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6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事迹是一面旗帜,激励我们砥砺前行,不负韶华,通过优秀的事迹材料,人们可以汲取成功的力量和智慧,调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6篇

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篇1

xx,大家亲切的叫他“阿七哥”,1956年出生于泉港区前黄镇凤南村埭中自然村,现为泉港区人大代表,泉港区助老服务志愿者协会常务会长,“百善孝为先”公益活动团队的创始者。

以身作则倡孝道。

热心公益带好头。

他自筹资金帮助孤独贫困老人、重病患者;带领泉港区助老服务志愿者协会、百善孝为先团队先后走进莆田、晋江、北京等多个城市,远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开展“百善孝为先”文艺汇演及“爱心洗脚”活动200多场,不断推动“孝”文化传播。2015年,他被评“泉州市最美社区志愿者”、泉港区第四届“感动泉港、道德之光”人物;2016年获评泉州市“五好文明家庭”“温陵十大孝典人物”等,入围“福建好人榜”“中国好人榜”,其感人事迹被中国文明网、《东南早报》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2018年3月,以他为原型创作的情景剧《阿七哥》获泉州市2018年度“弘扬雷锋精神传播道德力量”主题文艺会演第二名;同年,该情景剧代表福建省参赛,获全国第二名。

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篇2

小琼,山腰街道陈庄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中共党员,泉港巾帼舞蹈协会会长,社区妇联主席、社会二级指导员,巾帼志愿者,计生先进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优秀领队、三八红旗手,陈庄社区移风易俗带头人。

三十几年前,小琼的婆婆因车祸损伤中枢神经,行动不便,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车祸发生后,小琼每天给婆婆按摩、喂药、洗头、洗脚。行动不便的人,大小便失禁是在所难免的。小琼细心为婆婆换洗,把老人家照顾得干干净净,让老人生活得安心舒畅。老人经常在亲戚邻里面前夸赞:“我命好,娶了个好儿媳,子孙都很孝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小琼夫妇为孩子树立榜样,培育了良好家风。他们经常教育孩子,不仅要孝敬老人,和谐爱家,还要在顾好小家的同时顾好大家,爱岗敬业,关爱社会。

作为陈庄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小琼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每一项工作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做好表率,时刻注意作为一名党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为群众树好榜样。社区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人员较多,这些人只要有事找小琼,她都会尽力帮忙。低保户残疾人小林的老公因病过世,人又长期在外地,每年的低保户认证等手续,小琼都是义务为她跑前跑后。小林每每感激地说,有你在社区,是我们弱势群体的福气!小琼还组建起一支巾帼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平安家庭”动员宣传、流动人口排查、关爱慰问留守儿童等活动,用温情和毅力为父老乡亲撑伞守护。

作为社区移风易俗带头人,小琼率先垂范,从简操办婚事,争做文明新风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她通过发放宣传册、入户走访、微信群等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工作,向群众解释婚丧喜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对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的影响,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树立文明新风。2018年9月,小琼儿子结婚,她取消了酒店宴席,只在家里办了12桌。在她的带领示范下,群众的观念逐步转变,文明新风悄然兴起,吹拂了整个社区。

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篇3

黄xx,一名幼儿园老师,拥有着一个幸福的文明之家,婆婆、丈夫、女儿和她。虽然她在一个非常平凡的家庭,但他们一家互敬互爱,互相尊重、互相信任,讲责任讲义务,培养良好的家风,因此,形成一个温馨、快乐、和谐、奉献社会的幸福家庭。

一、互敬互爱,和谐维家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结婚近二十年,黄xx与丈夫长期跟公婆住在一起,一家人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家里时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在金钱上从来不分你我,在生活上的开支大家都是争相出钱,从来没有为钱红过脸。特别是黄xx的婆婆,她是个集传统美德于一身的老人,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公公在世时,她为了体弱多病照顾常年奔波医院,但从不叫苦,公公去世后她就每天在家做饭做菜,打扫卫生、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每天下班我们放学回家,家里总是窗明几净,热腾腾的饭菜摆在桌上等待她们,为她们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后顾之忧,让她们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对此,她们非常感激,作为晚辈黄xx也尊敬老人,每天嘘寒问暖,家里大小事宜都要尊重老人的意见,每次黄xx婆婆回娘家(周宁县)探亲,其丈夫必定要抽空大包小包带着礼物陪着母亲回家尽孝。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它就象催化剂使黄xx一家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快乐。

二、合理消费,勤俭持家

黄xx的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移风易俗、环保生活、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其婆婆是个非常勤俭节约的老人,在她的影响下,黄xx也养成合理消费,勤俭持家的好习惯。她和丈夫常教导孩子:“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家里面的每样东西能修复利用的,从来不轻易地丢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如:水龙头坏了,换个皮垫、加个螺帽就废物利用起来;衣服旧了,改一改变成了坐垫;全家人的洗衣水总是用盆接起来拖地或冲刷厕所;家中进行垃圾分类,能回收的材料都收集起来回收给垃圾站,平时做到人走灯灭,养成随手关灯的良好习惯,注意节约每一度电和每一吨水,不随便乱买东西,乱花钱,勤俭节约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用心教子,以德育人

黄xx夫妻俩不管多忙,也抽时间教育女儿。全家统一教育思想,不能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她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做个善良的孩子。夫妻俩首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她,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让她孝敬长辈;发现她有对人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她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女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夫妻俩从小就要求她他收拾房间、洗碗、洗衣服等力所能及的事,家里的事情让她参与做。在她们夫妻俩的教育下女儿从小乖巧懂事,懂礼貌,尊重长辈,遵纪守法,成绩优秀,在家里是好女儿、好孙子,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学校里年年获得学校的表彰和奖励,从来没让家人为她操心。

四、热心邻里,同情弱者

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如果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黄xx一家一直乐于关心帮助邻里朋友和同事,只要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她们便一定二话不说,尽可能地给予热心的帮助。除了关心邻里朋友,还能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经常在“轻松筹”公益平台捐钱帮助他人。对在街上乞讨的老人、残疾人或小孩,她们经常会让孩子拿些零钱给他们,教育孩子对社会弱势群体不歧视,要有爱心。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破除陈规陋习,养成健康文明生活习惯,家才会更加温馨,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和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篇4

孙xx是策底村下街社人,家中有3口人,母亲年迈,丈夫和自己都在家务农。几年来,策底村党支部、 村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提高村民文明程度和净化村民思想境界为目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节俭之风,破除陈规陋习,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新风尚活动,努力营造环境优美称心、群众居住放心、文化活动欢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孙xx就是这样一位在移风易俗开展过程中主动作为的巾帼带头人。

多年来,策底村长期开展“星级文明户”、“环境整洁户”、“孝老爱亲户”、“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荣誉称号评选活动,通过评选、宣传、表彰等形式,孙xx家庭一直被评选为“孝老爱亲户”、“好媳妇”等荣誉家庭,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提高居民文明争优意识,激励群众争做文明村民。孙xx一直坚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形成了人人讲文明、户户争荣誉的良好氛围,她的精神也感染着家中每一位成员,身边的亲戚朋友也都纷纷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向她学习。

群众办事要申请,党员干部要备案的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在策底村已经形成。

总之,像孙xx这样为移风易俗主动作为的巾帼带头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村也将继续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以更高的标准,更快的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篇5

自山腰街道创新成立移风易俗劝导团以来,小庄同志积极作为、主动担任劝导团“团长”,带头领导56名劝导团成员成为移风易俗,“先锋”,劝导团把转变群众观念作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切入点,抓住群众心理,用全方位、多形式、接地气的方式,引导群众打破顾虑、内心接受、主动参与,逐步在街道范围树立“婚丧从简、厚养薄葬”的新风尚。

教育为先,加强劝导。

带领劝导团成员在开展日常巡查时,发现“大操大办”等违反移风易俗的苗头,将深入事主家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及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同时耐心做好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养成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把婚丧嫁娶操办的省时、省心、省力、省钱,真正把群众的精力和财力凝聚到本村发展经济和各项事业上来。

婚丧新办,加强宣传。

带领劝导团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进村入户活动,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新风,倡导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婚庆办理形式,倡导塔葬、树葬、海葬等生态殡葬模式,倡导乔迁、生日、升学等喜庆事宜不办的做法,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破除低俗陋习,控制人情往来,抵制讲排场、摆阔气的歪风邪气。以“丧事简办”为目标,引导丧户简化治丧仪式,缩短治丧时间,控制花圈数量,巩固丧事简办成果,切实从根源上消除丧事大操大办和扰民现象。

借力使力,加强融合。

以文明礼堂建设为契机,他带领劝导团,倡导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文化生根、使文明落地。充分发挥在村内的威望,引导群众将现有的宗祠和庙、殿、宫等信仰场所与文明礼堂进行有效整合,使民间信仰、宗族姓氏文化传承与礼堂文化相融相合,从而达到破除封建迷信、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的目标。

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篇6

近年来,xx镇围绕“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这一目标,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扎实开展了“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新风;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系列主题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宣传,教育引导

我镇从扩大正面宣传教育入手,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利用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和乡贤骨干队伍及农村广播、宣传栏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镇深入宣传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危害。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常打招呼、常敲警钟;及时对有婚丧事大操大办苗头的人员说服教育,进行正确引导。在农村(社区)道德讲堂,将移风易俗作为必讲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起正确的婚丧事办理观念,形成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二、出台规定,规范行为

针对出现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等现象,镇党委、镇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移风易俗工作的落实。为每个村(社区)指定至少2名包村干部,逐村指导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从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环节入手,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同陋习,采取“一村一策”制定村规民约的具体条款和婚丧事具体规定,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充分酝酿讨论、表决通过。目前,全镇17个村(社区)都讨论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对婚丧喜事的宴请人数和桌数,违约处理方式等都做出了明确要求。由村党员干部或德高望重的人员担任红白理事会负责人,全面监督工作落实,逐步改变原先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

三、加大投入,强化服务。

移风易俗工作直接面向广大干部群众,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所以,为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把堵与疏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大专项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的`思想阵地。截止目前,全镇17个村都建立了文化活动广场,统一配备了音响等文娱设备,全镇共评选出“好儿媳、好公婆、好家庭”369个(人)、十星级文明户2517户,树立善行义举榜17个。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坚持边争取、边大干的思想,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抓手,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采取梯次递进、分类达标的方式,全面铺开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作,在全社会营造了一个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抑止了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

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6篇相关文章:

团员的事迹材料5篇

优秀中队事迹材料6篇

新冠疫情的事迹材料8篇

优秀共青团员的事迹材料5篇

师德标兵的事迹材料参考5篇

身边的好人好事事迹材料优秀8篇

先进班组的事迹材料通用7篇

书香事迹材料范文6篇

教学标兵事迹材料6篇

疫情防控的事迹材料推荐5篇

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