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和组织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调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勤俭节约班会教案优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勤俭节约班会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了解粮食知识,体会粮食来之不易,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不丢馒头、不倒饭菜的好行为。
2、培养学生分辨能力,养成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结合《弟子规》,熏修感恩劳动、感恩父母的好德性。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学生齐读《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师:古人云:身披一缕,当思织女之劳;日食这餐,每念农夫之苦。如果没有粮食,人类将无法生存。如果没有粮食,中国何谈发展。(出示垃圾桶里捡到的馒头)馒头,普普通通的一种食物;吃馒头,简简单单的一顿早餐;丢馒头,轻轻松松的一个动作。可是,当这一幕在每一天,在每一所小学不断上演时,同学们,你以为丢掉的仅仅是一个馒头吗?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你仍然以为我们祖国地大物博……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种。种的浪费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其后果是很严重的!13亿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元,一年全国就浪费了4745亿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156亿吨水!积沙成堆,积水成河。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节约一点点的话,就不会出现这些巨大的浪费了!
然而事实摆在眼前:我国人口己超过13亿,每年的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1/4;目前耕地面积正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减少;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在1981-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因此减少粮食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
现实绝对不容乐观!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 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记住: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粮食调查的结果是:112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80年代初宣称,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亿左右,可是却有4.5亿人挨饿。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数字增加到10亿。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反而更趋严重。据当时预测,在80年代世界粮食仍将趋向短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世界粮食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的背景下作出的。
浪费可耻,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犯罪”。凡事贵在坚持,节约要从点滴做起,尤其需要坚持。一天两天可以,一年两年呢?更长的时间呢?不仅仅是对粮食,要让节约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而且,在长征途中,有许多革命先烈因饥寒交迫而死。所以,我们要节约粮食,要不人我们怎么对得起那些革命先烈呢?
同学们,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我们唱起雄壮的国歌时,我们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幸福。我们为自己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而自豪,我们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歌唱。但同时,你们有没有为我们的祖国忧愁呢?
我国人口众多。世界上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已达十三亿。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问题。你们为我国这一最大的问题忧虑过吗?
不错,我们有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早已解决了旧中国几千年没法解决的人民吃饭问题。我们应该为之自豪!可是,透过下面的数字,我们也应该看到,沉重的人口包袱不仅使吃饭成为一个大问题,而且也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有这么一组数据。2000年我国谷物、棉花,肉类的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吗?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粮食竟比唐宋时代还少了200多公斤。
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12亿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还要大。这真是一张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万人就要吃50亿公斤的粮食!所以,增产粮食,节约粮食,对我们的国家更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第一环节发放“问卷”,调查早餐状况
问题一:早餐你吃了几个馒头?()a.经常吃两个b.经常吃一个左右c.经常吃不到半个或基本不吃
问题二:对于吃剩的馒头,你的处理方式是什么?()a放着,等饿了再吃b吃不完随手扔掉
搜集并整理数据。结果如下:一。经常吃2个的9人,占45%;吃一个左右的7人,占35%;基本不吃的5人,占25%;二。对于吃剩的馒头,“扔掉”的8人,占40%。
师:统计数据,我们分析:一。平时喜欢吃馒头的同学,占不到一半;二。吃不了浪费掉的同学,接近一半!这个现象是“果”,追根溯源,造成这种结果的“因”,又是什么呢?
第二环节讨论交流,重新认识馒头
师:同学们,当你拿起馒头时,首先会想到什么?是不是它的味道?这个馒头好不好吃,甜不甜你有没有思考,这个馒头是怎样来到我的手里的?在它身上,究竟有多少故事呢?那么,就让我们刨根问底,看看馒头的由来吧!
一、馒头是怎样“炼”成的?(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归纳小结,形成答案)
小组甲:时间周期长。馒头取材于面粉,面粉来自于小麦。秋播,冬生,春熟,夏收,结束了小麦的轮回,接着进入加工厂,磨成面粉,然后来到食堂,经历一系列的变化,最后,在热气腾腾的蒸锅里,“破茧成蝶”成了白白胖胖的馒头。
小组乙:劳动强度大。从田间地头,馒头开始了它漫长的“演变”:耕种,管理,收割,脱粒,晾晒,入仓,运输,加工,制作,最后一站是教室。可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小组丙:参与人员多。有农民伯伯、收割机师傅、运输司机、加工厂工人、炊事员、值日学生等。一个小小馒头,竟然凝聚了这么多劳动者的付出,真是来之不易啊!
师小结:这个帐一算,明白了,馒头虽小,来之不易。吃在嘴里,甜在心上。馒头为什么这么甜?因为它历经了风雪雨霜,因为它吸收了日月精华,更因为它凝聚了劳动者的汗水!因此,让我们感恩劳动者,感恩父母。扔掉一个馒头容易,可是做成一个馒头呢?代价真的太大了!那么,作为餐桌上的主食,馒头又有哪些营养价值呢?
二、馒头(小麦)的营养
小麦,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食,自古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本草拾遗》中提到:“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小麦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
面粉经发酵制成馒头更容易消化吸收。主要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是人们补充能量的基础食物。馒头制作简单,携带方便,松软可口。有利于保护胃肠道。胃酸过多、胀肚、消化不良而致腹泻的人吃烤馒头,会感到舒服并减轻症状。
师:同学们,馒头来之不易,是无数劳动者汗水的结晶,它食用方便,制作简单,营养丰富,为我们提供了生命的能量。这么好的食物,我们有什么理由糟蹋呢?把吃不完的馒头扔掉,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呢? 第三环节结合《弟子规》,谈谈对浪费粮食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言,杜守兰记录)
同学甲:早上不吃馒头,上课时肚子饿,头晕,身体没劲,就会影响学习。经常不吃早餐,营养跟不上,久而久之,疾病就会来找你了。比如肠胃病、结石等。身体垮了,父母会担心难过。身有伤,怡亲忧。这是不孝的'行为啊!
同学乙:丢馒头是一种浪费行为,糟蹋粮食更可耻!既对不起种粮食的农民伯伯,也对不起爸爸妈妈。他们辛辛苦苦挣钱,供我们吃,供我们穿,供我们上学,我们却不珍惜,这也是不孝的行为。
同学丙:经常丢馒头是一种坏习惯,长此以往,长大了就变成败家子了。到时候,浪费的就不仅仅是粮食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乱丢馒头、乱倒饭菜也是一个品德问题。德有伤,怡亲羞啊!
师:是啊,小小一个馒头,却蕴含了这么多道理。人不学,不知道啊!今天我们终于明白了,丢馒头原来是一个很严肃的道德问题。道德滑坡、良知泯灭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少吗?那么,就让我们走出校园,看看社会上那些丑陋的一面吧!
第三环节朗读
文章一:《餐桌上的浪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到饭店吃饭已成为寻常事。然而,餐桌浪费却成为普遍现象。那么,餐桌浪费到底有多严重?怎样才能减少餐桌浪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到阜城的一些饭店作了调查了解。
“大汤黄鱼”的骨架还没有露出来,“坛子肉”仍然是满的,整盘的“炒鸡丁”只动了几下筷子……整桌精美的菜肴似乎只吃了不到一半,客人就“埋单”了,也没要求“打包”。于是,饭桌上剩下的一切被迅速倒进了泔水桶。这是在某饭店出现的一幕。
这样的场景并不稀奇。记者随便走进哪家大饭店,都看到了类似的事情在不断地发生。
餐饮业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阜宁县城餐饮业每天产生泔水垃圾不少于3吨,其中被浪费掉的,保守估计也占总量的一半。
县城一家酒店的餐饮部经理曾留意消费者的浪费问题。严重的时候,她发现可摆50桌的大厅,没有哪一桌没剩下菜品,剩得多的甚至两三道菜基本没动。她认为,中国人的不良就餐习惯真该改改了。
文章二:《暴殄天物,罪莫大焉》
某报社的女记者,曾多次聆听妙法老和尚为求医者解说佛法,开示病因。一日,她请教师父:自己患胃病数年,治疗不见效果,是否也是上一辈子做过什么坏事?
师父问她:“你是不是不喜欢吃馒头的皮儿,每次都把它撕下来扔掉?”
女记者惊讶地说:“噢,师父,确实如此。我从小就不喜欢吃馒头皮儿。这也有罪呀?”
师父笑着说:“你都把馒头皮儿扔到自己胃里去了,久而发酵,能不痛吗?要知道,‘暴殄天物,罪莫大焉’。粮食和蔬菜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就是让人们食用裹腹,可是你却因为不喜欢吃而浪费了。要知道今天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每天吃不饱肚子,甚至饿死。你应该感到惭愧才是。再者,许多国家都有在垃圾箱捡食物吃的人,发达国家也不例外。这些人都是因为前世浪费粮食、糟蹋食物,才有今天的果报。前世扔掉的,今生还要再捡回来吃。要警觉了!”
女记者不无惭愧地问:“我应该怎么样办呢,师父?”
“生忏悔心,今后不要再浪费食物,你的病慢慢就会好的。”
师:听了上面的故事,你有何感想呢?作为学生,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第四环节倡议书:《拒绝浪费珍惜粮食》(班长读)
同学们,为了让贫困家庭早日远离饥饿,让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以勤俭为荣,以浪费为耻。为此,班委会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爱惜粮食,节约粮食,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吧!
勤俭节约班会教案篇2
一、活动背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传承勤俭节约美德。朱子家训曾:“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全国公民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然而在我们的校园中,水、电、办公用品等的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学生中的浪费现象也日益严重?如在浪费饭菜水电、过生日讲排场、穿戴讲攀比、浪费学习用具、在饭堂吃饭不“光盘”等等现象时有发生。作为的新一代大学生,应养成勤俭的习惯,更应传承节约的精神。
二、活动目的:
确立“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养成“厉行节约、勤俭自强”的作风形成“人人爱节约、个个懂节能”的校园氛围努力使节约能源资源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三、活动时间:
5月26日星期日晚上20点00分
四、活动地点:
教学楼501教室
五、活动主题:
勤俭节约我先行
六、主办单位:
信息工程系12电子商务团支部
七、参与人员:
12电子商务班全体同学、辅导员黄诚
八、主持人:
李嘉鸣
九、活动前期工作分配:
1.黄继露:总指挥
2.李嘉鸣:写策划书和总结
3.陈洪萍:拍照
4.黄丽庆:会议记录
5.马静:主持人
6.韦爱明、韦彩腾:黑板主题设计。
7.黄文培(以及其他的男生):摆放桌子。
8.410、411宿舍的女生:教室天花板布置(挂彩带、气球)。
9.412、416宿舍的女生:负责场地的卫生清洁工作。
十、活动流程
环节一:主持人说开场白并宣布主题班会开始。(活动背景)
环节二:数青蛙。
游戏规则:选5-10个人以上到讲台上围成一个圈,由一个人起头。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第二个人接着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第三个人说: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后面的人接着说,讲错了的人或者卡住了的要接受惩罚,唱歌或者其他。
环节三:一反常态。
游戏规则:选5个人上台,上场的人听主持人的号令,作出与号令相反的动作,不能做另外的动作,也不能做主持喊出的动作,只能是与号令相反的动作。比如:主持人说举右手,则举左手;主持人说出右脚则出左脚;向右转则向左转;向前看则向后看;向前走一步则向后走一步……
做不到要求的则要接受惩罚,唱一首歌或做一个维持一分钟的动作,如不眨眼睛一分钟、扎马步、单脚撑地……
环节四:“节约之星”评选。(在班级里评选出1名“节约之星”,推荐到系里。)
“节约之星“评选方法:
1、参与评选的同学上台演讲三分钟,不参与演讲则代表弃权不参与选举,自己弃权但是必须要投票给别人。51名同学都有选举权或被选举权,选举权只有一次,若选了别人就不能选自己,且只能选一个人。由51进20强,再由20强进5强,最后5强进1强。(同学们自备笔和纸)
2、要求参与评选的同学平时生活节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乱花钱、爱护公共财物、平时积极参与“光盘”行动、对于浪费现象有明确的行动、绿色环保废物再利用行动、勤俭节约思想素质良好等等
3、评委:(辅导员)、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
4、唱票员:生活委员、组织委员、纪律委员
环节五: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勤俭节约班会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主要粮食作物。
2、观看水稻的种植过程,体会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3、懂得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
了解水稻的种植过程,懂得爱惜粮食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活动一:联系生活,导入主题
同学们,今天都吃早饭了吗?你今天早餐吃的什么?
生回答
出示图片:粥、油条、面包。这些食物的原料是什么?
引出米和面粉。
2、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可真丰富!你们还知道哪些食物的原料也是米或面粉。
3、同学们举了好多例子,那么米和面粉又是从哪里来的?认识生活中的主要粮食作物——稻和麦。
4、粮食家族中的其他成员
活动二:探究米的由来,体会来之不易
1、小朋友们一日三餐中,几乎天天要吃什么?不吃饭会怎么样?
2、小小一粒米真是太重要了,你知道小米粒是怎么来的吗?
3、观看图片,多媒体演示米粒的由来。我们来听一听小小一粒米的介绍——
播种、插秧、田间管理、收割、碾米
4、过渡:原来一粒米的诞生要经过那么多过程,是啊!一粒米从春耕开始到收粮入库要经过40多道工序,5个多月的生长周期呢?真是来之不易啊!
5、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就是描绘农民辛勤劳动的,你知道吗?让我们来读这首古诗,体会耕种辛劳。齐声朗读。
活动三:行为辨析,提高认识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粮食作物种植的一般过程,也知道了粮食与我们平时生活息息相关,更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那么我们平时做得如何呢?
图片展示浪费粮食的图片。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小资料
3、我们小朋友都懂得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都来之不易的道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使我们要爱惜粮食呢?
拓展有关知识,引用相关中国非洲的资料,出示非洲饥荒儿童的图片,使学生的心灵再一次受到触动,感情得到深化。
活动四: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1、例举生活中爱惜粮食的好例子或好方法,教师给于适当的评价。
2、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儿歌《爱惜粮食》,齐读。
3、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爱惜每一粒米,爱惜粮食要从自己做起。请同学们将“爱惜粮食”说给你的伙伴听。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担任一名小小监督员,提醒每一位家庭成员也能做到爱惜粮食。(板:人人有责)
课前老师让小朋友收集了爱惜粮食的古诗和谚语,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并谈谈你对收集的古诗和谚语的理解。
板书:来之不易、爱惜粮食、人人有责
勤俭节约班会教案篇4
教育目标:
1、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中学生应具有的美德。
2、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勤俭节约做很多事,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
3、通过带领学生许下节俭承诺,教育学生把节俭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活动准备:
1、指导学生查找有关名人以及国外的节俭典型事例。
2、准备向全校师生发出的倡议书。
3、让学生提前准备思考身边的浪费现象及可行的改进措施。
活动过程:
1、通过小品“求医”引入:
放学后,女儿高兴地回到家里,要求洗澡,父亲告之应该洗淋浴,而固执的女儿一定要洗盆浴,父亲为此头疼不已,女儿爱浪费的毛病始终难改,因此让其前去求医,医生告之:听说紫阳中学初三(3)今天要开一个有关“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先去观看,再来引出班会。
2、主持人解释,为何要定这个主题,于我们有何意义。
有人说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非常丰富了,没有必要再那样的节俭,事实上,我们的国家很多资源还是很紧缺的,为了我们更好地生活以及发展,我们还是要提倡勤俭节约。
3、由四位同学介绍名人的节俭故事:周总理、雷锋以及我们身边的榜样-学习委员陆骅。
虽身为名人,但是依旧非常地节俭,这些朴素的故事让我们感动,特别是我们陆骅节俭事例的介绍,让同学们意识到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榜样,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4、小品:最后的一滴水
幸福小区有一位居民周丹一直非常浪费,水龙头漏水也不修理,致使邻居家中进水,种种浪费行为引起了居民们的公愤,大家均纷纷指责这种行为。一天晚上周丹做了一个梦,通过这个梦让他意识到浪费是错误的,于是向邻居们道歉。
如果我们不节制地浪费水,那么最后一滴水将会是人类的眼泪。
5、主持人:看了这个小品,我们有何感想?请大家畅所欲言。
请大家再讨论我们身边的浪费水的现象以及我们可以改进的措施。
6、主持人:事实上,我们国家也已经采取了很多节俭的措施,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下面,请同学来介绍一下其他国家的比较好的节俭做法。
(1)日本(2)韩国(3)意大利(4)法国
7、调查反馈。
根据前面的调查:
(1)零花钱
(2)纸张
请两位同学进行反馈:
(1)基本数据
(2)反映出的问题
(3)有关知识介绍
(4)引发讨论:如何有效使用零花钱,使用纸张。
8、主持人: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水、零花钱、纸等等,事实上,浪费现象涉及方方面面,请大家再来讨论,我们看到的浪费现象还有哪些,可以如何改进等等。
9、主持人:大家还记得那位爱浪费的病人吧,不知看了我们的节目后,她的病情怎样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0、主持人:大家都积极地参与了刚才的讨论,很多同学已经有很好的节俭意识以及做法,我们不仅要身体力行,而且还要发动更多的同学一起参与节俭的行动,因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书:勤俭节约,从我做起,请班长宣读倡议书。
11、班主任小结: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非常有意义,大家都热情地在参与,老师很高兴,希望以后,对大家而言,节约是一种习惯,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节约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是一种对自然资源、对地球、对生命的一种感恩的方式;节约是一种时尚,大家紧紧地追随它。
今天,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倡议书,作为倡议者,我们首先要做好表率,因此我们一起来许下一份承诺:我,初三(3)班的每一位成员,从现在起,珍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用好每一张纸,不浪费一颗粮食,用对每一分零花钱,珍惜每一天。
勤俭节约班会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建立节约用纸的意识。
2、了解生活中节约用纸的方法。
3、用较完整的话讲述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
学习在生活中节约用纸的方法。
活动难点:
能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节约用纸的方法。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有用纸及纸制品的经验。
材料准备:
ppt课件、视频、废旧纸制品制作出的作品、收集的废旧材料、盒子、水喷壶、筷子、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出示图片请幼儿说说这些都是什么纸。(卫生纸、餐巾纸、纸杯、彩纸、报纸、牛皮纸)
提问:你认识它们吗?
你们知道纸是用什么制造出来的吗?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视频了解造纸的过程。
提问:皮皮去森林郊游它看到了什么?
这些木头都被运到了哪里呢?
纸是由什么造出来的呢?
我们需要的纸越多,砍伐的树木会怎么样呢?
我们应该怎样做?(节约用纸)
2、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纸的方法。
(1)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说说在生活中节约用纸的方法。
提问:小朋友你们平时是怎么用卫生纸的呢?
绘画时怎样画更节约用纸呢?
如果我想在一张纸上画好多个圆形,可以怎么画呢?那种更节约呢?
(2)出示图片请幼儿说说这些废旧纸张还可以怎么利用。
画过画的纸——背面可以继续画、可以折纸。
碎纸——用压花器压成小花、装饰纸杯、图形剪贴画。
报纸——服装、手提袋、拼贴画
(3)小结:充分利用,减少用量,循环使用,就是节约用纸。
3、体验造纸的基本过程
(1)通过图片讲述再造纸的基本过程。
(2)幼儿分工合作,体验造纸的基本步骤。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节约用纸的好办法,还学到了废纸怎样再利用的方法。小朋友们可以把这些节约用纸的好办法介绍给小班的弟弟妹妹们,告诉他们也要节约用纸。
(四)活动延伸:
1、带幼儿完成造纸的后续过程。
2、收集鞋盒、蛋糕盒、酸奶盒、纸袋等材料制作收纳盒。
3、家园共育:分享生活节约各种资源的方法。
活动总结
在此次活动中,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积极地举手发言,特别是在利用教师提供的一些纸张,通过自己的一双巧手制作纸成品的.活动中,气氛活跃,幼儿的积极参与实验活动,活动效果好。在此活动中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探索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懂得纸张的宝贵,从而不去浪费纸张,去珍爱书本。但由于孩子动手能力及辅助材料的限制,导致有的一些孩子想到的东西,没能完美的制作出,对很少部分小朋友还停留在制作环境中,在教师讲述故事过程中,缺少互动性对话与活动,使有些幼儿没能很认真倾听教师讲述故事,感到有点失望。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将更加努力,争取更好。
勤俭节约班会教案篇6
活动主题: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意识到身边浪费的严重性。
2、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号召全体同学参与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活动中来。
活动准备:
1、教室、黑板布置。
2、查找有关名人以及国外的节俭典型事例。
3、让学生回忆身边的浪费现象及思考可行的改进措施。
4、小品《如此浪费》
进行过程:
一、主持人导入主题:
甲:同学们,老师们
(合)大家好!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乙:大家是如何看待“勤俭节约”的?
a: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
b:我国古代有许多勤俭节约的故事,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一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
c::勤俭节约还是我国的建国方针。毛主席曾经说过:要使我们国家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一勤俭建国的方针。
d::勤俭节约就是要我们从小处着手,从一粒米、一滴水做起。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节约是个千古话题,我们把勤俭节约供奉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于节约我们不乏精论圣典:历尽古今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老人家一句致理名言叫: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足见节约之重要,浪费之危害。殍尸遍野的时候,我们知道节约,食不裹腹的时候,我们知道节约。然而刚填饱了肚皮,就学会了浪费,而且浪费成了一种社会行为,节约的意识随着gdp的增长而逐渐消失。
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
甲:是啊,大家说得都很好。然而,我们真的做到了吗?在我们身边有没有浪费的现象?
请同学们发表一下你们的看法。
二、同学围绕班级中的浪费现象发??
a:课间有很多同学乱拿老师用的粉笔,甚至有的还打起了粉笔仗,一盒粉笔往往用不了多久。
b:有的同学有很多的学习用品,时间一长,一些用不着的学习用品就丢弃了。
c:食堂每天都要有大量剩菜、剩饭。有的同学吃馒头要剥皮,有的馒头甚至整个就丢掉了。
d:有的同学吃的、用的、穿的都很奢侈,衣服、东西稍微旧一点就不穿不用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三、小品表演“如此浪费”
小品内容梗概:一个学生(a演)从在校期间浪费水,吃饭浪费粮食,学习浪费学习用品、纸张,讲究名牌几个方面进行表演。同时b在旁加以适当的点评,把一个浪费学生的形象诠释得栩栩如生,赢得同学们阵阵掌声。
甲:感谢a、b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我刚才看到同学们都开怀大笑。其实,这个小品表现的又何尝不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呢?只不过它是以一种夸张的艺术形式将我们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放大了而已。试问,在座的各位,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又有谁敢说自己从没浪费过一滴水、一度电,或是一张纸、一粒米?
乙:节约终究并不只是小事,现在的社会有时候变得很陌生,节约反而成了小气被人笑话,节俭被当成贫穷的表现。我们需要在全社会改变那种所谓的虚荣消费心理和浪费观念,需要重新认识老祖宗留下的千年传统和良好美德。
甲;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可见一个家的兴旺发达勤俭是根基。所以,下面请乙同学为大家讲一讲在居家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勤俭节约!
乙:节约用水: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文明之舟自古依水而行。人类对水的依赖,就像婴儿之于乳汁。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河流和湖泊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滋润了土地,哺育了人民,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我们每天节约一滴水,就为地球添加了一分绿色。我们可以做到的:
1、洗脸洗脚的时间养成使用脸盆的习惯。
2、一水多用。用洗脸水洗脚水来拖地板、擦洗物品等。
3、用水时尽量使用小水流。
4、随手关紧水龙头。
我们每天能做的有:
1、随手关闭教室和宿舍内的灯,做到人走灯灭。
2、每天减少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
3、家电在不使用的情况下,不要长时间待机。
4、在白天的时候,尽量使用日光,避免开灯。
从自己身边做起,注意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天长日久,日积月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四、总结词:
甲:今天,通过这次班会,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比以前多节约一粒米、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让节约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共同参与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活动中来。
勤俭节约班会教案篇7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有关节俭的格言、故事。
2、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
情感
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
行为:
1、自觉爱惜劳动成果。
2、生活节俭,不浪费钱物。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对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则消息感触非常深,我想让同学们看看这则消息,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消息:6月23日星期六某晚报崭新毛巾当作“一次性”抹桌布
小学生“潇洒”为哪般?
本报讯几块钱一张的新毛巾,却被一些小学生当作了一次性抹桌布,在擦完了自己的课桌后当作垃圾扔掉了……如此情景,让本想锻炼其生活自理能力的班主任大跌眼镜。
据某小学四(3)班班主任介绍,为了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他要求每个学生从家里自带一块抹桌布,在6月20日大扫除时,将各自的课桌彻底擦洗干净,而后分别打分评比。不想,有5名学生带来的竟是崭新的长方毛巾,每块价值几元钱,在劳动结束后,它们都被扔进了教室一角的纸篓中。对自己此种浪费行为,5个孩子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生:我认为用新毛巾当作一次性抹桌布的行为是不对的。这样做太浪费了。
师:可我们身边的许多人和这5位小学生一样,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认为花钱大手大脚,就是阔气、大方。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生:一块毛巾也需要许多的制作工序,随意浪费掉的行为是不对的。
师:归纳学生的看法,揭示课题,板书: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二、合作学习,明白道理
师:先听课文录音,然后,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网的方式深入学习课文,讨论交流学习情况,解决以下问题: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焦裕禄的哪些事?
2、焦裕禄为什么要这么节俭?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师:口述合作学习的步骤: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2)组内发表意见。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4)组员补充说明。
师: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生活上严以律己,勤俭节约,为我们作出了表率。让我们再听听他是怎样看待节俭与浪费的吧。(课件播放:“在焦裕禄看来,生活节俭并不丢人,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是光荣的;而浪费财物,不该花的钱花了,不该扔的东西扔了,则是败家子的行为,是可耻的。”)
师:我曾记得毛主席说过一句话:“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拥有巨额资产,在我们看来,他的生活一定很奢华,但事实并非如此。请结合陈嘉庚的事迹,谈谈你对他说的“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能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一厘也不要浪费”这句话的理解。
3、课件出示:陈嘉庚的相片及他说的话。
师(学生回答后):无论是焦裕禄还是陈嘉庚,在他们身上都具有了节俭的美德;无论在生活困难时期,还是在经济富裕的今天,我们都要养成节俭的习惯。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
课件出示:课文第八自然段的部分内容。
板书:珍惜劳动成果培养节俭习惯
三、联系实际,自我教育
1、师:请谈一谈你对下面三件事的看法。
课件播放:根据课后的“议一议”“评一评”拍摄的小品。
小品1:小丽常常浪费纸,一张纸才写几个字就扔掉了。小英批评她,她说:“一张纸才几分钱,用完了再买。”
小品2:小全与妈妈到饭店吃饭。饭后,妈妈要把剩菜带回家。小全说:“别这样!让同学知道了,会笑话我们的。”
小品3:小明与小刚给同学过生日,小明送的是自己做的小礼品,小刚却叫爸爸花钱买贵重的礼品。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都谈得非常好,小丽、小全、小刚他们的做法都是错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向焦裕禄、陈嘉庚学习,生活节俭,不浪费财物,把钱用在应该用的地方。
2、师:学习完课文,让我们静下来,回顾一下过去,以前,我在勤俭节约方面做的怎么样?再展望一下未来,今后,我该怎样做?(每组的小记者抽取一道题,现场采访同学。)
师口述采访步骤:
(1)每组的小记者根据老师提供的题目采访本组的同学。
(2)小记者收集采访意见。
(3)小记者汇报采访情况。
采访题目如下:
①你有没有浪费过电或看见过浪费电的现象?如果有以上情况,你觉得今后该怎样做?
②你有没有浪费学习用品或看到浪费学习用品的现象。如果有以上情况,你觉得今后该怎样做?
③你有没有浪费水的做法或看到浪费水的现象。如果有以上情况,你觉得今后该怎样做?
④你有没有浪费粮食的做法或看见过浪费粮食的现象,结合今天所学谈谈今后应该怎么做?
⑤过去你是怎样花自己的零用钱的?今后你怎样使用自己的零用钱?
师:同学们从节约水、电、粮食、学习用品、零用钱等方面都谈了自己今后的打算,我相信同学言出必行。为鼓励大家,老师赠送几条节俭的格言给同学们,让我们师生共勉。
3、课件出示节俭格言:
(1)对于浪费的人,金钱是圆的,可是,对于节俭的人,金钱是扁平的,是可以一块块堆积起来的。
(2)为人不知储蓄,则一生困苦,致死贫乏。
(3)节俭是一大收入。
(4)以有余,补不足。
四、总结深化,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第九课“节俭光荣浪费可耻”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答案要点: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节俭当作美德,我们应以节俭为荣,浪费为耻。
师:那就让我们记住“节俭光荣,浪费为耻”这句话,把这句话作为我们今后行动的指南。课后,让我们利用班会的时间制定班级公约,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勤俭节约班会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水的相关特性及水的用途。
2、出芽幼儿节约用水、节约水资源的观念。
3、发展趋势幼儿的观查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力。
4、积极参加主题活动,感受主题活动的开心及成功的喜悦。
5、发展趋势幼儿的观查较为能力。
课堂教学关键、难题
课堂教学关键:让幼儿了解水的相关特性及水的用途。
课堂教学难题:发展趋势幼儿的观查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力。
主题活动提前准备
1、试验用的瓶子、杯子、色浆、可口可乐、醋、全透明的塑胶软细管。
2、被环境污染水的挂画。
主题活动全过程
1、引题:
(1)师:你口干的情况下,xx先想起了哪些?
(2)你手脏的情况下该怎么办?
(3)你见过哪些地方有冰?
2、试验、示范性:
(1)瓶子里放进色浆,让幼儿观查。
(2)杯子里各自放进醋、水、可口可乐让幼儿闻一闻,品味一下。
(3)面盆里的水倒进杯子里。
3、幼儿排序试验,下结论:
(1)水是流动性的;
(2)水是沒有色调的;
(3)水是全透明的;
(4)水是无气味的。
4、师:大家了解水有什么主要用途?
幼儿探讨小结:
(1)生活起居中用水;
(2)生产制造基本建设中的用水;
(3)动物与植物的用水。
5、师:水份谈水、咸水湖两一部分,而谈水的主要用途十分大,地球上的谈水已经降低,应了解并对你说周边的人节约用水。
教师总结:
水被环境污染变成浊水,浊水可给花浇水、浇树、浇稼,而环境污染了的水沒有解决,里边有病菌和有害的化学物质就变成污水,全球每一年有很多人因为喝过环境污染的水而得病乃至身亡,水中的水生动物也会遭受损害,因此我们要爱护水源,不乱扔垃圾。
勤俭节约班会教案优质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