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丰富教案的反馈机制,促进学生成长,不少人在教案中忽视了对不同学习风格的考虑,以下是调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分数乘法3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分数乘法3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个);(2)(个);(3)(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
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 生2:(个)。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有多少升?就是求3个12 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 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交流:是根据什么列式的?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 l的一半,就是求12 l的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题学生自练。引导说出:“12×表示求12 l的是多少。”在这里都是把12 l看作单位“1”。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四、课堂练习,深化理解
1.出示例2“做一做”。一袋面粉重3千克。已经吃了它的,吃了多少千克? 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求3千克的是多少。”
2.比较两种意义 出示:一袋面包重千克,3袋重多少千克?
师:列出算式,并与前一个式子进行比较。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1:一个是分数乘整数,另一个是整数乘分数。
预设2: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但有所区别。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或者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师:那么,它们有什么是相同的呢?(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算式可以列成 × ,表示 ;或者表示 ;也可以列成 × ,表示 。
师:选择一个算式进行计算,想一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比较练习
(1)一堆煤有5吨,用去了,用去了多少吨?
(2)一堆煤有吨,5堆这样的煤有多少吨?
3.拓展练习
1只树袋熊一天大约吃 kg桉树叶。10只树袋熊一星期吃多少千克桉树叶?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明白了什么?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乘法3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渗透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景。
2.出示复习题
3×2/5 4/5×2
3.顺势导入新课:分数乘法(三)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画图引导学生理解1/2*1/2的算例。
2.出示3/4*1/4引导学生验证上面的计算方法,岩石推理过程。
3.出示2/3*1/5, 5/6*2/3写出计算过程,小结计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1-3题。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布置预习:教材10-11页练习一。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法则: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分数乘法3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相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1)8+8+8=()()
(2)54=()+()+()+()
(3)5个12是多少?列式为()
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二、引导探索,展示反馈
1、揭示课题。
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分数乘法。首先学习分数乘整数。
2、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出示p8例1。
(2)表示什么意义?
(3)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人走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
(5)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怎样列式?
(6)++,这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可以怎样列式比较简便?
(7)3表示什么意思?
(8)把3和125的意义相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本部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3、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用加法算:
(2)用乘法算:
(3)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教学例2:6
学生试做,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5、尝试练习:p9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p9做一做第2、3题。
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课堂练习:p12练习二第1、2、4题。
4、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一种稻谷每千克能出大米千克,100千克稻谷能出大米多少千克?
(2)、甲、乙两袋橘子,如果从甲袋中拿出千克橘子放入乙袋,则两袋橘子一样重。原来甲袋橘子比乙袋橘子重多少千克?
分数乘法3教案篇4
一、学情分析:
我们六(五)班有学生48人,男生有19人,女生有29人,自上学年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以来,每个学生都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平时学习中主动、努力,每组中的1、2号对3、4号的帮扶起了很大的作用,使这部分学困生在思维方法和技能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数学情感上,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共有8个单元。一单元分数乘法,二单元分数除法,三单元比,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四个单元所属领域是数与代数。四单元的圆所属领域是空间和图形。六单元的统计,七单元的可能性,八单元的百分数所属领域是统计与概率。美的奥秘,数学与生活,远离肥胖所属领域是综合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有: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如何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除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解决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4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众数、中位数,会求一组数的众数和中位数,会对一组数据作出合理的分析推理。
6结合具体实例,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方案。
(二)数学思考目标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中,
进步发展抽象概括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1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取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
确定性。
3学会倾听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整合学习内容,强化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及学科间的融合。
2恰当确立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树立单元教学思想,在重点例题上下功夫。
3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
在本册中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极限”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在教学中学生经历“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寻找方法——归纳概括总结公式——运用公式解决现实问题”这一首尾相接的全过程。
5改进评估方法实行小组“捆绑式”评价方法和个人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形式也有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形式。
五、课时安排
一、分数乘法
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求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二、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
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会计算,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比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掌握比的基质,会化简比。
四、圆
圆的周长和面积
认识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析稍复杂的有关分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则混合运算问题的数量关系及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六、统计
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意义,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征。会求一组数的中位数、众数,会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分析问题。
七、可能性
能按要求根据可能性大小设计方案
能根据可能性大小设计符合要求的方案
八、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百分之几
的问题能进行百分小的互化,解决实际问题
总复习
整理知识点
养成总结与反思的习惯
分数乘法3教案篇5
练习内容:练习二中的第5~10题
练习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
14×15×××5
2、计算
××427×
过程要求:
(1)请三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反馈,学生计算过程。
(3)着重强调约分的操作步骤。
二、专项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5~10题
1、第5题
(1)提问各算式的`意义。
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分别说一说×、×、×各表示什么?结果是多少?
(2)将结果写在书上。
2、第6题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2)分别说明三个问题各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
(3)列式计算。
3、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4、第8题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5、第9题
(1)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2)改正算式。
6、第10题
(1)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三、课后作业设计:
一、计算。
×××14×
×120××24×18
二、列式计算
1、米的是多少米?
2、千克的是多少千克?
3、吨的是多少吨?
三、解答下列问题。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个长方体长米,宽米,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课后反思:
分数乘法3教案篇6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1、出示教科书第5页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然后同桌同学互相讨论,如何求(1)淘气有多少个苹果?
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6÷2=3(个)6×1/2=3(个)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求6的1/2是多少。
继续让学生求出(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练习:
(1)教科书第5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6页“试一试”第2题。
先说说“九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计算。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课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强调“先约分再计算”。
2、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1、3题。
提醒学生认真读题。学生完成后再讲评。
3、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完成,在说说解题思路。
分数乘法3教案6篇相关文章:
★ 3加法教案5篇