而拼音是学生独立识字的拐杖,因此在认读字词前先复习拼音,再由拼音带出字词,如此音形结合,使学生对生字的认识更加印象深刻。)
四、读中感悟,随文识字。
1、师:读了儿歌,你们知道都有谁在做早操了吗?请你在它们的名字下画横线。
2、你最喜欢谁?就请你把描写它做操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一听。
3、抽生交流。(你喜欢谁呢?读一读)
第一小节:①小露珠在哪儿做操呢?(绿叶上)
②哦,看,绿绿的叶子多美啊!你能把它读的美一点儿吗?(生读词)
③出示“叶”字卡。你还知道什么“叶”有哪些词语朋友?(抽生组词)
我也找来了“叶”的几个词语朋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④小露珠是怎样做操的呢?(滚来滚去)
⑤你觉得小露珠滚来滚去做操的样子怎么样呢?(很可爱)
谁能读出那种可爱的样子?
⑥全班齐读这一小节。
第二小节:①小鸟儿在哪儿做操呢?(树枝上)看图.
②它是怎样做操的呢?(跳来跳去)
③小鸟儿在树枝上做操会想些什么?它心情怎样呢?
④能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全班读一读)
第三小节:①小蜜蜂在哪儿做操?(花朵上)
②它是怎样做操的?(飞来飞去)
③你们能做一下飞的动作吗?
我看到了你们都用上了两只手做什么?(翅膀)
出示“飞”:它的翅膀应该是哪个笔画?(撇和点)
那身子又是哪个比画呢?(横折弯钩)
书空“飞”。
你还会给飞组什么词?
④小蜜蜂飞来飞去在花朵上做操心情怎样呢?
⑤假如你们就是这只在花朵上做操的小蜜蜂,请你们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师:看,这些小动物都早早起床做早操锻炼身体,那我们小学生呢是怎样做的呢?
第四小节:①全班齐读这小节。
②小学生在哪儿做操?(阳光下)
③出示“光”:这个字娃娃读?你还会组什么词?
我也组了几个词,想看看吗?出示词语读一读。
④请生谈谈平时做早操的心情和感受。
4、是呀,在这样美好的清晨,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早早起床做做早操,锻炼身体,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现在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做操的快乐心情吧。(全班分小组分小节读儿歌)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语言训练,它既有利于理解语言,又有助于培养语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境界,在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课文内容。这一环节又是随文识字,达到字不离词,不离句,降低了识字难度,学生掌握起来也容易)
五、巩固字词,赏读全文。
1、你们读的太好了,生字娃娃争着跑出来和小朋友们玩游戏了,愿意吗?我们就开上小火车去迎接它们吧!
2、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
3、游戏:找朋友
4、生字娃娃玩的很开心,但是太阳公公叫它们回去做操了,还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好吗?现在我们就和生字娃娃一起在欢快的音乐中来做做早操吧。(配乐读儿歌)
(借助游戏的方式检查生字,学生很感兴趣,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习张弛有序,游戏和音乐也让学生肢体和大脑得以放松,让课堂变得活跃轻松。)
六、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1、学习了儿歌你们都知道这些小精灵是怎样做操的吗?
出示课件:连线:
2、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几个“来去”的词语,你还会说几个来去的词语吗?(抽生说)
3、师:太阳公公还发现了一些小精灵在做早操,今天把它们都请到教室里了,瞧:
播放课件:①小蜗牛在泥土上爬来爬去。
②小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
③小鱼儿在河中游来游去。
师:你们喜欢它们吗?能模仿课文为它们做首诗吗?
“ ( )起得早,( ),在( )做操。”
(抽生说)
4、除了这些小精灵,你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小精灵在做操呢?请为你喜欢的小精灵做一首诗吧。
师:哦,原来这么多的小精灵都早早起床锻炼身体,那我们小学生呢?还睡懒觉吗?我们也应该抓紧早晨的大好时光早起床锻炼身体。
(教学不能拘泥于课本,应该让学生把目光转线向更广阔的生活中去。让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把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用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设计的训练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学生掌握起来也容易。)
板书:
早操
小露珠绿叶上滚来滚去
小鸟儿树枝上跳来跳去
小蜜蜂花朵上飞来飞去
小学生阳光下跑来跑去
…… …… ……
一年级语文教案篇5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识记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读通课文,读懂读顺,初步读出不同的语气。
[设计理念]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演读、分角色读、讨论等)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设计思路]
用动画和故事引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词的发音;再引导学生从兔妈妈和小黑兔与小白兔的对话入手逐段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通顺,让学生在读、听、评的过程中相互正音。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加深对课文了解。最后,指导学生学习“练、提”。引导学生先看书上的笔顺表,再通过老师的范写、学生的描仿,正确、规范地书写。最后,让学生当堂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多媒体演示)兔妈妈出门采蘑菇的画面,教师故事导入:清晨,兔妈妈出门采蘑菇,临走时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时间过得真快,晚上,兔妈妈提着一大篮蘑菇回来了,她会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
2.板书课题:蘑菇该奖给谁。指导读好“蘑菇”的“菇”是轻声
3.齐读课题。
[看动画片和讲故事是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和喜爱的方式。通过创设情境,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充满童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想知道兔妈妈把最大的蘑菇给谁了吗?小朋友们先自己读读课文吧!要求,标好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请同桌帮忙。
2.交流反馈:
(1)提问:兔妈妈把最大的蘑菇奖奖给了谁呢?(指名回答)对呀!是小白兔。现在我们快去帮兔妈妈采蘑菇吧!兔妈妈可是要闯过三关,才能采到蘑菇的哦!
(2)第一关:检查词语
蘑菇 提着 跑得快(注意读准轻声)
临走 参加 奖品 (注意读准前鼻音)
嘱咐 练习 得意地说(提示“得”是个多音字,这里读“de”.)
①自主拼读,同座对练,互相正音
②谁来当小老师带读?(指名领读)。
③把生字宝宝的小帽子去掉还认识吗?(去拼音开火车读。)
上面这些词语,我们都读准了,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能读准吗?
[一年级的读书水平低,在“读通”训练之前,要把字音的障碍扫除,并通过领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然后再把生字放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有助于读通课文,又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3)第二关:分小节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①谁来读第1自然段?(指名读)。
②评一评(提示读准“蘑菇”“临走”“嘱咐”等词语)
③指导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
清晨,兔妈妈出门/采蘑菇,临走时/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
④齐读。
2、第2—4自然段(第一次对话)
①过渡:小朋友读得真棒!老师现在加大难度了,谁能来读第2-4自然段?(指名读)
②提示注意“难为情”“得意”等词语的读音。(学生练读)
③同桌分角色朗读。
3、第5-7自然段
①同样是兔妈妈的孩子,怎么会跑得不一样呢?兔妈妈忍不住得问,齐读第五自然段。
②看小黑兔和小白兔练习跑步的情况。(看动画)
③指名读小黑兔和小白兔的话,评一评。
④男女分角色朗读。
4、第8-10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评一评。(提示读准“奖品”“冠军”等词语的字音)
③分小组朗读。
(4)第三关: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比比谁是朗读高手?指名3人来当小黑兔、小白兔和兔妈妈(戴头饰)。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加深对课文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范字:练、提。指名读。
2.学生自学 用自己的方式记一记字形。
3. 学生交流:这两个字,你想提醒别人注意什么?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注意刚才提到的注意点,教师巡视指导。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相信学生的能力,对字的认读和书写,重视让学生从自我出发,鼓励学生选自己认识的字介绍识记的方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认字、记字。]
6、反馈,表扬写字写得美观、写字姿势正确的同学,指出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回家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蘑菇该奖给谁
草地图 蘑菇图
小白兔 小黑兔 兔妈妈
一年级语文教案优秀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