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安的心得体会7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面对选择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和指导,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轨迹,留下宝贵的回忆,调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去西安的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去西安的心得体会7篇

去西安的心得体会篇1

10月6号,是我值得深刻铭记的日子。因为这天是我第一次参加“团队建设”的拓展训练。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光,拓展训练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无论我身在何种岗位,只要用心体会就能得到十分有益的人生感悟。

在这两天的训练中我们共有八项资料:背摔,空中云梯,电网,孤岛求生,七色板,空中断桥,盲人摆绳,求生墙,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背摔”这项运动看起来似乎很平常,其实它验证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和可信度,只有充分的相信自我,相信自我的队友,才能毫无顾忌的摔下去。在工作中,我们也要相信自我,相信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做事情成功的机会就会越大。“空中云梯”这项运动是对我们体力和毅力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团队在困难中能否团结互助,相互鼓励最终完成任务的一次考验,都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我比较幸运的和一位女同事分到一组。刚开始上的时候还比较顺利,直到爬到第三阶,浑身发酸,没有力气。两根横木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宽,一个人根本无法上去,只有借助同伴才能一步步攀上去。当爬最后一根的时候,是对一个人体力和意志的考验,我爬了四次都失败了,两腿发软,两眼法花。再看看我的队友连站的力气都没有了,真的不想再爬了,可又不甘心这么放下,“再试一次,上”,队友给了我一句鼓励的话,看着她坚定的眼神,我深吸了一口气鼓足全身的力气,踩着他的身体翻身艰难的爬上了最后一根木头。成功了,我们成功了,此时的情绪无言以对,我们拥抱着记下了这成功的一刻。“空中断

桥”这个项目是个人挑战项目,要求队员们在15米高的木板这边跳到另一边,然后再跳回来。有些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要勇敢的跨出第一步,困难也不是困难了。

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用心努力,付诸行动,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孤岛求生,七色板,求生墙“等几个项目是考验我们团队能否合理的利用资源,相互配合,互相沟通的潜力。在训练的过程中,许多队员都为团队完成训练科目发挥了作用,但是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团队就会出现混乱,训练科目也难以成功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团队要有完善的组织体系,要领导有力,分工明确,执行到位,要彼此信任,理解和包容。这样我们的目标,任务就能够完成得又快又好,以便到达胜利的彼岸。拓展训练结束了,我战胜了心魔,经历了心理与生理的考验,真正实现了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目标,更熔炼了一只坚强,团结的优秀团队。相信每一个人都从中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启发,但我们能否真正把拓展中的精神运用到工作中去,能否把得到的启示运用到生活中去,还需要一个更漫长的磨练过程。相信只要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运用我们的智慧,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件事情,做好每一件工作,我们的团队便会日益壮大。

团队建设拓展训练,促进了我们之间的了解,密切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我和大家一样更加热爱我们这个群众。最后我要感谢蓝顿公司为我们带给了这么好的一次野外拓展训练的机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去西安的心得体会篇2

我叫张艳利,是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卫生院的一名职工。2021年12月18日,原本是一个平凡礼拜六,可却有不平凡。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在单位里上班。负责辖区内群众新冠疫苗接种和院内疫情防控工作。当天9点钟,院长打来电话:“西安疫情紧张,临渭区需要组织流调人员支援西安,你准备一下,今天出发。”这让我心里瞬间感觉紧张和不安,更多的是对疫情一线群众安全的担心。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接到紧急通知后,我连忙回家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随后,我作为临渭区支援小组的临时负责人与其它单位的9名同志以及市疾控中心的5名同志一行15人,在临渭区卫健局与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与万分叮嘱下,踏上了前往西安的征途。

一到西安,我们就直奔疫情最严重的雁塔区,在专业老师迅速培训后,被安排到不同的病例专班上。匆忙的脚步还未停息,又辗转到了专班所在地方开始工作。对于我来说,所有工作都是新的考验,专班的其他医务人员,都是从不同单位、不同地方临时抽调的,而作为省级抽调的专业人员,我身上更多的是对大家的负责。

在省雁塔疾控中心,所有同志紧密配合,大家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每次接到新病例,我们就以最快的速度对接医疗救治组,将患者转运到定点医院救治,摸排所有b类密接者,并将他们转运到隔离酒店进行隔离,对其活动场所进行风险评估和消毒。

那段时间每天只吃一顿饭,睡四个小时都成奢望。但专班10几个同志没有一个喊累的!链长和副链长与大家一起战斗、一起讨论、一起研判。没日没夜地奋战,让大家早已忘记了自己,心中只有责任与担当。我每次站在窗户前,看着冷清的街道,便告诉自己西安生病了,我们得尽自己最大努力将她医治好。

12月25日,因工作需要,所有的专班人员得重新安排工作。因手里事情较多,整理好所有资料已是第二天早晨7点。吃过早点后,吴链长召集大家开了短会,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支援同志表示感谢、对大家的工作给与充分肯定。临走时,我抱着杨链长,眼泪忍不住地落下。虽然大家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工作中也有过分歧、有过争论,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大家已成一家人,如今却又要匆匆告别。

12月26日,回到指挥部与一起来的同志们再次相聚,我感到无比开心。作为小组长,我再三叮嘱大家:现在是关键时刻,所有人宁可倒在岗位上,也不能叫苦喊累。最关键的是任何时候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工作!当时谁也不知道会被分配什么任务?当天下午,流调组杨静组长将我们抽调人员再次进行分工,一部分继续开展流调,一部份分配到转运组。我和其他几个同志又再次成立了“支援转运四组”。

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个95后的男孩,他叫张凯斌。2021年他在西安支援了8个月,回家刚休息不到2个月,西安疫情暴发,他再次逆流而上,又成为一名志愿者与我们一起工作,在他身上,我看到更多的是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接到转运任务第一时间,我们打电话核实信息、讲解隔离政策。与b类人员进行沟通,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每一次任务都能完成。出任务前,我们每一个人都严格按照规范,穿脱防护服、做好自身防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每一个确诊及密接人员的转运任务。当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害怕,总担心自己那一步没做好,但是随着承担的转运人数不断增多,再加上彼此的相互关照、默契的配合,工作干起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在大厅里,大家24小时忙碌的身影,就像是一道道胜利的曙光,在不断照耀着大家一路前行!

到达b类人员居住地,按照转运信息单再次进行信息核实,对患者进行鼻咽拭子核酸采样环境采样,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杀,忙完这些已是大汗淋漓。转运到酒店,一趟任务完成往往需要几个小时。厚重的防护服,眼前是模糊的一片。为了赶进度,我几乎很少上厕所,每次出任务前,基本是少进餐,甚至不吃不喝。待任务结束了,将就着吃上两口饭菜,又开始新一轮的任务。疫情最严峻的那段时间,我基本上是白天黑夜连轴转,好在每一次任务都能得到被转运人员的理解与支持。

坐在转运车辆上,看着昔日热闹的街道变得如此冷清,没有烟火气息的城市,让人有些害怕。但想着这么多天的辛苦与努力,我内心却感到万分的踏实与安宁。许多医疗同仁的执着坚守,让我看到了人间值得。

患者还在不断地增加我们还在不分黑白的工作,因为密接人员不紧急管控起来,多耽误一分钟,就多一分钟的传播风险。所有人已经不知道当天是几号、星期几,一觉睡起来是白天还是晚上,每天都在紧张中度过。冬日的西安也是一样的冷!

2024年1月1日晚,接到任务的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次任务是一个阳性患者。对于阳性患者我是第一次接触,说真的当时心里真的挺害怕的,指挥部的老师似乎看出我的忧虑,把我叫到一边详细的讲解转运流程和注意事项,给我不断的鼓励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准备好一切,等待医疗救治组电话,我也在不断鼓励自己心里默默的说:“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好!”

那天凌晨2点到达患者小区,我提着消毒桶,拿着核酸采样所需东西和给患者准备好的防护用品,到患者所在18楼,将防护用品放在他家门口轻轻的敲门,告诉他穿好防护服跟我下楼去医院接受治疗。患者走在前面我在后面对他经过的区域进行消杀,下楼后与医疗救治组对接后将他交给医疗救治组。再次返回患者家中对其他密接人员进行核酸采样环境采样和消杀工作。三位密接者中有一位四岁的小女孩,在对她进行鼻采样时她的勇敢让我一下子信心百倍!完成所有工作将他们送到隔离酒店时他们不断地说谢谢,虽然只有简短的两个字却无比的深情。

因为任务量太大,忙完就在餐厅稍加休息,调整一下,又开始新的工作。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路灯下整齐停放的几百辆救护车整装待发,形成了疫情下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面对着灯光闪烁的救护车,心里感到莫名的骄傲。那一刻,我们觉得自己就是大秦的勇士,为了古都的祥和,为了三秦的安康,我们“疫”路前行,绝不退缩。

每当深夜出任务时看着小寨十字大屏幕上的画面“守望相助 共克时艰”“西安战役 众志成城。”作为一名陕西人,当古城西安有难时,我挺身而出、逆流而上是使命,更是责任!这或许就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也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我们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西安清零啦!那一刻我们激动的心无法言语!那一刻我们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我们不辱使命圆满完成这次支援任务!感动的故事很多以后慢慢回忆,这次支援任务让我们有付出有收获,将成为我们一生最宝贵经历与财富。那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骄傲与光荣。任岁月侵蚀、心境变迁,永远不会漠视,永远的珍惜!长安!常安!

作者 系临渭区桥南镇卫生院副院长 张艳利

去西安的心得体会篇3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平稳,因疫情防控停业已久的各大景区陆续开放。“禁足”在家两个多月的人们纷纷“报复性”出游,以释放压抑许久的激情。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黄山景区游客人头攒动的视频在网络上刷屏,细数其中竟还有不少游客没有戴口罩,在视频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愉悦身心的风景,而是疫情防控的风险。随后,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景区进山人数已达到游客流量限制的两万人,停止游客入园,并将采取增派志愿者、增设软硬隔离设施、优化预约措施等方式疏导游客。

4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公告称,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113万例,中国进入“缓疫阶段”。这也意味着我国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很大。在全球疫情不断加速蔓延的态势下,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复工将成为常态。对入境人员实施无缝衔接和闭环管理,加大对无症状感染者管理力度,这些精准化的防控措施确保复工复产摁下“快进键”的同时,将内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管控不容易,放开更不容易。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这次疫情对我国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旅游业首当其冲。在低风险地区恢复旅游产业,提振文旅消费,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助力脱贫攻坚的新动力。各大景区爆发出的超高“人气”,彰显着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坚定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底气。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的热情高涨,恰恰也反映了疫情之后,对生命健康的更高追求和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更加期待。

此次疫情对旅游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好事办好才能转危为机。在长期防控的新常态下,既不能“因噎废食”,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也不能麻痹大意,导致前功尽弃。各类景区必须根据疫情防控进展和风险等级统筹安排、有序开放。要严格控制游客流量,鼓励实行实名制、分时段网络预约购票、限量有序入园,支持采用扫码支付、电子门票等非接触服务技术手段进行购验票,减少人员近距离接触和排队聚集。倡导游客有序接受体温测量,自觉戴上口罩,保持好间隔距离,健康放心地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春光虽好,但战疫仍在继续。景区也是疫情防控的前线,把风险降到更低,才能让风景更美。唯有把防控要求落实落细,做到收放自如、进退裕如,才能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良好形势。

去西安的心得体会篇4

观察西安本轮疫情,伴随疫情发展,防控措施不断升级。12月20日下午起,西安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全面停课,23日,西安全市小区(村)、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千万级人口的城市按下“暂停键”。不过,自严格的封控措施实施以来,诸如“一码通”运行、物资食品供应、滞留人员保障、急重病患就诊等问题也凸显出来。

5日,西安市委发布决定,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军因履职不力,停职检查。去年12月20日与今年1月4日,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西安一码通”在半个月内两度瘫痪,致使民众无法正常显示疫情防控码。6日下午,西安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面对媒体,西安市卫健委主任刘顺智就舆论聚焦的“孕妇在医院门口等待2小时后流产”事件,鞠躬道歉。此前一日,官方根据专家调查结果已认定该事件是一起责任事故,涉事的西安高新医院总经理被停职,门诊部、医务部相关责任人被免职。西安市急救中心主任李强以及作为市卫健委主任的刘顺智被党内警告处分。

7日,西安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各类人员就医流程的通知,全市各社区(村)、西安急救中心和各医疗机构均不得以查验核酸48小时阴性证明作为进出小区就医、转送病人和接诊的限制。6日召开的陕西省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各级干部要在政治上格外清醒,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顾大我、不顾小我,算大账、不计小账,在疫情防控、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等方面深刻汲取教训、反思不足,切实履好职、尽好责,以实际行动体现忠诚干净担当,出现履职不力、不负责任的问题要严肃追究、绝不姑息。

去西安的心得体会篇5

这个寒假,因为那个不速之客——“新型冠状病毒”的到来,被延迟了。延迟一周两周没啥,可目前根本还不知何时是尽头,咋办?一时间,“停课不停学”的网络教学大“运动”便应运而生了。

起初,我特别高兴,心想,在家上课一定很好玩。这天我没等妈妈叫醒我,就早早的起来跑到妈妈床边说:“上课了。”妈妈才慢吞吞的从那暖和的被子里爬出来,打开学习手机说:“先看下这个信息和图片,这是第一节早会课,是有关新冠的知识和图片。”我拿着手机认真的看了起来,由于有些字太小,所以看的不是很清晰。

早会课结束后几分钟,我准备好笔和本子,开始正式上课了。第一课是“古诗词三首”,首先让我们跟着老师一起把古诗有感情的读一遍——“梅子金黄杏子肥……”读着读着,一阵叮咚声打断了我,原来是弟弟在客厅玩玩具,我一下子走神了。“涵涵同学,你看哪里呀?”妈妈的声音把我拉了回来,我又认真听起讲来。当老师提问时,我要按下暂停键,思考出来后再听老师讲。我搞得有些手忙脚乱起来,还没等我反应过来,老师又在那里叽叽喳喳了。

我不由皱起了眉头,突然之间,好想我们班的同学和老师呀!要是在学校,课堂上的氛围多好,老师提问同学们抢答,而不像现在,只有我一个人默默的看着屏幕,我又走神啦!不知不觉中语文课下课时间到了。而我,课后作业都还没记清楚。

刚下课,数学老师又开始啦!然后下午还上了英语和我最喜欢的体育。

终于完成了白天的课程,也有时间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啦!不知不觉天黑了。一看时间,都快晚上7点了,数学老师说的7点可是有直播课的,差点被我忘啦,还好来的急,刚打开手机,张老师那卡顿的声音就断断续续的传来,不知道是人太多,还是网络原因,张老师喊回答问题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无法连接,搞得我想好好表现一下的机会都没有,很是遗憾。

就这样我恍恍惚惚的度过了第一天网上上课,多么渴望能和以前一样,老师和同学们能齐聚一堂,在欢声笑语中度过。

希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赶紧结束,病毒啊,我求求你,尽快还我们热闹的教室吧!

去西安的心得体会篇6

我无时无刻的不以自己身为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感到欣慰,感到自豪。面对这次疫情,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的美好与大国担当。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在疫情面前,我不能像医生一样冲在前线同疫情防控人员一起不畏艰险的与病毒抗战。但是我们心里由衷的钦佩和感谢他们在这场抗疫斗争中的伟大付出。而在这期间,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做自我好隔离的前提下各司其职。

外面的世界让很多人向往,但是在疫情面前,我们应该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进行自我隔离,因为这样才不会在抗疫关键时刻给祖国给医生给疫情防控人员添乱。同在前线冒着生命危险的抗疫的人员相比,我们的自我隔离太幸福了,所以任何参与隔离的人不应带有一起抱怨。虽然自己一个人的隔离显得微不足道,但是集体的力量加起来是无法估量强大,当所有人万众一心自我隔离阻断病毒的传播,感染人数就无法上升。这个时候大家没有再给医护人员增添负担,自己的生命安全也得到了保障,大大地减轻了疫情对我国各方面造成的损失。

作为教师的我们,除了进行自我隔离,也要利用好网络继续教书育人工作。这个时候在学校的组织下,不仅要给孩子们进行网络教学,也要给孩子们普及疫情知识进行安全教育。虽然因为疫情,孩子们不能到校学习,但是我们会通过网络直播给孩子们传授知识。病毒是阻挡不了孩子们求知的脚步的,在直播上课的这段时间,我有感受到孩子们的努力认真,有看到家长在教育辅导孩子上面的用心。虽然没能与孩子们一起面对面的在教室里进行学习交流,但是我会认真准备每一节的直播课,认真有针对性的设计每一次的作业布置。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及时进行一对一的反馈,并且对于共性问题抽出来再次为孩子们解疑。对于家长和孩子们单独提出来的各种疑问,我也都会耐心的指导讲解。

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可以克服异地的教与学中的种种困难。载着满满的收获,在疫情结束后迎来我们久违的重逢。

去西安的心得体会篇7

初一早晨,本应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的大街,却弥漫着一层薄雾,少有人来往,而稀疏的几个人影也都戴着口罩,神色匆匆,快步走着……

这一切的源头,便是一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从12月份底发现第一例病例之后,突如其来的病毒疯狂扩散,短短不到一个月,大江南北都弥漫上了灰色的气氛,每个房屋都门窗紧闭,大街上少有人来往。每个人都焦急而又紧张的希望,这次突如其来的病毒爆发能早日结束。

直到我们开学前几天,病毒依然充斥着整座城市.当我叹息开学的日子被迫延长,课程都被取消时,学校确实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网上授课!我急匆匆的打开手机,下载了钉钉,并加入了414班级群,看着一个个同学和家长的收到字样,我心里便浮现出了每一个同学的脸庞。心里更加为之兴奋。

第一节课是语文,语文老师发了一个视频和学习资料,我打开了视频,看着视频的同时心里却浮想联翩:今后就这么上课?这让我有些不真实,却有些好奇:这样上课能学好么?

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数学老师是用钉钉直播讲的课,而地理老师同样也是发的视频,我聚精会神的写着老师布置的作业,心里却有一些杂乱。难道以后只能这样隔着一块屏幕学习知识吗?

周一就这么过去了,周二第一节是英语,昨天的好奇也已经殆尽,于是有些无聊开来,便退出钉钉,点开了浏览器,津津有味的刷着今天的新闻,隔一会儿看一下老师在讲什么知识,看到老师讲的都挺简单我便放下心来,继续刷着今天的新闻。不一会英语课就过去了,我听见老师最后说的那声再见,有些心虚但是旋即想到反正是网上授课,老师又不知道我在干什么。于是便踏实下来。在屋子里溜达了两圈然后准备听下一节课。

周二也就这么过去了,在浏览器那浩瀚的信息中,时间过的十分快速。我抬起头,望向窗外,已是黄昏。于是伸个懒腰打算完成今天老师布置的任务。看见英语练习题,便大手一挥直接在纸上寥寥草草写下了答案。

错错错!我傻眼的望着和老师对过的答案,看着那满目疮痍的纸上的叉叉叉叉,有些震撼又有一些愧疚。却说不出为什么。我心里有些不忿,不就一节英语课吗,为什么题会这么难?我哼了一声,又望了一眼写着英语答案的纸,然后躲闪出了房间门。

周三很快就到来了,我无聊的看着老师讲着一道题目,下方的评论区刷刷啦啦的冒出很多同学的答案,我便也操起手机,跳出键盘,敷衍的打出了我的答案。可老师一看我的答案错了,并在屏幕中说到,这道题怎么会错呢,应该是这样……我看着老师细致的讲着这道题。忽然有些温暖,有些愧疚。

是呀!尽管隔的一个屏幕,但我们班还在,我们的老师依然还在,只是隔着一个屏幕,为我们继续传授的知识。尽管病毒如此凶残,让我们终究不能面对面相见,但依然能隔着一块屏幕,畅快的交流。就算这屏幕外面和里面有多远,但我们的目光我们的话语依然可以传递。想到这里我,浑身一热,立刻聚精会神的`听着老师讲课。和同学们一样在评论区"刷"起来。渐渐融入到知识的海洋里,不断的获取新的知识……

穿透屏幕,不变的还是真挚的感情;穿透屏幕,永远有你我相伴;穿透屏幕,隔着再远心也在一起。病毒的气势滔天,却伤不了我们丝毫。

我想,梦想依然会继续……

去西安的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去种树的作文7篇

去古镇的作文7篇

过年去四川的作文7篇

去四川的作文7篇

去实践的作文7篇

去钓鱼的作文精选7篇

去颐和园的作文7篇

去内蒙古的作文7篇

去参加婚礼的作文7篇

去大海的作文精选7篇

去西安的心得体会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