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写好事迹材料可以激励人们勇往直前,追求人生的成功和幸福,事迹材料是培养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的重要素材,以下是调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革命优秀事迹6篇,供大家参考。
革命优秀事迹篇1
周飞虎,男,1971年3月出生,医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副会长,全军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常务委员等。
2018年11月29日,荣获中国敬业奉献好人称号。 2020年9月8日,荣获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2021年5月,军队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公示为军队“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21年11月,被评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他长期从事重症医学工作,政治思想坚定,忠诚于党,事业心责任感强。作为重症医学专家,技术精湛、为解放军总医院首批“百位名医”培育对象,多次成功挽救危重患者,先后参加了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西非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天津大爆炸救援、马里爆炸案救治维和伤员等重大国内、国际救援任务,均圆满完成任务,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17年被评为全国最美援外医生,2018年作为军队科技创新人才以“强军报国,军队科技创新人才风采”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模范践行了“不畏艰苦,敬业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精神,用忠诚与大爱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
革命优秀事迹篇2
黄继光(1930~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革命优秀事迹篇3
一句承诺有多重?一名医生的承诺,关乎生与死,更体现责任与担当。
每年5月12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周飞虎都会收到四川女孩唐钰岚发来的信息。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周飞虎将身受重伤的唐钰岚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恢复意识后,听到可能要截肢的消息,当时才24岁的唐钰岚感到“天都快要塌了”。
尽管希望渺茫,周飞虎还是决定保守治疗,尽最大努力保住患者的伤腿。知道唐钰岚喜欢吃榴莲,周飞虎经常开导:“你要对自己有信心,等痊愈了我给你买榴莲吃。”周飞虎和战友们克服重重困难,悉心救治,终于保住了唐钰岚的双腿。
2020年5月12日,唐钰岚给周飞虎和重症医学科的护士寄来两箱家乡水果表达感谢之情,并报告喜讯:当年对面病床的黄梅花已完成硕士学业,成为一名心理医生。
“这个小姑娘当时双腿不得不截肢,我们谁也不忍心告诉她。”周飞虎回忆,每次换药时,他们都小心翼翼地用床单遮挡,幻肢感让黄梅花以为自己双腿还在。周飞虎还和战友们一起帮黄梅花重拾生活信心,逐渐变得开朗起来的她对周飞虎说:“长大后我也要成为像你们这样的人。”
一个不经意的约定,多年后成为现实,让周飞虎无比欣慰。“生命相托,永不言弃。”周飞虎总是给患者带去信心和勇气,并为这个诺言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救治危重症患者万余例。
“尽全力救治你”,是周飞虎对生命的承诺,而“坚决完成任务”,是他作为一名人民军医,对祖国和人民的承诺。
2016年,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遇袭,战士申亮亮不幸牺牲,多人受伤。上级命令,由周飞虎担任医疗组组长,赴海外救治受伤战士。
马里医疗条件有限,伤员被送往塞内加尔一家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回国接受进一步治疗。医院设备数量不足,没有监护仪,周飞虎丰富的临床经验发挥了关键作用。20多天时间里,几位伤员陆续度过危险期,病情稳定下来。回国的飞机上,周飞虎担心伤员突发血栓和呼吸问题,一遍又一遍地听诊、观察……最终,4名伤员全部平安回到祖国怀抱。
作为重症医学专家,周飞虎多次参与军内外重大抢救任务。他还多次赴朱日和等地培训指导基层军医、驻训官兵和即将执行援外任务的官兵。作为国防科技创新某重点项目主要成员,他两赴西藏阿里,参加野战医院监护病房建设,为高原官兵提供医疗卫勤保障。
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危重症患者,哪里就是周飞虎冲锋的“战场”。走进周飞虎的办公室,记者看到迷彩战备包放在显眼位置,简朴的书柜里摆放着各种荣誉证书——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得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最美援外医生、中国好医生等荣誉。这是他一次次拯救生命、践行承诺的见证。
革命优秀事迹篇4
江竹筠
江竹筠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____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____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____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十分用功,记忆力超群。之后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_《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____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____,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
1947年春,中共____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提高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____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____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____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革命优秀事迹篇5
作为一名军医,周飞虎多年来在抗震救灾、抗击埃博拉、_国际维和救援、特大安全事故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使命召唤即能“冲得上、救得下、治的好”。多年来,他努力让思想紧跟战场、用精湛的医疗技术救治官兵,矢志成为“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卫勤尖兵,仅2016年就多次执行一些重大事件的官兵救治任务。
1、_爆炸维和伤员救治:2016年6月,随军委工作组赴_救治我受伤的维和战士。在军委工作组及其他医疗队员按期回国后,作为重症医学专家,该同志坚决服从命令,克服巨大压力,在随后的20余天里,包括端午节期间,独自一人留在塞内加尔救治重症伤员,使伤员转危为安。在伤员救治过程中,每日评估患者伤情,确定转运后,与当地医院及联合国相关部门沟通转运等事宜,并根据患者情况,充分考虑回国路途遥远环境复杂等情况,详细制定伤员转运途中的预案,确保转运过程的万无一失,将包括2名重伤员在内的4名伤员安全转运回国,受到联合国相关部门、x方医院、我驻x大使馆、军委维和办等相关部门高度肯定和赞扬,其中_军中央医院副院长姆贝伊上校专门向我驻塞使馆武官表示:“在和周医生的合作过程中,我们的医生学到了不少东西,我非常希望将来有更多像周医生这样的专家来我们医院进行指导、培训”。相关事迹多次被包括各大媒体报道,并作为全国老中青三代党员典范的代表在人民日报七一特刊及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刊播。
2、_x遇袭维和伤员救治:当地时间2016年7月10日18时39分(北京时间7月10日23时39分),中国第二批赴_x维和步兵营担任难民营哨位警戒的1辆轮式步战车遭炮弹袭击,造成我维和士兵伤亡。该同志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与总医院其他科室专家一起参加远程会诊指导救治,并结合自己在马里的救治及转运伤员经验,向随后被派往非洲接送伤员的专家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方案,确保伤员转送的安全。
3、泉州180医院救治伤员:2016年3月,某特战旅发烟罐吸入十余名伤员被收治到福建泉州180医院,3月24日该同志接到命令后紧急赴180医院,参加救治包括icu内3名重症伤员(均进行了ecmo支持治疗)在内的10余名伤员,在随后40余天救治中,二赴泉州,清明、五一小长假均在180医院渡过,经过大家共同努力,除一名伤员去世外,其余均恢复正常,受到部队领导的表扬。
4、驻马店159医院救治伤员:2016年9月12日该同志接到命令后紧急赴驻马店159医院,参加救治某炮兵团3名重伤员,中秋佳节不休息,经过7天的不懈努力与精心治疗,参与救治的重伤员中,2名转危为安,1名病情稳定,受到陆军部及基层部队领导的表扬。
革命优秀事迹篇6
赵一曼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革命优秀事迹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