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的姓氏调查报告8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记录调查报告是为了帮助我们分析出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一次活动的调查情况是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的,下面是调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俞的姓氏调查报告8篇,感谢您的参阅。

俞的姓氏调查报告8篇

俞的姓氏调查报告篇1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家居装饰也成为一种时尚。各种各样的装饰材料确实给家居增添了不少光彩,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然而,人们却往往忽视甚至不知道装饰材料中存在着化学污染。近年来,因装饰材料化学污染导致人们身体不适甚至死亡的事情时有发生。据温州晚报报道,近年来,室内装修材料污染的投诉不断上升。曾有一位消费者结婚后多年不育,结果发现是地砖放射元素超标造成的;许多消费者在入住新居半年后,房间内依然气味呛人,令人流泪不止;新买的家具一打开柜门就使人呼吸困难。有关部门曾对1000多户家庭的装修材料检测发现,400多户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装修污染问题。这些情况引起我们的关注。那么,装饰材料中究竟有那些化学污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怎样的危害?人们对装饰材料的化学污染的认识又怎样呢?怎样才能预防减少装饰材料的化学污染?

2.分析装饰材料化学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

3.学会预防,降低装饰材料化学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方法。

装饰材料化学污染不容忽视 继煤烟型光化学型污染后,近几年来的多次专家研究发现,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代污染时期。产生这一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装饰材料的化学污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家居装饰水平成为一种新时尚。大量装饰材料的使用,使得装饰材料的化学污染在近几年显得尤为突出。怎样预防降低装饰材料化学忽然对人体的伤害。 装饰材料中含有多种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装饰材料中含有多种挥发性,刺激性气体,放射性元素,种类繁多。其中较为典型的有:

(1) 甲醛。甲醛大量存在于胶、漆、涂料、墙纸、化纤地毯等室内装饰材料,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可经呼吸道吸收。现代科学表明,甲醛对人体健康有较大的损害。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甲醛还有致畸、致癌作用,长期接触甲醛的人,可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1998年9月,中央电视台~栏目报道,青岛市某医院副院长全家搬进刚装修好的新居,不久他自己因甲醛中毒死亡,其家人均有不同程度中毒。去年,北京市卫生局对北京大部分住宅楼和写字楼的抽检表明,新居装修后居室的甲醛含量普遍超标,最高者竟超标73倍!

(2)氨。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气味的气体,存在于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添加剂中。随着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从墙体中释出。它是一种碱性物质,对接触的组织都有腐蚀性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浓度过高时除具有腐蚀作用外还可以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发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

(3)苯。苯为无色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液体,是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一种。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工作,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汽可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为主的急性苯中毒,已被专家确认是严重的致癌物质。苯在各种建筑材料的有机溶剂中大量存在。比如各种油漆的添加剂、稀释剂和一些防水材料等。

(4)氡。氡是由镭衰变产生的天然放射性无色无味的气体。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主要来源。常温下氡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其溶胶而污染空气,并能诱发肺癌,是导致癌的第二大杀手。 此外一些材料如大理石还含有大量放射性元素,其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由此,可以看出装饰材料中的化学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影响范围广,影响时间长等特点。这些物质长期作用于人体,其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装饰材料化学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 ,虽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装饰质量也越来越高,但人们对装饰材料的污染的认识并没有与日俱增。

俞的姓氏调查报告篇2

一、问题的提出

书上有一篇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让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种文化,这时我想起了我国最多的三大姓之一--王,便想出要调查王姓的历史。

二、调查方法

查阅有关书籍、报纸,上网浏览,问家长,了解古今王姓名人及王姓人口数量。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上网

历史、现代的名人

战国时“鬼谷先生”王诩、书法家王羲之及王献之,文学家王维、王勃、王昌龄,政治家王安石等。

上网

王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王姓人口数量为9288.1万人。

上网、问家长

王姓的历史由来

1.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2.源于太子晋的王氏 3.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4.出自妫姓5.出自子姓6.他族改姓或赐姓7.少数民族改姓王氏

四、结论

1. 王姓历史久远,加之支系众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层出不穷。如战国时期授苏秦、张仪纵横术的“鬼谷先生”王诩。琅琊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千古留名。唐代,有著《滕王阁序》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王维、王昌龄。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

2. 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福州王氏发源于山东琅琊王氏,以王审之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3. 据最新统计,王姓人口数量达9288.1万人。

俞的姓氏调查报告篇3

1、总体市场与发展预测

1)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手机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20xx年中国手机用户已达1.45亿户,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同期中国内地装配手机8350万部,其中4390万部在国内市场出售。截止到20xx年6月底,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76亿,累计新增用户3135.7万,比去年同期增长50.9%。中国早已成为拥有移动用户最多的国家,而且移动用户的数量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平均每月以500万户左右的速度递增(见图1)。从用户类型上看,20xx年用户的增长继续以中低端用户为主,其中预付费用户比例达到24.1%。

2)20xx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可保持在6000万左右,未来3年内仍将以每年60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手机生产总量可达9500万台,到20xx年该数字将超过1亿台。《电子工业展望:中国》报告:到20xx年,预计中国的手机用户将突破2.6亿。此外,世界范围的手机制造商将继续将其部分生产外包给中国厂商,因此预计到20xx年,全球40%的手机将在中国制造,与此相比,20xx年只有20%。 这意味着届时中国的手机年产量将高达1.4亿部,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基地。

3)赛迪顾问调查表明,尽管首次购机的用户占据主体地位(70.5%),手机市场的增长依然主要来源于此,随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移动新业务的不断开发与应用,手机更新换代所占的份额也在逐步加大,达到29.5%,形成了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2、市场份额

我国市场共有30多个手机品牌,生产厂商接近40家,其中gsm生产厂商12家,cdma生产厂商19家。国外品牌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星为主,国产品牌以波导、科健、tcl、康佳等为主。20xx年销量位于前十名的品牌分别是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西门子、波导、tcl、爱立信、飞利浦、东方通信、阿尔卡特,它们占到了全部市场份额的80%以上,20xx年,国产品牌手机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市场份额由20xx年的7%猛升到15%,增长了一倍以上。20xx年1~5月份上升到了16%,科健、tcl和波导手机都进入了前10名,改变了过去洋品牌手机一统天下的局面。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xx年4月底中国移动电话设备市场销量将近1600万台。其中,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份额达到18%以上。位于销量前十名的品牌分别是摩托罗拉、诺基亚、tcl、三星、西门子、波导、爱立信、飞利浦、东方通信、阿尔卡特,它们占到了全部份额的80%以上。其中,国产品牌tcl进入前三强。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也已由1999年的2.5%提升到20xx年4月的20%。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张琪日前介绍说,今年前4月国产手机产销量同比均增长30%以上。尤其是tcl、波导、康佳、科健、海尔5家企业的产量同比增长345%,销量增长364%,出口624万台,

20xx年4月底中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前五名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xx年5月

3、用户分析:

1)用户年龄分布

通过此次移动电话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下用户的比例持续增长,其中以21-25岁最为明显,由1999年的15.8%上升到20xx年的23.4%而逐步成为一支重要的消费群;30以上的用户比例均有下降,截止到此次调查为止下降到26.8%,31-35岁段的用户群已让位于26-30岁用户群,但在高龄用户群中仍占据绝对的优势;总的来说,移动电话用户呈年轻化趋势。数据来源:ccid 20xx,11

从移动电话用户的年龄层来看,21-25岁、26-30岁、31-35岁的消费者是移动电话的三支重度消费群,1999年来一直分占前三名,三者的比例之和在20xx年底更是达到70%以上;这三支消费群中尤以21-25岁、26-30岁两支消费群为主,其比例之和在20xx年已达到46%,占据整个消费群中最多的一部分;31-35岁段的用户群虽有所下降,但不容忽视,从调查数据显示仍占有20.6%的比例。20岁以下用户群的比例三年来虽一直在增长,但由于其所占的比例很小且增长缓慢,在未来几年仍将不可能成为明星用户群。

追求时尚体现个性本就是年轻人的特点,对于手机的选择也更加注重手机能显示自己个性的款式。摩托罗拉、波导在设计手机款式的时候都更加追求时尚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国产品牌中波导公司的产品在此次调查中获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成为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

俞的姓氏调查报告篇4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三个同学姓文,一下课我们就聚在一起开玩笑:“咱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吧!”可是,在闲聊中,我们都对文姓的历史来源、文姓的历史人物,还有许多文姓资料并不了解,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有关文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百家姓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查询,了解文姓的来源和文姓的历史名人。

2.询问家长,了解文姓人口的分布情况。

3.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文姓的名人故事。

三、结论

经过对调查情况的整理,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我国的文姓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周朝的周文王姬昌,传说他的支庶子孙以他的谥号“文”为姓氏,始称文姓。战国时,文氏族人迁于江淮一带。西汉至三国时期,居住在河南的文氏,主要分布在开封、南阳、永城、固始等地。固始县东南有文氏古城遗址,出土有汉代文物,传为文氏族人世居之地。唐代以后,文氏在全国分布较为广泛,并盛于山西和江南。

2.在历史长河中,文姓人才济济,有辅助朝廷的贤臣,有抗敌的民族英雄,还有书画家、小说家、政治家等等。浏览着文姓的人才榜,我不禁为文姓祖先创造的成就和辉煌而感到自豪。

3.文姓在中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中排名第100名。在江西永新,保留着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的木刻活字印本文氏族谱;在新加坡等地则有文氏华侨。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文姓子孙自身责任的重大。我要继承文姓祖先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以后也要为国争光。 指导老师 邹 席

[点 评] 小作者对自己的姓氏做了一个调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也是一件很有文化含量的事。中国的姓氏大多有久远的历史,它们的形成牵涉到古代的社会形态的演变和制度、典章等的形成,具有很高的历史与文化含量。小学生做这样的调查并不轻松,对史料史实的理解也会很吃力,但这却是值得去做的尝试。因为你由此不仅了解了自己的祖先、家庭和历史,更由此进入了中国的历史。你的眼界会由此而扩大,你的视点也会由此更高。

俞的姓氏调查报告篇5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朱名荻,父母起这个名字意思就是说希望我能向大树一样成长。但是我非常好奇的来历。于是我就展开了一次关于朱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历史书籍或上网查阅,了解朱姓的名人和来源

2、如果有条件走访各个部门,可以了解一下现在朱姓在中国有多少人口。

3、可以再通过其它各种方法,了解一下许多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调查方法

目的

内容

书籍、上网

朱姓的来源

曹挟建立邾国后,君主支庶子孙又去邑为朱姓。,

上网查阅

朱姓名人

朱元璋、朱柏庐、

朱温、朱士行、朱敬则、

上网查阅

朱姓的人口

朱姓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数量的1.21%

四、结论

1、朱姓的历史源流很长,据说玄孙陆五子名安被大禹赐曹姓,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安的后裔曹挟在邾建立邾国,邾国又作邹国,亦称邾娄,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绎。到了战国中叶为楚所灭,邾国贵族以国为氏,就是邾氏,后邾国君主支庶子孙又去邑为朱姓。虽然朱姓历史远久,但是在明朝是朱姓最鼎盛时期。

2、在历史大河之中,朱姓的名人也很多,例如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朱柏庐:清初居乡教授学生;朱温:后梁太祖,五代梁王朝建立者;朱士行:三国时第一个去西域求法的僧人;朱亥:战国勇士,魏国人、、、、、、

3、朱姓的人口占全国的人口1、21%数量为1500余万。

这次调查让我收获很大受益无穷!

俞的姓氏调查报告篇6

我的家乡古城保定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 "京畿重镇、首善之区" ,因而,文物资源非常丰富。20xx的年暑假,我仅怀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我长大的地方-保定市区的名胜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了解,对家乡的旅游状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现将此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家乡保定是河北省的第一文物大市。据了解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13处其中,清西陵、满城汉墓、燕下都遗址等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钟楼、大慈阁等分布于保定市区内,因此我的调查主要围绕这些古迹进行。

假期之初,我首先从览了保定最繁华的地方-裕华路。在保定繁华的裕华西路上,总督署门前的两根大旗杆高达十余丈, 老远就能看见, 据说当年的旗杆早已毁于战火, 是保定人自己凑钱把它重新竖了起来, 现在成为保定的标志之一。总督署宽敞的黑色大门,高高的灰色围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古衙署。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直隶总督署博物馆丰富的历史内涵正是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人们走进博物馆,不仅能领略总督署特有衙署建筑风貌,同时也能从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事件中学到知识,受到儆诫。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沉重的历史,面对一次次失败屈辱的历史事件,甲午海战失败,八国联军入侵,不平等条约签订……

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能深刻地认识到落后的代价是惨重的,中国需要改革,中国必须强盛,从而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美好情怀。据工作人员的介绍,自博物馆对外开放以来,每年约有10万人来这里参观,1996年,总督署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建馆以后,博物馆陆续在各院正堂举办了复原陈列,以直隶总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在任时为背景,恢复当时的历史场面;在各院厢房举办了固定展览,如《直隶总督与总督署大型史料陈列》、《清代帝后肖像展》、《清代刑法展》、《直隶总督生平展》、《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大型展览》等常年对外展出;还利用空闲房屋举办了百余个临时展览。每年都有大批学生集体组织进馆参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如今,直隶总督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教育作用。府前广场很大, 游人如织, 热闹似庙会, 这里现在是老城区的商业中心。然而广场周围的商业大厦、肯德基等与古香古色的总督署显得格格不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总督署的文化气息。

几乎就在它的对面,坐落着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慈阁。大慈阁是历史文化名城保定的古建代表作和古城保定的象征,有“不到大慈阁,等于未曾到保定”之说。墙壁上介绍说,大慈阁由元代蔡国公张柔创建,原名大悲阁,为保定古八景之一,史称“市阁凌霄”,它的雄伟壮观可称“高可数十丈,数十里外,遥望层阁丹碧若霞”。现存的大慈阁是清乾隆年间遭受火灾后,多次重修的建筑。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慈阁和关帝庙。天王殿坐北向南,门前置石狮一对,门楣上嵌“真觉禅师”横额。天王殿内梁架上遗存有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绘制的龙棉枋心墨线小点金彩画痕迹。穿过天王殿,钟楼、鼓楼峭然对峙,二楼高度、造型相同,各通高10.9米,其建筑形式为重檐歇山;施十字脊,分上下两层。北面是耸立在4.6米高石基上的主体建筑。 大慈阁通高25米,重檐三层,歇山式布瓦顶,底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均施六抹格扇门。移目阁内,观音菩萨矗立于莲瓣须弥座上,神态安然。观音像为木雕,高5.5米,42支手臂持各种法器。室内东西两侧壁画为十八罗汉像及经变故事,为清末作品,已残破。二、三层皆面阔三间,进深一大间,阁内藻井、檩枋均绘旋子彩绘,四周作围廊,依栏鸟瞰,市井民宅历历在目。登上三层,凭窗极目,西部郎山隐隐诸峰,尽收眼底。

前人赞美大慈阁的诗有:“辽海依依见,尧山隐隐横”、“燕市珠楼树梢看,园金阁碧云端”等名句。 大慈阁背后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关帝庙,原名“汉寿亭侯庙”,现存的关帝庙是1985年落地重修的建筑,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一大间,为歇山式建筑,前置卷棚。因其座南面北,故称倒座关帝庙,在全国罕见。 大慈阁内尚存四通石碑,分别记载清顺治四年、五年、道光廿六年、民国三十一年修缮大慈阁的经过,是研究大慈阁的宝贵资料。 近几年在大慈阁周围已进行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建成了集休闲、旅游观光、购物为一体的大慈阁广场和步行商业区,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这是我看的几个地方最有感觉的一个了,但也是最市井的地方,门前是一排售香的摊子,再前是停车场,侧面是一条小街,买卖摊、小商铺、过往行人,嘈杂之极,在靠近主马路的地方还有个商场。大慈阁也就静静地一任历史变迁,与现代和浮华奇异地交融和并存。不知有没有无奈和悲哀。从那条小街看过去,它雄伟依旧、气势不凡。

八月正是看莲花的好时节。保定古莲池东与大慈阁紧邻。古莲花池与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等并称为全国十大名园。是一座以环水筑榭为特点、兼有中国南北园林之美的古典园林,始建于元代,明清时期得到大规模扩建和维修,清雍正年间在此建莲池书院和行宫,新中国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 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造园艺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1900年10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侵入保定,纵兵大抢3天,造价千百万两白银的莲池古园,珍贵文物被洗劫一空,亭、台、楼、阁化为灰烬,一片断壁残瓦。1903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又将莲池修复为慈禧的行宫御苑。1908年,直隶提学使卢靖,重新把莲池建成治学之所,成立最早的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后,屡经修缮,莲池才恢复了妩媚绚丽的风光。

然而,今天的古莲花池正遭受商家重围,过度的商业开发让这家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呼吸窘迫”近些年来,随着古莲花池所在区位的大规模商业性开发,古莲花池周边已被众商家占据的仿古建筑群重重包围。近年来沿街兴建的灰色小楼湮灭了古色古香的古莲花池原有建筑,如果不是多年前曾到过此地,记者很难从五光十色的商业牌匾中找到古莲花池的大门。行走在古莲花池的周边,各类五金店铺、大小商城、快餐店等将古莲花池的东、北、西三面“贴”得密不透风。紧挨古莲花池大门旁“老鸡铺”的红底金字招牌和某品牌时装专卖店的标志格外显眼。与周围抢眼的仿古建筑相比,古莲花池倒显得缩头缩脑,处境尴尬。而在这些鳞次栉比的商铺中,记者没有看到一家文化艺术类商店。在古莲池南墙原旧城改造中拆迁户的原址上,竟建起了多套独门独院的别墅,正以几百万元至上千万元的价格向外出售。古莲池的辉煌已成过去,现规模远不及从前。但当你在喧嚣嘈杂的尘市感到内心浮躁或疲惫时,它不失为一个好去处。它虽几乎被现代工业文明蚕食殆尽,但却闹中取静,更现风致了。夏日满池荷花,清香宜人;冬来银装素裹,别有洞天。莲池这座古老的园林,融南北园林艺术风格于一体,博得了园林专家和文物专家的赞赏。目前,莲池复原十二景及周边历史街区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莲池将以更加迷人的秀丽风光喜迎四面八方游客。

此外,保定市还有丰富的红的特色旅游资源,狼牙出五壮士殉国的狼牙山、冉庄地道战遗址、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白求恩纪念馆、阜平城南庄党中央旧址等,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充分发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职能的同时,也日益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场地。地处河北省中西部,与北京、天津构成金三角地带,距北京130公里,距天津240公里、石家庄124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地理优势。) 然而通过这项调查也可以明显看出,发展旅游业与保护历史文物、自然风貌是一对长期困扰我们的矛盾。如何处理好这对矛盾,找准最佳的结合点成为许多人思索的问题。保定是座历史名城,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相应的是城市老旧,道路狭窄,脏乱差现象不易治理,与现代化城市的标准相差很远。如何改造保定古城,保护保定古城,仁者见仁智者。老城不开发,就谈不上保护; 而保护不当,开发也就失去意义。

一些文物古迹分散在民居之中,无法得到修缮和利用; 而广大市民长期居住在数十年甚至近百年的老房子里,居住条件很差,也是意见纷纷。这类问题最为典型的是淮军公所,在一些自然风景区,也相应存在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保护的问题。因此,在旅游业的开发工作中,必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反复论证,认真调查,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决不能草率行事。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当地市民对古莲池周边过度的商业开发提出了质疑,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给出的说法是“以文物景点的开发带动恢复”,这样的回答让古城的老百姓颇有些不以为然。

就在一片质疑声中,原来分布在古莲花池围墙四周的旧民宅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与古莲花池氛围格格不入的几十家店铺。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吕志毅认为,古莲池周边被过度商业开发,是一个败笔。他提出,有鉴于此,政府在作规划时,应当征求市民的意见。针对保定古莲花池周边被过度商业开发的问题及有关部门“开发性恢复”的说法,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法律经济系教授李振凯认为,文物保护法对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的建设控制等都有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事先要由城乡规划部门会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商定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纳入规划。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而从保定古莲花池周边商业开发建设的实际来看,有关部门的做法并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俞的姓氏调查报告篇7

一、问题的提出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姓氏,光我们班就有好多种。大家常在一起开玩笑地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因此,我对姓氏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决定在这一方面下一番功夫。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上网浏览,了解吴姓的来源和吴姓的历史名人。

2、了解吴姓人口的分布情况和人口数量。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传说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

2、中国人口现在有16亿,其中吴氏人口约3000万,3000万/16亿=1.875%

3、历的名人:吴道子、吴承恩、吴勉、吴起、吴广、吴三桂、吴敬梓、吴沃尧、吴昌硕、吴其浚、吴懋。

四、结论

1、汉人吴姓历来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大姓氏之一。追根溯源,吴姓是从上古周族生根发派的。古公亶父是上古周族的领袖,即周太王,传为后稷自发第博十二代孙,也就是周文王之祖父。相传古公亶父有3个儿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其子姬昌又自幼聪明过人,因此古公亶父打算让季历当继承人,以便将来传位给姬昌。太伯和仲雍明白父意,就自动让贤,到东南海去。他们带去先进的中原文化,在江苏一带建立了吴国。太伯、仲雍相继为君,以后仲雍的子孙世代相传。春秋后期,吴国逐渐强大起来,吴国君王阖闾任用子胥为相,孙武为将,一度攻破楚国。他的儿子夫差打破越国,战服齐军,北上与晋争霸,吴成为当时的强国。后来夫差骄傲自大,不听伍子胥的劝谏,贻战机,结果被越王勾践打败,弄得国灭身亡。夫差的子孙流散四方,以国为姓,称吴氏。

2、在历史长河中吴姓人才辈出。有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明朝小说家吴承恩,贵州黎平侗族英雄吴勉,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吴起,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吴广,大将军吴三桂,杰出讽刺作家吴敬梓,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沃尧,清代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吴昌硕,清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吴其浚,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社会主义先锋党吴懋。

3、中国人口现在有16亿,其中吴氏人口约3000万。

俞的姓氏调查报告篇8

一、问题提出

因为我姓王于是我决定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王姓来源。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王姓的分布情况和人口数量。

3、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王姓的历史名人。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王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大姓,分布非常广,约占汉族人口的7。41%,人口众多。

2、王姓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具体地说,有出自周朝姬姓之王,有出自虞舜妫姓之王,有出自商朝子姓之王,还有少数民族中的王姓及赐姓、冒姓王氏。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多数是以爵为氏的。周文王姬昌第15子毕公高的后裔,本来就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主要居住在京兆(今陕西西安)、河间(今属河北)等地

俞的姓氏调查报告8篇相关文章:

永子文化调查报告8篇

s版小学调查报告精选8篇

s版小学调查报告8篇

消费调查报告推荐8篇

消费调查报告最新8篇

消费调查报告8篇

熊的调查报告优质8篇

风俗的调查报告通用8篇

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8篇

眼商业调查报告8篇

俞的姓氏调查报告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3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