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写观后感都是我们对电影中细节和情节的回味和品味,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情感表达和情节发展的感悟和领悟,下面是调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脱贫观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脱贫观后感篇1
全面小康,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一个不能掉队。继江西井冈山市、河南兰考县率先脱贫摘帽后,近期全国9个省区市的26个贫困县通过专项评估检查,由省级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这是自1986年国家设定贫困县以来,首次实现贫困县数量的净减少,既为今后几年贫困县有序规范退出树立标杆、作出示范,也为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信心。
把好贫困退出关,是确保脱贫成效没有“水分”的关键一步。对此,中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此次“摘帽”的26个贫困县,由7家第三方评估机构负责评估检查,始终坚持公正独立的第三方立场,严格把好工作程序规范关、入户调查质量关、问题户审核判定关、数据质量关,客观呈现脱贫成效。评估过程有这样一个细节:某贫困户的房屋认定比较模糊,评估组通过实地勘察,综合该户家庭情况和住房安全问题,最终判定该户为漏评户。这种客观、公正、较真*一秘 .1mi.net*的工作态度,确保了脱贫攻坚考核评估的公信力,说明贫困县退出不是自说自话、闭门造车,而是挤干水分、防止虚报,有着实打实的脱贫成效作为支撑。
有制度设计的硬杠杠,有各个环节的严把关,才能换来脱贫成效的实打实。党的十八大以来,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在发展中国家中贡献了份额的减贫人口。能取得这样的“巨大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资金调配、贫困识别、产业发展、干部动员等一系列堪称“精准”的政策举措,体现着深刻的治理艺术。正如一位联合国官员的观察,“中国精准扶贫的理论和实践表明,通过良好的政治愿景、科学的扶贫战略、适宜的政策措施,实现整体脱贫是完全可能的”。
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贫困县摘了穷帽,只是脱贫攻坚征程上的阶段性胜利,接下来还需要巩固脱贫成果、增强造血能力,防止返贫。主管部门提出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目的就是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为广大群众建立稳定的心理预期。既无需担心扶贫干部会迅速撤离岗位,同时也要依靠自身努力尽快走上脱贫之路,在内外两股动力的助推下,脱贫成果将不仅得到人民的认可,更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降到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从现在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大约3年时间,脱贫攻坚进入后半程;面对深度贫困地区,现在到了攻克最后贫困堡垒的关键时期。越是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越是不能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思想,越是要采取超常措施加以扶持。这就需要拿出坚持到底的劲头,下一番“绣花”功夫,以钉钉子精神驰而不息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
一位参与脱贫评估的专家,调研了39个行政村,发放了1000多份调查问卷,最后写下了8000多字的笔记,目的就是要保证访谈场景可还原、发现问题可追溯。事实上,这样一种认真的精神,可以说是整个脱贫攻坚的生动写照。将这样的状态保持下去,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摆脱贫困的大决战,书写人类反贫困的新奇迹。
脱贫观后感篇2
扶贫工作是利国利民之大策,是政府工作的长期任务。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决胜脱贫攻坚,我们要把帮扶工作绣在老百姓的生活间。让人民群众实现脱贫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愿望是让人民群众从此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帮扶工作不是因为有了精准扶贫才有的,而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和安危放在心上,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而奋斗。
决胜脱贫攻坚,我们要敬畏法纪,清正廉洁。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如果任由这些行为滋生蔓延,积少成多,不仅会使脱贫成效大打折扣,而且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
决胜脱贫攻坚,我们要处理好快速脱贫与防止返贫的关系,激发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战的主体,我们要加强思想观念的改造提升,使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发主观能动性。扶贫必须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增强贫困群众主体意识和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改变群众“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变“输血”为“造血”,构建可持续脱贫、可持续致富,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脱贫攻坚战不是一个人的战役,而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战役。我们要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把进度赶回来。行百里者半九十,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场不能输、输不起的硬仗,其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都要持续发力、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脱贫观后感篇3
这段话,对我这样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前瞻性。要摆脱头脑中的贫困,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意识的禁锢,打开思想的开关,不能拘泥于现状,墨守成规,要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并且及时与同行交流,共同进步。
打赢脱贫攻坚战,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纪检监察部门必须立足职能职责,将日常监督贯穿于各类各级脱贫攻坚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始终。把脱贫攻坚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重点排查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落实不力、工作拖沓、作风浮夸等问题,督促各级党组织强化政治担当,切实担起责任,坚决防止松懈、倦怠思想,保障扶贫协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打赢脱贫攻坚战,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执纪作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是阻碍脱贫攻坚取得实效的障碍,不仅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更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必须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专项整治,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最急最忧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分级分类集中整治。纪检监察部门应当靠前监督、严格执纪,协同发挥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严查重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问责作用。基层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基层干部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脱贫攻坚能否如期高质量完成,基层干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层干部作风如何决定着脱贫攻坚成果如何,作风实则成果硬,作风虚则成果弱。在脱贫攻坚中,必须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放,严查吃拿卡要、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行为,对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和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坚决严肃查处问责,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
:
脱贫观后感篇4
脱贫攻坚背后的“了不起”
脱贫攻坚背后,是了不起的战略擘画。从精准扶贫到开发式扶贫方针,从易地扶贫搬迁到东西部扶贫协作,从走生态优先的脱贫路到坚持绿色发展,还有“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一系列有效举措,一项项战略谋划,实现了空间大布局上的纵横调度、发展大战略上的洞察入微,成为攻坚制胜之策。这些制胜之策,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彰显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自信和从容,彰显了我们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谋略和胆识。当前,我们又再次科学谋划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发展方向和具体举措,要继续上下同心、尽锐出战,让脱贫成效更可持续、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脱贫攻坚背后,是了不起的扶贫干部。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的张桂梅,回乡奉献的黄文秀……他们有着一个个不同的名字,却也有着“扶贫干部”这样一个同样的身份。扶贫干部的日常,是一次次翻山越岭“走亲戚”、田间地头“话家常”、走村入户“送温暖”,岁月虽无声、山河却见证,见证了他们用一腔赤诚奔走在扶贫第一线、用满腔热情践行着为人民服务。无数扶贫干部用信念坚定、踏实奋斗铺就了带领乡亲群众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他们是榜样,也是标杆,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向扶贫干部们学习,学习他们民本至上的群众情怀、责任至上的担当精神,用不畏困难、砥砺前行践行初心和使命。
脱贫攻坚背后,是了不起的人民群众。“生活改变了我,我也改变了生活。”越来越红火的日子背后,也有着人民群众的不服输、不认命,贫困地区广大群众面对困难不退缩、迎着矛盾往前冲,以脚踏实地的努力、毫不懈怠的拼搏,迈过了贫困之坎,迈向了幸福生活。人民的内生动力,支撑了脱贫攻坚,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集中到推动各项事业上来,转化为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脱贫观后感篇5
6月17日凌晨,广西百色市凌云县下甲镇各漏至伶站乡路段受持续暴雨影响,出现多处的水漫、塌方,两辆车被掩埋,多人失联。其中,就包括乐业县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当人们都祈祷着能够有好消息时,一个噩耗传来:经过指纹对比,确认黄文秀的遗体已经找到。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2016年广西优秀定向选调生,生前任乐业县新化镇白坭村的第一书记,2019年3月份刚任职满一年。这一年里,她走遍了全村所有的贫困户,也开启了她的“长征”之路。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的“长征”,是进村入户的艰难路途。“在我驻村满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两个月,1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再远的山头她一座座翻过,再崎岖的山路她也一步步走过。由于村民分散在不同的山头,这对初来乍到的黄文秀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刚驻村的第二周,黄文秀就开始走村入户了解贫困户的情况。百色市委宣传部覃隆华忆起黄文秀时说:“一个姑娘家毅然申请到偏远山区贫困村当第一书记,为了尽快上手,她经常一连几个星期都驻村里,周末都很少回来,白天群众出去干农活,她就用晚上时间进村入户,走访群众,兢兢业业。”在可见的影像资料中,黄文秀穿着朴素、笑容灿烂,身影常常定格在田间地头、定格在群众之中。进村入户固然不易,但黄文秀在这条“长征”道路上从未退缩,也不曾想过放弃。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的“长征”,是冷漠人心的座座冰山。“之前那么多第一书记都没让我们村富起来,你一个女娃娃真的能做到吗?”初来乍到,村民对于黄文秀都表示怀疑。对于村民的质疑,黄文秀虽然觉得憋屈,但却不曾放弃。和贫困户们唠家常,帮贫困户们干农活,日复一日地“缠”着村民们,村民们也慢慢接受了她。从一开始的质疑和冷漠,到如今的热情与信赖,这都与黄文秀的努力分不开的。如果说路途的“长征”是一次身体上的挑战,那么人心的“长征”则是一场心灵上的对话。“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黄文秀深谙这样的道理,只有知道百姓的冷暖,知道村民关心什么、关注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工作才能做到点子上。短短一年的时间,她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了解他们的需求,得到他们的信任,帮助全村88户417人实现了脱贫,也真真正正地走入了村民的心里。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的“长征”,是扶贫之路的重重困难。扶贫征程,道阻且艰。身为一名名校研究生,黄文秀本可以选择条件更加优越的工作,可她却毅然选择了回到家乡、回到一片并不富裕的土地上做一名基层公务员。她一心扑在了扶贫工作中,父亲病了,她只能尽量挤出时间去医院探望,每次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一接电话马上就赶回村里。家人心疼她,劝她多注意休息,她却说:“脱贫攻坚到了关键节点,怎么也不能拖了脱贫事业的后腿。”黄文秀任百坭村扶贫第一书记期间,帮助百坭村发展电商,拓宽村子脱贫之路;为百坭村申请到通屯的路灯项目,照亮了村民的“脱贫之路”。“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她如同一名战士,矢志不渝走在扶贫这条长征路上,她无悔于选择,是扶贫路上的永恒芳华。
脱贫观后感篇6
伟大的实践创造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铸就的伟大精神,是值得我们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
咬定目标、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过上安定富足幸福的生活,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追求。消灭贫困,我们一代代人为之努力不懈。咬定目标、久久为功,脱贫攻坚的八年实干,体现了我们在这一伟大历史任务面前,一茬一茬接着干、咬定目标不放松的战略定力。这种实干精神,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缺少的品格。
感恩奋进、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前行、砥砺奋进,不仅经济上要翻身,而且精神上要翻身,实现“口袋”与“脑袋”同富共进。感恩奋进、自强不息,这是各级党组织带领群众奋勇前进、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精神基因,是贯穿脱贫攻坚战伟大实践的精气神。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关键之年,我们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我们要认真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大力弘扬脱贫攻坚实践中孕育的伟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向乡村振兴平稳转型,为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脱贫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