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范文7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多样化的教案,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应用知识,提前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让课堂更加有秩序,以下是调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音乐教案范文7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教案范文7篇

音乐教案范文篇1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与同伴共舞的快乐。

2、通过肢体律动、道具乐器游戏,感应柔美的乐句。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音乐

2、道具:飘带、铜碰钟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音乐与律动

1、老师用钢琴演奏:雄壮、轻快、优美的三种不同曲风。

师:听,什么动物来了?请小朋友听着音乐,模仿你最喜欢小动物的动作。

引导幼儿扮演以大象、兔子、蝴蝶的走、跳、飞、跑来律动。

(二)和幼儿一起回顾上一课时的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讲述。

1、出示故事挂图,与幼儿一起讲故事

师:上回说到,宝宝在准备妇女节这天给妈妈送上一份礼物,可是她没有钱买,于是她想到什么方法?。如果你是宝宝,你打算怎么做?

2、师幼共同交流:爱的礼物

(三)肢体律动:感应柔美的乐句

1、手之舞

配合音乐,引导幼儿模仿老师用双手在空中画出线条、挥高、挥低、画圈子、、拉弓状、弹竖琴状、指挥状┅┅

2、飘带之舞:(用飘带舞出乐句,感应乐曲的柔美乐句)

单人:手执一条飘带/随着乐句在空中挥洒出各种线条。

双人:互拉两条飘带/随着乐句做各方位的肢体延伸。

(四)乐器律动:

1、铜碰钟之舞

单人:随乐句/敲铜碰钟,并在空中画出优美的线条。

双人:在乐句的'句首/互敲铜碰钟,并于空中画出优美的线条。

(五)乐之舞:

1、找个朋友来跳舞:

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拿铜碰钟,一人手拿飘带,面对面站好。

乐器:演奏乐句

舞蹈:飘带/舞动乐句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音乐教案范文篇2

设计意图:

这是很基础的乐理知识,让幼儿从小学习一些乐理知识,也是为他们日后开展各种音乐活动做准备。如果老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就会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变成知识的灌输。所以,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师幼互动,促使幼儿对乐理知识有所认识。

活动目标:

1. 复习音乐律动《小猫你别吵》,要求表演整齐、生动。

2. 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声音有高有低,学习高低的相对概念,正确区分出声音的高低。

3. 了解几种旋律,会用线条表示出来。

4. 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5. 让幼儿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合作的乐趣,培养幼儿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 音符

2.五线图谱

3.简谱

4.水彩笔

5.录音机

6.磁带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我唱得好

情景:两幼儿争执,教师上前询问,知道他们在比谁唱歌好听,教师要求幼儿比一比。

内容1:练声c-f

内容2:复习音乐律动《小猫你别吵》。要求表演整齐、生动。

二、区分声音的高低

1. 利用身边熟悉的东西作比较,初步了解高低的相对概念。

游戏1:小音符的.家

游戏2: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 互动游戏:听一听

三、声音的旋律

1. 上行和下行 看图谱,从音符在图谱中的走向直观了解上行和下行。

2. 旋律 用线条将旋律表示出来,使之变成看得见得旋律。

合作游戏:拼旋律

四、简单复习一遍以上内容,进行小结。

五、自由歌舞。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音乐教案范文篇3

活动目标:

1. 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歌唱活动,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 学习简单的仿编并演唱大家听。

3.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立体“苹果树”(制作成粘贴式,可随时取放“苹果”)及苹果、西瓜、葡萄、香蕉等水果实物或图片。

2. 幼儿已对这些水果有初步的认识。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 学唱歌曲。

1. 出示苹果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苹果长在什么地方?

2. 出示立体苹果树,教师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边演示把“苹果”一一摘下。

3. 教师边朗诵“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活”,边把摘下”的苹果“送给想要的.幼儿,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吃苹果的样子。

4. 请个别幼儿摘“苹果“。期于幼儿拍手念歌词。

5. 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6. 请幼儿轮流摘苹果,教师与其余幼儿为其配唱。

二. 仿编歌曲。

1. 你还喜欢吃什么水果?这种水果长在哪里?

2.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名称编进歌曲中,唱给大家听。

儿歌:红苹果

树上许多红苹果,

一个一个摘下来。

我们喜欢吃苹果,

身体健康多快活。

儿歌:红葡萄

树上许多红葡萄,

一个一个摘下来。

我们喜欢吃葡萄,

身体健康多快活。

活动反思:

?苹果歌》是小班的一个音乐活动,歌词形象生动,旋律简单上口,表演性很强。让幼儿学得生动有趣,并获得更多的发展。我参照课程教案结合我们班幼儿年龄特点,对一些活动环节和细节进行了修改,活动开展的很顺利,在此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音乐教案范文篇4

一、活动前的思索

?认识你呀真高兴》是中班《综合活动丛书》“我们都是好朋友”主题下的一个音乐活动,我仔细分析了教参,发现这首歌的歌词简单好记又容易表演,因此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孩子对歌曲的自编自演上,启发孩子从男女表演到交换朋友两人表演再到最后的三人表演,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又其乐无穷。为了避免孩子在找朋友时出现拥挤和停顿的现象,我特意为孩子制作了红、黄、蓝三色花环,借用颜色的不同来帮助孩子更快更方便地找到不同的好朋友,使邀请舞变得别具一格。

二、活动目标

1、能根据歌词自编动作,并初步学会跳邀请舞。

2、在学习结伴舞蹈的过程中,增进朋友间的友爱与亲密,体验共同表演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这首歌曲。

2、15个红色花环,15个黄色花环,10个蓝色花环。

3、钢琴伴奏。

4、活动场地椅子围成圆形,男孩女孩一隔一坐。

四、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认识你呀真高兴”巩固齐唱和轮流唱的演唱形式。

(1)用语言交流的方式彼此问好。

师:今天这么多老师都来看我们中2班小朋友上课,我们来向她们问个好吧!哎!老师希望你们用一首歌的歌名来问好!张老师也想大声的对你们说:“认识你呀真高兴!”“因为我们都是好朋友,所以看到了都会说认识你呀真高兴!

(巧妙的运用歌词内容相互问候,拉近了孩子和老师的距离,使孩子对歌曲产生回想,体验到这是一首表达朋友间友好关系的歌曲。)

(2)复习歌曲(第一遍齐唱)

师:“还记得这首歌怎么唱吗?”

“唱歌的时候应该怎么坐呢?”

“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呢?”“老师还要提醒你们第一个问好怎么唱?第二个问好又怎么唱呢?可不要忘记了哦!

(唱歌前的提问和提醒是每次复习歌曲时必不可少的,因为孩子随意性很强,又很健忘。如果不给适当的要求和提醒,他们会把整首歌演唱的让你吃惊,只有在他们的脑海里稍微提醒一下,他们就会注意产生警惕。)

(3)男女轮流演唱2遍

师:刚才我们是齐唱的`,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在歌曲的前半部分中齐唱,后半部分问好的轮流演唱。那么是弟弟先唱还是妹妹先唱,请你们先来商量一下!(第二编交换角色演唱)

(老师让孩子选择演唱顺序,既体现了教学的自主性,又让孩子对自己演唱的内容进行了考虑。)

2、启发幼儿根据歌曲创编动作,并在此基础上集体讨论确定邀请舞动作。

(1)幼儿根据歌曲编动作,老师进行整理。

师:你们唱的真不错,给自己掌声!老师在想,如果我们一边唱一边表演那就更好了!这样吧!我们一起来编动作好吗!

(老师的简单一句“真不错,给自己点掌声!”,可以看出是对孩子最真心和诚恳的赞扬,这种赞扬和认可能成为激励幼儿不断自我完善的一种力量。)

“你呀我呀,你呀我呀,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怎么表演?“xx孩子是这样表演的,有没有比她的动作更好、更完美的!”“你觉得谁的动作好?”“我们选最好看的动作,把这句表演一下!”(以下的创编以此类推,大家确定好动作后老师边唱边带领孩子一起表演)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整首歌曲的动作都来自于孩子的身体,老师只是起到了一根“线”的作用,不断的用启发式的提问“有没有比她的动作更好、更完美的!”“你觉得谁的动作最好?”,就这样无形的把孩子最好的动作串连了起来。)

(2)老师完整示范孩子们创编的动作。

师:“我把大家创编的动作完整的表演一遍。”“我跳的怎么样呀?给我一点掌声呀!”

(老师的表演使得孩子对自己创编的动作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也使整首歌曲的动作表演得到一个完美的效果。)

(3)幼儿跟随钢琴伴奏练习2遍

师:“下面请顾老师帮我们伴奏,大家跟着音乐来表演!”

(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孩子的动作才更熟练更完美。)

3、学习两人结伴跳邀请舞,乐意与更多朋友进行表演。

(1)尝试按男女结伴舞蹈的要求完成表演。

师:一个人表演有点没劲,我们和好朋友一起拉拉手、亲一亲,我们一起来跳邀请舞好吗?跳舞是不是要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一点!张老师为小妹妹准备了红色的花环,小弟弟准备了蓝色的花环,请你们带上花环来跳邀请舞吧!哎!我们先商量一下,谁先邀请谁?

“如果是小弟弟先邀请那么小弟弟要站到哪里?”“对了,站到小妹妹的前面,我们开始表演了!”老师和孩子边唱边表演,当大家唱到“转个圈呀笑哈哈”时,引导孩子思考一下“这时邀请者到哪里去了?”小结:当唱到“转个圈”的时候,男孩女孩正好交换了一下位置,这时邀请者男孩在外圈,应该先唱,女孩在里圈后唱!

(在这一环节中融入了孩子对歌唱技能和表演技能的考验,为了让孩子清楚的分辨谁是邀请者先唱,谁是被邀请者后唱,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红色和蓝色的花环,当孩子跳到一半后启发他们思索“这时邀请者到哪里去了?”孩子能很明显的看出,哦!原来我们的位置换了一下。在表演时我随时的在圆圈上走动,通过眼神和动作和孩子进行互动。)

(2)跟着琴声练习2遍。(提醒孩子邀请者换到外圈后应该先唱)

(在不断的练习中熟练演唱技能和动作表演)

(3)尝试男孩女孩交换着朋友跳邀请舞。

师:“刚才我们只是面对前面的好朋友跳邀请舞,那么,怎么样找到更多的好朋友呢?”

“对了,在圈上边走边找,老师唱前奏,当唱完前奏就应该找到了,那么有的小朋友说,老师我还没有找到,那该怎么办呀?没关系老师数4下,数到4的时候你就要找到了哦!

当孩子邀请了2—3次后提问:怎么样在4秒内很快的找到好朋友?谁有好办法?小结:我们可以看花环的颜色来找朋友,红花找黄花,黄花找红花,这样就快了。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交换舞伴跳邀请舞,使孩子体验和新朋友一起跳舞的快乐。看似简单的两两结对,要让孩子在不混乱的情况下,在前奏唱完的情况下找到好朋友跳是比较难的。为了使音乐课的常规得到保证,为了使孩子能找到更多的朋友,我让里圈的孩子在前奏的这段时间内,去找站着不动的外圈朋友,但是当前奏结束后,肯定有孩子没找到的,为了不打消孩子找朋友的积极性,我给孩子4秒的时间,那么怎么能在4秒内很快的找到朋友呢?我又再一次把问题抛给孩子,通过大家地热烈讨论,使花环发挥作用,只要看着花环的颜色,就能很快的找到朋友。所以说,老师在设计活动环节时,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每一个细小的提问,每一个细小的准备,都有着不寻常的作用。)

(4)提升难度,尝试以三人结伴的方式合作表演。

师:刚才我们是两个两个做好朋友跳邀请舞的,如果请你们三个人一起跳邀请舞行吗?红、蓝只有两种颜色的花环,怎么办呢?看老师还带来了黄色的花环,谁愿意换一下的?

(这一环节对老师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孩子们从二人组合到三人组合,自主协商谁先谁后,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孩子们三个三个一起跳邀请舞,使活动达到高潮。)

师:记住哦!前奏的时候要三个朋友在一起,还要商量好谁先说,谁接着说、谁后说。有点难,让我们来试试!

4、活动延伸

师:歌曲里唱到和朋友“拉拉手、亲一亲”很开心,你还愿意和好朋友做哪些要好的动作呢?下次我们再一起来跳!

(每一个优秀的教学活动都有它的一个延续性,只有在不断的生成和延续中,我们的孩子才能学有所获,得到新的发展。)

五、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从目标的确立、材料的准备、环节的设计,我都考虑的非常周到、细致,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动作的自编自演,男女结伴舞蹈到里圈的孩子找外圈的做好朋友舞蹈再到三人舞蹈,都表现的很完美。每一次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都是对自己的考验,只有在不断的反思总结和尝试中,才能找到正确答案,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在活动中学有收获,得到新的发展。

音乐教案范文篇5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唱清歌词,能用欢快的节奏进行演唱。

2、将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创编到歌词中去,并用动作大胆表现卡通人物。

活动准备:

卡通草、花、南瓜房、车、马和布娃娃的图片

磁带两盘:一盘速度慢反复的音乐,一盘速度逐渐加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进入歌曲情境。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卡通片吗?你们都看过哪些卡通片?里面都有谁啊?”引起幼儿兴趣。

(2)“老师也喜欢看卡通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卡通的世界,听一听这个卡通世界里有什么?”教师用较慢的速度清楚地示范念儿歌。

2、引导幼儿逐步熟悉歌词。

(1)“刚才你们听到老师的卡通世界里有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卡通图片。

(2)教师带领幼儿用较慢的速度念歌词,教师用图画作为提示。

(3)“刚才小朋友念得真好,我们的录音机也等不及了,它也想和朋友一起念一念。”带领幼儿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念两遍。

(4)“录音机觉得小朋友念得真好,它现在想和小朋友一起比比赛了,看看小朋友能不能像它一样越念越快。”带领幼儿跟着节奏越念越快,鼓励幼儿坚持到底。让幼儿体会“念得飞快都念不清了”的.幽默情绪。

3、引导幼儿将歌词加入到音乐当中去。

(1)教师用正常速度范唱一遍。“你们休息一下,我来念给你们听一听。听完了告诉老师这一次老师念得跟刚才一不一样。”

(2)带领幼儿用较慢的速度唱歌1-2遍。

(3)跟着音乐唱1-2遍,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边做动作。

4、引导幼儿创编歌词。

(1)“我们今天学会了这样一首好听的卡通世界的歌。那你们想不想到卡通世界去玩呢?可是卡通国王说了,你们要想去卡通世界,必须唱一唱自己喜欢的卡通小朋友。老师喜欢的卡通小朋友是谁啊?那你们呢?你们喜欢的卡通小朋友是谁?”

(2)帮助幼儿将卡通人物创编到最后一句,并且让幼儿大胆地做一做卡通人物的动作。

(3)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唱自己喜欢的卡通歌,间奏引导幼儿用卡通人物的动作表示。

5、发放卡通世界通行证,结束活动。

“卡通国王听了我们的歌非常高兴。瞧,这是他给小朋友的通行证。有了这张通行证小朋友就可以到卡通世界里去,可以看到更多的卡通片,还有更多我们喜欢的卡通小朋友。”

音乐教案范文篇6

活动目标:

1、愿意跟随老师大胆的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3、理解歌曲内容。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随音乐合拍的演唱。

活动准备:图片,幼儿左手贴一朵小红。

一、节奏练习

拍手问好,练习节奏。

小朋友们,下午好!杨老师,下午好!一起和客人老师问好:客人老师,下午好!

小朋友,小朋友,大家快快来坐好。

杨老师,杨老师,我们快快来坐好。

谈话:刚才我们拍着手相互问好,小朋友们认识自己的小手吗?(认识)

二、理解歌词内容

(一)、学习“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

1、师:你有几只小小手?

2、幼:(两只)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3、师:(出示图)我们有两只小小手,“两只”还可以用一个词来说,你知道吗?

4、幼儿说

5、师:“两只”还可以说“一双”,我有一双小小手。

6、幼儿跟说“我有一双小小手”

7、师:指导幼儿认识左右手。一双小小手,也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吗?(拿笔的那只手是右手)(画红花的那只手是左手)

8、领读“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

(二)、学习“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

1、师、小小手上还有手指头,我们一起来数数小小手上一共有几根手指头。

2、幼、十根,幼儿数一数,完整的学说:“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根手指头。

(三)完整地读儿歌。

1、拍着节奏来说儿歌。

我们拍着手跟着老师说说这个儿歌。

2、做着动作来说儿歌

三、学唱歌曲

1、这首儿歌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出来,现在我们来听老师唱一次。像老师这样坐好了。

2、这次老师跟着琴来唱一次,前奏我们点头。

3、老师看见有的小朋友想唱啦,那现在跟着老师来唱一次。注意前奏。

3、这次我们做着动作来唱一次。

4、男女小朋友比赛唱。

5、请小朋友表演唱。

四、结束活动

全体起立唱一次歌,我们今天学的这首歌儿名字叫《我有一双小小手》,回家后把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听,再和爸爸妈妈说一说我们的小小手会做什么事?

小手百科:手和其他身体部分一样,在最外层的皮肤之下有提供养分的血管、和大脑沟通的神经以及透过收宿及放松来做出动作的'肌肉,肌肉之下是骨头,两者由肌腱互相连接。骨头与骨头连接的部分形成手指之间及手腕等各个关节。由于手的大小较细而且关节多,手的骨头一般比身体其他部分的较小(脚趾骨除外)。手执行脑的指令来做出动作,并能透过皮肤感受周遭环境温度和外物的质感,再通过神经网络,向脑汇报。成年男人的手背,包括手掌背方及手指背的皮肤上,可能会长有毛发。

音乐教案范文篇7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小鸡出壳课件

音乐准备:歌曲“小鸡走”,音乐“小鸡之舞”“小鸡出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带幼儿活动身体,放音乐《小鸡走》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猜猜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鸡蛋图片)

提问:你们猜猜我今天带来了什么?(鸡蛋)你们喜不喜欢吃鸡蛋?鸡蛋里有什么?鸡蛋里面是不是真的有鸡宝宝,我们来听一听。(放音乐)

2、边讲述故事边放音乐“小鸡之舞”

师:(教师边讲边播放音乐)“(第一段音乐)一天,鸡妈妈生下了蛋宝宝,蛋宝宝在妈妈的保护下,慢慢的在蛋壳里孵化成了小鸡,小鸡在蛋壳里一天天地长大。(第二段音乐)等他长到这么大的时候,他呀揉揉眼睛睁开一看,呀!这是什么么地方?小小的、黑黑的、好难受啊,就左扭扭,右扭扭。(第三段)突然“咚”的一声,它的头和脚都撞到蛋壳上了。哎呀!好痛哦!是什么东西撞到我们呀?不行不行,这里面太挤了,不能呆在这里面,我要啄开蛋壳钻出去,于是小鸡就想出各种办法想要钻出蛋壳。”

老师:蛋壳里有没有鸡宝宝?蛋壳里都发生了什么事?

3、好,你们现在就是在蛋壳里的鸡宝宝,刚开始的时候蛋壳里的小鸡很小,他是怎样呆在蛋壳里的?我们来学一学。

①小鸡蜷缩在蛋壳里要慢慢的长大,他会做哪些长大的动作?(小鸡在蛋壳里扭动身体,慢慢的长大)我们一起来试试(第一段2遍)。

小鸡长大了,他揉揉眼睛,睁开一看,感觉蛋壳里太闷了,就左扭扭。(第二段2遍)。

突然“咚”的一声,它的头和脚都撞到蛋壳上了。鸡宝宝不愿意呆在蛋壳里,他会想出哪些方法,才能从蛋壳里钻出来(小朋友表演一下):小鸡用头顶,用尖嘴巴啄,用翅膀推,用屁股撞……一起来学一学。(第三段1遍)

②你们可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动作,好吧,我们一起来把小鸡长大、挣扎、出壳的动作完整的随音乐来表演。(完整播放音乐)

三、结束部分。

1、多媒体播放“小鸡出壳”的情景

师:“鸡宝宝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小鸡最后有没有出来呢?多媒体播放出壳的小鸡的动感画面。

2、播放乐曲“小鸡出壳”

师:“小鸡出来咯!它们真开心呀!高兴地唱起了歌儿,跳起了舞。

3、师:“小鸡宝宝们,今天你们都想出了许多的好办法,你表现得很棒!外面的太阳很温暖,我们一块儿到草地上去晒晒太阳休息一下吧。

音乐教案范文7篇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两只小鸟》教案7篇

春天的音乐教案优质7篇

湘教版八上音乐教案7篇

有关蚕的音乐教案通用7篇

闪烁的小星音乐教案7篇

小兔和狼音乐教案推荐7篇

中班音乐课教案最新7篇

听音乐游戏教案优秀7篇

幼儿园音乐律动教案7篇

中班音乐活动说课教案推荐7篇

音乐教案范文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