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种沟通的工具,帮助我们与老师和同学更好地交流和分享知识,作文是一种铭记历史的方式,可以让我们留下珍贵的见证,调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敬佩的人物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敬佩的人物作文篇1
金秋十月,我有幸随父母参观了位于兴化的板桥故居。突然明白,原来是江南水乡特有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造就了一代宗师——郑燮。
漫步清幽的宅院,暂避喧嚣,渐渐就穿越了时空,与大师郑板桥有了心灵的契合。院子里竹影婆娑,在摇曳的竹影和沙沙的竹声中,板桥大师的身影也隐隐出现在竹林之中。这挺立的劲竹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不正是他不屈权贵、清正廉洁的真实写照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掷地有声的词句,不正是他自白的心声吗?因为不屈于权贵,十年寒窗苦,却只博得了一个知县的官职,而这个知县也因做不到对黑暗视而不见,同流合污,只得道声“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回扬州卖画糊口了。辞官的他真正是“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走了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时代,这可真算是天下奇闻了。一个知县竟然要靠卖画来维持生活,这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郑板桥不仅自己做到白璧无瑕,更可贵的是他是一位体恤民情的好官、清官。在那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时代,像他这样一心为民的人,一定会被官场同僚视为洪水猛兽。走在幽静的竹林中,不禁想起了小学曾学的课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当年他任潍县知县,恰逢大灾之年,百姓无粮可吃,饿死无数,易子而食。郑板桥辗转反侧,夜不成眠。“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他内心煎熬的真实写照。终于,他舍弃了自己的仕途,冒着被砍头的危险私开官仓赈济灾民,有人劝他三思而行,他怒斥:“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郑板桥强令城中富户平价放粮,并为灾民设粥棚。他自己以身作则,首先捐钱抵粮。一时官私粮仓齐开,任由治下百姓凭户口本或者暂住证借粮,更了不起的是待百姓借粮完毕,郑板桥居然当众烧毁所有借据,活人无数。以至于被罢官后,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
静听沙沙竹声,缅怀板桥高洁,不禁浮想联翩:如果当年的官员都像板桥一样,那丧权辱国的条约是否不会一一签订?中国是否不会沦为半殖民地国家?那近百年的苦难是否就不会成为历史?我们的祖国是否一直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又想:在当今的中国,是否可以把郑板桥树为官员的表率?熟记于心而后为官。那样的话,电视中是否会少些贪腐的新闻,多一些勤政为民的先锋?我们的祖国是否会崛起得更加迅速?
环顾四周,白墙黛瓦格外的朴实、内敛,诠释了板桥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所画的兰、竹、石,也与其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
我喜欢他,因为他平实无华、才情出众;我敬佩他,因为他大气凛然、刚直不阿;我崇拜他,因为他不畏权贵、一心为民。他是我的偶像,是我前进路上的明灯,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我一定会踩着他的足迹前行,做一个平凡而有用的人。
敬佩的人物作文篇2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我也不例外。我们喜欢的历史人物,都有相应的理由,历史人物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都有让人赞叹不已的事情。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关羽——关云长。
他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蜀国大将。桃园三结义,“刘关张”,“关”就是关羽。我喜欢他的豪爽,讲义气……
他让我产生好感是在《三国》这部电影里,他和二位兄台,一起带兵解徐州之难。因为徐州已被曹操围得水泄不通,急需帮助,所以他们才去的。他杀敌时出手豪爽,拿一把大刀,直杀敌人主力,把敌人击退,他那力气,看了就让人畏之。一刀劈死三五个没问题。我本来就看武打片、战争片上瘾,只要主人公武力威猛,我都对他产生敬意。所以从此我深深敬佩他。
还有他的讲义气。“过五关斩六将”大家都听过吧?说的就是关羽为救刘备妻儿,闯进曹军大营,就出嫂子,而这一路要过五个关卡,每个关卡都有一名大将防守,关羽,连过五关,斩死大将,有一个关卡,死了两个。平安把嫂子就出,且归还大哥。这更让我喜欢他的威猛,而且还有讲义气。
我还喜欢他的稳定果断,这就是让我最伤心的片段了——关羽去世。他守荆州时,吴国来攻,关羽自知兵不如人但他丝毫没有退却,而是稳定的在城中下棋,最后,敌人攻破城门,杀进城中杀死关羽。关羽死时,也并没有退却,而是果断的自尽,然后被吴国主将吴猛割下头颅,悬挂城门前。
这果断,这义气,这豪爽,真是让人产生敬意。他毫不胆怯,他讲义气,这是我更喜欢他,经过我的讲述,你们是否喜欢他。你们喜欢谁?快来为同学们讲述一下吧!
敬佩的人物作文篇3
文天祥,抗元英雄,吉州庐陵人,原名云孙,字天祥,中举之后,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中状元后改字宋瑞,号文山。
文天祥少年得志,20岁状元及第,一举成名。然而生逢未世,朝政黑暗,被权臣贾似道排挤,37岁便被免还乡闲居。虽然闲居在家,文天祥仍然时刻关注着局势的变幻,希望能有机会一展抱负,德佑初,元军攻破宋长江防线,临安告急,皇帝下诏起兵勤王,文天祥发动家乡豪杰勇士和当地的少数民族山民,组织了万条人的'军队奔赴临安抗副使,知赣州,他的朋友劝他明保身,“令蒙古军队之路并进,已经接近临安,相公只有万余乌合之众,何异于驱群羊而博猛虎?”文天祥并未退缩,知难而进,“对面前形势我也是清楚,但我最痛恨的是国家养育臣庶300余年,而一旦有难,诏天下勤王,却没有一个一骑而应,所以我不自量力,让用表率,或许天下忠义之士会闻风而起,这样的话,社稷或许可以保全。”文天祥家道殷实,自实招勤王以来,把全部家当都贡献出来充做军资。
在崖山一战,张弘范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但文天祥将自己前些日子写的《过伶仃洋》一诗抄录给了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情不自禁的赞道,好人好诗。此后不再逼文天祥,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处理文天祥之事。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并将他送到大都,企图加以劝降。文天祥到了大都,拒绝元朝的利诱,被关进大牢。最后被元世祖杀死,在狱中写下了这《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日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宁死不屈,大义凛然。引颈就刑,其高风亮节代代相传,令人景仰敬佩——文天祥!
敬佩的人物作文篇4
秦始皇兼并六国,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专制帝国。但专制暴虐、焚书坑儒、大兴土木,使秦始皇饱受抨击。这个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帝王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他在13岁即位9年后亲政,迅速平定太后的舍人嫪毐发动的叛乱,并以放纵嫪毐的罪名罢免吕不韦。通过这些行动,秦王嬴政把权利完全集中到自己手中。 他花费10年时间,实现了统一各国的雄心,也适应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 成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国。在政治方面他推行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和三公九卿制分权独立又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统治体制,确保皇帝对全国的统治,组建了一个空前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在文字方面全国改用小篆,文字的统一对各地的文化交流和共同文化进一步形成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他下令统一货币度量衡,方便了各地的贸易来往和国家的财政税收。并且还修筑驰道,疏浚鸿沟开凿灵渠,为抵御匈奴,修建长城,有效阻挡北方少数民族侵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
秦始皇也是一个唯我独尊、专制暴虐的君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限度。为了修建宫殿、陵墓和满足秦始皇奢侈的生活,秦王向民众征收大量的赋税,造成“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力织不足衣服”的悲惨状况。为了稳固其同志,还制定严酷的刑法。
尽管后期他昏庸无道,但是他结束了战国以来的混乱局面,《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缺点掩盖不了他的光芒。
敬佩的人物作文篇5
最近,我读了《你不可不知的中国名人故事》这本书,其中一代君王——李世民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
李世民童年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既精通经史又擅长骑射,可谓文武全才。当上皇帝后,他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君臣之间亲密无间。在这种开明、融洽的环境下,许多人的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都得到了实现。国家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的繁盛局面。
显然,李世民是一个成功的君王,他为什么会成功呢?我认为有以下两点要素:一、从个人方面来说,李世民文武双全。俗话讲: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李世民能文能武,这是他能够成功的一大要素;二、在治国方面,李世民善用人才,不仅如此,他还能将优秀人才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做到人尽其才,这也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两方面的要素李世民都具备,他的成功是理所当然的。
就拿我写毛笔字来说吧,我从一开始的“鬼画符”到后来的帮亲朋好友写春联,也是有原因的,一是我喜欢写毛笔字,我认为自己具有写好毛笔字的能力;二是我能写好毛笔字离不开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没有了老师的指导,就算我能力再大,也不能把毛笔字写好。再说,李世民治理好国家也需要大臣们的辅佐,没有了大臣们的齐心协力,他一个人也肯定治理不好国家的。所以我们要想取得成功,除了自身具有成功的能力之外,还需要众人的帮助和指导。
我敬佩一代明君——李世民!
敬佩的人物作文篇6
苏武,是汉朝的一位中郎将,使臣。
有一日,匈奴派使臣来和汉朝谈和,并把匈奴扣押的所有使臣放了回来,汉朝见匈奴谈和便派使臣回礼,这使臣正是苏武。
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些事,使得苏武受到了牵连,匈奴便把苏武扣押了下来,让卫律劝苏武投降于匈奴。
卫律,原本是一个汉朝使臣,被单于扣押,在诱惑下投靠了匈奴。
卫律对苏武说:“苏武,在这里大王待我很好,他封我为王,手下有百万大将,何不留在此地享受荣华富贵?”苏武指着卫律的鼻子大骂道:“你是汉朝的子弟,现在却来劝我投降,如果我投降,不就有辱了汉朝的气节,与其这样我还不如去死!”说着,苏武掏出一把锋利的匕首,在脖子上狠狠一刮,卫律赶快扶住苏武宣来太医,这时苏武的脖子已经受了重伤。
如果苏武投降于匈奴他完全可以享受到荣华富贵,如果他那么做了就有辱了汉朝的气节,所以他宁死不屈,向世人证明自己的爱国忠贞,他是那种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人,这种忠贞爱国之情深深的感动了我。
可是上天仿佛和苏武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居然活了下来,单于被他的所作所为震惊了,便开始折磨苏武,想让他投降:把苏武关在一个露天地窖里,不给吃,不给喝,当时正是冬天,苏武渴了就捧一把雪喝,饿了就撕一块羊皮毡吃,就这样过去了一个月,苏武仍没被饿死。单于便把苏武发派到北海边,给了苏武七只公羊。说,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崽儿就让苏武回去。
北海边一片银白,刺骨的寒风咆哮着,雪没到了膝盖,寸步难行。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苏武一直思念着家人,他用顽强的意志力活了下来......
当苏武回到汉朝时,手里依然紧握着光秃秃的旌节......
苏武这爱国、坚贞不屈和不辱使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好一个苏武,好一个汉朝英雄!他就是我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我将像他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
敬佩的人物作文篇7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当读起这首悲壮的诗篇,我便不由得想起了伟大的爱国主义人士文天祥的光辉事迹。
文天祥,出生在被战争与硝烟所笼罩着的南宋。当时,宋朝正与实力强大的元朝军队做斗争。不幸的是,宋朝被元朝所击败,被抢去了许多城池和土地。文天祥听说以后,非常气愤。他毅然变卖家产,联合各地的反抗群众及政府,顽强地进行抗争。元朝统治者很惊恐,急忙派出军队进行围剿及反扑。文天祥所率领的部队虽然英勇顽强,但由于实力薄弱,在大海战中被击败。
战役失败后,文天祥被押到广州。元朝将领张弘范对他说:“宋朝灭亡,对皇帝的忠孝也已经了解,即使杀身成仁,又有谁把这事写在国史?文丞相如愿意转而效力大元王朝,一定会受到重用。”文天祥把头一扭,义正言辞地讲道:“不能解教自己的国家,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能再怀二心?”元朝政府为了使他投降,使用了各种利诱手段,甚至连元太祖都来亲自劝说都没有动摇文天祥。最后,文天祥只说了一句话:“我只求一死!”
见无法动摇文天祥,元朝政府下令把文天祥斩首。南宋的老百姓围拢到刑场旁,见文天祥最后一面。走向刑场时,文天祥神态自若,步态安详,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随着指挥者一声令下,文天祥从容就义,年仅47岁。老百姓们见了,都默默的檫着眼泪,为这位保家卫国的大英雄默哀。
“英雄不死,浩气长存!”文天祥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他那顽强不屈、正义凛然的精神一代接一代的传了下来。中国只是有了这些正义之士,才更加富有希望。作为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不畏恶势力,勇敢的抗争,才会是祖国的未来更加和谐、美好!
敬佩的人物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