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语文考卷上作文占有很大的数值,通过作文的写作可以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哦,调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又见梅花开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又见梅花开作文篇1
在深圳,每年的五、六月是凤凰花开的最美的季节。这个季节的凤凰花就像一朵朵红云,飘荡在城市的上空。葱茏的凤凰树顶,有着成片的花朵。五片托盘状的花瓣红艳艳的,边缘是淡黄色的花晕,花朵中心一簇红色的花蕊,卷曲而又修长的枝条随风飘荡。一棵棵凤凰树就像一支支熊熊燃烧的火炬,让整个城市闪耀着热烈的火焰。
我们学校旁边就有一条街道开满了凤凰花,这让我们班所有小朋友都很兴奋,好像这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最好的六一儿童节礼物。
去年的六一儿童节,我被学校选中当节目的主持人,和我合作的还有一名叫田露的女孩。她的头发蓬松而又柔软,脸又白又圆,一双黑宝石似的眼睛嵌在脸上。她活泼开朗,笑起来满脸阳光灿烂,像极了凤凰花。每天我和她来到街道凤凰花树下排练。可是有一句台词,我背来背去总是忘,我有点急躁了,开始打退堂鼓不想当主持人了。田露耐心的对我说:“别急,要耐心些,我相信你是可以的。在舞台了,你一定会像这树上的凤凰花一样绽放的!”听她这么说,我还真来了劲,似乎一下子浑身充满了力量,不一会就把台词背出来了。
排练结束后,我们在街道上跑来跑去,玩的不亦乐乎。整个街道响彻着我俩笑声。玩累了,我们便坐在一棵凤凰树下,捡起一片火红的花瓣,端详起来。“真漂亮!它跟你手掌一样大咧!你手太小了!”我最喜欢拿她开心,调侃着。“满地的落红,看着真让人心疼。唉,咱们可千万不要分开啊。”她突然伤感起来,黑宝石似的眼睛里闪着泪花。“不会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落了,为明年的的盛开积蓄力量呢。凤凰花年年开,我们的友谊永远在。”我拍着她的肩膀,安慰着她。
六一节我们俩主持得很成功,这让我俩的友谊更进了一步。但好景不长,因为父母工作调动,她要去北京上学了。分开的那个下午,我们相约到凤凰树下,坐了很久很久。
今年六一节又快到了。学校还让我来主持儿童节的文艺演会。和我搭档的,是另一个班的男同学。我们同样来到那条街道的凤凰树下排练。凤凰花盛开了,火红火红的,还是那么的灿烂。街道边的凤凰树,紧密相挨,树叶连着,形成一条绿荫掩映的长廊。整条长廊暗香浮动,美丽极了。
看到这满树的凤凰花,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她——那个眼睛如黑宝石似的女孩,我的好友田露。你在他乡还好吗?
“凤凰花年年开,我们的友谊永远在。”别忘了我们甜蜜的约定。
又见梅花开作文篇2
“啊!好香!”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欣喜地冲着她的爸爸说。此时,茶几上摆放着一杯茉莉花茶和几朵洁白似玉的茉莉花。女孩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小口,展颜道:“真好喝……”
这位小女孩就是我。7年过去了,茉莉花茶虽被记忆长河冲得越来越淡,可茉莉花香还留在了我的心底。
6月1日,“清新福建·茉莉花开”首届春伦茉莉花开采文化节在永泰县梧桐镇启动。恰逢六一儿童节,爸爸、妈妈一大早就带我来到茉莉花田间,体验回归大自然的生活。在春伦上千亩的茉莉花园里,茉莉花蕾随风摇曳,香溢田野。小伙伴们像一群被花香招来的蜂蝶穿梭在花丛中,这朵看看,那朵闻闻,田间满是灿烂的笑脸、欢快的笑声。
在观看完精彩的歌舞表演和茶艺展示后,我心底的那杯茶渐渐地醒来了,它牵引着我,报名参加茉莉花采摘比赛。比赛一开始,我腰系小竹篓,迫不及待下了花田,青翠欲滴的绿叶间,星星点点的花蕾在阳光下如小家碧玉,愈发清新淡雅。细一看,初绽的,花瓣微微泛黄,像一张张咧开的“小嘴”吐露着芬芳;饱满的,羞羞答答,让人感觉轻轻一碰,便会绽开似的。贪婪的我正欲把每一朵都收入囊中,忽记起爸爸的叮嘱:“采摘茉莉花摘的并不是花朵,而是花蕾。要摘当日花,含苞待放大小均匀的花苞最好。不要摘花开的和嫩小的!”我细心起来,专挑饱满洁白的花苞,轻轻一提,花儿就调皮地钻入了我的手里。不一会儿,小竹篓就不见底了。我正满足着,一抬头,却发现身前身后的选手眼准手快地忙碌着,瞧瞧他们的劳动成果——好多哦!见势我开始有点着急,顾不得大小——通摘了!
妈妈见状,开始帮我采摘茉莉花了。爸爸却在一旁调侃:“小时候经常采摘到晚上七八点,摘怕了,不想帮你们了!”不过,他话虽这么说,还是戴着草帽,顶着烈日,悄悄地下园地,那专注的神情,那娴熟的采摘技艺,不一会儿功夫就摘了一大把,又饱满又洁白。妈妈也摘了一小撮,虽少,但朵朵都是爸爸口中的“高规格”产品,我兴奋不已!
比赛结果出来了,我荣夺一等奖,得到了春伦公司的茉莉花茶奖品。于是,我又端起品茶区的一杯茉莉花茶,在幽幽飘香的氛围中,细细品味,“汤清、味浓、回味无穷。”这,难道不就是儿时的味道吗?茶香持久,飘过我的心。我闭上眼,尽情地享受着那份悠远而清新的缕缕花意、花香……
回到家,我走进书房,拉开了那个许久未开启的抽屉,珍藏了七年的茉莉花依然那样淡雅。我轻轻地把它放在手心,顿时,茉莉花香溢满整个书房……
又见梅花开作文篇3
上体育课时,一阵迷人的花香徐徐飘来,我和同学们回首遥望,啊!原来是校园围墙上的蔷薇花又开了。
我被清新芬芳的花香迷住了,远看蔷薇花成群结队地盛开,亲密地簇拥在一起,好似一片花布,又似散发着清香的瀑布,从校园的围墙上缓缓落下。
下课了,我们奔跑过去,细细欣赏这美丽娇艳的蔷薇花。碧绿有劲儿的根茎纵横交错,层层叠叠,依偎着围墙;根茎上长着一些暗红色的小刺,别看它小,但它可锋利着呢!小刺沿着根茎扶摇直上;在细长的根茎上长着嫩绿的叶子,边缘是波浪形的,像齿轮一样,摸起来扎扎的,像爸爸的胡子,原来叶子的边缘布满了倒刺;在根茎的顶端,盛开着一朵朵娇艳动人的花朵,粉中带紫,紫中带白的花瓣一片片相拥在一起,在花朵的中心,一丝丝白色的花蕊戴着小黄帽,探着脑袋向外张望,对着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花朵形态各异,有的完全盛开,尽情地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有的半张半合,散发着阵阵清香;还有的含苞待放,看起来非常饱满,花姑娘聚集了天地之精华,待日破“茧”而出。
花朵不仅形态各异,而且姿态优美。有的傲立枝头,俯视着欣赏它的人们;有的藏在藤蔓间,跟人们躲猫猫;还有的似一轮斜月,娇弱地依偎着藤蔓;清风微拂,花儿随之起舞,一片片粉色花瓣纷纷落下,似一只只粉蝶翩翩起舞,又好似下了一场花瓣雨,地面上铺满的粉色花瓣,让人停住了脚步,为之着迷。
校园围墙上的蔷薇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在花海中从不缺席,为我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了色彩,我爱美丽的蔷薇花!
又见梅花开作文篇4
南镇的梨花如邀开放,莺歌燕舞,柳影婆娑,听闻梨花花开正早,遂而与友相约,驱车一睹梨花清柔之芳容。
离开镇子,一路上随处可见梨花簇簇映掩在房屋和远处山涧之后,犹如一群天真无邪,腼腆而又圣洁的天使。透过夕阳,进而形成一幅悄然而又清新的画卷。
徒因天色将晚,我们没能去的更远,随性来到双驼山下。路旁的梨园定是知道我们的突然造访,成行、成片的梨树竞相争艳,朵朵梨花簇拥在一起又显得格外的典雅,没有梅花的显目,也没有桃花的艳容,正是这样一种含蓄而又高雅的圣洁让我们从烦躁的生活中安然下来,在那一刻,我们贪婪的阅尽梨花娇容,饱噬梨花的清幽。细看那花朵,更是纯洁如皑皑之白雪,晶莹透亮,不染一粒微尘,中间又生出几点粉红的花蕊,背后那初长出来的嫩叶让这本就鲜透的花朵更加富于生机和活力。轻轻捧起一朵梨花,一股馨香袭来,让人不得不惊叹这大自然神妙的杰作,在这黄昏的清幽下,我们沉浸在一片花海里,不知不觉天色已晚。
首次拜访梨花让人意犹未尽,如此尤物只怕经不起时间的摧残,过了数日,我又独自来到祁山脚下,再度欣赏梨花的娇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满眼的梨花如烟似雪,迎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
登山远望,白雪般的梨花漫山遍野,汇成一片片白色的花海。村落和矮山则成了海洋上的岛屿。一股春风送来,花枝微颤,泛起了雪白的花的涟漪。此情此景,让我觉得“清香雪”这几个字是如此的应景。
漫步梨花深处,又闻缕缕暗香,沁人心脾,一朵朵梨花雪白照人,如偏偏圣洁的精灵在枝头聚拢。应着一阵清风,偏偏雪白飘落,形成了阵阵花雨。不禁让人惊叹这世间宁静而又清纯,如诗又如画的美景。
又闻镇外李老的老屋子后面生有很多梨树,我们又慕名而至,结果又是让我们一顿惊喜。每个院落里都生有一棵古老的梨树,树龄恐怕在五十载之上。树枝奇幽,布满了簇簇梨花,将整个院落用着花伞给遮了起来,树下则铺上了花床,我们真不忍心去踩踏这美丽的花瓣。
初春的阳光渗过繁花和树叶,温柔的斑驳在花床之上,光影婆娑;微风拂过脸颊,伴着花叶的轻柔浮动,不觉让人迷离。世间的每一朵花都有一份期盼,等待有心之人伫足观赏,如若我是那前世静心等待之人,这圣洁定然知允我未曾负她那倾世的娇容。
美景多是一页秋,梨花终有成泥时,待到漫山幽尽时,已是香果挂枝头。
归去的我,思绪偏偏,梨花纯洁和无暇感动着我,同时也感叹我生活的是如此的幸运和幸福,待到明天此时我定当重返这花的海洋,感受那让人心醉的海洋。
又见梅花开作文篇5
春天,一个美丽的季节,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姑娘飞过了大地,撒下了无数美好的种子,这些种子生根,发芽,开出好看的花,装扮着这美好的春光。
春姑娘也把种子撒在了我们学校旁的木棉小道上。
小道两旁种满了木棉树。初春时节,一个个木棉花苞蹦了出来,而且,好些都已经开出了红艳艳的花朵。
早晨,我在木棉小道上散步。不过,我并没有陶醉在这硕大的美丽花朵中,而是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和沉思中,最后竟“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小时候,我看到这一个个红色的大花朵时,总觉得它们张着血盆大口,像是随时要吞噬掉整个世界一样。所以,我害怕极了木棉花,一直对它们保持着距离,路面上掉落的木棉花,我一定会绕着道走,连踩一脚都不愿意——好怕一不小心被它们咬住了不放!可是,没想到这一切,因为我的一个好朋友而改变了!
一天放学后,我和好友欣儿手拉着手走在木棉小道上。那时,也是木棉花盛开时节,她一路仰望着木棉树上的花,乐此不疲。我只得不时提醒她要注意安全:“你要注意脚下,别摔跤啦!这个花有什么好看的啊,张着血盆大口,像是要吃人似的!”她哈哈笑起来:“你的想象力可真是丰富啊!你知道吗?木棉树还有另一个名字呢!”我被她勾起了好奇心,回答道:“难道真的叫食人树?!”她笑得跳了起来:“才不是呢,它叫英雄树!”可是,她也说不清木棉树为什么会叫英雄树。回到家,我请妈妈帮我解答这个问题。妈妈查询清楚后告诉我,清朝有一位叫陈恭尹的诗人,他写了一首《木棉花歌》的诗,诗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因此,后人就将木棉树叫做英雄树了。
第二天,我告诉了欣儿这句诗,她从地上捡起一朵木棉花说:“你看,它的花瓣还闪着光泽,这张大脸像不像一片红色的锦缎啊?”我们俩哈哈大笑起来。我开心地仔细观察起木棉花来了。那一瓣瓣硕大的红色花瓣,向外伸展着,一层层极细的绒毛覆盖在花瓣上,反射着光,像极了柔软光滑的锦缎,中间一簇茂盛的花蕊,顶着一个个黄色的小帽子,像在碰着头说着悄悄话似的,可爱极了。再看看树梢上的那些绽放着的花朵,它们一朵朵傲然挺立在树梢,是那么的豪迈,英姿飒爽,不愧叫做英雄花啊!
一朵木棉花不偏不倚地落在我的脚下,把我从往事拉到现实中。木棉花又开了。此时,它成了我心中真正的英雄花。我弯下腰,把那朵花小心翼翼的捧在手心,像捧着一个燃烧着的梦想。
又见梅花开作文篇6
回到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手指轻抚槐树干,如老人脸上的皱纹,山岭间的沟壑,粗糙,像极了姥姥的手,姥姥的手紧紧地牵着我的手。
小时候,姥姥的身子还很利索,父母忙,便把我留在姥姥家。因此,老街,承载着我慢慢的甜蜜的童年。
青瓦灰石,就是这样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道。我家庭院前对着的便是那一人合抱粗的槐树。秋天一到,整个院子,甚至连墙角也浸润在这甜甜的香里。我的世界也是甜甜的。槐树似浅黄色的小精灵。在这枝头休息,风一吹,便有一株花瓣落下。浅浅的,嫩嫩的,如初生的婴儿。这时候,调皮的我就会指着树梢上的槐树,一脸渴望的看着姥姥,这时,她慈祥的脸上就会漾起甜甜的笑容,比槐树更甜。
槐树做成的糕点,很香,很糯。这是姥姥的手艺,摘下几朵花苞,准备好门面。厨房叮叮当当的声音响起。奶奶一手托住紫砂的罐,一手有节奏地敲出了“咚,咚”的声音。我这时就跃跃欲试地站在一旁,姥姥见槐花酱做得差不多了,便讲我期待已久的工作“交给”我。姥姥就会用带着厚茧的手轻轻撸起我的衣袖,站在一旁和面,“此时无声胜有声”虽只有只言片语,但温情在其中流动。
秋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浅浅的云层洒向大地。秋风带来了凉爽,却不觉得萧瑟。槐树下,藤椅上,收音机里“咿咿呀”的唱戏声更衬得这情景异常动人。姥姥安倚在藤椅上晃晃悠悠,更显得午后阳光的慵懒与悠闲、我安伏在小小的藤椅上,听着收音机里难懂的戏剧,奶奶口中轻哼的调子,时不时拈一块糕点塞入口中,吃得满嘴的稻米香。就这样,不久之后,我便安然入睡,甜甜的梦乡里有我,有姥姥,还有这老槐树。姥姥见我睡着,轻手轻脚进屋,怀抱着小毯子,为我盖上。又悠然躺在藤椅之上,享受着岁月静好。
历史的慢镜头,一一在我眼前划过最终停留在这一张慈祥的脸,一双粗糙的手上。我仰头看着这不知何时又盛开的槐花,只觉得有一个人一直在,一直在看着我成长。
今年,又见花开。
又见梅花开作文篇7
云叠雾锁,老枝何堪雪重?冰消水暖,一夜春风催柳清,窗外丁香花初蕾,庭院草坪又在生……方寸之间,慎独,沉思,收获。
年前,我盼着课程早点儿结束,每天都早起晚睡,特别拘束。终于,那时的我迎来了春天,”奈斯”我提前就把寒假作业写完了,剩下的只有一个字——玩。什么手机、零食、电视,通通都安排上了,当时我想:这种贪黑起早的生活结束了,得好好的犒劳一下自己,于是家就成了我的天下。
这样的消遣生活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妈妈终于沉不住气了,“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无限接近死亡,方能领悟生存的真谛。你自己反思吧,”咣当”。”
那一阵关门声仿佛让我领略到了什么。”浪费时间”?我默默地放下手中的手机,关闭了电视。闭目思过,心想:我不能再这样放纵自我了,少看电子产品,不能行万里路,还可以读万卷书,读书不仅对视力没有影响,而且还能收获知识,看到同学们的成绩都提升了,我也不能落下,继续努力学习,妈妈我知道你的用意义了。从此以后我会认真完成作业,家长不在身边也能认真听网课,闲来无事,翻开了一本又一本,曾经的没来得及看的”藏”书,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蓦然发现,原来读书也可以上瘾啊!
宅家期间,我也解锁了新技能——“下厨”。在没有学成之前,我也经历了非常大的困难,在网上找了教程,可是,一看就会,一做就废。不是甜了,就是淡了,但是我有顽强的毅力,最后都是苦尽甘来了。现如今爸爸妈妈都封我为”厨神”,等疫情过后,大家有机会来尝尝我的手艺呗!
宅是一种境界,古有对月饮酒,闲庭信步,坐看庭前花开花落,笑望天边云卷云舒,今有一灯莹然,满园花香,书中畅游,学海行舟,守一方天地,这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
又见梅花开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