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课程教案7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有创意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撰写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下面是调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课程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课程教案7篇

小班课程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感知自己是特别的、与周围物品和别人不同的小朋友。

2、产生初步的自我意识,并能对自己作积极的评价。

二、活动准备:

皮球、椅子;歌曲《我是人》。

三、活动过程:

1、知道自己是人,不同于周围物品。

提问:我们会做些什么?小椅子会吗?我们会不会笑?小皮球会吗?为什么他们不会?

小结:我们大家都是人,会说话、会哭、会笑、会做事,还会做许多动作。

2、感知自己与他人的区别。

(1) 找找自己与别人相同的'地方。

师:我们都是人,我们互相找找看,自己有别人也有的东西。

如:我有眼睛,你有眼睛,他也有眼睛。

(2) 找找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师:我们有这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小红是小明吗?为什么?我们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说出身高、长相、爱好、服饰等方面)

教师小结。

3、复习歌曲《我是人》。

小班课程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字宝宝:雪人、可爱、帮忙。

2、初步认读儿歌“小雪人笑了”。

3、认识快乐是会传染的,把快乐传给更多身边的人吧。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儿歌。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快乐怎么样传染给身边的人.

2、怎么样才能更快乐?

活动准备

1、大范例、字卡;

2、小红帽玩偶、外婆玩偶、奇奇玩偶(小男孩)、大灰狼玩偶、杰西玩偶(小鸟)各一个;

3、雪人图片一张(没鼻子、没嘴巴、没手);

4、手工、树杈、嘴巴、围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音乐《铃儿响叮当》响起,驾着马车的动作进场。

2、律动:幸福拍手歌。

3、谈话导入:a、小朋友们,现在进入冬天了,天气变得怎么样啊?(冷)

b、天气冷了,有些小朋友就变得懒了,可小红帽她们却坚持 每天早上早起做早操,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4、欣赏故事“小雪人笑了”。(按照故事情节出示各类人物)

二、基础部分。

1、出示儿歌“小雪人笑了”

教师:下面我们用一首儿歌来表达我们的快乐吧。

2、欣赏儿歌。

3、跟读儿歌。

4、朗读儿歌。

5、识字教学:准备4个气球,气球里藏着字宝宝,挂在小椅子上。一根包装好的棍子(一头扎一根细针)。

教师:看,今天园长妈妈送了一根魔术棒,我们用它来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

用棍子碰气球,爆了气球出来字宝宝。

三、游戏部分。

1、游戏:找个朋友碰一碰。

2、准备:人手字卡一张,挂在胸前。

3、幼儿围圈,音乐响起,顺时针走,音乐停下,教师说出xx碰xx,幼儿迅速找到对应的朋友碰一碰,正确的获得奖品,游戏重复。

四、结束部分。

教师:“今天玩得高兴吗?快乐吗?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肩....那请把我们的快乐传给更多身边的人吧。”带领孩子离开教室到户外送快乐。

教学反思

1、活动中孩子对于快乐该怎么传染还不够理解;

2、在识字教学中没有简单的解释字宝宝的字义;

3、游戏中没有示范,导致孩子在第一次时不懂怎样玩。

小班课程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感受歌曲,能较好地感知音乐形象和主要内容。

2.感受和表现小鸭子的愉快心情和有趣形象。

3.激发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室内“快乐的小鸭”墙饰布置(表现各种游泳姿势的小鸭);

2.池塘边的情境创设;

3.小鸭头饰人手一份;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老师扮鸭妈妈,幼儿扮小鸭,在音乐“快乐的小鸭子”声中一边做动作一边进教室。“瞧,这是什么地方啊?今天妈妈真高兴,我想为你们唱首好听的歌曲。”(放录音)

二.感知欣赏

1.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2.听了歌曲,你感觉怎么样?

3.引导孩子们边听歌曲边学小鸭拍翅膀状为歌曲打节奏。

三.唱唱跳跳

1.一起和“妈妈”唱唱歌。(鼓励孩子们用好听的声音快乐的演唱)

2.小鸭是怎么游泳的呢?

(1)集体听音乐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孩子们听音乐较合拍地做各种游水动作。

(2)个别孩子示范,教师从旁指点动作要点,规范孩子动作。

(3)引导孩子们模仿个别孩子的优美姿势

(4)集体听音乐再次尝试

采用“超级变变变”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表现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游水动作。

教师用手做照相机,巡回指导,鼓励能力较弱的孩子大胆表现。

(5)教师组合幼儿动作表现音乐。

(6)引导孩子们自由组合一起“游泳”。鼓励能力强的孩子带能力较弱的孩子一起游戏。

四.复习歌曲“欢乐蹦蹦跳”

小班课程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听信号手膝着地爬行,增强幼儿四肢的肌肉力量。

2、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1、音乐:动物狂欢节-乌龟。

2、小鼓一只,乌龟的头饰若干,青蛙、鸭子玩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扮演角色,幼儿戴上乌龟的头饰。

教师:现在你们就是小乌龟了,我就是乌龟妈妈了。

2、师幼一起做热身运动。

教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听着音乐,做做运动吧!

点点头,伸伸臂,踢踢腿,蹦蹦跳,扭扭身子转个圈。

二、变换方式练习爬行

1、教师:去找你们的.好朋友小青蛙玩吧。

你们的好朋友还有小鸭子呢,再去找小鸭子玩玩吧。

2、幼儿爬动着依此向小青蛙、小鸭子等问好,然后再爬回自己家来。

三、听信号变换方向和变速爬行。

1、教师:咚咚咚,这是什么?妈妈要小乌龟听着鼓声来学本领。

鼓声“咚咚咚”,小乌龟就往前爬,

鼓声“嗒嗒嗒”小乌龟就倒退着爬,

鼓声“咚嗒咚嗒咚嗒”,小乌龟就转着圈爬。

2、练习爬行

(1)听信号向前爬、向后倒退爬和转圈爬。

(2)听信号向前变换速度爬。

(3)听信号转圈变换速度爬。

(4)听信号交替爬行向前、转圈变换速度爬和倒退着爬。

四、调整活动量

1、教师:宝宝们,我们玩累了,打个滚,休息一下,让肚子晒晒太阳吧。

2、放松活动“乌龟游泳”。

小班课程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作品,理解故事内容;

2、指导幼儿简单讲述故事意,用"如果……就……"说话。

3、鼓励幼儿胆想象,胆猜测。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熊嘟嘟及小动物们是怎样想的。

教学难点:

鼓励幼儿认真观察,胆猜测并表述。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课件、幼儿用书、小熊头饰或布绒玩具。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教学,提出课堂常规要求;

2、出示小熊玩具,向幼儿介绍故事主人公。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图片上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三幅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三个小动物都在想"如果……就……"

2、启发幼儿根据图片猜测故事线索提问:小熊、小老鼠、小蜗牛它们可能在想什么?

3、鼓励幼儿讲述故事意,根据想象可以有不同的讲法。

4、指导幼儿用"如果……就……"说话。

5、指导幼儿看书,自由进行讲述。

三、结束部分

1、鼓励幼儿胆想象、胆表述。

2、小结活动情况,下课。

教学效果分析:

1、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图片内容,了解小动物们是怎样想的;

2、部分幼儿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3、还需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故事含义。

教学反思:

总观这堂课,我个人觉得我抓住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也做了正圈理,教学设计板块清晰,发挥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但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

小班课程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用语言简单描述生病时不舒服的感觉,知道身体不舒服时要告诉大人。

2、知道生病了要去看病,并配合医生的治疗。

3、愿意主动关心生病的人。

4、让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针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生病了”图片;“生病了怎么办”组图;“关心同伴”组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组图“生病了”,引出活动主题

——图片上的小朋友怎么了?

—他在干什么?

二师幼交流,鼓励幼儿讨论生病时的感受

——你生过病吗?

——生病时是什么样的感觉?

三出示组图,引导幼儿知道生病时该怎么做

——飞飞小朋友生病了,他是怎么做的呢?

四出示组图,引导幼儿学会关心生病的朋友

——图片上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朋友生病了,我们能做些什么?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我收获颇丰,让我在教学中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这节课,我上了十六遍,每一次都有收获,从一开始面对孩子的回答的慌张无措,到后来的心中有数;从一开始和孩子距离的高高在上,到后来的平等对视;从一开始举止的死板生硬,到后来的活泼生动······等等这些改变,都是我今后教学的宝贵财富。

刚开始,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用救护车的声音引入活动,但是救护车的声音好像与本节活动要实现的目标没有太大的关系,就想怎样才能让幼儿对本节活动更感兴趣呢?更能贴近孩子的生活呢?期间也用小律动做运动的方式引入活动,通过尝试后发现与下面要进行的内容脱节,不能很好的连贯起来,最后决定以创设“小熊猫感冒了”这一情境来引入活动,通过这么一改变,极大的引起了孩子们兴趣,并且与本节内容密切相关。

在中间部分,我也做了很多的尝试,一开始是感冒、肚子疼、牙疼这三种疾病的在本节活动中占的分量是一样的,但是通过和孩子的交流发现,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感冒过,但是那两种疾病只有个别的孩子得过,所以我又调整了比例,运用启发式提问“除了感冒,你还生过什么病?”来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生活经验,发散孩子的思维。

在结尾部分,也有较大的改动。因为一开始的情感目标是让孩子不怕打针、吃药做一个勇敢的孩子,但是上了几遍发现这个目标对于小班幼儿稍有简单,大部分孩子都能配合治疗。于是,我就把目标改为关心生病的小伙伴,这样一改,后面的结尾部分就变成了给生病的小熊猫关心和安慰。结尾部分更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时使健康和社会想和结合。

本节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基本都能达到活动目标,解决了活动中的重难点,也实现了本节课的意义和价值。但是,个别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活动过程中,有个别孩子有点小动作,我没有及时的注意到和妥善的制止,让课堂在后面的进行中稍微有点乱。在回应孩子方面还是不够准确,有时候孩子没有给我预想的答案时还是有点慌。如果在活动中,语言能够再简练一些,语气再轻重缓急一些就更好了。本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还需要不段的去模课,去改进,希望专家老师们给予进一步的批评和指正。谢谢!

小班课程教案篇7

设计意图:

在本设计中,我们开展了以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为主,同时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为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激发幼儿主动练习的愿望,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使幼儿真正融入到游戏过程中。

活动目标:

1、学习弹跳的方法,练习跳的动作。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

3、喜欢参与活动,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活动准备

运用呼啦圈作为荷叶,可以根据孩子的弹跳能力适当改变圈之间的`距离。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教师编儿歌《小青蛙》“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手儿伸一伸,腿儿蹬一蹬,蹲下——找一找小虫,跳起来— —吃掉它!”(活动四肢,巩固向上跳的动作。)

二、游戏过程:

请幼儿分成男孩和女孩。“青蛙哥哥和青蛙姐姐今天我们要到河对岸去捉害虫,看谁能从荷叶上跳到对岸。”

(1)请孩子从起始线开始,从一个圈跳到其他圈里,一边跳一边说,“小青蛙,要回家,跳——跳,呱——呱,跳—— 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小青蛙,回到家!”

(2)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小青蛙的跳跃动作,说说那一只小青蛙跳的远,他是怎样跳得?(请幼儿个别示范)幼儿集体学习弹跳的动作,了解手臂和腿的动作要配合才能跳的远。

(3)指导幼儿再次尝试运用手臂和腿的配合进行弹跳的动作,进行游戏《小青蛙跳荷叶》;

(4)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改变增长圈和圈之间的距离;

(5)比一比看看谁先回到家。

三、放松部分:

?小青蛙游泳》模仿小青蛙的动作进行腿部放松活动,(抖腿、捶腿)。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弹跳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孩子们在游戏中找到了成功的快乐

小班课程教案7篇相关文章:

小班保健教案8篇

小班美术活动教案6篇

小班舞蹈活动教案8篇

小班美术活动教案通用5篇

小班画苹果教案通用5篇

小班传统游戏教案5篇

小班树叶主题教案5篇

认识火小班教案优秀8篇

小班画苹果教案6篇

幼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5篇

小班课程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