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心得体会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要实事求是才行哦,确定一个鲜明深刻的立意,才能将体会写得更有价值,调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听书法课心得体会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听书法课心得体会篇1
我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们的书法技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邀请了书法技能高超的老师为我们培训,为教师们创造了学习硬笔书法的机会。此次培训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从未想过还有机会去接触硬笔书法。
以前的我都不知道写字还有那么多讲究,还要讲究平衡以及笔法。通过培训,我渐渐发现了,自己的字体存在不少问题。以前我总认为,写字要写方方正正、写工整,现在才发现写字还有很多讲究,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们的书法老师从基本笔画入手,为我们讲述了硬笔书法的基础知识并演示了书法的起笔、行笔和收笔。同时教给了我们正确的习字姿势,包括坐姿和执笔姿势。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横、竖的写法。每一个笔划都需要有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过程。写竖画有垂露和悬针。看似简单的笔划,写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加以更多的练习。我们边听边加以模仿练习,老师为我们的字给出指导,帮助我们很好地明白应该如何标准地写字。
此次培训对于我的影响很深。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练习。由于自己长久以来形成的个人书写习惯,我感觉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但是我会多加练习,我要学着去体会练字的技巧,扎实地练习。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听书法课心得体会篇2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之一,它集实用性、艺术性、广泛性、深刻性、独特性于一身。师范念书的时候我曾学习过书法,但那个时候学得不认真,而且毕业后再没写过,早就忘记了怎么用笔。这次教育局举办的为期三个月的书法培训中,在老师的点拨下,我似乎窥见了隐藏在书法背后的东西。我开始享受展纸蘸墨,运腕挥毫的感觉。现将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学习书法讲求个“静”字,学习的过程要求环境安静,内心平静。虽然某些著名的书法作品,例如《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微醉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地淋漓尽致,但我相信这与王羲之练习书法时忘我的情境是分不开的。他只有在学习的时候静心地研读字帖,勤加练习,才能成为流芳千古的著名书法家。刚开始写毛笔字的时候很浮躁,喜欢挑着字写,后来却渐渐喜欢上了心由烦躁变成平和的过程。我先读字帖,掌握字的基本结构,再临摹字的笔法,如同小心翼翼的完成一件艺术品。我觉得现代人太需要将传统的书法拾起来了,它没有大动作,不需要大场地,斗室之中却可以使躁动的心变得平静。我们每天生活在快节奏的世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让我们变成了“房奴”,先进的科学技术让我们变成了“屏幕脸”、“鼠标手”,社会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让我们变成了“啃老族”。被压抑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的宣泄,我们变得焦虑,失眠。但在练习书法的时候,奇异的是,体内叫嚣的不安因子慢慢归于安宁,一个人的胸襟也可以变得开阔。正因为如此,
学校要开设书法课。一方面,让学生写好字;更重要的,或许就是让学生浮躁的心得以平静。借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学习书法还需要个“恒”字。老师指导我们说,平台期是每个练习书法的人都会遇到的。在平台期的时候,会觉得特别烦,怎么写都没有进步,这时候我们可以暂时不要拿起笔,而是读读帖,等克服了这种烦躁的情绪,书法水平就会更上一层楼。很多人就是因为在遇到瓶颈的时候没有继续坚持,也就中途放弃了书法。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现在社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价值观正在慢慢丧失,人们都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希望通过最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达到目的,从而抛弃了中华五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美德。黑心棉,过期疫苗,三聚氰胺,苏丹红这样的事比比皆是,导致了人们活在恐慌中。然而书法没有捷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进步。因此,我希望可以通过对书法的学习,脚踏实地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我们经常说从一个人的字上可以看出他的人品。怀素,张旭的字恣意张狂,而他们在生活中也是活得洒脱尽兴。颜真卿为人稳重,他的字也十分大气,在稳重中透着一丝傲骨。为人要有人品,作书要有书品。前代论书尤重心法,心法即人品的流露。唐穆宗曾问笔法于柳公权,所得到的答案是,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可见书法研创的成败最终在人品。从另一层意义上看,学习书法就是学习做人,练习书法就是磨练自我品格,提升人格。在波澜不惊的习书过程里,练习书法的人会深切体会到认真学书法可以磨砺人的意志,犹如滴水穿石,
能贯通人的思绪。我在临摹《颜勤礼碑》的时候,真的有感受到“颜体”的大气磅礴,朴拙雄浑,气势恢宏,顿时之间胸襟也变得开阔。
在书法培训过程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老师的教学态度。 每次学习,老师去的都非常早。 教学过程中,每当我们字写得不理想的时候,老师会不厌其烦的反复范写,让我们仔细的观察老师的运笔过程,学习正确的运笔、用笔。老师的这种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为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
总而言之,这次书法培训不仅使我的字有了很大的长进,同时也令我在精神上受益匪浅。
听书法课心得体会篇3
我们通过这次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胡崇炜先生认为学习行书:王羲之的行书与楷书都不是刻意的,是复归自然的,有书写性,是自然书写,天然自然的。欧阳询的行书感觉好,中宫紧结,劲拔有姿。颜真卿的行书有正大豪迈之气。经典代表了不同风格的取向都很好。另外,陆柬之的《文赋》有专业人士认为也是很好的行书,它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中庸和谐美。
我们对名帖都要有所取舍,可以选择少字数的字帖来临习,这样就容易把帖子里的字写好,因为字少,所以就能够专心地学习和思考。
认为当学生难,在任何时候都要有以一个学生的姿态来对待学习与交流。在学习中,我们对经典的借鉴,要明确方向,我是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只有建立法度是第一的观念,我们的学习才有可操作性。
要想写好行书,就要先研究楷书,有专业人士讲过,有多好的.楷书就有多好的行书。没有不好的帖,只有你写不好。要法度森严的经典,工夫到了就会有面目。
杨维桢用章草与行书结合,有想法。现在可考虑金石味写章草。文征明应学其小行书。王铎一日临一日自运。强调记帖,默写。临帖抓重点,抓细节。按创作去临,临即当一个作品去创作。边临边创作。靠住一家搞创作。这个时代还是学习古法。要把作品整漂亮。
王厚祥讲草书:临帖要成为书家的一种生活,取法经典先期就是要像,“难写精神挽结处”,像能出精神固然重要且宜得手,要不像还能出精神这就有难度了。临什么是很重要的,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笔法很重要。比如:张旭怀素的草书,就是写壁的方式,侧笔写的,侧笔中锋运用的笔法。各种经典里面的笔法形态都有不同,或中锋为主或侧锋为主等都不尽相同,结字的姿态有瞬间性,以奇为美。
一个舞蹈家,他总是从分解动作开始练习的,当每个动作都很熟练了,连起来就是优美的舞蹈。书法也同样具有这种特质。
我们要做一本法书的专家,先坚守再突破,突破就是坚守。
我们还要重视身心的修养,眼高手低是常态,要解决心不静的问题,能力才有所提升。
对于草书它不是实用的,我们要用艺术的眼光来对待,要比大众的眼光高出很多才行。
王厚祥先生还说,草书要出奇,要变得出人预料。他早期写漂亮的,后来就转化为拙朴方面了,求自然天成之味,主张:“猎奇、积奇、用奇”积奇胸中才有丘壑,奇就是要多情且具有想象力,一切都为我所用,通俗绝对不行,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是要引领大众的审美。
听书法课心得体会篇4
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品格通过书法教育让学生了解掌握传统汉字文化从小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同时书法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特长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提高艺术修养。书法课程是我校的一个特色教学课程,我校书法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普及书法教育从低年级抓起从“双姿”抓起达到人人都能“规规矩矩书法堂堂正正做人”人人都在书法教育中受益”。围绕这一思路开展工作全员参与真抓实干形成了学校书法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是根据本人一学期来的.书法课的教学实践作如下总结 :
一、加强“双姿”训练 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开展书法教育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书法教学质量非常重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上要重视备课、上课及学生训练等环节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 书法教育是一条线始终贯穿在各科教学中它还是一面镜子能折射出许多问题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意志品质等我们把抓双姿作为书法教学的切入点提出了“抓双姿养习惯写好字促发展”的口号把“双姿”培养作为一项工程来抓书法教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磨练了坚强的意志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等优良品质的形成促进了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小问题比如学生不爱护笔打翻笔盒脚乱放紧靠桌子在写字过程中震动同学的桌子……一、二年级学生年龄还较小可能会频频出现这些小问题,高年级可能会好点。这表明在写字的时候学生没有完全把心放进去如果用心投入了又怎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有句名言“心正则笔正”问题的出现跟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我们应该在书法教学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法习惯。我在教学生练习写字时组织学生学习我校的校训,要求学生“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引导学生努力改正不良习惯。学生养成了良好书写习惯后他们的字都会有进步。 在书法艺术教育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在书写前平心静气书写时意到笔随。学生在一点、一横、一撇、一捺的练习中将书写工整、做人正直的思想内化将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意识内化将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心理素质内化将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书法文化内化。在练内功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为人做事不浮躁、不懈怠、不气馁的良好品质培养了向着既定目标执著追求的意志信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书法认真端正的学生无论是在校、在家里、在社会上大都处事认真有较强的毅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直观教学 情感体验 在小学低年级书法教学实践中我无论从经验的角度还是从教改的角度都深刻地认识到充分提高小学书法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尽力争取使用直观教学特别是书法要领的讲述名家作品演示教师作品的示范和学生习作的展示等。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方法必须是生动、形象、直观。因为强烈的书法艺术情感体验只有在一定的意境中才能产生丰富的认识只有来源于实践才能牢固而生动、形象、直观的意境就比较接近于实践。简而言之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和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学习书法要把字写好是一个长期工程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在学习过程中能不能坚持勤学苦练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事实上在练字时从学生的表现便可看出他是否有恒心有毅力要练好字必须要求学生具有做事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这样的意志品质从哪里来呢?当然也是可以在书法教学中慢慢培养的。书法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学书故事比如“墨池”、“笔冢”“王献之学字”这些故事可以触动学生尤其当他们练了字花了时间发现进步不大时教师可以在课上练字时讲一进这些故事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积极性一方面也是提醒学生注意。在潜移默化中督促他养成这样的意志品质。三年级原有几位同学基础较差尽管花了工夫却总不见长进他们自己也有些泄气了见此情景我没有对他们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讲述书法家学书的故事和浏览《中国书法博物馆》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果然他们进步很大。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如果注意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这些好的品质同样可以促进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
书法是一门综合课程。我们在教学时不可以拘泥于笔画的分析而应尽可能地挖掘书法教学中的潜在作用使学生在写得一手好字的同时能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增加审美趣味加强道德修养。 我们既重视在书法教学中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又重视各学科教学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使学生在书法教学总学到的技能、养成的习惯得到巩固发展。各学科教学从指导学生写好作业入手对学生的“双姿”和“书写”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一种“动笔必规范逢写就不拘”的书写习惯。正确处理书法与各学科教学的关系、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正确处理书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基础是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实践表明我们走出了一条以书法教学为平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
听书法课心得体会篇5
在丹桂飘香的季节,我加入了文化馆的书法学习班,学习的时间是快乐的,也是短暂的,转眼间,在寒冬岁尾,第一期书法班在我们的不舍中即将结束。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多月的学习,然后,有良师教导,有同学相伴学习,真是令我收获良多,现总结如下:
一、 了解书法的系统知识。
书海浩瀚,名家辈出,作为一名业余的书法爱好者,虽心向往之,却不知从何开始。陈斯老师在开学初就为我们系统地介绍了各个朝代书法的名家及其特点,在他的建议下,我选择了褚遂良的《伊阙佛龛碑》作为临摹帖。褚遂良的字清秀雅致,内蕴而不张扬,《伊阙佛龛碑》又是他的精品之作,临摹了一个学期,收获良多。
二、 纠正错误姿势,调整学习方法。
由于没有经过老师指点,虽然自己儿时曾练过一段时间,但一直无法掌握要领,字也没有长进,往往练着练着就充满挫败感,以至对书法也提不起练习的兴趣。陈老师一眼就发现了我的问题所在,最大的原因是握笔姿势不对,没有手腕发力,所以字写的虚软无力,于是,在陈老师的纠正下,我终于掌握了正确的握笔姿势,字也得到了长进。另外,在学习方法上,我们常用的就是抄书式地临帖,往往一抄一大本,追求快、多,字却没有多大进步。陈老师建议我们每天五个字,每个字反复的.练习,多多亦善,这个方法一下子把无趣的书法联系变成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每天练着,看着自己的进步,都不想停笔。
三、 开拓了眼界,了解书法之美,提升内在修养。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每天都在匆忙地奔波着,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的心找不到安放的地方。而书法,能让我们焦躁的心静下来,感受身边的美好。冬日的早晨,暖暖的阳光,临帖,看帖,一本书,一杯茶,已是我最大的享受。
最后,感谢文化馆的这期活动,让我们可以跟着老师开始系统的学习,我想,只要我们认真、勤奋、坚持,终有一天,也能写出像陈老师一样漂亮的字。然而,学习书法是一个浩瀚的过程,短短的几个月是完全不够的,希望文化馆的书法班能够一直办下去,让更多人了解书法,爱上书法,发扬我们中国的国粹。
听书法课心得体会篇6
我从小就热爱书法,因为书法不仅能带给我无限的乐趣,而且能带动我的艺术细胞。 我小的时候我就被我父母送到书法院去练毛笔书法,从这之后,我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写毛笔的时候,我连握笔都不会,老师教了我几次我都没有学会,但我坚持去练习握笔的方法,最后我能熟练的掌握。开始练的时候,书法院的老师就教我们从一点一划练起,那时候一点我都练了几天,我才发现一点有这么大的艺术。
大一选课,我一看到有书法鉴赏这一课程,我就毫不犹豫的选了这名课程。因此,我就来到了书法鉴赏的课堂。我上第一节课我就觉得老师的脾气特别好,并且书法境界很高,我也很敬佩老师。我想从老师那里学到我想要的知识。老师开始讲了笔法,我小的时候也没有听书法院的老师总结过,现在听力这些方法,我感到受益匪浅。现在想一下我写字时犯的错误,想到为什么有的笔画没有写到位,才明白自己对书法的规则没有理解透彻,特别是在写字收尾的时候,总是感觉不佳。现在我能很好地理解老师讲的技巧,加上多勤加练习,我就能很好的应用这些技巧。
我对书法的历史也不太了解,但听了老师的课后,我对历代书法名家也有了一定了解,对于他们的作品也有一定的认识。我开始认为对于书法的`根源没有必要去了解,但现在才发现很有必要去了解书法的历史根源,因为我们要去练哪一种体就要选择名家的书法字帖,所以如果不了解历代名家的书法,就不知道怎么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法字帖,像我一样,我练的是行楷,我就选择了王羲之的字帖,且我也很喜欢他的字,他的字就像被赋予了生命活跃了起来。因为我练硬笔书法的时候练了很多字,知道了如何去布局,所以我把写钢笔子的技巧和写毛笔结合起来,我发现我写的字比原来漂亮多了。虽然有的字没有写到位,但子的整体构造看起来很舒服,很流畅。
老师也组织了一次书法展览,我虽然尽力去写了,但是没有被选上,可能是我的字写的不够好,与其他同学的作品相比,别人更有优势,这也激励我要加强练习,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争取把字练得更好。
书法鉴赏课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也让我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加让我的书法知识得到了完善,这是我更加热爱书法。
听书法课心得体会篇7
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我已经上大学一年多了,很多时候在想上大学时为了什么?而且学习书法专业是为了什么?而我小时候父母也让我学过书法,那时或许是让我把字练好,大学前的集训也只是单纯的为了上一个大学。而走到大学的课堂上,与我想象的书法完全不同了。书法不仅仅是单纯的去写字,它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传统艺术,而且有很深层的理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不仅字写的不错,并且它对书法理论的了解相当深刻。这就是我在上大学后为何开了许多课程,例如:古代汉语、书法史、书论等。学习书法就是学习做人,练习书法就是磨练自我性格,提升人格。虽然现在只是短短的一年多中,但足以让我受益匪浅。
其实,我很喜欢书法,它可以表现出来一个人的心情,在研究古代人书法作品就能可以表现出当时古人的意境。在平时闲下来时就可以写写字来陶冶自己的情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而经过在大学的学习,也了解了我们课程主要是从篆隶楷行草来安排,有根据从书体演变学习。在学习篆书我们从大篆到小篆的学习,老师主要是让我们去寻找一些线条的感觉,在学习石鼓文的时候,就感觉到线条饱满圆润,笔意浓厚,书法艺术的.线条美是非常重要。而在楷书学习中我们先以魏碑,强调了单字字形的结构排布和整体章法的排布。现在正在学习隶书,我们主要以临帖张迁碑,并且有时去亲自刊刻上面的字,老师是让我们去更好去寻找那种刻石和书写的融合,一个书法技法相当好的人,临帖是首要的。同时上的一些书法史、书论课程去更好与我们的技法结合,所谓“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虽然我还没有学到很多东西,通过从学书法到现在,我认为首先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其次就是善于思考,老师是我们的引导者,我们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 最后就是到一定高度了,考虑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领悟。希望自己能在以后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更加努力,加强自己的技法和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
听书法课心得体会精选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