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号事迹模板6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一篇有效的事迹材料能够发挥弘扬正气,推动工作的效力,事迹材料是记录一个人或团体在特定时期内所取得成就的文档或资料,调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先锋号事迹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先锋号事迹模板6篇

先锋号事迹篇1

张大伟,男,28岁,汉族,本科学历,2012年落户于乌拉盖管理区巴音胡硕镇,随后党组织关系转入到查干胡硕社区,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他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帮助社区和社区居民解决了很多电脑和电器上的问题,5月在社区党委换届选举中,成为了查干胡硕社区年轻的党委委员和团支部书记,张大伟同志是一位具有亲和力特点的好同志,他热心公益,助人为乐,深得同事朋友们的喜爱和单位领导及群众的好评!

一、助人为乐,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一头扎进社会公益活动中。积极加入到团委组织的青年突击队,到每个村子开展环保活动、和垃圾清理。他在单位也好,居住的小区也好,还是人民群众长期聚集活动的广场上,均积极组织和参与“助人为乐、敬老爱亲”、“文明从我做起”等活动。通过他的努力,他所在的小区大家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使社区、小区处处呈现出了人人讲助人为乐、敬老爱亲的浓厚氛围。多年来,他秉承单位内单位外,家里家外,始终如一,用实际行动传播爱的文明。根据他的专业特长,在他服务的小区经常义务服务小区住户的水电,为很多住户更换灯具、维修电路。助人为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近日来,在很多捐款活动中他都积极响应号召,每次都积极主动捐款捐物,体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邻里相帮,患难相恤。他始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更多的人,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也充分体现了其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

二、具有亲和力特点的好同志

张大伟同志热心助人,乐于助人获得同事和朋友们的喜爱,也得到广大居民及家属们的认可。他平时对同事、对乡邻、对患者,对朋友都能以诚相待,友好相处,不论是谁,遇到什么困难,只有他碰到或是只要找到他,他都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帮助和安慰。他也常说:“同事邻里相聚一起工作,一起居住生活都是一种缘分,多做一些好事情,善事情,大家的关系就肯定会和谐,邻里关系肯定会和睦,不仅工作起来有劲,而且自己心里也很舒坦”。张大伟同志还是无偿献血者的倡导者,先后献血4次,累计献血1300毫升。他主动做群众思想工作,小区和单位许多人被他的真情感染,主动义务宣传无偿献血知识,主动参与到献血中,真正体现了“血液不分你我他,患难共处是一家”。

他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多年来,他助人为乐之举一直得到父母、妻子和儿子的理解和支持,他也是家人中的榜样。

先锋号事迹篇2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农民不再珍惜传统文化:无论是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观念扭曲,还是不良风气的传播赌博、天价礼金等恶习的侵染……现实的乡村无法安顿农民的灵魂,进而也无法安放一个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振兴乡村文化需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才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当下,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滞后,“好山好水好无聊”,是回乡青年的调侃,无疑是对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生动反映。在感慨农村春节“千家万户搓麻声”时,其实更应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间,无论是传统庙会节庆活动,鼓励开展秧歌、社火等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还是各乡各镇自导自演新潮“村晚”,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驱动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再现与重塑。

振兴乡村文化需丰富文化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对农村文化活动的认同和参与呈现显著差异。当下,大多数农村地区老年文化活动比较红火,却忽视了青年文化活动。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留在农村,不仅是因为城里收入高,而且是因为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对他们有着巨大吸引力。如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搞“大锅饭”,只有区分不同群体,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才能使优秀文化内化于农民心中,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实践。

振兴乡村文化需建设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文化发展载体,是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的依。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思潮中愈发凸显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农村基层文化场所建设仍然十分滞后。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图书、报刊来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书籍内容陈旧,书籍的种类比较单一,特别是贴近农民实际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较少,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农家书屋已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为数不多的亮点所在。文化场所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动开展的依托。故而,应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筑牢根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愿景,不仅仅是好山好水,乡愁之中更应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留续,用文化振兴,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家园。

先锋号事迹篇3

疫情突然袭击,过年的一切娱乐活动都按下了暂停键:没有串门、没有聚餐、没有庙会……人们为躲避病毒的侵害,只能呆在家里。然而这时却有一批逆行者,他们不顾生死安危、挺身而出、闯入疫区医治患者。他们用逆行,描绘出最美的样子。

钟南山,一位84岁高龄的医学院士,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他毅然选择前往武汉一线。没有飞机就坐动车,没有卧铺就在餐桌前小憩,他那仰头休息的样子,怎能不让人心疼、使人动容?

张定宇,一位身患渐冻症的院长,明知自己只有十年的寿命,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走进重症病房,与死神较量。而此时,他的妻子因接救病人也感染了病毒,他从不曾去探望过,为的是争取时间救治更多的病人。每当我的脑海浮现张爷爷的身影,眼圈总会湿润,难道还有比这更宽广、博大的胸怀吗?

还有那些主动请战的医生、护士,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一线。那一双双被消毒水腐蚀的手、一张张被护目镜压得伤痕累累的脸,一个个理得像灯泡似的卤蛋头!他们不就是天使的样子、最美的容颜吗?

而我们呢?呆在温暖的家中,或浏览书籍、或啃着鸡腿、或躺在柔软的沙发上打游戏,甚至像知了一样反复埋怨:无聊……要知道,这看似无聊的生活,是他们用生命守候的呀!

所以,谢谢你们——最美的逆行者。有了你们,人们不恐慌、有信念:只要团结更坚、胜利就在明天!

先锋号事迹篇4

江苏省内疫情多点散发,江苏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和江苏省委要求上来,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发展攻坚战。

江苏警官学院基础课教研部党总支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党员干部教师们一方面抓好教学科研工作任务落实,一方面积极迅速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母女接力任“大白”。“要上门为老人核酸检测?我去吧!”教研秘书徐爱华和女儿一起放弃休息、战胜恐惧,勇敢地来到一线,参与热河南路街道的抗疫工作。穿着“大白”行动不便,戴着面罩视线模糊,几个小时汗如雨下、心跳加速,但是徐爱华每次都主动承担上门为老人、病人核酸采样的任务,有些居民家中需要爬楼梯,一圈走下来,累出一身汗。“请出示苏康码、行程码、出入证,配合测量体温。”“好的,谢谢!”重复的话语和动作,不变的耐心与细心。徐爱华的女儿说:“虽然目前我还只是入党积极分子,还没有成为一名正式的党员,但我的妈妈是党员,我是党的女儿,在这危急关头更加不能退缩,也要和妈妈并肩在一起。”

摄影大师见优势。外语教研室的朱安春老师,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身着防护服,用“摄像神器”,在核酸检测现场,切换各种录入模式,耐心细致的做好身份信息录入工作。不少年纪大点的人只准备了身份证,有的甚至还装在一个不是很透明的证件套里,朱安春老师耐心地等他们拿出来或者帮他们取出来;没有带身份证件或者还没办理过身份证件的小朋友,朱安春老师则细致地帮他们一一输入个人信息,包括名字、身份证号以及联系电话等,然后再跟他们核对一遍,确保录入信息准确无误。在气温高达30摄氏度的春末,身穿防护服工作一下午的朱安春早全身湿透、饥肠辘辘、头晕眼花,但始终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条信息,并以阳光乐观的心态带动身边队友,保障核酸检测数据录入工作稳中有序。

抗疫捐赠现爱心。车轮急转,包藏着诸多的汗水和力量,怀揣同一个梦想和责任。文学与文化教研室周晨老师利用与江苏苏禾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院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的机会,积极参加该研究院组织的爱心抗疫捐赠活动,赴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及下辖的独墅湖社区捐赠kn95口罩、方便面、饼干等一批抗疫急需物资。

采样现场保秩序。“请大家排好队,带好口罩,保持1米距离,提前准备好身份证。”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的“神经末梢”。张洪波主任主动与建邺区莫愁湖街道莫愁湖社区对接,积极参与社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在检测采样区域维持现场秩序,快速进行信息登记,引导群众有序排队,保证检测流程衔接顺畅,提升检测效率。

双语沟通暖人心。在万科金色家园小区居住的外籍人士比较多,外语教研室的罗瑞林老师积极主动帮助社区在核酸检测现场化解由于沟通问题给他们带来的不便。通过中、英双语温馨提示、广播为外籍友人“划重点”,提醒外籍友人加强自我防护的同时配合防控措施,及时上报旅居史、居家医学观察。

心连心,肩并肩,众志成城,疫线有我。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基础课教研部党总支在疫情防控中,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骨干模范带头,教师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奋战在抗疫一线,与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践行公安院校教师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点滴微光,可成星海;愿春来疫去,山河无恙;情存疾散,你我皆安。

先锋号事迹篇5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解开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解开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解开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先锋号事迹篇6

妈妈“出征”西安,11岁的女儿悄悄将暖水袋、山楂丸、巧克力塞进妈妈的行李箱,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她抵达西安,迅速投入抗疫一线,给确诊患者加油打气,给小病号讲故事、梳头发,她是患者的暖心“大棉袄”。

2021年12月31日早上7点,宝鸡市中心医院的首批医疗团队紧急出发,去西安市集中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之一的西安市胸科医院某病区开展工作。宝鸡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闫晓红就是其中一员,“支援西安抗疫,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同时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责无旁贷。”当天闫晓红抵达酒店,稍事休息后,就和同伴赶往西安市胸科医院参加上岗前培训。为了快速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她和同伴放弃休息,认真培训,一心只想快点投入工作。

查房、问诊、测温、测血氧……这对闫晓红等人来说毫无压力,但医院新的操作系统却让大家犯了难。“团队负责人想方设法要到新系统操作流程,发到微信群里,大家利用休息时间在手机上学习,互相交流、沟通,两天时间我们就将新系统‘拿下’了。”闫晓红说,团队协作精神一直以来是宝鸡市中心医院的“传家宝”,这次也充分展现出来。让闫晓红暖心的还有宝鸡市中心医院领导不远千里给大家送来牛奶和果饮,这让闫晓红感触颇深:医院是大家强大的后盾,是温暖的家。

“大夫,我今天能出院吗?”“阿姨,我乖乖吃饭了,今天检测结果怎么还是阳性呀?”这是闫晓红在病区听到最多的声音,她特别理解患者渴望正常生活的心理,因此在治病的同时对患者进行“话疗”,加油打气,并且抽空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教他们七步洗手法。“小雅雅,你看这是什么?”“呀,我最爱吃巧克力了,谢谢阿姨!”当闫晓红将一盒巧克力和卡通发卡,送到6岁的小雅雅手中时,她看到小雅雅眼神里充满了喜悦。原来这些都是闫晓红的女儿给妈妈的“小惊喜”,是闫晓红整理行李箱时发现的。

“我比较怕冷,也容易积食,女儿就悄悄将暖水袋、山楂丸放进去,那一刻我心里暖融融的,闺女长大了。”闫晓红说,女儿要是知道她把巧克力和卡通发卡送给了小病号,肯定很开心,也希望这些“小礼物”能让小病号重振信心,战胜病毒。这段日子里最令闫晓红感到振奋的就是患者一个个治愈出院,西安新增确诊病例逐日减少。

“这是我人生中一段很难熬的日子,是你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走出了这段崎岖路程……”这是一位治愈患者出院前在医患交流群里发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医务人员的感谢和认可。“我们有信心战胜疫情,到那时再跟家人团聚。”在支援西安的这段日子,闫晓红化作“大棉袄”,把“小棉袄”最真挚的爱,用别样的方式传递给每位患者。

先锋号事迹模板6篇相关文章:

个人先进简要事迹6篇

英雄人物事迹优质6篇

感人事迹作文300字6篇

事迹介绍演讲稿6篇

师德标兵事迹材料范文6篇

银行柜员先进事迹6篇

资助工作个人先进事迹6篇

评优秀员工个人事迹材料6篇

先进派出所事迹6篇

模范教师事迹材料精选6篇

先锋号事迹模板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8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