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是我对自己所面临的选择和决策进行思考和权衡的方式,通过心得体会,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以下是调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国心得体会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心得体会篇1
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却依旧光彩夺目的贝壳,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漫漫历史长河,大浪淘沙,曾经的三大文明古国皆已随风而逝,只有古老的中国依然傲立于东方大地。从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我们诵读的历史,我看到中国无数人拥有着同样的梦想——富强!富强!
五千年民族魂,生生不息;一代代炎黄种,风雨前行。想想近代史的中国,历经沧桑,受尽了凌辱。从1840年开始,中国经历了从被打开国门到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再到被日本的铁蹄践踏,最后我们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训。究其原因,是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的落后。在此之后,我们不再盲目自大的说我们中国地大物博,繁荣富强,而是以一种崭新的目光审时度势,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中国在血与泪铺就的道路上成长,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只有经历困难才有冲破阴霾的力量,只有忍受地狱的磨练方可实现梦想。正是在一代代的奋斗中,我们的中国梦才得以延续,我们的中国梦才能越飞越高。
看历史长河,载兴衰荣辱,奔流东去;听时代号角,吹奏复兴强音,响彻云霄。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神十直升苍穹,蛟龙深潜万丈。伦敦奥运再传捷报,中国作家终摘诺奖。成就让我们欣喜和自豪,我们正沿着正确的道路向梦想前行。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遭遇失败和痛苦,甚至会走不少的弯路。尽管现在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走向富强之路的同时也伴随了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在社会中依然存在看病难,就业难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追梦的过程中解决。在我眼中,富强的中国不是富人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而穷人却挨饿受冻,而是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富强的中国不是通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高额的gdp,而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经济有能够快速发展;富强的中国不是在奥运场上运动员遭受不公时冷眼旁观,而是挺身而出捍卫我们运动员的合法权益;富强的中国不是在我国南海领土主权遭受质疑和挑衅时发表毫无威信的演说,而是勇敢地站出来保卫我国的领土完整;富强的中国在面对钓鱼岛事件不是失去理智地抵制日货,而是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日交涉;富强的中国能够让00后喝到放心的牛奶,让90后除高考外还有别的出路,让80后不再因找工作而发愁。虽然现在在探索富强之路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但我坚信我们的梦并不遥远,因为我相信狂风暴雨之后必定晴空万里,阳光明媚。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而我认为眼下中国人梦想的最主要部分仍是物质上的为主,而精神方面最重要的梦想便是教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当代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国梦需要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与奋斗中实现。面对中国与世界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改革,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我们的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紧相连,加强修养,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追求卓越、追求和谐、追求成功,把求实创新、完善自我放在首位,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办事的效力。要具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始终能够保持一个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头脑,善于把当前各种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办学思想和实践,指导基层学校、教师成为勇挑重任的栋梁之才。在为我们的中国梦奋斗之中,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让个人的价值得以实现,让自己的热血为国家和民族燃烧。
中国梦,民族之梦,历史之梦,现在之梦,未来之梦。使命光荣,任重道远。让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携手共进中国梦, 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心得体会篇2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里面有许许多多社会上的好人。
给我印像最深刻的是最美教师——张莉丽。她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她曾经抚养过一个残疾的孩……
某天,一辆大型汽车上的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导致汽车朝着两个过马路的学生冲去。身后的张莉丽看到了这一幕,把身后两个准备过马路的学生往后一推,立刻扑向那两个马上要被撞的学生,用力一推,把两个学生推到了一边,自己却碾到了车下。在那一刻,她在学生的安全和自己的双腿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学生的安全。
接着,是主持人为她阅读颁奖词:
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然后,那块石碑上就刻着七个醒目的红字:“冰雪为容玉作胎”,片刻宁静后,这七个大字便消失了,现在石碑上刻着的是她的名字。同时,两位小学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出来,一个人捧着鲜花,一个人端着奖杯。坐在轮椅上的张莉丽阿姨接过来,一手捧着鲜花,一手端着奖杯向观众挥手。
中国心得体会篇3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
为什么强调知史?
知史,要知什么?
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实践中,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
中国心得体会篇4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 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中国心得体会篇5
7月2日晚上22:00在共产党员网上观看了《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第3集――“正道沧桑”,片中介绍了1950年至1976年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本片中介绍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成渝铁路、鞍山钢铁厂、上海电机厂、塘沽新港的竣工,在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得三亿多新解放区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了七亿亩土地和生产资料,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翻身解放。至1952年底,仅仅用了三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的工作。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展开。1956年的7月13日,在长春一汽崭新的总装线上,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建立。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进一步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1959到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发扬民主,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统一了全党认识。此后的几年,国民经济调整稳步推进。中国,从困难之中走了出来。
这群人像雕塑的原型,是来自于大庆油田的建设者。“大跃进”之后,正当中国工业处于调整、压缩局面中,地质部门和石油战线却爆出了震动全国的喜讯。1959年9月26日16时许,在松嫩平原大同小镇附近,从一座名为“松基三井”的油井里喷射出了黑色油流。第二年,油田投入开发建设。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技专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1月30日我国第一代远程地地战略导弹东风-4试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又成功地把“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两弹一星”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1964年底到1965年初,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完整、明确地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然而,四个现代化的宏伟战略目标却被““””打断了。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产,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四个月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降落在北京,他的此次行程,被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关系的突破与发展,成为二十世纪外交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做出了一系列理论创造,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一股无穷的力量。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来决定国家的未来,年轻人的“中国梦”汇成整个国家的“中国梦”。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梦想,自强不息的去奋斗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国梦。
梦想是太阳,不像一个世纪那样遥远,我们学校目前也正处在前进的道路上,教学成绩虽然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但只要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它就会从地平线上蹦出,万道朝霞正照耀在我们的眼前,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中国心得体会最新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