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写教案中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准备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生动性,调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松树》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松树》教案篇1
近来,一直在想第一课时的巩固复习环节该怎样来设计,于是模仿王老师《雨点》的巩固复习,东施效颦,设计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巩固复习,如下:
先把生字卡片排成一排,编上序号,依次为:
伯愧托摸回低棵松呢多喂答孩惭爷
1、猜字谜:
①树公公——松
几号字?怎么解释?请你领读。
②不讲卫生,一口喝了泥水——呢
几号字?怎么解释?请你领读。(提醒下面“匕”的撇不出头)
③果子长在树边上——棵
几号字?怎么解释?
可以说“一棵()”?(口头说,注意和上学期学的“颗”区别)
2、找找反义词:
①“少”的反义词是什么?几号字?
怎么记?(两个“夕”)领读。
②“高”的反义词?几号字?领读。
3、课文中有一个字,表示小松树对大松树很不礼貌的称呼?(喂)是几号字?请你领着大家读一读。
4、课文中表示大松树气量很大,不和小松树计较的句子是哪一句?(大松树没有回答。)
“回答”是几号字和几号字?(教学新偏旁“方框”)
5、课文中风伯伯疼爱小松树的一个动作。
“摸”几号字?你来做做动作。
6、课文中风伯伯对小松树亲切的称呼是什么?
“孩子”的“孩”几号字?(教学新偏旁“子字旁”)
口头扩词。
7、小松树能看得比大松树远,是因为什么呀?(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
“托”几号字?你怎么记?(右边“毛”少一横)领读。
8、小松树明白了风伯伯的话,它心里觉得怎么样?一个词。
“惭愧”几号字和几号字?
这个“愧”右边一个鬼,心里有鬼,表示做错了事。领读。
9、考考你生活中的知识:
①你爸爸的爸爸,你称呼他什么?
“爷”几号字?(教学新偏旁“父字头”)
怎么记?(“节”的“草字头”换成“父字头”)
②你爸爸的哥哥,你称呼他什么?
“伯”几号字?怎么记?
我把猜字谜放在了第一,因为几次试验下来,孩子对猜谜是比较感兴趣的,往往能吸引住几乎所有孩子的注意力。巩固复习是在下半节课,这时孩子的注意力开始不能集中了,此时一说猜谜语,孩子一下就“醒”过来了,兴致很高,而且反应还挺快,我刚一说完谜面,下面孩子的手“哗”地就举起了一大片。我说:“小朋友们现在的状态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在《骑牛比赛》中学到的,兴——”孩子马上接口“兴致勃勃”,嘿,脑子转的挺快。
后面的几个题都是联系词语的理解还有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回顾,暂时只想到这些,还得慢慢摸索,多多讨教。这篇课文还是比较简单的,孩子基本上能一下就找到答案,都争着要发言,课堂气氛很活跃,我看到孩子的眼睛都闪亮闪亮的,自己的心里又是欣喜又是感动。这样真好,以后,一定要把“巩固复习”进行到底!
《小松树》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为课文的动画片配音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现在老师就来弹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的琴一起唱,好吗?(教师电子琴弹奏歌曲〈小松树〉)刚才我们唱的歌的名字是什么
?对,是〈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就与小松树有关系,课题就是〈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
2、检查学生自由朗读情况。指名读——指名评价
3、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
三、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配乐默读课文。要求:看看文中共有几个角色。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随机将“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3、“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他们的位置分别在哪儿?(指导学生读课文的第一段话)
4、学生再大声朗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这三个角色中的哪一个。
5、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喜欢小松树的同学读小松树的话,喜欢风伯伯的同学读风伯伯的话,全体同学和老师都读旁白的话)
6、在集体分角色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并且做到声情并茂。同时师生共同解决“惭愧”一词的含义。(在朗读第三段话的时候,指导学生表演这段话)
四、配音朗读、再次激趣
1、全体通读课文。
2、让学生观看〈小松树和大松树〉动画片,仔细观察,然后给动画片配音。
五、发散思维、升华情感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为什么会惭愧的低下了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
2、教师送给学生一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教育学生在今后的学生和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小松树》教案篇3
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品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 教学难点: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四、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五、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8《小松树和大松树》,老规矩,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
多高 你呢 回答 伯伯 孩子 爷爷 托 松树
(二)贴图导入。
1、昨天我们还认识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两位新朋友,谁来叫叫它们!
(出图 小松树 大松树)
2、谁能把他们送回家?(贴图)
你能用书上的语言来说说它们各自的家吗?
3、是啊!他俩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天天见面,这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话了!打开课本,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划出小松树说的话,再读一读!
4、交流。谁先来读读你划出的句子。
5、屏幕出示划线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6、自己再去好好读读小松树的话,想一想从它说的话中,你读出了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7、谁来说?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也感受到![交流说、读,在说和读中充分体会小松树的自满和无礼!]
8、自己连读第二段,说说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大松树?[对比读中体会大松树的宽容与大度]
9、看屏幕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10、故事中还有一个人物他是谁?(风伯伯)谁来把他也安全地送回家?[贴图]你为什么贴在这里?
11、下面请小朋友们小声地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从这段中你又读出这是怎样的风伯伯?
读——说——再读[关心小松树、讲道理(读出关心的语气)]
“托”?你来做个托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试试
12、课文中这三个人物,你们最喜欢谁?为什么?
大松树——大度,不斤斤计较
小松树——知错就改
风伯伯——关心别人
13、师小结
既然大家都喜欢他们,让我们把这个故事再练着读读好后来表演表演好吗?
(三)读课文,学表演。
(四)拓展。
1、想象练说:
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山上的小松树就对山下的小松树说:“()”。
2、课外阅读补充材料《红花和绿叶》。
《小松树》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习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通过读来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预习要求:
1、读课文,标然段,了解课文大意。
2、看图,读文,同学间表演。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瞧,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新朋友,想认识吗?(相机贴出小松树、大松树图)谁来读读它们的名字?
2、今天我们要举行一个爬山比赛,《蓝猫淘气3000问》看过吗?把北边两组称为蓝猫队(贴图),南边两组称为淘气队(贴图),两个队要举行爬山——读书、写字比赛,看哪一队先爬到山上,又最先来到山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意,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请小组长们拿出词语卡片,检查你的小组成员词语读得怎么样?读得好给他打一个☆,没读好,帮帮他。待会儿蓝猫队、淘气队交换检查。
3、如果词宝宝再回到家(课文)里还会不会读?把难读的多读几遍。
理解“棵”——棵()、()、()
4、这课文有4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段,把这段读给在家听,各推选两名,读后相互评论。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啊!终于来到山顶了,听听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什么?
(放录音)
2、交流: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
(1)骄傲:从哪里看出?
小松树真的长得高吗?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长得高?
是呀,它长在山顶上,就认为自己长得高,就骄傲起来了,能读好这句话吗?
还从哪里看出了它为什么能看得远?谁能读出它看得远。
(2)没有礼貌:你是怎么发现的?它应该叫大松树什么?多没礼貌,叫它“喂”(师示范)让我们一起学学它没礼貌的'样子。
(3)瞧不起:从哪个词看出?(师说小松树的话)它想对大松树说什么呀?多瞧不起大松树呀!谁来学一学?
3、指第2段。
多瞧不起人,没有礼貌,骄傲的小松树啊!以为自己长得高,以为自己看得远,请小朋友再练练,看谁最能读好它骄傲的样子!待会儿我们下山比赛。
4、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怎么做的?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松树?(相机板书)
四、指导写字“回”。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细读课文,感受风伯伯对小松树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游戏读生字(在“小松树”上写着不同的生字)
2、到了山顶见到了小松树,小松树说了什么话?
谁能学着小松树的样子读一读?
3、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是怎么做的?
假如你是大松树,当时会怎么想?
小松树一直都是这样骄傲吗?它是怎样改变的呢?
二、深入理解,体悟语言。
1、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自读课文,想一想你明白了什么?(风伯伯和蔼可亲、关心他人)
2、以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①理解“摸着、托起来、训多了”。
②读中感受风伯伯宽厚待人、和蔼可亲、语重心长。
③抓住①的三个词,读出风伯伯的话还骄傲吗?谁能说说,洛阳宫学他现在的样子?
这时小松树会想些什么?
:小松树知错就改也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三、指导写字,巧于识记。
1、识记偏旁。
2、说说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3、引导写左右结构的字。
4、范写。
四、趣味作业,准确答题。
1、生字开花。
()
|
()—很—()
|
()
2、仿写句子。
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松树》教案篇5
一、字词得到落实。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学之前,老师运用多中方法落实了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效果。其中的方式也是多样话的,有指名朗读,有小组齐读,有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增加了情趣的同时,增强了巩固的效果。
二、朗读得到重视。
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有童趣。教师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其间,化了许多时间与精力进行强化,达到了要求,实现了教学的目标。由此,老师也比较重视朗读形式在其间的作用里,使孩子们的朗读具有兴趣盎然的状态。具有一定的效果。
三、初步接触体验。
童话类的文本内容,其一大办法就是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性感悟,对此,老师在具体的过程中也能有所体现。如,小松树的开始的没有礼貌,后来的知错就改等等,不光在文字上进行理解,而且,通过动化的让孩子表演,实现了文字理解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四、几点想法:
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急。是对文本的独到理解后的演绎,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使之抑扬顿挫,那是教学语言的最高追求。
鼓励的恰到好处。是对学生的肯定或指向,其间的针对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后是激励性,使之行为上表现为努力,心理上产生愉悦,从而使之产生学习的新动力。
《小松树》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风格,学习用坚定、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
2、理解歌词内容,体验长大的自豪,增强自信心。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磁带以及录音机图谱(画有阳光雨露、新树枝、小松树等)
活动过程
(一)、熟悉旋律
1、 播放歌曲磁带,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歌曲旋律,说说对乐曲的初步印象(丰富:欢快、活泼等词语)
2、继续欣赏旋律,鼓励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打身体的各个部分。(多遍)
3、教师选取幼儿拍打动作,编成小组合,集体共同随音乐游戏。
鼓励幼儿随节奏拍打身体,拍出声音,在多次拍打中熟悉旋律,并且感受乐曲的欢快。
(二)、理解歌词
1、教师清唱歌曲多遍,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复唱该句,以表示肯定。
2、重点理解阳光雨露、哺育、新枝叶等词,并出示图谱以帮助幼儿理解。
(三)、学习歌词。
1、教师朗诵歌词,幼儿欣赏。
2、教师带领幼儿用坚定、自豪的情感跟诵歌词。
(四)、学唱歌曲
1、教师用全曲带唱的方方,带幼儿学唱歌曲二三遍。
2、幼儿自由结伴歌表演请幼儿自由找一同伴,分别扮演小松树和小朋友进行表演,然后互换角色。
活动反思:
在歌唱活动中如何始终抓住幼儿的兴趣呢,如果从头到尾没有变换方式,让幼儿进行多次演唱,幼儿肯定会失去兴趣,我在这次歌唱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喜欢随机变换多种演唱方式。在这周的歌唱教学《小松树》中,我随机用了一些有趣的方法,结果幼儿的演唱兴趣高昂,能按不同的要求顺利又愉快地完成了我教学活动。
歌唱活动《小松树》我分成了二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班幼儿已经学会歌曲还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匹配。第二部分的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学习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活动的难点就是让幼儿能跟着节奏连贯的唱歌曲,重点是启发幼儿唱出快乐的感觉。
小百科:松树,(学名:pines):是松科、松属植物。世界上的松树种类有八十余种,松树主要分为马尾松、油松、白皮松、罗汉松、华山松、大别山五针松、红松、赤松、黑松、黄山松、云南松、金钱松、樟子松、雪松等。
《小松树》教案篇7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则语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
2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
正确地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学习第一小节及本小节中“松、多、呢、回、答”五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2、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
3、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song duo ne hui da bo hai ye tuo
松 多 呢 回 答 伯 还 爷 托
4、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
(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5、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
多:第四笔撇在第二笔横撇的中间起笔,呈上下排列。
呢:与“泥”作比较。
回:全包围结构大口框,书写时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答:“答”字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四、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
1、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寓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伯”“孩”“爷”“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2、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什么地方。
3、(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4、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5、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
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是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的,小松树想明白了,小朋友,你们是怎么想的?
三、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 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3、 小组戴头饰朗读、表演。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伯: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个白。
孩:左右结构子字旁。
托:左右结构提手旁。
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爷:上下结构父字头。
师范写,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小记:
理解课文时,“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是本课的重点,教学时,从小松树的话一个“喂”,一个“你呢”启发学生想象小松树当时骄傲的样子,并试着来表演,通过朗读和想象学生能体会到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样子。再从第三小节中的“摸、孩子、高多了、托起来”等词语体会风伯伯的和蔼可亲、语重心长。在学完课文后的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通过表演学生把自己感悟的展现在大家面前,有了深入学习课文为前提,学生能小松树开始的骄傲自满,后来的知错羞愧;风伯伯的宽厚慈爱演出来。
《小松树》教案7篇相关文章:
★ 洗袜子小作文7篇
★ 我能行小作文7篇
★ 小童话作文7篇
★ 安静的小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