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和判断力,心得体会是通往自我发现之门,揭开我们内心的奥秘,调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道德的心得体会最新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道德的心得体会篇1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我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当我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后,联系自我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集中体此刻教师职业职责心上,这种职责心主要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全体学生负责。
教师教书育人应是应对全体学生。我们当教师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职责,务必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但我们教师有的并不如此,他们总是偏爱优生,而歧视后进生。公开让全班学生对之疏远,甚至进行人格侮辱。在批评学生不是耐心开导,而是威胁恐吓。使学生终日紧张,提心吊胆,其后果只能更加挫伤孩子的进取心,养成怯弱无能,胆小自卑的性格。
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对后进生,做为教师要多加关爱,使他们能够在这温暖大家族里得到成长壮大。不能对学生感情用事,厚此薄彼。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政治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我尺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我就务必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我务必热爱劳动;要学生讲礼貌礼貌,自我务必谈吐文雅,远离粗俗。
二、对学生未来负责。
我们常说:“一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今教育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包级制”,而对学生培养过程是“流水式”,倘若出现不合格的学生难分清楚是哪一位教师的职责。教师这样就是处在“无职责”位置上。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
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当今有的教师就抱有这种思想,他们没能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那几节课一上完,就溜之大吉。平时不钻研,临上课时才匆匆上阵,没有课前准备。这天不高兴,让学生自习,明天喝醉酒,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样就误了学生。
我们就应承认,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一天都进行着超多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重复性劳动单调而缺乏新鲜感,刺激性。而且,目前教师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相对较低。但是我们教师就应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三、对学生所授的知识负责。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会给学生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的教授资料务必准确科学。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
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不允许内含不清和错误的概念出现。要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知识,作为教师不能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等方法来教授知识。这样,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应当能够对科学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钩深致远,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所理解理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才能完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
因此,较强的综合潜力是教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包括语言表达潜力、教学潜力、思想政治工作潜力、组织管理潜力和科学研究潜力等等。这些潜力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加强这些潜力的培养和训练,即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我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潜力。以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待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团结、向上。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得到发展的学生都会给社会更大的贡献,会使社会的前进的步伐走得更快,最终随着水涨船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会有更大改善,尽职尽责的教师必须会赢得社会的丰厚回报。
四、对教师的灵魂负责。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这种爱务必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它表此刻:当学生受到挫折、处境困难的时候,给学生以同情、关怀、体贴和帮忙;当学生生病的时候
主动嘘寒问暖,送药送饭;对待学生的提问,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地给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帮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统一齐来。
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有人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我,照亮别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完美赞誉。世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这顶“花环”增添光彩。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就应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就务必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构成个性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忙,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理解教育。
每一个学生都期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期望,群众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我,敢于正视自我,解剖自我。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我务必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我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
道德的心得体会篇2
开展"学校道德讲堂"建设,是促进全市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开展道德讲堂是提升师生道德文明素养的有效载体,是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创新举措,对推进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便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大同"的社会,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如此说来"孝"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父母,而是要对全天下的父母。这时,"孝"便成了一种责任,全天下都尊敬老人的责任。唯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所以,"孝敬老人"便成了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条道德准则。可见,在那时的中国,人们就将"孝"作为"忠"的前提,正所谓是:"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我看来,当一个人将对父母的孝顺之情同时给予一个国家,一位君主时,孝,便是忠;而当一个人为百姓祈福,为苍生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他便又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忠。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难道其父母还要受穷苦不成?故这便又是孝。就是这样,"忠孝"一词就被流传下来。有人言:"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其实,当忠孝一词流传开来的时候,我们就已说不清什么是纯粹的"忠",纯粹的"孝"。
在佛教里,讲到孝顺父母,有三个层次:初品的孝顺父母,是甘旨奉养,让父母在生活上获得适度的孝养,没有缺乏。第二是光宗耀祖,为人清白,事业成功,名利双收,道德令人敬重,让父母祖宗都得到荣耀,这是中品的孝顺。第三是上品的孝顺,就是引导父母有道德、有慈悲、有宗教的信仰,不但此生他可以安身立命,就是百年之后,也能有好去处,这是最上品的孝顺。所以在关爱父母的不仅物质上还要给予精神上的抚慰。
作为一个社会上的人,我们要学会忠诚,懂得对国家、对人民、对岗位、对朋友、对配偶,包括对自己的忠诚。对国家、人民不忠诚之人,必然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洪承畴叛明投清,遭老母追打;南宋秦桧里通外国,遭千古骂名;对岗位不忠诚之人,必然路越走越窄,最终无路可走,严重者则受刑入狱,甚至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对朋友不忠诚之人,必然孤独一生,终身凄凉;对配偶不忠诚之人,必然家无宁日,甚至妻离子散;对自己不忠诚之人,为名利做违心之事,必然生活在精神折磨中。忠诚对我们每个人都太重要了,它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立足于职场的一张王牌,它还是一种做人的美德,是一条通向荣誉之路。
道德的心得体会篇3
阳光春日,万物欣欣以向荣。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好春光里,第五片区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带着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老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潘南小学展开。
首先,非常荣幸能够在这次片区研修活动中出课,在磨课的过程中由衷感谢耿校和赵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能够找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针对性地逐步改正自己的教学,让自己成长和进步。通过此次出课,我对“学为中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宗旨有了初步的认识,正如耿校所说教学就是“唤醒和激励”,要唤醒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本身就要做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人,能够以自己对学科的热爱感染学生,而不是以教师的思维牵着学生走。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这一学科素养的提升,不是靠教师的知识灌输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在表达中对比思考。此外,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提升,而不是流于重复学生回答这样浅层的阶段,这种课堂的掌控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磨炼。
其次,我认真观看了巩老师和胡老师的出课,两位老师在教学时都充满对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热爱,对教学环节的把握都非常明晰,了然于心。巩老师在课堂上化作纸精灵,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课堂,在教学时将生活中浪费的纸量化,让学生对浪费有直观的认识,让孩子在与纸精灵的互动中懂得节约纸、爱惜纸。胡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浪费行为出发,思考纸浪费带来的危害和节约纸的好方法,最后倡议书的处理让孩子们能够做节约纸的宣传员,更好地节约用纸,让思想变为行动。
最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人。没有完美的课堂,但好的课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后实践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辨析,在问题中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道德的心得体会篇4
根据县师培办的工作安排于5月10日前往县委人民大会堂参加了xx县教师教育法律法规暨师德师风培训讲座,主讲人韩小鱼博士,她详细得我们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等,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处处做到“身正为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以这些法律法规来鞭策自己,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经久不息,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关于此次学习的感受和体会,总结观点如下:
在《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文中,明确指出了作为教师所不应去做的言行,以及对学生要平等对待的原则。品读条文,对照自己,觉得自己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指导自己的实践,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了既宽松又有序,既民主又自主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与幸福中得到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牢记法律法规的条文,充分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对学习或平行存在问题的学生多方想办法树立其信心,但有时也有耐心不够的时候,今后要学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显微镜看其不足,我们彼此一定都会多得许多快乐。
人者德为先,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感染别人,影响别人。教师就是这样的职业,用德引领,以灵魂塑造灵魂。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暂行办法》中提出的相关要求,我都努力践行,严格要求自己。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爱字当先,心中有爱,就会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就是一面镜子,照不到自己,却照着学生。在与学生相处中能够站起来,也能够蹲下去去,让学生进而亲之,素而敬之。在与家长的相处中,努力做到在沟通中相互了解,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在我们教育行列之中,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楷模和先进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感人的篇章。虽然许多楷模与先进的事迹我并非熟知,比如我国著名教育专家xx,他的那种执着与坚持,敢于挑战与自信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我,我觉得自己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去寻找这种精神,让自己在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能够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道德的心得体会篇5
本学期,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再一次认真的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为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重任,认识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的老师要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通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思想指导下,我谈下面的一点体会:
一、依法执教,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二、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团结协作、尊重家长。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廉洁从教,具有高尚的师德。要做到公正待生,给予每个学生同样的爱、同样的热情和期待,这是廉洁从教的根本表现。廉洁从教就一定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身立教”、“以教树人”,平时要加强修养,明确奉献和索取的关系。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背负应有的责任—“爱的责任”,这是师德之魂,只有真正做到了,才不枉为人师一场!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道德的心得体会最新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