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小测验和作业安排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想要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教师设计的教案需设置启发性问题和探究性任务,,下面是调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音乐春教案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音乐春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小脚的特征,喜欢自己的小脚。
2、理解儿歌内容,根据儿歌内容作出相应动作。
活动准备:
儿歌《挠脚丫》、泡沫垫。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泡泡糖",导入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玩一个非常有趣的"泡泡糖"游戏。我们伸出小手来,变颗泡泡糖,一粘粘到头发上,一粘粘到膝盖上,一粘粘到鞋子上。(教师说到哪儿,幼儿小手摸到哪儿。)
2、师:泡泡糖粘到小脚丫上,怎么办呢?
幼:把鞋子脱掉。(引导幼儿脱下鞋子、袜子,露出小脚丫)教师和孩子一起脱袜,边脱边说儿歌:缩起长脖子,拉下长鼻子,弯弯小身子,住进小房子。)
二、认识小脚丫。
1、师:现在我们的小脚丫都露出来了,泡泡糖一粘黏在脚丫上(教师指导幼儿将小手放在小脚上。
2、师:朋友们摸一摸,看一看你们的小脚上都有什么呀?
幼:有脚趾头师:数一数有几根脚趾头。
幼:5根。
师: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真棒,观察的真仔细。
你们有几只小脚丫呀?总共有几根脚趾头呢?
幼:有十根脚趾头。
幼:有两只小脚丫。
3、教师小结:两只小脚丫,十个脚指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三、儿歌:挠脚丫。
1、师:伸出你的'小脚丫和朋友打打招呼。看一看,比一比,脚趾头都一样吗?
幼:不一样,有的胖有的瘦。
师:大胖子在哪儿,小不点呢?用手指一指。
(指导幼儿用手指出大拇脚指、和小脚趾)师:小脚还有很多地方很好玩儿,有一首好听得儿歌专门讲了小脚好玩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念儿歌:挠脚丫师:儿歌中,你听到了什么?
幼:我听到了十根脚趾。
幼:我听到了大脚趾。
师:老师听到儿歌里面说我们的小脚本领很大的,可以脚尖点地、脚跟点地。
你们知道哪里是脚尖、哪里是脚跟吗?谁来说一说,指一指。
幼:脚尖是脚趾这里。
师:脚尖就是我们小脚最前面的地方,在我们的脚趾这里。我们一起来试试看脚尖点地。(指导幼儿用脚尖点地)(教师提醒幼儿:脚尖师小脚最前面的地方,那脚跟呢?)幼:脚跟是最后面那里。
师小结:小脚的最前面我们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脚尖。小脚的最后面是我们的脚跟。
我们一起来脚尖点一下地,脚跟点一下地。(指导幼儿感受脚尖、脚跟点地)
3、教师再念一遍儿歌师:老师再念一遍儿歌,请我们的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边一起念儿歌一边动动你们的小脚丫。
教师拿出泡沫垫,将脚放在泡沫垫上,在念一遍儿歌。边念边根据儿歌做动作。
4、请个别幼儿示范师:我看到很多朋友都找到小脚好玩的地方了,老师请他们上来表演一下。
教师请幼儿上来示范。
延伸活动:
师:我们的小脚丫还有其他地方也很好玩的,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说一说哪里好玩,为什么。
幼儿园音乐春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认识歌曲aba的结构,能用欢快、跳跃的方法演唱a段,而用抒情、舒展的方法演唱b段歌曲。
2、教幼儿学会轮唱、领唱、齐唱。
3、引导幼儿用歌声抒发毕业前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教幼儿学会轮唱、领唱、齐唱。
2、难点:帮助幼儿认识歌曲aba的结构,能用欢快、跳跃的方法演唱a段,而用抒情、舒展的方法演唱b段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指导幼儿认识歌曲aba的结构和性质。
请幼儿倾听音乐,使幼儿知道这首歌曲有三段,前后两段的`旋律是一样的,比较欢快、跳跃,中间一段则是比较抒情舒展的。
2、学新歌。
教师随音乐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教师帮助幼儿随琴声将歌词填入曲调中唱出。
引导幼儿用欢快和跳跃的方式演唱一、三段,而以抒情的方法演唱第二段,并通过练习让幼儿正确掌握。
3、讨论各种形式的歌唱方式。
组织幼儿讨论。
--哪一段比较适合领唱?为什么?
请幼儿领唱第二段,全体幼儿在第一、三段合唱,教师用指挥动作及语言及时提醒。
教幼儿看老师指挥,用轮唱的方法演唱第三段,并学会倾听。
4、幼儿演唱歌曲。
综合练习。
活动反思:
xxxxxxxxxx
幼儿园音乐春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体验大树和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
2、理解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学习用舒缓、跳跃声音来演唱不同的段落。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磁带以及录音机教师自备秋天背景图;自制活动教具小树叶若干片;幼儿人手一份小树叶道具。
活动过程
(一)、换位移情。
提问:小朋友,你们离开妈妈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
(二)、学唱歌曲。
1、熟悉歌词。
(1)、秋天到了,许多小树叶离开了树妈妈,它们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去问问它。
教师朗诵第一段歌词,并将小树叶粘贴在秋天背景图上。
(2)、“我们一起来问问小树叶吧!”幼儿学习按节奏朗诵第一段歌词。
(3)、猜想:小树叶会怎么说呢?
(4)、我们来听听小树叶是怎么说的,引入第二段歌词。
幼儿学习按节奏朗诵第二段歌词。
2、欣赏歌曲。
(1)、教师有表情的演唱整首歌曲,提问: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分段范唱,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歌曲不同段落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提问:(第一段)离开了妈妈的小树叶心里是不是很害怕?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出对小树叶的关心呢?(教师引导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声音演唱第一段。)
(第二段)离开妈妈的小树叶非常勇敢、坚强、乐观、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出小树叶的坚定、勇敢?(教师引导幼儿用跳跃、断顿的声音演唱第二段。)
3、幼儿学唱。
(1)、幼儿随弦律哼唱两遍。
(2)、幼儿边唱边尝试用“小树叶”道具做动作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尝试领唱和伴唱。
1、教师领唱,幼儿用“啦”伴唱旋律。
2、个别幼儿领唱,其他幼儿用“呣”伴唱旋律。
活动反思:
?小树叶》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它采取了问答的方式,生动的表现了小树叶勇敢积极乐观的形象。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始终把情感体验放在第一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我利用播放“秋天”美丽的'视频,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引起学生对以往生活急眼的丰富联想,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歌词,解决难点
考虑到一年级识字量不多,在咬字,吐字方面更容易出错。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有意无意的让学生跟着我用拍手拍肩的方法读出歌词的节奏,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老师的口型,保持原来字音的准确清楚同时使学生体会歌词的内在韵律。
三,情感体验,学习歌曲
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所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为了能让学生体会第一段树码吗的害怕与不舍,我设计了以“树妈妈”的一声叹息引起学生对“树妈妈”的情感关注。当我问:“树妈妈非常担心小树叶孤零零的飘到哪里都不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养的声音和速度来演唱呢?第二段的教学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在老师的表演中体会小树叶的坚强,勇敢,声音由第一段的‘轻、慢’变成了‘响亮而富有弹性”。
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些不足:有一句是“飘呀飘呀飘向哪里”学生在唱的时候总是漏了一句飘啊,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应对这一句的演唱进行专项练习。
小百科:树叶是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
幼儿园音乐春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利用图谱学唱歌曲,并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集体游戏。
2.引导幼儿两两结伴游戏,掌握在“嘿”的地方出拳的游戏规则。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1 . 图谱
2 .《猜拳歌》音乐
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
1.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和老师学本领吗?今天老师要教你们一首新歌,叫《猜拳歌》,叫什么呀?你们想听吗?仔细听老师唱。
师:好听吗?
2.师:想再听一遍吗?不过这次请你们仔细听,你都听到了些什么?(师范唱音乐伴奏)
师:在歌里你们听到了什么?
3.师:歌词都在黑板上了,可是它们的位置怎么排列呢?再听老师给你们唱一遍,然后我请你们上来排一排。(音师范唱音乐伴奏)
4.师:歌词我们已经排对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学唱这首歌。(集体学唱歌)
5.师:学会了吗?现在我们在加上动作,听着音乐一边做动作一边唱歌。(集体边做动作边唱歌)
二、玩游戏《猜拳》
1.师:《猜拳歌》这首好听的歌呀,我们还可以用它来玩游戏呢!可是怎么玩呢?
规则:剪刀可以剪布;布可以包石头;石头可以敲剪??
2 . 师:游戏规则我们都了解了,现在我们和旁边的`小伙伴两两听着音乐边唱边玩游戏吧。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师:老师刚才看见有的小朋友出拳快,有的出拳慢,有点不公平,怎么才可以公平呢?(说明有戏规则:唱“嘿”的时候在进行猜拳。出相同的动作时候要再次唱“剪刀石头布,嘿”)
3.再次进行游戏,强调在“嘿”的时候出拳
4.师:现在我们来用这个猜拳歌玩一个新的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面对面听音乐进行游戏,猜拳赢的小朋友做火车头,猜拳输的小朋友做火车尾。别忘了,在什么时候出拳啊?好,听音乐,做游戏啦!
5.师:小火车头们,恭喜你们,你们胜利啦,现在请火车头带着你们的火车在去找一列火车进行游戏,赢的火车坐火车头,输的就只能做火车尾。(直到所有的孩子排成一列火车)
三、结束
师:小火车们,我们要出发啦!不过,出发之前请你们想一想,今天我们是用手来玩猜拳游戏的,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玩呢?你们回去想一想,下次再和你们玩,好吗?师:好,我们一边唱猜拳歌,一边去找其他小朋友玩。
幼儿园音乐春教案篇5
?咿呀咿呀哟》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辨识音乐中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哟”。
2、主动参与,积极表现,感受节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小猫、小狗、青蛙、小鸭子)、音响、音乐《咿呀咿呀哟》、黑板。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一班的小朋友,准备好。跟着jojo老师一起去农场玩游戏吧,出发。
二、感知音乐
音乐一:
师:“听一听,农场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用什么好听的声音跟我们打招呼的`呢?
音乐二:
师:“小动物在用什么好听的话和你打招呼?”
幼:我听到了狗的叫声、我听到了猫的叫声......
出示动物图片:“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用好听的声音和小动物打打招呼吧。”
师:我们可以用咿呀咿呀哟的声音跟小动物们打招呼!
幼:咿呀咿呀哟.....
师:汪汪汪汪汪汪汪,咿呀咿呀哟。喵喵喵喵喵喵喵,咿呀咿呀哟。
跟着音乐跟小动物们打声招呼。
幼:汪汪汪汪汪汪汪,咿呀咿呀哟。喵喵喵喵喵喵喵,咿呀咿呀哟。
音乐三:出示小猫、小狗、小青蛙、小鸭子,模仿动物的叫声打招呼。
音乐四:动物声音打招呼
音乐五:孩子声音打招呼
三、幼儿跟随音乐创编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咿呀咿呀哟》可以用我们身体的“头、肩膀、膝盖、小屁股、脚来做游戏。
幼:用我们的肩膀跟着咿呀咿呀哟打声招呼吧!
音乐六:完整表现音乐。“让我们一起跟小动物问个好吧。”
四、结束环节:
音乐七:互动游戏,“我们和好朋友用《咿呀咿呀哟》打个招呼,问个好吧!”
幼儿园音乐春教案篇6
数蛤蟆
——中班歌唱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在音乐中表演是种快乐的事。
2、学习小组合作,敢于展现自己。
3、锻炼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一台录音机、4个小鼓、若干根小木条。
活动过程:
1、出示青蛙的图片玩抢答游戏,引出。
(1)幼儿分成4小组,每小组4个人。
(2)每组放有一个小鼓,发给每个小朋友每人一条小木条。
(3)指导语:小朋友,你们都见过青蛙了,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去观察过它们呢?下面我们来玩抢答游戏好不好呀?游戏规则是,老师提问小朋友来抢答,你们哪一组的小朋友知道答案就赶紧敲一下你们面前的鼓,哪一组先敲响鼓哪一组就先回答老师的问题,答对了就奖给小红旗一面,看哪一组得的红旗最多。
(4)教师给幼儿提问。
①蛤蟆有几张嘴?
②蛤蟆有几只眼睛?
③蛤蟆有几条腿?
④蛤蟆都吃些什么东西?
2、引导幼儿创编有趣的青蛙动作。
(1)指导语:好了,小朋友们现在你们都知道一只蛤蟆,一张嘴,两眼睛,四条腿,那我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编成一首儿歌好不好呀?
(2)引导幼儿边拍手,边念编好的儿歌让幼儿熟悉理解歌曲。
(3)跟随音乐,边唱歌,边跟老师表演创编的动作。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蛤蟆形象反复演唱歌曲。
(1)学蛤蟆爸爸的声音唱
(2)学蛤蟆妈妈的声音唱
(3)学蛤蟆宝形容词的声音唱
4、引导幼儿玩《蛤蟆捉害虫》的游戏
(1)进一名幼儿闭上双眼,原地慢慢自转,其他小朋友排圆圈绕着该幼儿向相反方向边唱边跳跃前进,当大家唱到最后一个“呱”时,全体幼儿停下,中间的幼儿伸出一只手向前指,指向哪名幼儿,他就是“蛤蟆”其他幼儿都是害虫。
(2)蛤蟆捉害虫,害虫逃回家。(放音乐,音乐一停小朋友就不准再跑)
结束部分:
蛤蟆宝宝,我们今天捉的害虫可真多,拿回家去喽!
幼儿园音乐春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音乐,并会用乐器为音乐演奏。
2.尝试根据语音节奏,为音乐匹配合奏的地方。
3.幼儿在教师指挥动作的暗示下,控制好自己乐器的声响效果。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易拉罐、竹筒、茶杯和调羹若干,蛋糕盒两个。
2.《雷神》音乐以及图谱。
活动过程:
1.幼儿随音乐做律动进场。
幼儿在歌曲《幸福拍手歌》的旋律下,做拍手、拍肩、跺脚的律动进场。
2.根据图谱,幼儿复习《雷神》的身体动作及语音节奏。
(1)幼儿听音乐复习《雷神》身体动作及语音节奏。
(2)幼儿分组练习,并在教师的指挥下能够分组进行演奏。
3.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并能用乐器为音乐演奏。
(1)教师出示易拉罐、竹筒、茶杯和调羹。
(2)请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并敲击乐器。
(3)让幼儿说出各种乐器的多种打击方法,教师归纳总结,并让幼儿按语音节奏进行有节奏的敲击练习。
(4)幼儿用乐器分声部的进行演奏。
4.幼儿交换乐器,并加上大鼓进行合奏。
(1)出示大鼓,并请幼儿想想应该把它放在音乐的什么地方。
(2)请一名幼儿上来听音乐找鼓点。
(3)大鼓与其它乐器进行合奏。
(4)幼儿交换乐器,并再次地进行合奏。
5.幼儿上台表演节目。
(1)请一名幼儿做主持人,介绍要表演的节目。
(2)幼儿进行表演,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定位明确,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幼儿能够用乐器为音乐演奏,并能够进行分声部的合奏。在活动的设计上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
幼儿园音乐春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意境,尝试用歌声表达小青蛙快乐逍遥的心情。
2.能调动情感和想象投入“找害虫”游戏中,并根据指令要求回到原位。
3.体验猜测虫子的乐趣和猜测成功的喜悦。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歌曲音乐《小青蛙》。
2.布置三个草地,草地里藏着自制的小虫子。
3.写着号数的小杯子5个,虫子造型的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歌曲。
1.提出“咕呱”叫声,引起幼儿对青蛙角色的猜想。
2.完整清唱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及歌词内容。
二、提出练习找虫子技能的游戏情景,在游戏的过程中初步习得歌曲。
1.提出练习“找虫子”的游戏情景。
2.和幼儿一起玩“找虫子”的游戏3—5遍。
3.根据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歌唱的情况解决重难点问题。
三、增加游戏挑战,引出三块草地的游戏情景,请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
1.讲解玩法,提出要求。
2.跟唱歌曲,学习捉虫。
3.反思游戏,再提要求。
四、引出“快乐逍遥”的歌词,并请幼儿进一步理解和体验,有感情的演唱。
幼儿园音乐春教案参考8篇相关文章:
★ 江南春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