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有多长教案5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设计可以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发现课堂管理问题并进行调整,以下是调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铅笔有多长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铅笔有多长教案5篇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

3.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 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米(m) 厘米(cm)

2. 用手比一比1米和一厘米有多长?

3. 你能正确使用这些长度单位了吗?

(1)房子高约4( ); (2)一支铅笔长18( );

(3)米尺长100( ); (4)课桌高约7( );

二、互动解疑

1. 认识分米

(1)猜一猜课桌高约7什么呢?

板书:分米dm

(2)探究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你对分米还有哪些了解?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3)剪一剪,1分米到底有多长?你能从纸条上找出1分米,并把它剪下来吗?

(4)想一想,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分米?

(小棒、光碟盒的长度……)

(5)我们的直尺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2分米)

2. 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1)请同学们在米尺上找出几个1分米,并汇报

0——10 10——20 40——50 90——100

(2)1分米与1米之间的关系

①在米尺上数出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1米=10分米。

②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

所以1米=10分米 1m=10dm

3. 认识毫米

(1)请你先估算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各是几厘米?

(2)讲述: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得更精确,我们要用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①关于毫米,你都知道些什么?

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所以1厘米=10毫米 1cm=10mm

②建立1毫米的表象

a:一张ic卡,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它的长、厚度。

b:课堂练习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4. 阶段性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厘米和分米”,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精确,我们还可以用毫米,这些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

三、实践运用

1. 填一填

2dm=( )cm 70mm=( )cmm 800cm=( )m

6m=( )dm 80cm=( )dm 3m=( )cm

2. 画线段

①20mm ②3cm5mm ③2dm

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练习本的长约( ); 课桌宽约( ); 一栋楼高( );

数学书厚5( ); 小亮身高135( ); 课桌高9( )。

四、总结评价

比划所学过的长度单位。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的活动体验1dm和1m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

2、初步理解1dm、1mm、1cm、1m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多媒体课件。)星期天,小猴子蹦蹦跳跳地要去数学游艺宫去玩,到了游艺宫门口,刚要进去,有—个声音在说:“小猴子,要想进入游艺宫,必须完成门上的题目。”小猴急忙跑过去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先估—估,再量出铅笔有多长。

它急得抓耳挠腮,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小猴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课题:铅笔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分米。

1.师:我们用小棒代替铅笔,请小朋友们把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小棒拿出来,先估计有多长,填在发给你们的练习纸上。然后动手量—量有多长,并好记录。再在小组内交流—下,你是怎样测量的。

小组活动,教师到各小组内巡视、指导。

小组活动完毕后,教师让1: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与方法,在全班交流,(教师板书:10cm。)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测量时注意的事项:

①0刻度线与物体的一边对齐;

②物体的另一边对着哪一个刻度就是几,眼睛正视直尺和物体的另一边(不能斜着看)。

汇报完毕后,让学生比较一下自己估测的值与实际测量的值相差多少。

2.学习表示方法。

师:小朋友们,在一年级时,我们学过米可以用哪个字母表示?(生:m。)厘米呢?

(生:cm。)我们刚才测量的小棒长度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可以用dm来表示,那

么1分米还可以写成什么?(生:1 dm。)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分米=10cm

或1 dm=10cm。让学生读几遍。

3.师: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测量完铅笔的长度后,门开了,里面是碰碰车,小猴

高兴地坐上去,咦?怎么不动呢,这时,一个声音说,“做完下面的题目,你才能玩碰碰车。”1 m=( )cm,1 m=( )dm。

小猴很快就填上了,开始玩车去了。

同学们,你们会做吗?并说说理由。

让学生口答,并多让几个学生说说是怎样想出来的。(教师板书。)

(二)学习毫米。

小猴子玩了碰碰车后,又想去划船,但是在船上也有一道题,要做正确后,船才能动。

出示:小朋友,你已经学会了怎样去测量物体,下面请你测量一下这枝铅笔有多长。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6㎝多3个小格)和小猴一起测量这枝铅笔,然后汇报。

(学生: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3个小格。)

师: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生观察后回答:10个。)

师:每个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所以1厘米= 。(生:10毫米。)(师板书。)所以这枝铅笔的长是 。(生:6厘米3毫米。)同学们帮小猴完成了这道题后,小猴可高兴啦,蹦蹦跳跳地去划船去了。

师:同学们请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1毫米有多长?用手势比划一下?看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先让学生商量一下,再让几个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三、巩固练习

小猴划了船,又想去玩别的玩具,他每玩一次,都会碰到一道题,小猴利用所学的 知识把每道题都做对了,把数学游艺宫逛了个遍,同学们,你们也来试着做做这些题吧。

1.课件出示第1题,让学生自己先估计一个值,再用尺子量,集体改正。

2.课件出示第2题,让学生试着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点拨;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

3.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然后让学生讨论、解决。

课后反思:

上完《铅笔有多长》后,我的心里沉沉的,好像压着一块石头,蛮不是滋味,这两天来课堂中的一些片断总是在脑海中重复播放着,想着如果能重来一次,也许会做得更好: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情境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用分米、毫米表示物体的长度,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复习旧知。

1、猜测老师的身高。

师: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学习,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现在,谁知道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大胆地猜一猜吧!

学生猜测。

师:我来告诉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64厘米。

(猜测教师的身高是我精心设计的与学生的课前交流,不仅能创设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学生在表述时会自然而然的用到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与探究进行铺垫。)

2、回忆米和厘米

师:老师的身高,用到了两个长度单位,是哪两个?(米和厘米)谁还记得米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厘米呢?你们能用手比比一米有多长吗?那一厘米有多长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说说,用手比一比。

(由于本课必须在具有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探索,所以我在介绍过自己的身高后,及时复习两个长度单位,开展“说”字母的表现形式,比长度大约有多长,想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连贯的小活动,既避免学生在下一环节操作中的陌生感,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1、测量吸管的长度。

师:(出示吸管)小朋友们都有一根吸管,拿起来看一看,想一想,估计一下。吸管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说说,并说明理由。

师:我们估计的准确吗?用尺子认真的量一量。

学生量一量,说说结果。

(吸管是教师自制的学具,它们是统一长度单位10厘米。这是因为在备课时。我认为教材设计的第一次“让学生估测10厘米长的铅笔”不够现实,于是用自制的吸管代替。这样便于课堂操作,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更有效的节约了课堂学习时间。课程改革实验提倡的一个观点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既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创造者,把教材看作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工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2、认识“分米”

师:老师告诉你们:吸管的长度是10厘米,也可以说是1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在你们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长的一段,用手比一比。学生用手比一比。

师:请你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你比得准确吗?可以把吸管放上去比比看,仔细看看并记住1分米有多长。闭上眼睛能想象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想出来了再睁开眼睛用手势比给同桌看一看,互相用尺子量一量,看谁比得更准确。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请小朋友用眼睛仔细地找一找吧!看看自己的.身体上、学习用品,也可以想想一些教室里的物品和家里的物品。

(由于长度单位的认识、长度空间观念的建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在认识“1分米大约有多长”的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长度的空间观念。第一步,我先让学生估测吸管大约有多长,再用工具准确测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初步感知1分米。第二步借助尺子、吸管用手势反复比出1分米的长短,建立1分米长度的观念。第三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加深对1分米长度的认识。)

3、探究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大家找到了那么多生活中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那你能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吗?找一找,米尺上从哪儿到哪儿是1分米?2分米从哪儿到哪儿?5分米呢?

指名指一指。

师:想一想,分米和米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请你们四人小组在一起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通过指一指米尺上的1分米、2分米、5分米从哪儿到哪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长度单位分米。

在找的活动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从0—10是1分米,从30—40厘米是1分米,从15到25

厘米也是1分米,不仅是数感的培养,更为学生创造了开放式探究学习的方式)

4、认识毫米

师:刚才,大家吸管测量得非常认真,现在请你们拿出一根较短的铅笔,用尺子量量铅笔有多长?

学生量一量,汇报。

师:刚才大家量的铅笔的长度有的是整厘米数,有的是几厘米多几小格,有的是几厘米少几小格,请你们看一看尺子,仔细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学生数数,说说。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老师把一厘米放大了,我们一块儿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画,共同数出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师:1厘米中有10小格,谁知道每小格的长是多少?对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可以写成1mm,谁能说说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现在,谁能再准确的说出你刚才测量的铅笔有多长?

学生说说。

师:1毫米大约有多长呢?拿出1分硬币,先看一看硬币的哪一部分长度大约是1毫米?用尺子量一量看,你看得对吗?对,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你能用手势比一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一分硬币,(平放)把硬币小心地取出来,看一看,1毫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铅笔的长度是不同的,在学生动手测量发现不一定是整一数时,在内心能产生一种思索,需要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来表示,于是就自然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另外,学生有了“1分米”的知识作为基础,在认识毫米时,可以适当的缩短时间,使课堂节奏有松有驰。课改后,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的设计要有弹性,根据课堂进程,及时变化。由于可能有部分学生课前就知道一些毫米的知识,在介绍毫米时,要根据当时孩子们的状况及时调整,学生可以自己认识的事物教师不要越俎代雹。)

5、小游戏:“神奇的手指”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好吗?(好)请把学具轻轻向前推!游戏的名字是:神奇的手指。注意听清要求:仔细看老师的手指,先闭合,然后慢慢张开。如果你认为手指之间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1厘米、1分米,就及时喊停,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估计得最准确。

教师手指闭合,学生估测,教师注意用工具检测学生估计得是否准确。

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玩游戏,注意用工具及时检验你估计的长度是否准确。

三、回顾整理,交流收获。

师:大家游戏玩得真开心,下课以后,大家还可以继续玩!现在,注意看黑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汇报

四、实践应用,巩固反馈

1、判断。

师: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判断,这些话说得对吗?

数学书厚约5毫米。一拃长约10分米。

小红身高138厘米。课桌高约7厘米。

1棵大树高5分米。跳绳长2毫米。

2、估一估,量一量。

除了判断别人的话是否正确,我们还可以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

多媒体课件出示表格及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学生动手量,全班交流。

(数学来自生活,自然最终也要回到生活中去。在孩子们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估计和测量,将数学知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这样有利于孩子们进一步培养长度观念,而且也让孩子们对数学更加有兴趣。)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4

昨天我执教了《铅笔有多长》这一课,课下后有如下一些思考。

?铅笔有多长》这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并为学习千米作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也是个难点,极容易混淆。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抓住教材的实质,精心地设计了教学过程,使其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现实的理解水平,还要抓住学生心理、思维的形象性、直观性特征,在创设情境以及教学过中,要贴进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还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去观察、操作、思考,从而获取知识。

本课从估计老师的身高,到动手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铅笔盒的长度,还有测量1分钱硬币的厚度,课桌的高度等等,都为学生建立长度的观念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2、灵活地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地安排教学层次、设计教学过程。

遵照教材所提供的课题,适当地调整了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使教学环节衍接更合理、自然。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认识毫米,能与教材所提供课题结合的更巧妙和紧密。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更有帮助。

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同时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因为学生在活动中脑、手的结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合作、自主性的学习又能促进个性的`发展。我让学生多次在合作中操作和探究,讨论和交流。如:观察、探究直尺厘米间的小格的长度、数量,测量铅笔长度、橡皮长度、课桌高度,一分钱硬币的厚度,在米尺上每1分米处系绳等等,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发现和理解,从而把握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关系。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编排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这是新的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也是我们每个人要认真领会和遵循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地充满活力。我也坚信我将继续为我的学生们奉献我的活力和智慧。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5

1、经历测量身边常见物品长度的具体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体验学习毫米、分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2、借助直尺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演一演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类推能力、合作意识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材与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尺上的刻度,动手量一量,用手势比一比,动口说生活中的实例等多种活动,感知、体验、建立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进行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每次测量时,都要先估计,再测量,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

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在生活中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很难建立。

设计思路: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教师从旁引导,走出关键的一步,其余交由学生尝试完成。

教学策略:

本课时的一个教学难点就是学会正确测量,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自学,然后,分组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类推能力、合作意识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单位化聚也是本课时的难点,先让学生完成练习,再讨论单位化聚的规律,突破了这个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2、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资源:

两人一把米尺,直尺、借书卡、1元硬币、一张光碟。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老师带来了你们的两个老朋友,大家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出示米和厘米并贴在黑板上。问:这两个老朋友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这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米和厘米用什么字母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学生比画)

同学们还想认识多几个长度单位朋友,帮助我们测量物体长度吗?下面来进行一个小组比赛,在比赛中认识长度单位朋友。

设计思路: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和它们成为好朋友。

一、活动一:估一估、量一量。

(要求:合作把结果填在表格中,同时不影响其它小组的思考,最后小组评比出优秀成员)

1、我们还学过了用尺子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同学们还记得测量的方法吗?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谁能准确地测量出这三条线段的长度,不过老师有个小要求:就是在测量每条线段之前,先来估计线段的长度写在()里,再用尺子进行测量,看你的估计和实际测量是否接近。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活动:测量线段。

3、汇报发现(出现不够整厘米数怎么办?)

导入:第三条线段比2厘米多出了5个小格,但是又不够3厘米,我们写2厘米或3厘米都不太准确,有办法解决吗?(用毫米表示)

板书:毫米mm

4、揭示长度单位:毫米

同学知道得真多!你能汇报你的发现吗?(由学生说出:当

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如果学生不能说出,由老师引导)。

二、自行探究,建立模型

活动二:找毫米

1、感知毫米

1m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厘米=10毫米

小结:量比较短或者比较精确的物体时,我们需要用到毫米,直尺上任意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由于毫米非常短,你能借助铅笔进行比画,在尺子上找出1mm有多长,告诉你的同桌吗?

3、请找出3mm的长度与同桌互相判断找对了没有。再找5mm,8mm呢?你能找出10mm的长度吗?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板书:1厘米=10毫米

1m=10mm

4、1厘米等于10毫米,那么2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呢?3厘米?

5、动手测量,再次感受毫米的长度。

请每组的组长从学具盒中迅速地拿出(借书卡、1元硬币、光碟盒等)放在桌面上,组织本组同学先估一估每种物品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再进行测量。

设计思路:让学生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提前有一个不具体的`感官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测量能力,体验学习毫米、分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合作精神)

名称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借书卡厚度

1元硬币厚度

1张光盘厚度

三、活动三:找分米

1、引入:除了米和厘米外,我们今天又学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量比较短或者比较精确的物体时,我们需要用到毫米,那如果要测量书桌面的长,我们选择毫米做单位,大家认为合适吗?有更好的选择吗?

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较方便。

板书:分米dm

1、1d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mm

2、用手比画出1分米大概有多长。

3、1分米=10厘米,即10厘米就是1分米,你能找出1米有多少分米吗?请四人小组在米尺上找一找。

4、介绍1柞和中指尖到手臂肘窝的长度。

5、闭眼回想四个长度单位有多长,再听老师口令比画它们的长度。

四、活动四:说一说、排一排、选一选。

1、说一说:我们一共有几个长度单位朋友了?

2、排一排:请四个学生扮演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几兄弟,让学生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

3、选一选: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练习本长约2()课桌宽约4()

一栋楼房高24()数学书厚约5()

小亮身高是135()一把直尺长约20()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五、活动五:说一说,评一评

1、你有哪些收获?

2、你觉得本节课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为什么?

2、估一估,量一量。小组评价(在选中的脸旁边打:)

名称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借书卡厚度

1元硬币厚度

1张光盘厚度

3、选一选:小组评价(在选中的脸旁边打:)

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

练习本长约2()课桌宽约4()

一栋楼房高24()数学书厚约5()

小亮身高是135()一把直尺长约20()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铅笔有多长教案5篇相关文章:

奥运有我作文通用5篇

窗外有蓝天的作文5篇

我有一个心愿作文5篇

心中有梦的作文5篇

窗外有蓝天的作文模板5篇

家乡有我作文700字5篇

有关于信心的作文5篇

6年级作文有你真好作文5篇

我有一个想法的作文精选5篇

关于有爱心的作文5篇

铅笔有多长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6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